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当事人之所急,以平等的视角抚慰当事人,弥合当事人的心灵创伤——这是《等着我》制片人杨新刚认为的本节目最大的公益。
《等着我》是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一档公益寻人节目,2014年4月开播至今两年时间里,这档节目聚合民政部、公安部、“宝贝回家”公益组织、公益明星、志愿者和热心观众的力量,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累计帮助了5600位求助者,使600个家庭实现了团圆。
社会效益实现的同时,这档节目的高传播度亦由收视成绩得到证实。2015年央视综合频道周日八点档推出的《等着我》八期季播节目创造了全国网平均收视2.06%(单期最高2.43%)的成绩,在2015年综艺节目收视中仅次于《中国好声音》和《奔跑吧兄弟》,并打破央视一套四年来最高平均收视纪录。网络数据上,微博综艺排行榜和微博电视指数在节目播出的当时多次排名第一位。在央视综合频道周二晚22:30分播出的《等着我》周播节目全国网平均收视可达0.7%,城市网破1,微博综艺排行榜也位于前列。在央视全台的节目综合评价排名中,《等着我》屡次进入前5名。
没有当红明星大咖,没有唱歌跳舞等传统综艺表达,在综艺娱乐当道的年代,在访谈节目式微的当下,《等着我》以类访谈的方式闯出了一片属于公益节目的蓝海。
多方联动 做更高级、更精准的公益
95岁抗战老兵找到大半个世纪未见的亲人,母亲与被拐卖的儿子时隔20年再重逢……《等着我》的舞台上发生过太多类似的情感故事。这些故事经过时间的长久发酵,在舞台上化作相逢那一刻的喜怒哀乐,牵动着观众的情感。
“我们每天见到的故事多了,什么样的故事最感人?如果告诉你,两个三十年、四十年、六十年没见面的人今天要见面,告诉你,母亲和儿子30年未见,今天要在这里相见,任何一个故事都够上头条,而这个节目里头几乎所有的选题都是这个样子”。杨新刚认为,那些时间成本带给人的震撼非常强烈,而从题材上看,这档寻人节目涵盖了家寻亲人、亲人寻家、台海寻亲、道歉寻人、感恩寻人、战友情深、寻找老友、同学之情、其他寻人等九大项。他认为,这些人生经历构成了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对于观众来说有着强烈的代入感。“很多观众看完这个节目,会下意识地抱抱身边的亲人,所以这个节目的魅力就在于观众看别人寻亲,实则想到的是自己的亲人、战友、朋友、恩人。”
杨新刚将这档节目比喻为冰山的十分之一,剩下的十分之九则埋在下面,这十分之九包括多方力量联动组成的《等着我》官方网站、热线电话、微信、微博等。其中,在《等着我》的官方网站上,求助者多达10万之多。他表示,寻人是个非常难的事情,节目尽量播出成功案例,为观众树立信心的同时,也告诉有特定需求的求助者有这么一个渠道可以帮助找人,相当于一个大型电视广告,这个电视广告就是给线下的十分之九做预告的。如果寻人和被寻找的人都知道了这个平台并发布了自己的需求,互相之间匹配成功的概率就会非常高。因为寻人平台其实是比较窄众化的,有需求的人一定会“找上门”,所以是精准投放。目前,经过多方联动,寻人的成功率能达到一天一对儿。
“《等着我》做公益有两大特点,一是更高级的公益,二是精准公益。你的目的是找人,那么我来帮你找,而来这个平台上找人的人大多数生活贫困,他如果需要帮助,我们也创立了一个缘梦基金,可以给予资助,因此是精准寻人、精准帮扶。另外,公益不一定是物质资助,人的心灵创伤的弥合我觉得是最大的公益。有的挺好一孩子,就是心里有个‘大疙瘩’,如果我们帮他找到亲生父母,解开疙瘩,这样的心灵公益可能对他的意义更大。”
用真人秀讲好故事
《等着我》的选题具有天然的吸引人的优势,如何再结合电视的声光电将“老百姓的故事”讲好、让人爱听,考验制作者的专业素养。
《等着我》选择用访谈方式+真人秀的手法去解构每一个寻人故事。说到访谈,业内人士不禁想到“老套”“式微”等字眼,《等着我》最初在设计节目样态时,有过很多想法,后来还是坚持公益本真,让倪萍以“知心大姐”的角色通过对话讲好故事。
