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慧聪国际内部的麻烦不断。2月份公司因当月的销售业绩没有完成而停发了所有职能人员的绩效工资,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与慧聪盲目扩张有直接关系,在短短几个月内,慧聪人数增加了1000多,成本有所增加。此次扣发绩效工资的范围并不涉及业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此举已引发职能员工的反对,内部网上已经有贴子召集职能员工离职来抵制公司的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一些职能员工已经开始离职,其中不乏一些在慧聪工作了几年的老员工。
当然,不可能所有的职能员工都选择离开,一些人对公司的困难表示理解,愿意坚持下去。但随即3月25日公司发布了另一个让所有员工震惊的消息:慧聪国际的员工被要求“自愿”放弃公积金,而且被告知“三险”的基数上限定为1000元。此举据称是为了节约成本。对这个消息慧聪方面的反馈是:慧聪的确在对员工的“三险一金”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强调慧聪每年都会对员工的工资进行合理的调整。
现象的背后分明显示慧聪目前的增长状况并不是很乐观。
在日前公布的慧聪国际2004年全年的业绩中显示:其营业额增长1.4亿,至4.6亿人民币,但利润增长乏力,为5800万人民币,慧聪网有4000多名员工,人均仅为公司带来1万元的利润。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慧聪利润增长不多与其销售成本过高有关。与一般的互联网公司不同,靠销售商情起家的慧聪目前80%的收入仍然来自于工商目录、行业黄页的会员费及广告费,以及媒体广告代理费。而这一部分收入主要靠传统的跑业务的人员支撑。整个销售队伍达2500人,远远超过一般的互联网公司。庞大的业务人员队伍的基本工资加上提成,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使得慧聪的销售成本居高不下,增长至7200万元,使得利润只是同比略有增长。
剩下的20%的业务就是所有的网上商务信息服务收入,包括搜索引擎和B2B方面的收入。一个实事是:在慧聪旗下的中国搜索一直是慧聪投资的重点,本想在搜索引擎领域分得一杯羹,但据报道称中国搜索2004年亏损超过千万,慧聪将无力对其继续投入,此项业务将遭受萎缩之运。近来业界流传IDG将联合联想投资公司投资中国搜索,侧面证实了慧聪对中国搜索的持续投入乏力。
而在慧聪董事长郭凡生非常看好的“买卖通”业务方面,增长似乎也并不如其预测的那样令人乐观。
在慧聪日前公布的2004年全年业绩报表中并没有单独透露“买卖通”获利情况。有媒体立刻质疑该产品的收入情况。慧聪方面对此的反馈是:从2004年10月12日到12月31日,慧聪完成合同收入2200元,实际收入1800万元。并表示相对于慧聪去年4.6亿元的收入,买卖通的几千万元收入算不上举足轻重,所以在获得香港有关部门同意后没有在财报中披露。而在买卖通的销售方面,仍然需要不低的成本:为销售“买卖通”,慧聪成立了由近200名员工组成的买家部。同时,用在“买卖通”市场宣传上的费用也不菲。2月25日慧聪网宣布“买卖通”付费会员突破一万名大关,并宣布2005年底将突破五万名。由于该业务的收入数字没有在年报中反映,现有数字是否真实,且“买卖通”年底能否实现目标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业绩增长迟缓,笔者认为与慧聪扩张过快不无关系。
在业务扩张方面,慧聪看好搜索引擎,搭建了中国搜索这一平台。但在中国市场上,百度、雅虎、Google分别以36.29%、22.72%、21.22%的占有率名列国内搜索引擎市场前三甲,中国搜索的份额极小。就财力和技术实力而言,中国搜索难以与对手匹敌;而在“买卖通”业务方面,先有与其产品类似的阿里巴巴“诚信通”在前。而阿里巴巴天生是互联网公司,对于互联网业务更是手到擒来,慧聪是从传统商情的销售起家的,对于网上业务并无先天技术优势,就算有原来销售商情的成功经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B2B方面的需求仍然需要重新把握。另外,慧聪曾于2004年初将分裂出来的中国企业网部分人员收纳入公司之后,被慧聪网编制为第七事业群(又称网络技术公司),专为客户建网站。在此之前,行业业务员把商情和建网站的业务合在一起做,现在网络技术公司的人员与行业业务员在业务上有重合,经常发生抢单事件。
正因为业务扩张了,导致慧聪人员也急剧扩张。从去年10月底开始,在短短几个月内,慧聪集团引入了1000多人,当然也有人员离职,直接带来的就是人员成本的迅速上升,赢利能力却没有显著提高,因此在2月份会出现业绩不佳的情况。
公司成长扩展业务范围是无可厚非的,只是要量力而行,尤其公司大了,在扩张的问题上要稳扎稳打才是上策,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四处扩张终究是会力不从心的,最后伤害到员工的利益引发员工流失等负面影响将是得不偿失的。正如联想公司在前几年大规模扩张业务范围,从硬件(如手机、服务器)、软件、服务、研究院几乎无所不包,在大规模铺开之后发现公司仍需集中力量在PC的研发与生产上面,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只不过经过了螺旋式的上升,全面扩张之后要全面收缩的联想不得不在取消一些部门的同时忍痛裁员。
