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县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有效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完善措施。
【关键词】粮食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新形势下研究如何加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财务管理,推进和完善“一县一企、一企多点”试点改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坚守诚信经营,已成为促进粮食企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我县改制十多年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务工作面临着困境,通过企业整合重组,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做法,与大家共磋。
一、分析新形势,面对现实,找出粮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02年4月以来,我县对32个购销企业进行合并重组为26个,实行11年的租赁承包经营的运作,粮食财务管理在粮食购销正常运转、支持粮工改革、消化老账债务、稳定职工队伍及会计信息化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财会工作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创新财务管理,推进难
今年5月份对14个购销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为了稳步推进购销企业改革,委派会计都是原企业主办会计,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有三分之一即将退休,他们在思想观念、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监督办法及业务技能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上档升级。由于十多年的承租经营模式突然变为国有企业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企业负责人观念一时难以转弯,其员工一般都是原承租人的亲属“七姑娘八姨娘”,还有相当一部分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开拓能力缺乏,综合素质不高的人员,其管理观念还停留在原体制下,对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一时难以推进到位。
(二)财务信息失真,内控缺
现行国有粮食基层企业的内部管理特别是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薄弱环节,受原承租经营方式的影响,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人员尚未完全定岗定位,职责不清,无牵制,企业负责人没有与委派会计同向而行,还停留在躲银行、避税务、不露富,虑报账,经营业绩难以真实反映,隐瞒事实真相,财务行为规范运作难以入轨,造成财务信息不实现象较普遍且很难予以根治。
(三)筹资渠道单一,效能低
购销企业除了在粮食收购中向农发行申请贷款筹资外,开展其他业务基本没有资金来源。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比较单一,导致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加之农发行片面追求资金的安全性、保守性,门槛越来越高,一些做法甚至于过份刁难企业,不仅使粮食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且盈利能力受到了影响。一是商业性贷款审批的手续及贷款使用的监督上十分繁琐,报批时间较长,而粮食经营的特点是流转快、季节性强、难以预测,有时往往贻误了一些较好的经营时机,丧失一些获利的空间。因此,手续的繁琐一定程度上对粮食企业经营的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二是交存农发行质保金、共保金以及吸储资金等长期占用,降低了资金使用效能。三是代办和转嫁相关费用,包括企业资产评估、财产保险、车辆、办公会务等费用。经过十多年的租赁经营模式,基层企业处于保吃饭、保稳定、保运转的状况,无企业积累。因此,资金运作困难对于企业业务拓展和自身发展关系重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发展。
(四)财务风险淡薄,重视低
粮食购销企业受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很深,仍习惯于用经验和主观意识判断经营管理活动,缺乏科学的管理技术与方法。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可能会遇到财务管理落后、违法乱纪、财务管理效益不佳等情况,还可能出现投资失误等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财务危机。一是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出现一人多岗兼职使用的现象,职责不明,管理漏洞较多。二是委派会计人员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财务工作停留在简单日常业务会计核算上,而财务管理预算、决策参与管理等重要职能未充分发挥出来。三是未按会计制度及有关要求设置内控制度,造成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比较混乱。四是财务软件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粮食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要求。
(五)遗留问题较多,包袱重
2002年改制后,县粮食购销公司接管了原购销企业的“三老”问题,经过十多年的老账债务消化已基本接近尾声,但老人问题以及新一轮的改革,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再起。一是每年必需负担逐年增长的离岗人员和军转干、伤残军人、工伤、离退休人员、定遗补等人员费用数额大。目前企业无“三老”补贴来源,负担逐年增加已成为阻碍改制后粮食购销企业发展不安定因素。二是改制后企业垫付的改制费用以及承租人投入的吸粮机、输送机等大型的机械设备数额较大,虽已清理割断,但这些潜在问题和矛盾尚未处理。
二、针对新问题,贴近实际,做好粮食财务管理工作
粮食财务工作的出发点是通过强化管理,促进粮食经济秩序稳定发展,落脚点是要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收益增长和职工收入增加。
(一)抓企业整合,着力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对全县现有的26个库所布局架构进行整合调整。形成“1+1+13”的布局架构,即购销公司+1个中心库+13个骨干企业。中心库、骨干库为独立法人企业,在相关制度规定范围内,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分配。从5月1日起,建立新账规范核算。中心库、骨干库实行独立核算,收纳库实行报账制。完善县粮食购销总公司运作机制,实行企业法定代表人聘任制,会计委派制。进一步推进县粮食购销公司整合力度,积极稳妥解决历史包袱,促使企业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经营。要加强粮食购销国有资产管理,依法规范资产处置程序,通过盘活存量、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扩大规模,逐步做大做强粮食购销企业,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清产核资结果。一是对原承租人购置的资产,经中介机构评估作价后,一方面积极向国资部门申请回购,化解矛盾;一方面制定和落实资产折旧方法,逐年消化。二是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进一步加大债权清收力度。对存量的有效资产进行盘活,将死物变活钱,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确保粮食购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二)抓制度建设,着力健全财务监管机制
