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综合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的转轨势在必行。本文旨在通过论述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从而引出我国政府、企业和个人消费应如何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及内涵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生物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和發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等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1、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据IPCC估计,全球每年排放大约550亿吨二氧化碳。在过去的100年间,世界平均气温上升了0.74℃。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是过去1300年中最为暖和的50年,冰川大幅度消融;气象灾害和气候异常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这种趋势如不逆转,21世纪末气温可能上升4℃,海平面将上升60厘米。对生态系统、食物与淡水供应以及人类居住都将带来深入持久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岛屿国家受害更甚。
2、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需要。⑴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其中,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这种先天不足,再加上我国后天经济发展对能源的粗放利用,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⑵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碳减排客观上存在着边际成本与减排难度随减排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1980-1999年的19年间,我国能源强度年均降低了5.22%;而1980-2006年的26年间,能源强度年均降低率为3.9%。两者之差,隐含着边际成本日趋提高的事实。另外,单纯节能减排也有一定的范围所限。因此,必须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着眼,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把宝贵的资金及早有序地投入到未来有竞争力的低碳经济方面。
3、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开辟更广泛的国际市场的需要。虽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但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涉外经营总量偏少、规模较小、形式单一、产品质量档次不高;规格、品种较少、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等等。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所依靠的优势主要是我国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在成本方面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进口国设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企业毫无还击之力。
到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为保护本国企业发展,纷纷设立各种非关税型贸易壁垒,其中主要以技术型壁垒为主。这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在一个重大机遇的基础上,无疑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仅要求我国企业要提高自己产品的技术含量,甚至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至G20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以来,各国纷纷响应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势必成为技术型贸易壁垒,我国产品要想打入世界市场,发展低碳已是必然。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一)政府引导及政策扶持
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逐步用GPI“真实发展指数”取代GDP。传统的GDP的统计只强调生产和市场总值,而忽视了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人力和环保等方面的负面问题。如果一味追求每年GDP的增长百分比,同时又不注意GDP的增长是否带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对人力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其结果必然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冲击。GPI首先是充分考虑对真实进步有贡献的因素,甚至包括无偿劳动所提供的价值。在这基础上,一方面扣除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后的余额,另一方面扣除犯罪、事故、诉讼、破坏等带来的负面因素的影响,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健康程度和社会进步状况。
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我国经济粗放型增长的模式。完善碳交易平台,实行碳税机制,限制排放和交易许可;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以可再生能源或其他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开发利用碳捕捉储存技术;加大森林覆盖率,我国提出森林覆盖率争取从目前的20%到2015年达到22%;在观念方面应树立绿色绿色创新发展理念,创新绿色消费市场,鼓励绿色消费。
建立兼容各种能源的能源互联网或智能电网。提高工业、建筑、交通的能源利用效率,使不同形式、不同时空的能源可以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
(二)企业低碳节能及开发新能源
工业和建筑业方面节省能耗。我国计划在“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政策驱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重点能耗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到2010年,新建建筑应全面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的标准,建筑节能的目标为1.2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总节能目标的21%。
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占世界总产量的50%和总安装量的65%,约95%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技术为中国公司持有。中国是世界上风力发电装机增长最快的国家,在不到8年时间里突破了1千万千瓦。中国企业生产出了全球首款单次充电可行驶400公里、并可容纳5位乘客的纯电动轿车。
(三)消费低碳理念的树立及落实
通过对碳征收累进税制,引导消费者进行低碳消费。通过相应的政策鼓励低碳消费,例如我国对于一些高能耗汽车征收高税收。最重要的是对消费者低碳消费理念的传达,只有消费者真正接受了低碳消费的理念,这样才能在日常的生活消费中实行低碳消费。鼓励倡导公共汽车的使用,减少私家轿车的使用量,不仅可减少碳排放,而且对于交通拥挤的我国来说还可以减少车祸的发生。
通过宣传应对立低碳经济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装修中少用装饰灯、选用节能灯管,这些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可以做的。此外,低碳经济会催生一些新行业,从而促进就业。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降低生活水平,比如夏天空调调至26摄氏度,既保证了正常生活工作的需要,也能最大程度节能。此外,即使是可再生能源,也需要节约。低碳经济并不完全是政府的事,低碳经济就在我们身边。
[参考文献]
1.王国梁:《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1
2、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译:《世界低碳市场状况与趋分析》,2010/2
3、姜克隽,胡秀莲,庄幸,刘强,朱松丽:中国2050年的能源需求与CO2排放情景[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年05期
4、潘家华,郑艳:碳排放与发展权益[J],世界环境,2008年04期
5、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 2008年02期