用系统思维的方式考虑问题应是慧聪高层目前最急需做的一件事情。
当然,不可能所有的职能员工都选择离开,一些人对公司的困难表示理解,愿意坚持下去。但随即3月25日公司发布了另一个让所有员工震惊的消息:慧聪国际的员工被要求“自愿”放弃公积金,而且被告知“三险”的基数上限定为1000元。此举据称是为了节约成本。对这个消息慧聪方面的反馈是:慧聪的确在对员工的“三险一金”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强调慧聪每年都会对员工的工资进行合理的调整。
现象的背后分明显示慧聪目前的增长状况并不是很乐观。
在日前公布的慧聪国际2004年全年的业绩中显示:其营业额增长1.4亿,至4.6亿人民币,但利润增长乏力,为5800万人民币,慧聪网有4000多名员工,人均仅为公司带来1万元的利润。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慧聪利润增长不多与其销售成本过高有关。与一般的互联网公司不同,靠销售商情起家的慧聪目前80%的收入仍然来自于工商目录、行业黄页的会员费及广告费,以及媒体广告代理费。而这一部分收入主要靠传统的跑业务的人员支撑。整个销售队伍达2500人,远远超过一般的互联网公司。庞大的业务人员队伍的基本工资加上提成,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使得慧聪的销售成本居高不下,增长至7200万元,使得利润只是同比略有增长。
剩下的20%的业务就是所有的网上商务信息服务收入,包括搜索引擎和B2B方面的收入。一个实事是:在慧聪旗下的中国搜索一直是慧聪投资的重点,本想在搜索引擎领域分得一杯羹,但据报道称中国搜索2004年亏损超过千万,慧聪将无力对其继续投入,此项业务将遭受萎缩之运。近来业界流传IDG将联合联想投资公司投资中国搜索,侧面证实了慧聪对中国搜索的持续投入乏力。
而在慧聪董事长郭凡生非常看好的“买卖通”业务方面,增长似乎也并不如其预测的那样令人乐观。
在慧聪日前公布的2004年全年业绩报表中并没有单独透露“买卖通”获利情况。有媒体立刻质疑该产品的收入情况。慧聪方面对此的反馈是:从2004年10月12日到12月31日,慧聪完成合同收入2200元,实际收入1800万元。并表示相对于慧聪去年4.6亿元的收入,买卖通的几千万元收入算不上举足轻重,所以在获得香港有关部门同意后没有在财报中披露。而在买卖通的销售方面,仍然需要不低的成本:为销售“买卖通”,慧聪成立了由近200名员工组成的买家部。同时,用在“买卖通”市场宣传上的费用也不菲。2月25日慧聪网宣布“买卖通”付费会员突破一万名大关,并宣布2005年底将突破五万名。由于该业务的收入数字没有在年报中反映,现有数字是否真实,且“买卖通”年底能否实现目标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业绩增长迟缓,笔者认为与慧聪扩张过快不无关系。
在业务扩张方面,慧聪看好搜索引擎,搭建了中国搜索这一平台。但在中国市场上,百度、雅虎、Google分别以36.29%、22.72%、21.22%的占有率名列国内搜索引擎市场前三甲,中国搜索的份额极小。就财力和技术实力而言,中国搜索难以与对手匹敌;而在“买卖通”业务方面,先有与其产品类似的阿里巴巴“诚信通”在前。而阿里巴巴天生是互联网公司,对于互联网业务更是手到擒来,慧聪是从传统商情的销售起家的,对于网上业务并无先天技术优势,就算有原来销售商情的成功经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B2B方面的需求仍然需要重新把握。另外,慧聪曾于2004年初将分裂出来的中国企业网部分人员收纳入公司之后,被慧聪网编制为第七事业群(又称网络技术公司),专为客户建网站。在此之前,行业业务员把商情和建网站的业务合在一起做,现在网络技术公司的人员与行业业务员在业务上有重合,经常发生抢单事件。
正因为业务扩张了,导致慧聪人员也急剧扩张。从去年10月底开始,在短短几个月内,慧聪集团引入了1000多人,当然也有人员离职,直接带来的就是人员成本的迅速上升,赢利能力却没有显著提高,因此在2月份会出现业绩不佳的情况。
公司成长扩展业务范围是无可厚非的,只是要量力而行,尤其公司大了,在扩张的问题上要稳扎稳打才是上策,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四处扩张终究是会力不从心的,最后伤害到员工的利益引发员工流失等负面影响将是得不偿失的。正如联想公司在前几年大规模扩张业务范围,从硬件(如手机、服务器)、软件、服务、研究院几乎无所不包,在大规模铺开之后发现公司仍需集中力量在PC的研发与生产上面,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只不过经过了螺旋式的上升,全面扩张之后要全面收缩的联想不得不在取消一些部门的同时忍痛裁员。
用系统思维的方式考虑问题应是慧聪高层目前最急需做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