2013年5月,针对粮食购销企业新一轮改革的新情况,制定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要明确划分会计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即出纳员、记账员、财务主管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实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实现业务授权、办理、检查、记账和审核相互分离、相互监督。通过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促进企业日常行为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2)认真坚持财产清查制度。通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的财产清查活动,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对库存现金、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查找企业在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防止资产流失,确保资产合理、节约、高效使用。(3)落实费用管理制度。一是要合理控制财务费用支出。企业从农发行借入的收购资金,要坚持“库贷挂钩”的原则,以收购计划或合同为依据,有计划借入。既要保证收购业务的实际需要,又要避免借入过量资金,加大利息支出,使借款利息支出保持在合理水平上。二是要适度控制经营管理费用支出。企业要严格落实费用开支审批权限和大额开支集体决策制度的规定,严禁越权审批,杜绝超标准、超范围列支。一要完善费用支出手续,落实好“先签、再审、后报”费用支出程序,坚决杜绝手续不齐全、不合规的开支进入企业帐目。二要切实加强费用支出日常管理。日常费用开支要及时结帐,及时报销,严格控制集中结报单据形成的大额费用支出和集中结帐开具的大额费用单据。三要加强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等消费性支出的管理。(4)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年初由主管部门与企业负责人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明确考核内容及奖惩办法,年终根据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主管部门审核结果兑现奖惩,使企业经营成果与企业负责人的任免、薪酬挂钩,与职工收入挂钩。(5)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企业在实行财务公开时,对企业经营状况、盈利情况、费用开支等财务指标定期公布,充分发挥职工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作用。(6)完善企业委派会计责任制度。制定委派会计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及考核办法,委派会计采取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的分配办法。
(三)抓资金管理,着力强化合规使用意识
从强化资金管理入手,始终坚持“盘活、用好、合规、安全、有效”资金管理总原则,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化。一是加大与中储粮直属库、农发行沟通、协调力度,确保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资金足额供应和补贴款及时拨补到位。要积极争取农发行对商品粮经营的支持,搞活经营。二是继续完善粮食财务资金合规安全使用和管理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制,依法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保障资金安全。三是严把资金使用关。坚持资金支付“先审、再批、后付”程序,严格履行资金收支手续,坚决杜绝资金体外循环。一方面加大粮食收购资金的管理力度。企业要按照收购资金管理规定,坚持专款专用,管好用好收购资金,严防挤占挪用,严禁向其他单位、个人违规借支资金,严禁资金体外循环和公款私存,确保资金安全。另一方面强化存货资金管理。通过规范存货出入库手续,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堵塞跑冒滴漏,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有效避免存货损失。对存货要根据市场变化,适时吞吐,加快周转,提高存货周转率。第三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和帮助企业向其他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融资,积极争取政府、财政等部门的资金支持,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第四前移监督关口,对资金使用实行全过程监管。坚决做到“帐归位,钱归行”。
(四)抓经济效益,着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主管部门对扭亏增盈和财会工作继续实行目标管理和季度通报制度。各购销企业要积极创新收购方式,争取多收粮,多补贴,为扭亏增盈奠定坚实物质基础。要认真落实国家已出台的各项财税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量化扭亏增盈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扭亏增盈措施,着眼于内部挖潜,推行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定企业经营行为程序和规范,健全粮食购、销、存等内控制度,堵塞漏洞。从企业管理层面上,企业负责人要切实转变观念,增强法纪意识,摒弃“等、靠、要”思想,坚持向管理要效益,深入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堵塞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财务管理层面上,制定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金等考核指标,协调各项粮食补贴政策,落实补贴资金及时到位。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加大组织附营业务收入力度,特别是对租赁、投资收益的组织力度,促进企业提高效益。从政策性业务层面上,加强对政策性业务工作的指导,捕捉粮食市场信息,及时组织轮换、销售,合理确定粮食库存,减少粮食陈化损失,从而降低粮食政策性业务的机会成本,减少费用支出。要严格亏损问责制,增盈奖励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五)抓财务监管,着力推进ERP-NC系统的建设
