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认为加强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我们就要明确教学反思的意义、原则、方法、作用,并要积极努力运用教学反思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33-1
一、教学反思的原则
1.及时性。
课堂教学反思贵在及时。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丘”的收获。
2.持续性。
教学反思贵在坚持。教师只有形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经常性反思的习惯,才能更好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善其教学行为。
3.实效性。
教学反思要注重实效。要树立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是为了改进而反思的观念,反思出自己的问题后,要分析原因,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力争在预期的时间内取得改进的实际效果。
4.自主性。
教学反思要自觉自愿,要认识到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如果教师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上完课后不去重新审视、分析,就很难提高自己。很难想象,一位教师两轮教学的教学设计能“吃”一辈子。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1.反思“情境创设”。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回顾总结,考虑你所创设的情境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是否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同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考虑下节课的情境创设,并及时修正教案。
2.反思“上课效果”。
从整体上反思:本节课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所制定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从局部反思:是课前准备不足,使情境创设没有达到预期?是问题指向不明,学生答非所问或不知从哪何说起?是情境的讨论耗时过多,未完成教学任务?是方法不科学,无法顺利解决?还是观察不仔细,导致认识不全面,甚至错误?以及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
3.反思“教学方法”。
上完一节课,静心思考:本节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并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核心问题是否凸显?启迪是否得当?讨论是否到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否提高?学生有什么发现和不同的观点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提示”,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4.反思“评价体系”。
每堂课后认真思考一下本节课的评价内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数学任务、数学活动;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是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的主题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因材施教等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性的评价,是一种自我评价的极好的方式,便于教师扬长避短,不断提高。
5.反思“疏漏之处”。
上完一节课后,由于疏忽、经验不足等原因,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细节没顾及到,重点没突出,或是难点没能突破等等。因此,教师课后必须及时进行总结,认真思考对策。还可翻阅相关资料,找出症结所在,然后制订相应的补救措施,再确定消除缺憾的时间,拟定在某节课,最好是毫无痕迹地插进该课时的内容之中,达到“补漏”的目的。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发现自己的“疏漏”。及时整理学生的普遍错例是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一个好习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去掌握已有的经验或现成的结论,而在于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鉴于当今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忙于纠错,而是要去思考与总结错误发生的根原,积极地思考与制定再教时如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反思的作用
1.自我诊断,完善教学。数学教学可以使教师及时根据教与学的情况,对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可以随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
2.促进学习,提高自身。持之以恒地写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多种能力,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对教学领域深层次进行思考。
3.总结经验,提高质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是教师的财富。课后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教师的长期课堂教学反思能使教师对课堂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从而加强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03).
[2]陈旭远,贺成立编著.有效备课[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5).
[3]李广,杨宏丽编著.上好课(应知应会)[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33-1
一、教学反思的原则
1.及时性。
课堂教学反思贵在及时。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丘”的收获。
2.持续性。
教学反思贵在坚持。教师只有形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经常性反思的习惯,才能更好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善其教学行为。
3.实效性。
教学反思要注重实效。要树立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是为了改进而反思的观念,反思出自己的问题后,要分析原因,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力争在预期的时间内取得改进的实际效果。
4.自主性。
教学反思要自觉自愿,要认识到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如果教师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上完课后不去重新审视、分析,就很难提高自己。很难想象,一位教师两轮教学的教学设计能“吃”一辈子。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1.反思“情境创设”。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回顾总结,考虑你所创设的情境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是否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同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考虑下节课的情境创设,并及时修正教案。
2.反思“上课效果”。
从整体上反思:本节课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所制定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从局部反思:是课前准备不足,使情境创设没有达到预期?是问题指向不明,学生答非所问或不知从哪何说起?是情境的讨论耗时过多,未完成教学任务?是方法不科学,无法顺利解决?还是观察不仔细,导致认识不全面,甚至错误?以及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
3.反思“教学方法”。
上完一节课,静心思考:本节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并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核心问题是否凸显?启迪是否得当?讨论是否到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否提高?学生有什么发现和不同的观点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提示”,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4.反思“评价体系”。
每堂课后认真思考一下本节课的评价内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数学任务、数学活动;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是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的主题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因材施教等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性的评价,是一种自我评价的极好的方式,便于教师扬长避短,不断提高。
5.反思“疏漏之处”。
上完一节课后,由于疏忽、经验不足等原因,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细节没顾及到,重点没突出,或是难点没能突破等等。因此,教师课后必须及时进行总结,认真思考对策。还可翻阅相关资料,找出症结所在,然后制订相应的补救措施,再确定消除缺憾的时间,拟定在某节课,最好是毫无痕迹地插进该课时的内容之中,达到“补漏”的目的。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发现自己的“疏漏”。及时整理学生的普遍错例是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一个好习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去掌握已有的经验或现成的结论,而在于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鉴于当今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忙于纠错,而是要去思考与总结错误发生的根原,积极地思考与制定再教时如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反思的作用
1.自我诊断,完善教学。数学教学可以使教师及时根据教与学的情况,对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可以随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
2.促进学习,提高自身。持之以恒地写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多种能力,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对教学领域深层次进行思考。
3.总结经验,提高质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是教师的财富。课后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教师的长期课堂教学反思能使教师对课堂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从而加强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03).
[2]陈旭远,贺成立编著.有效备课[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5).
[3]李广,杨宏丽编著.上好课(应知应会)[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