节目走过两年,杨新刚越来越发现讲故事“水很深”,讲什么,怎么讲,都是一门大学问。他给记者介绍了节目组对于“讲什么”的摸索。以前节目也走过弯路,很多故事着重讲述当事人曾经被虐待过,或者流离失所的经历,节目组也很想帮他,观众听完之后也觉得挺可怜,但这是不是观众最想要听到看到的?后来发现不是,节目组发现这些当事人身上的共同点都是经历了苦难依然乐观坚强,观众最想看到的其实是主人公的这些正能量的人性。“现在,从收视曲线上看,《等着我》讲故事这一段是绝对不会掉下去的”。
杨新刚不认为《等着我》是一个综艺节目,如果跟综艺有关联的话,就是它的表现手段。在对故事的编排、解构上,《等着我》采用了大量真人秀手法,将当事人最真实的情感状态呈现了出来,包括前期挖掘当事人故事所采用的群采手法,舞台上没有刻意编排的未知状态以及大门打开之后当事人的表现等等。
“主持人和台下的嘉宾在上场之前对故事一无所知,为什么不告诉他们,是因为真人秀有个很重要的方法叫互激,就是求助人和嘉宾状态互激。上场前当事人对故事的结果一无所知,尤其最后大门打开的那一刻,他们爆发出来的情感全是真实的,没有任何的设计,有人面无表情,有人抱头痛哭,有人下跪、有人惊呆了,这种情绪的表达是任何电影电视剧的演员无法演出来的,传达给观众强烈的冲击。而对于导演来说这个场面其实是叫做失控状态。”
《等着我》演播室机位21个,采用全硬盘录制,所有的画面都有保存,画面可以捕捉到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和眼神。杨新刚给记者讲了一个他在导播台亲眼看到的眼神——抗战老兵张道干老人想要找回失散七十多年的入党介绍人,当大门打开、谜底揭晓的那一刻,已经93岁的老人眼神顿生光芒。
目前,《等着我》已联合“宝贝回家”公益组织发展了十几万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分布在全国各地,充当着寻人者的眼睛。《等着我》官方网站也已和央视网对接,成为央视台网联动“智慧融媒体”的重要实验项目。“未来我们希望除了电视平台之外,在央视网做另外一个平台,实现网络直播,最终双平台能够融合在一起,这样寻人的成功率会越来越高。”杨新刚说。
《等着我》是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一档公益寻人节目,2014年4月开播至今两年时间里,这档节目聚合民政部、公安部、“宝贝回家”公益组织、公益明星、志愿者和热心观众的力量,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累计帮助了5600位求助者,使600个家庭实现了团圆。
社会效益实现的同时,这档节目的高传播度亦由收视成绩得到证实。2015年央视综合频道周日八点档推出的《等着我》八期季播节目创造了全国网平均收视2.06%(单期最高2.43%)的成绩,在2015年综艺节目收视中仅次于《中国好声音》和《奔跑吧兄弟》,并打破央视一套四年来最高平均收视纪录。网络数据上,微博综艺排行榜和微博电视指数在节目播出的当时多次排名第一位。在央视综合频道周二晚22:30分播出的《等着我》周播节目全国网平均收视可达0.7%,城市网破1,微博综艺排行榜也位于前列。在央视全台的节目综合评价排名中,《等着我》屡次进入前5名。
没有当红明星大咖,没有唱歌跳舞等传统综艺表达,在综艺娱乐当道的年代,在访谈节目式微的当下,《等着我》以类访谈的方式闯出了一片属于公益节目的蓝海。
多方联动 做更高级、更精准的公益
95岁抗战老兵找到大半个世纪未见的亲人,母亲与被拐卖的儿子时隔20年再重逢……《等着我》的舞台上发生过太多类似的情感故事。这些故事经过时间的长久发酵,在舞台上化作相逢那一刻的喜怒哀乐,牵动着观众的情感。
“我们每天见到的故事多了,什么样的故事最感人?如果告诉你,两个三十年、四十年、六十年没见面的人今天要见面,告诉你,母亲和儿子30年未见,今天要在这里相见,任何一个故事都够上头条,而这个节目里头几乎所有的选题都是这个样子”。杨新刚认为,那些时间成本带给人的震撼非常强烈,而从题材上看,这档寻人节目涵盖了家寻亲人、亲人寻家、台海寻亲、道歉寻人、感恩寻人、战友情深、寻找老友、同学之情、其他寻人等九大项。他认为,这些人生经历构成了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对于观众来说有着强烈的代入感。“很多观众看完这个节目,会下意识地抱抱身边的亲人,所以这个节目的魅力就在于观众看别人寻亲,实则想到的是自己的亲人、战友、朋友、恩人。”