在建立健全县购销公司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审机构的职能作用,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一是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规定,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并按“严、准、细、实”要求抓好企业制度的细化和落实工作。二是继续拓展财务资金监督检查内容,从源头上制止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三是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继续发挥内部审计在“查隐患、防风险、强管理、增效益、促发展”方面的作用,创新审计方法,拓宽审计外延,实施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对企业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督促企业及时修正和改进。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财务检查活动,加强企业间在财务管理上的横向交流,推广经验,查找不足,堵塞漏洞,取长补短,提升系统内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从会计电算化基础工作入手,使购销公司上下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实现高度集成和实时共享,大幅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精度。通过ERP-NC远程网络平台使会计核算与监管从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使财务管理的控制点前移,突出事前预算控制,强化事中核算分析,完善事后考核监督,可以将更多的精力从事库点的财务监管和目标考核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了财务管理工作。
(六)抓队伍建设,着力提升财会人员素质
针对我县财务人员现状,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以审代培,个别指导等办法,抓好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是按照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的规定抓好财会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使企业财会人员切实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增强他们的法纪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使之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要求。二是在保持财会人员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行委派会计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增强财会队伍的整体功能与活力,确保财会人员更好地发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三是适当提高财会人员待遇,避免人才流失,稳定财会队伍,必要时可面向社会聘用、吸纳优秀财会人才,以点带面提升财会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总之,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及财务管理,可以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迈上新台阶,真正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生产”的良性机制,不断提高改制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把县级国有粮食购销公司确定在一个合理的、正确的位置上,使之真正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
【关键词】粮食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新形势下研究如何加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财务管理,推进和完善“一县一企、一企多点”试点改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坚守诚信经营,已成为促进粮食企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我县改制十多年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务工作面临着困境,通过企业整合重组,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做法,与大家共磋。
一、分析新形势,面对现实,找出粮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02年4月以来,我县对32个购销企业进行合并重组为26个,实行11年的租赁承包经营的运作,粮食财务管理在粮食购销正常运转、支持粮工改革、消化老账债务、稳定职工队伍及会计信息化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财会工作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创新财务管理,推进难
今年5月份对14个购销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为了稳步推进购销企业改革,委派会计都是原企业主办会计,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有三分之一即将退休,他们在思想观念、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监督办法及业务技能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上档升级。由于十多年的承租经营模式突然变为国有企业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企业负责人观念一时难以转弯,其员工一般都是原承租人的亲属“七姑娘八姨娘”,还有相当一部分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开拓能力缺乏,综合素质不高的人员,其管理观念还停留在原体制下,对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一时难以推进到位。
(二)财务信息失真,内控缺
现行国有粮食基层企业的内部管理特别是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薄弱环节,受原承租经营方式的影响,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人员尚未完全定岗定位,职责不清,无牵制,企业负责人没有与委派会计同向而行,还停留在躲银行、避税务、不露富,虑报账,经营业绩难以真实反映,隐瞒事实真相,财务行为规范运作难以入轨,造成财务信息不实现象较普遍且很难予以根治。
(三)筹资渠道单一,效能低
购销企业除了在粮食收购中向农发行申请贷款筹资外,开展其他业务基本没有资金来源。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比较单一,导致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加之农发行片面追求资金的安全性、保守性,门槛越来越高,一些做法甚至于过份刁难企业,不仅使粮食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且盈利能力受到了影响。一是商业性贷款审批的手续及贷款使用的监督上十分繁琐,报批时间较长,而粮食经营的特点是流转快、季节性强、难以预测,有时往往贻误了一些较好的经营时机,丧失一些获利的空间。因此,手续的繁琐一定程度上对粮食企业经营的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二是交存农发行质保金、共保金以及吸储资金等长期占用,降低了资金使用效能。三是代办和转嫁相关费用,包括企业资产评估、财产保险、车辆、办公会务等费用。经过十多年的租赁经营模式,基层企业处于保吃饭、保稳定、保运转的状况,无企业积累。因此,资金运作困难对于企业业务拓展和自身发展关系重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发展。
