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对植物保护系专业课《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进行改革。以全国统编教材为基础,结合黑龙江省的特点和生产实际,体现普遍性和地域性特点,注重综合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对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和实践。通过几年的探索,明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8-02517-02
Theory Teaching Reform of Agriculture Plant Pathology
TAI Lianmei et al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9)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teaching of the course Agriculture Plant Pathology of Plant Protection Department was reformed. Based on unify teaching material,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and actual produc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embodying the universal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in productio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aims were reformed. Through several years exploration, the teaching quality was improved obviously.
Key words Agriculture Plant Pathology;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quality; Talents culture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提出的办学定位是:以现代化大农业为背景,扎根垦区,依托大庆,立足龙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以现代化大农业教育和研究为特色,以农业学科为主,协调发展其他各学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层次定位是:以本科教育为主,加速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功能定位是:为现代化大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知道“農业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性,掌握农作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的基本规律与防治的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诊断田间作物病害并给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农业高产稳产服务。因此,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及学科的特点,在“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进行了深入改革,以期激发学生热爱学科、热爱专业的热情,培养其学习兴趣和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也为社会提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1 面向社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1.1 课程学时重新分配
以全国统编教材为基础,结合黑龙江省的特点,反映普遍性和体现地域性,整体优化课程,调整课时比例,以大田作物病害为主,果树、蔬菜病害并重,强调病害防治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体现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精简课堂教学内容,增设学生自学内容,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根据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的特点,同时又兼顾省外和考研的学生需求,对教学内容学时进行了重新分配。针对黑龙江省玉米、水稻面积不断增加,成为第一、第二大作物,小麦、大豆面积减少的现实情况,将水稻病害由原来的4学时增加到6学时,玉米病害由原来3学时增加到4学时,小麦病害由原来的5学时减少到3学时,油料作物病害由原来的6学时减少到5学时,同时也对蔬菜、果树病害的学时做了相应的调整。
1.2 授课内容模式的改变
在课程教学内容讲授方面,原来以讲全、讲多、讲细,按作物一个一个病害来讲的“填鸭式”讲解为主,学生听、机械记笔记,现在侧重于生产中作物主要病害、地方优势作物病害和灾变性病害的详细讲解,如以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等作为重点内容详细讲解。对某些作物病害,不是一个一个讲解,而是将发生规律相似甚至相同的病害归为一类统一讲述。如黑龙江省原来玉米叶部病害主要是玉米大斑病,目前叶部病害出现了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北方炭疽病、灰斑病、圆斑病等,并有加重的趋势。这些病害发病规律相似,防治措施相同,将这些病害放在一起讲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区别这几种病害症状的特点,也更好地掌握了玉米叶部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在学生掌握重点病害和一般病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学一些病害。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课堂组织形式
问题教学法是国外医学教育改革家Barrows教授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即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其实质是围绕问题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及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1]。 植物保护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学校、学院的办学理念,《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部分内容进行问题教学,即提出问题开展研讨式的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例如在讲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时,先提出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回去看资料学习,然后将学生分成4人1组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事先的学习进行讨论,并解决问题。最后由老师做总结并评定成绩。以提问为基础的讨论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将学生由教学对象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求。
2.2 案例教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开展的案例教学是把生产中的典型病害作为案例进行讲授。在讲课之前,首先提出一个与要讲解内容密切相关的病例,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由老师对案例材料进行剖析,揭示案例中各个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农作物病害实际问题。由于案例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师生互动,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合理利用教学手段