6、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494637.htm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及内涵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生物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和發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等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1、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据IPCC估计,全球每年排放大约550亿吨二氧化碳。在过去的100年间,世界平均气温上升了0.74℃。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是过去1300年中最为暖和的50年,冰川大幅度消融;气象灾害和气候异常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这种趋势如不逆转,21世纪末气温可能上升4℃,海平面将上升60厘米。对生态系统、食物与淡水供应以及人类居住都将带来深入持久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岛屿国家受害更甚。
2、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需要。⑴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其中,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这种先天不足,再加上我国后天经济发展对能源的粗放利用,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⑵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碳减排客观上存在着边际成本与减排难度随减排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1980-1999年的19年间,我国能源强度年均降低了5.22%;而1980-2006年的26年间,能源强度年均降低率为3.9%。两者之差,隐含着边际成本日趋提高的事实。另外,单纯节能减排也有一定的范围所限。因此,必须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着眼,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把宝贵的资金及早有序地投入到未来有竞争力的低碳经济方面。
3、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开辟更广泛的国际市场的需要。虽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但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涉外经营总量偏少、规模较小、形式单一、产品质量档次不高;规格、品种较少、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等等。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所依靠的优势主要是我国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在成本方面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进口国设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企业毫无还击之力。
到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为保护本国企业发展,纷纷设立各种非关税型贸易壁垒,其中主要以技术型壁垒为主。这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在一个重大机遇的基础上,无疑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仅要求我国企业要提高自己产品的技术含量,甚至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至G20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以来,各国纷纷响应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势必成为技术型贸易壁垒,我国产品要想打入世界市场,发展低碳已是必然。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一)政府引导及政策扶持
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逐步用GPI“真实发展指数”取代GDP。传统的GDP的统计只强调生产和市场总值,而忽视了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人力和环保等方面的负面问题。如果一味追求每年GDP的增长百分比,同时又不注意GDP的增长是否带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对人力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其结果必然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冲击。GPI首先是充分考虑对真实进步有贡献的因素,甚至包括无偿劳动所提供的价值。在这基础上,一方面扣除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后的余额,另一方面扣除犯罪、事故、诉讼、破坏等带来的负面因素的影响,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健康程度和社会进步状况。
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我国经济粗放型增长的模式。完善碳交易平台,实行碳税机制,限制排放和交易许可;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以可再生能源或其他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开发利用碳捕捉储存技术;加大森林覆盖率,我国提出森林覆盖率争取从目前的20%到2015年达到22%;在观念方面应树立绿色绿色创新发展理念,创新绿色消费市场,鼓励绿色消费。
建立兼容各种能源的能源互联网或智能电网。提高工业、建筑、交通的能源利用效率,使不同形式、不同时空的能源可以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
(二)企业低碳节能及开发新能源
工业和建筑业方面节省能耗。我国计划在“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政策驱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重点能耗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到2010年,新建建筑应全面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的标准,建筑节能的目标为1.2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总节能目标的21%。
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占世界总产量的50%和总安装量的65%,约95%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技术为中国公司持有。中国是世界上风力发电装机增长最快的国家,在不到8年时间里突破了1千万千瓦。中国企业生产出了全球首款单次充电可行驶400公里、并可容纳5位乘客的纯电动轿车。
(三)消费低碳理念的树立及落实
通过对碳征收累进税制,引导消费者进行低碳消费。通过相应的政策鼓励低碳消费,例如我国对于一些高能耗汽车征收高税收。最重要的是对消费者低碳消费理念的传达,只有消费者真正接受了低碳消费的理念,这样才能在日常的生活消费中实行低碳消费。鼓励倡导公共汽车的使用,减少私家轿车的使用量,不仅可减少碳排放,而且对于交通拥挤的我国来说还可以减少车祸的发生。
通过宣传应对立低碳经济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装修中少用装饰灯、选用节能灯管,这些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可以做的。此外,低碳经济会催生一些新行业,从而促进就业。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降低生活水平,比如夏天空调调至26摄氏度,既保证了正常生活工作的需要,也能最大程度节能。此外,即使是可再生能源,也需要节约。低碳经济并不完全是政府的事,低碳经济就在我们身边。
[参考文献]
1.王国梁:《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1
2、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译:《世界低碳市场状况与趋分析》,2010/2
3、姜克隽,胡秀莲,庄幸,刘强,朱松丽:中国2050年的能源需求与CO2排放情景[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年05期
4、潘家华,郑艳:碳排放与发展权益[J],世界环境,2008年04期
5、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 2008年02期
6、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4946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