(四)财务风险淡薄,重视低
粮食购销企业受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很深,仍习惯于用经验和主观意识判断经营管理活动,缺乏科学的管理技术与方法。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可能会遇到财务管理落后、违法乱纪、财务管理效益不佳等情况,还可能出现投资失误等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财务危机。一是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出现一人多岗兼职使用的现象,职责不明,管理漏洞较多。二是委派会计人员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财务工作停留在简单日常业务会计核算上,而财务管理预算、决策参与管理等重要职能未充分发挥出来。三是未按会计制度及有关要求设置内控制度,造成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比较混乱。四是财务软件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粮食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要求。
(五)遗留问题较多,包袱重
2002年改制后,县粮食购销公司接管了原购销企业的“三老”问题,经过十多年的老账债务消化已基本接近尾声,但老人问题以及新一轮的改革,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再起。一是每年必需负担逐年增长的离岗人员和军转干、伤残军人、工伤、离退休人员、定遗补等人员费用数额大。目前企业无“三老”补贴来源,负担逐年增加已成为阻碍改制后粮食购销企业发展不安定因素。二是改制后企业垫付的改制费用以及承租人投入的吸粮机、输送机等大型的机械设备数额较大,虽已清理割断,但这些潜在问题和矛盾尚未处理。
二、针对新问题,贴近实际,做好粮食财务管理工作
粮食财务工作的出发点是通过强化管理,促进粮食经济秩序稳定发展,落脚点是要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收益增长和职工收入增加。
(一)抓企业整合,着力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对全县现有的26个库所布局架构进行整合调整。形成“1+1+13”的布局架构,即购销公司+1个中心库+13个骨干企业。中心库、骨干库为独立法人企业,在相关制度规定范围内,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分配。从5月1日起,建立新账规范核算。中心库、骨干库实行独立核算,收纳库实行报账制。完善县粮食购销总公司运作机制,实行企业法定代表人聘任制,会计委派制。进一步推进县粮食购销公司整合力度,积极稳妥解决历史包袱,促使企业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经营。要加强粮食购销国有资产管理,依法规范资产处置程序,通过盘活存量、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扩大规模,逐步做大做强粮食购销企业,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清产核资结果。一是对原承租人购置的资产,经中介机构评估作价后,一方面积极向国资部门申请回购,化解矛盾;一方面制定和落实资产折旧方法,逐年消化。二是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进一步加大债权清收力度。对存量的有效资产进行盘活,将死物变活钱,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确保粮食购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二)抓制度建设,着力健全财务监管机制
2013年5月,针对粮食购销企业新一轮改革的新情况,制定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要明确划分会计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即出纳员、记账员、财务主管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实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实现业务授权、办理、检查、记账和审核相互分离、相互监督。通过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促进企业日常行为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2)认真坚持财产清查制度。通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的财产清查活动,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对库存现金、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查找企业在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防止资产流失,确保资产合理、节约、高效使用。(3)落实费用管理制度。一是要合理控制财务费用支出。企业从农发行借入的收购资金,要坚持“库贷挂钩”的原则,以收购计划或合同为依据,有计划借入。既要保证收购业务的实际需要,又要避免借入过量资金,加大利息支出,使借款利息支出保持在合理水平上。二是要适度控制经营管理费用支出。企业要严格落实费用开支审批权限和大额开支集体决策制度的规定,严禁越权审批,杜绝超标准、超范围列支。一要完善费用支出手续,落实好“先签、再审、后报”费用支出程序,坚决杜绝手续不齐全、不合规的开支进入企业帐目。二要切实加强费用支出日常管理。日常费用开支要及时结帐,及时报销,严格控制集中结报单据形成的大额费用支出和集中结帐开具的大额费用单据。三要加强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等消费性支出的管理。(4)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年初由主管部门与企业负责人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明确考核内容及奖惩办法,年终根据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主管部门审核结果兑现奖惩,使企业经营成果与企业负责人的任免、薪酬挂钩,与职工收入挂钩。(5)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企业在实行财务公开时,对企业经营状况、盈利情况、费用开支等财务指标定期公布,充分发挥职工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作用。(6)完善企业委派会计责任制度。制定委派会计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及考核办法,委派会计采取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的分配办法。
(三)抓资金管理,着力强化合规使用意识