农作物病害症状、病原物的形态是《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粉笔加黑板或粉笔加黑板、挂图讲述症状、病原物形态特征,学生听起来枯燥,且没有形象感,教学效果较差。随着网络、多媒体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是授课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象、直观,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2-3]。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课件,忽视了板书的利用,使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没能很好地发挥,也造成老师机械地照着多媒体讲,学生机械地听,结果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讲授《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时,将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对于农作物病害症状和病原物的形态特征基本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展示大量色彩逼真和直观的症状、病原物照片(许多图片是自己田间拍摄和病原显微摄影),使学生能准确掌握病害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比较相似病害的异同,有效地解决了挂图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症状特点的不足,也有利于缓解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对于一些病害循环也可利用多媒体,用病害循环图和动画,更形象地展示病害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传播途径和再次侵染。多媒体技术能把这些看不到的微观的、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而对于一些病害的发病规律、病害防治则利用板书。如在讲芹菜斑枯病和芹菜早疫病时,将这两种病害放在一起对比讲解,先让学生预习、查资料,上课时利用板书,并和学生互动对比列出这两种病害发病规律的异同点,病害防治的异同点,使学生容易掌握所学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2.4 增加自学内容
农业植物病理学涉及大田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每种作物病害种类多,而学时少。因此,教学中对典型、重要病害以讲授为主,非重要病害以自学为主,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将来的工作需要选择病害种类自主学习。为了方便学生自学,给学生推荐学习资料和精品课网站。
3 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的目的是考查學生对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且偏重于对知识的记忆,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不能达到全面测评学生专业素质的目的。因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了一次期末考试定优劣的局限性,采取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措施,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①平时考核占20%。主要包括出勤、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测验等,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实验成绩占20%。实验课是充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必要过程,是学生掌握专业课的重要步骤。以往实验成绩考核以各项实验报告来评定,计入相应的理论课成绩之中,所占比例为20%。这样的考核造成部分学生上课不重视实验,不主动、不认真操作,而是忙于按照实验指导和教材完成实验报告,甚至抄袭他人实验报告。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实验课的成绩考核进行改革:实验报告10分,实验考试占10分,共占课程总成绩的20%。根据学生对实验内容的了解、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内容的正确性来评定实验报告成绩(10分)。在每次上课前,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和指正。实验课上完后,实行考试笔答,将本期所观察的作物病害标本给每个学生若干份,专业老师现场监考,让学生鉴定出10种作物病害名称,按学生的答题结果评定成绩(10分)。
③闭卷百分制考试占总成绩的60%。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这门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试题题型多样化,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改革能够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改革措施对学生牢固掌握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此课程改革适合于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植保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新宇,陈代雄,沈浩贤,等.PBL教学模式在寄生虫学教学改革中的思考[J].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277-1278.
[2] 蔡谨,邱德诚,柴红.《工业微生物学》多媒体网络课件的设计和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3,30( 6):127-130.
[3] 郑毅.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1):123-125.
关键词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8-02517-02
Theory Teaching Reform of Agriculture Plant Pathology
TAI Lianmei et al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9)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teaching of the course Agriculture Plant Pathology of Plant Protection Department was reformed. Based on unify teaching material,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and actual produc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embodying the universal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in productio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aims were reformed. Through several years exploration, the teaching quality was improved obviously.
Key words Agriculture Plant Pathology;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quality; Talents culture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提出的办学定位是:以现代化大农业为背景,扎根垦区,依托大庆,立足龙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以现代化大农业教育和研究为特色,以农业学科为主,协调发展其他各学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层次定位是:以本科教育为主,加速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功能定位是:为现代化大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知道“農业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性,掌握农作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的基本规律与防治的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诊断田间作物病害并给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农业高产稳产服务。因此,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及学科的特点,在“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进行了深入改革,以期激发学生热爱学科、热爱专业的热情,培养其学习兴趣和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也为社会提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1 面向社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1.1 课程学时重新分配
以全国统编教材为基础,结合黑龙江省的特点,反映普遍性和体现地域性,整体优化课程,调整课时比例,以大田作物病害为主,果树、蔬菜病害并重,强调病害防治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体现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精简课堂教学内容,增设学生自学内容,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根据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的特点,同时又兼顾省外和考研的学生需求,对教学内容学时进行了重新分配。针对黑龙江省玉米、水稻面积不断增加,成为第一、第二大作物,小麦、大豆面积减少的现实情况,将水稻病害由原来的4学时增加到6学时,玉米病害由原来3学时增加到4学时,小麦病害由原来的5学时减少到3学时,油料作物病害由原来的6学时减少到5学时,同时也对蔬菜、果树病害的学时做了相应的调整。
1.2 授课内容模式的改变