杨新刚将这档节目比喻为冰山的十分之一,剩下的十分之九则埋在下面,这十分之九包括多方力量联动组成的《等着我》官方网站、热线电话、微信、微博等。其中,在《等着我》的官方网站上,求助者多达10万之多。他表示,寻人是个非常难的事情,节目尽量播出成功案例,为观众树立信心的同时,也告诉有特定需求的求助者有这么一个渠道可以帮助找人,相当于一个大型电视广告,这个电视广告就是给线下的十分之九做预告的。如果寻人和被寻找的人都知道了这个平台并发布了自己的需求,互相之间匹配成功的概率就会非常高。因为寻人平台其实是比较窄众化的,有需求的人一定会“找上门”,所以是精准投放。目前,经过多方联动,寻人的成功率能达到一天一对儿。
“《等着我》做公益有两大特点,一是更高级的公益,二是精准公益。你的目的是找人,那么我来帮你找,而来这个平台上找人的人大多数生活贫困,他如果需要帮助,我们也创立了一个缘梦基金,可以给予资助,因此是精准寻人、精准帮扶。另外,公益不一定是物质资助,人的心灵创伤的弥合我觉得是最大的公益。有的挺好一孩子,就是心里有个‘大疙瘩’,如果我们帮他找到亲生父母,解开疙瘩,这样的心灵公益可能对他的意义更大。”
用真人秀讲好故事
《等着我》的选题具有天然的吸引人的优势,如何再结合电视的声光电将“老百姓的故事”讲好、让人爱听,考验制作者的专业素养。
《等着我》选择用访谈方式+真人秀的手法去解构每一个寻人故事。说到访谈,业内人士不禁想到“老套”“式微”等字眼,《等着我》最初在设计节目样态时,有过很多想法,后来还是坚持公益本真,让倪萍以“知心大姐”的角色通过对话讲好故事。
节目走过两年,杨新刚越来越发现讲故事“水很深”,讲什么,怎么讲,都是一门大学问。他给记者介绍了节目组对于“讲什么”的摸索。以前节目也走过弯路,很多故事着重讲述当事人曾经被虐待过,或者流离失所的经历,节目组也很想帮他,观众听完之后也觉得挺可怜,但这是不是观众最想要听到看到的?后来发现不是,节目组发现这些当事人身上的共同点都是经历了苦难依然乐观坚强,观众最想看到的其实是主人公的这些正能量的人性。“现在,从收视曲线上看,《等着我》讲故事这一段是绝对不会掉下去的”。
杨新刚不认为《等着我》是一个综艺节目,如果跟综艺有关联的话,就是它的表现手段。在对故事的编排、解构上,《等着我》采用了大量真人秀手法,将当事人最真实的情感状态呈现了出来,包括前期挖掘当事人故事所采用的群采手法,舞台上没有刻意编排的未知状态以及大门打开之后当事人的表现等等。
“主持人和台下的嘉宾在上场之前对故事一无所知,为什么不告诉他们,是因为真人秀有个很重要的方法叫互激,就是求助人和嘉宾状态互激。上场前当事人对故事的结果一无所知,尤其最后大门打开的那一刻,他们爆发出来的情感全是真实的,没有任何的设计,有人面无表情,有人抱头痛哭,有人下跪、有人惊呆了,这种情绪的表达是任何电影电视剧的演员无法演出来的,传达给观众强烈的冲击。而对于导演来说这个场面其实是叫做失控状态。”
《等着我》演播室机位21个,采用全硬盘录制,所有的画面都有保存,画面可以捕捉到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和眼神。杨新刚给记者讲了一个他在导播台亲眼看到的眼神——抗战老兵张道干老人想要找回失散七十多年的入党介绍人,当大门打开、谜底揭晓的那一刻,已经93岁的老人眼神顿生光芒。
目前,《等着我》已联合“宝贝回家”公益组织发展了十几万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分布在全国各地,充当着寻人者的眼睛。《等着我》官方网站也已和央视网对接,成为央视台网联动“智慧融媒体”的重要实验项目。“未来我们希望除了电视平台之外,在央视网做另外一个平台,实现网络直播,最终双平台能够融合在一起,这样寻人的成功率会越来越高。”杨新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