从强化资金管理入手,始终坚持“盘活、用好、合规、安全、有效”资金管理总原则,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化。一是加大与中储粮直属库、农发行沟通、协调力度,确保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资金足额供应和补贴款及时拨补到位。要积极争取农发行对商品粮经营的支持,搞活经营。二是继续完善粮食财务资金合规安全使用和管理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制,依法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保障资金安全。三是严把资金使用关。坚持资金支付“先审、再批、后付”程序,严格履行资金收支手续,坚决杜绝资金体外循环。一方面加大粮食收购资金的管理力度。企业要按照收购资金管理规定,坚持专款专用,管好用好收购资金,严防挤占挪用,严禁向其他单位、个人违规借支资金,严禁资金体外循环和公款私存,确保资金安全。另一方面强化存货资金管理。通过规范存货出入库手续,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堵塞跑冒滴漏,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有效避免存货损失。对存货要根据市场变化,适时吞吐,加快周转,提高存货周转率。第三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和帮助企业向其他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融资,积极争取政府、财政等部门的资金支持,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第四前移监督关口,对资金使用实行全过程监管。坚决做到“帐归位,钱归行”。
(四)抓经济效益,着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主管部门对扭亏增盈和财会工作继续实行目标管理和季度通报制度。各购销企业要积极创新收购方式,争取多收粮,多补贴,为扭亏增盈奠定坚实物质基础。要认真落实国家已出台的各项财税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量化扭亏增盈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扭亏增盈措施,着眼于内部挖潜,推行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定企业经营行为程序和规范,健全粮食购、销、存等内控制度,堵塞漏洞。从企业管理层面上,企业负责人要切实转变观念,增强法纪意识,摒弃“等、靠、要”思想,坚持向管理要效益,深入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堵塞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财务管理层面上,制定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金等考核指标,协调各项粮食补贴政策,落实补贴资金及时到位。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加大组织附营业务收入力度,特别是对租赁、投资收益的组织力度,促进企业提高效益。从政策性业务层面上,加强对政策性业务工作的指导,捕捉粮食市场信息,及时组织轮换、销售,合理确定粮食库存,减少粮食陈化损失,从而降低粮食政策性业务的机会成本,减少费用支出。要严格亏损问责制,增盈奖励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五)抓财务监管,着力推进ERP-NC系统的建设
在建立健全县购销公司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审机构的职能作用,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一是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规定,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并按“严、准、细、实”要求抓好企业制度的细化和落实工作。二是继续拓展财务资金监督检查内容,从源头上制止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三是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继续发挥内部审计在“查隐患、防风险、强管理、增效益、促发展”方面的作用,创新审计方法,拓宽审计外延,实施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对企业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督促企业及时修正和改进。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财务检查活动,加强企业间在财务管理上的横向交流,推广经验,查找不足,堵塞漏洞,取长补短,提升系统内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从会计电算化基础工作入手,使购销公司上下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实现高度集成和实时共享,大幅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精度。通过ERP-NC远程网络平台使会计核算与监管从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使财务管理的控制点前移,突出事前预算控制,强化事中核算分析,完善事后考核监督,可以将更多的精力从事库点的财务监管和目标考核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了财务管理工作。
(六)抓队伍建设,着力提升财会人员素质
针对我县财务人员现状,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以审代培,个别指导等办法,抓好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是按照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的规定抓好财会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使企业财会人员切实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增强他们的法纪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使之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要求。二是在保持财会人员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行委派会计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增强财会队伍的整体功能与活力,确保财会人员更好地发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三是适当提高财会人员待遇,避免人才流失,稳定财会队伍,必要时可面向社会聘用、吸纳优秀财会人才,以点带面提升财会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总之,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及财务管理,可以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迈上新台阶,真正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生产”的良性机制,不断提高改制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把县级国有粮食购销公司确定在一个合理的、正确的位置上,使之真正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