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万火急
1981年8月23日,闪电像一条条长鞭,抽打着黑沉沉的天空,一阵阵雷鸣,砸开了天河的闸门,610毫米的强降雨,持续向大地倾泻,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和泥石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地处秦岭腹地的航天工业部067基地——也就是现在的航天科技六院。
此刻,洪水、泥石流从天而降,浊浪滔天,最大流量达3500立方米/秒。同时,山体像蜕皮一样,将表层的泥土、沙石连带着草木,变成泥石流,从数十条山沟汹涌而下。数百万方的泥石流似脱缰的野马,一出峡谷便拥着巨石,裹着连根拔起的树木,铺天盖地地涌向厂房、车间、职工住宅,沿河家属楼的地基被洪水掏空,三层高的楼房被推向汪洋,顿时无影无踪,有的只剩下半截悬于河面,摇摇欲坠,危在旦夕;机床和其他设备、库房都被淹没,像待救的孩子在泥水中挣扎;高压线被冲断,公路全面毁坏,铁路的轨道像面条扭曲在黄汤中;基地断电、断水、断交通,科研生产全面瘫痪,几百户职工无家可归,两位领导干部在抗洪抢险中英勇牺牲,全基地职工家属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067基地面临着一场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当时,一家境外电台惊呼:“中国一个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从地球上消失了。”虽然这是幸灾乐祸的不实之词,但当时的灾情对067基地来说,确实是一场劫难,更是一场灭顶之灾。而就在这时——067基地干部、职工全力投入抗洪抢险的危急时刻,突然接到上级通知:遥测飞行试验按原计划进行!
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发射试验,要求发动机试验队必须赶往北京集合,与其他部件试验队统一出发前往发射场。这次发射试验任务中,导弹使用的一级、二级发动机和姿态控制发动机全部由067基地研制生产,每个组件都要有相关设计人员现场配合,试验队员共有11人。此时,山沟里通往外界的公路和铁路因损毁严重无法通行,要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将11名试验队员和仪器、设备,翻山越岭、徒步送往近百里外的宝鸡市,再转乘去北京的火车,谈何容易!
然而,基地领导的话语却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再大的困难,我们都必须克服,一定按时间要求,让试验队员赶到北京!”
命悬一线
次日清晨7点,11名参试队员带着仪器、资料整装待发,近百名职工家属赶来为他们送行,小小的空场地站满了人。11名队员站立在一起合影,这是从未有过的啊,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冒险出发,每位队员表情肃穆,就像阵地上大战前夕执行特殊任务的突击队员一样,心中都生出“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和豪迈,每个队员合影时都努力地挺直了身子。
11名参试队员带着嘱托、期盼和使命,蹚着尚未完全退去的洪水出发了……
队伍出发后,家里的人一边抗洪救灾,一边在心里默默估算着队员们的行程,祝愿他们一路平安,然而谁也没想到,傍晚时分,试验队员们又一个不少地返回了住地。
原来,队员们行进到一个叫“油房沟”的铁路三等小站,一看眼前的情景,全都惊呆了:公路已被山体滑坡完全堵死,根本无法通过;山坡陡峭、湿滑,无法翻越,坡下是翻滚的洪水,那么,他们的面前,到底有没有路呢?
有的,摆在面前唯一的“路”,是一条横跨洪水、30多米长的悬空铁轨,支撑铁轨的四个桥墩已被洪水全部冲走,只有两根铁轨、连带着枕木、悬在约四层楼高的空中——这就是他们要跨越过去的唯一通道!
这是何等的艰险,简直是命悬一线、生死攸关!只身通过没有路基和桥墩的铁轨,已经十分危险,更何况试验队员还要携带仪器、资料等物品,此情此景确实让他们内心感到了恐惧,一旦踏空,后果不堪设想。关键还有为飞行试验提供的仪器和资料,直接关系着飞行试验任务的命运,绝不能出现问题!
无奈,试验队员们只得原路返回,重新寻找出行方案。
为了保证试验队安全到达,不影响整个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基地领导连夜开会,商量对策。很快,会议决定:抽调抗洪抢险突击队员成立“敢死队”,护送试验队奔赴宝鸡市!
“敢死队”连夜组成,一共30人。第二天一大早,经过周密计划,11名参试人员在“敢死队”的护送下再一次踏上征程,接受穿越铁轨、执行特殊任务的严峻考验。
這天大风狂吼,天气寒冷,虽然穿着棉大衣,身上还是感到很冷,大家不时喝口白酒取暖。大伙终于又来到了这段悬空铁轨前,这里被试验队员称为“泸定桥”,这两根在风雨中轻轻摇摆的铁轨,试验队员已经看过一次,而“敢死队员”是第一次看到,他们抬头望着,心口禁不住“怦怦”地跳,说实话,腿肚子也有点儿软。就这么两根搁着枕木的细细铁轨,30多米长,悬在约四层楼高的空中,下面是洪水,要爬在上面,护送着试验队员过去,这简直就是上刀山、下火海啊!
此时,风更大,雨更猛。大家抬着存放试验资料的大木箱,手提、肩扛仪器和行李,小心翼翼地踏着铁轨上的枕木,悬在滔滔洪水之上,冒着山体随时滑塌的危险,艰难前行……
一往无前
这里是风口,风雨吹得铁轨摇摇欲坠,人站在上面随时有被大风吹落的危险。为了安全起见,每次只能由两个人抬一个木箱过去,为了防止木箱掉到洪水中,队员们将木箱放在单根铁轨上,箱子前后各一个人,喊着号子,保持着相同的步调,慢慢向前移动,一点,再一点,在这寸步难行的万分险情中如履薄冰地行进着……
此时,试验队队长为了给大伙增加一点信心,拔高了嗓门喊道:“当年红军战士能从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走过泸定桥,我们也一定能从风雨飘摇的铁轨上到达对岸。同志们,坚持就是胜利!”护送试验队的“敢死队”队长也鼓励大家:“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在我们身后,有基地近万名干部、职工的期盼;在我们前面,有发射场同行们焦急的等待,我们一定要把试验队员安全送达目的地!”
大家群情激昂,就这样,前面的人拉着箱子,后面的人推着箱子,一点一点地向前滑行。
经过两个多小时惊险的匍匐爬行,所有人员终于通过那段30多米长的“空中走廊”,到达对岸。
过桥后,紧接着就是过隧道,长长的隧道里伸手不见五指,又没有手电,不时有人被绊倒。大家抬着木箱,手扶着隧道壁,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前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行走,终于通过了第一个隧道。短暂休息后,大家又抬着木箱顺着铁路前行,来到第二个隧道。有了穿越第一个隧道的经验,这回穿越隧道时,大家排好队,一个紧跟一个,我提醒你,你照应他,互相照顾,谁都不落下。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摸索前行,下午两点多,终于完成了徒步70多公里的艰难行程,走出灾区,到达宝鸡火车站,转道北京,如期赶到发射现场,参加飞行试验的壮举。
一个月后,当遥测飞行试验圆满成功的消息传来时,067基地的干部、职工格外激动和自豪,因为他们不仅经历了一次生死穿越、圆满完成飞行发射任务的壮举,更彰显了067人敢打硬仗、一往无前的航天斗志……
(发稿编辑:姚自豪)
(题图、插图:陈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