在课程教学内容讲授方面,原来以讲全、讲多、讲细,按作物一个一个病害来讲的“填鸭式”讲解为主,学生听、机械记笔记,现在侧重于生产中作物主要病害、地方优势作物病害和灾变性病害的详细讲解,如以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等作为重点内容详细讲解。对某些作物病害,不是一个一个讲解,而是将发生规律相似甚至相同的病害归为一类统一讲述。如黑龙江省原来玉米叶部病害主要是玉米大斑病,目前叶部病害出现了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北方炭疽病、灰斑病、圆斑病等,并有加重的趋势。这些病害发病规律相似,防治措施相同,将这些病害放在一起讲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区别这几种病害症状的特点,也更好地掌握了玉米叶部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在学生掌握重点病害和一般病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学一些病害。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课堂组织形式
问题教学法是国外医学教育改革家Barrows教授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即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其实质是围绕问题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及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1]。 植物保护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学校、学院的办学理念,《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部分内容进行问题教学,即提出问题开展研讨式的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例如在讲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时,先提出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回去看资料学习,然后将学生分成4人1组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事先的学习进行讨论,并解决问题。最后由老师做总结并评定成绩。以提问为基础的讨论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将学生由教学对象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求。
2.2 案例教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开展的案例教学是把生产中的典型病害作为案例进行讲授。在讲课之前,首先提出一个与要讲解内容密切相关的病例,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由老师对案例材料进行剖析,揭示案例中各个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农作物病害实际问题。由于案例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师生互动,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合理利用教学手段
农作物病害症状、病原物的形态是《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粉笔加黑板或粉笔加黑板、挂图讲述症状、病原物形态特征,学生听起来枯燥,且没有形象感,教学效果较差。随着网络、多媒体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是授课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象、直观,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2-3]。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课件,忽视了板书的利用,使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没能很好地发挥,也造成老师机械地照着多媒体讲,学生机械地听,结果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讲授《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时,将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对于农作物病害症状和病原物的形态特征基本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展示大量色彩逼真和直观的症状、病原物照片(许多图片是自己田间拍摄和病原显微摄影),使学生能准确掌握病害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比较相似病害的异同,有效地解决了挂图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症状特点的不足,也有利于缓解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对于一些病害循环也可利用多媒体,用病害循环图和动画,更形象地展示病害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传播途径和再次侵染。多媒体技术能把这些看不到的微观的、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而对于一些病害的发病规律、病害防治则利用板书。如在讲芹菜斑枯病和芹菜早疫病时,将这两种病害放在一起对比讲解,先让学生预习、查资料,上课时利用板书,并和学生互动对比列出这两种病害发病规律的异同点,病害防治的异同点,使学生容易掌握所学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2.4 增加自学内容
农业植物病理学涉及大田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每种作物病害种类多,而学时少。因此,教学中对典型、重要病害以讲授为主,非重要病害以自学为主,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将来的工作需要选择病害种类自主学习。为了方便学生自学,给学生推荐学习资料和精品课网站。
3 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的目的是考查學生对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且偏重于对知识的记忆,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不能达到全面测评学生专业素质的目的。因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了一次期末考试定优劣的局限性,采取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措施,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①平时考核占20%。主要包括出勤、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测验等,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实验成绩占20%。实验课是充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必要过程,是学生掌握专业课的重要步骤。以往实验成绩考核以各项实验报告来评定,计入相应的理论课成绩之中,所占比例为20%。这样的考核造成部分学生上课不重视实验,不主动、不认真操作,而是忙于按照实验指导和教材完成实验报告,甚至抄袭他人实验报告。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实验课的成绩考核进行改革:实验报告10分,实验考试占10分,共占课程总成绩的20%。根据学生对实验内容的了解、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内容的正确性来评定实验报告成绩(10分)。在每次上课前,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和指正。实验课上完后,实行考试笔答,将本期所观察的作物病害标本给每个学生若干份,专业老师现场监考,让学生鉴定出10种作物病害名称,按学生的答题结果评定成绩(10分)。
③闭卷百分制考试占总成绩的60%。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这门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试题题型多样化,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改革能够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改革措施对学生牢固掌握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此课程改革适合于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植保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新宇,陈代雄,沈浩贤,等.PBL教学模式在寄生虫学教学改革中的思考[J].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277-1278.
[2] 蔡谨,邱德诚,柴红.《工业微生物学》多媒体网络课件的设计和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3,30( 6):127-130.
[3] 郑毅.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