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出好的报道,抓到鲜活的新闻是记者之所求。做好这些,就需要在文章中见人见事见精神,就需要记者与基层“零距离”,深入群众,深入现场,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体会新闻现场的震撼和感动,写出更好的新闻作品。
【关键词】零距离 鲜活新闻 深入基层
一、深入基层,锤炼扎实作风
当下的新闻宣传工作,对新闻队伍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素质教育、加强能力培养、加强实践锻炼,成为新形势下新闻队伍建设的紧迫要求。
一线记者,由于长年忙于各类新闻报道,东奔西走是家常便饭,有时候为了完成任务,采访不扎实,写作不太认真,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实践中增进对现实的了解,才能在与群众的交流交往中找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在艰苦环境的磨炼中锻造顽强的品质和过硬的作风。
“泥巴沾满裤腿”、“将笔尖插进土壤里”形象地传递着记者走基层的情景,虽然走基层不一定次次如此,但是和受访者交心,了解基层的人和事,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受访者的意愿,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事情背后的精神。所以通过走基层,扎实采访,掌握更多细节,才能写出有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新闻作品。
二、深入基层,体会“兴奋点”“闪光点”
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在深入基层中,很多新闻现场会带来“震撼”和“感动”,在这种心灵共鸣下,有助于记者把握“兴奋点”和“闪光点”,找到创作的着力点。
合肥南环线工程是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的组成部分,也是合肥铁路枢纽的重要部分,东起合宁铁路的肥东站,西至合武铁路的长安集站,线路全长39.626公里。该铁路未来不仅连通合宁、合武铁路,让东西向的动车组通过合肥可比现在节省13.5分钟,还将串联合蚌与合福铁路,大大提高合肥铁路枢纽地位。
这项备受关注的工程施工进展如何?在“走转改”活动中,笔者和同事一起深入到合肥南环线工程施工现场。39.626公里的施工线路,我们走访了2/3的路程,并深入经开区230米钢桁梁柔性拱特大桥施工现场、肥东撮镇附件南环线跨南淝河特大桥高墩群、合肥南站施工现场。每到一处,放眼望去是壮观的施工场面,与工人交流感受到精益求精的作业精神,从项目负责人那里又采访了解到高科技的运用、施工的进度。
“见识有着336个轮胎的运梁车”、“大跨度施工难度在国内同行业屈指可数的柔性拱、系杆拱”、“26米空中架桥的精细作业”等等,也只有在深入基层采访中,在现场看,在现场听,才能了解到不少铁路环线施工中的细节,抓住这些“兴奋点”、“闪光点”。如果不是深入点上采访,仅是坐在会议室里听,或者网上看,我们就不可能采出现场细节,写出鲜活的文字。
去年腊月初五上午,大别山腹地,六安市裕安区狮子岗乡顺河村杨店小学,一场“文化下乡”演出开演。虽然气温只有零下三度,笔者站在现场却感受到“文化下乡”的奉献与震撼:台上不少演员光着膀子,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地观看。演艺公司负责人说:“这还不算太冷,有一次漫天大雪,演员们照样穿着薄薄的戏服演出。”一位年轻女演员说:“看到台下父老乡亲专注的神情和开心的样子,我们就不感觉冷了。”寒冷的天气,文化惠民的“热力”在现场形成鲜明对比,成为本次报道的一个“闪光点”。也只有到现场,才能真切感受到“冷”和“热”,进而在报道中鲜活呈现。
三、深入基层,更好助力创作突破
通过深入基层采访,接触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最基层的人、事、语言,将这些场景、语言运用到稿件创作上,能生动鲜活地表达新闻事实,能提升语言的层次感,对于稿件创作是突破,也是改文风的具体实践。
“帅呆了,简直无法比喻了。”双簧表演一登场,两位演员连珠妙语就引笑全场。“四妹子哟,锄茶去喽……”“好唻……”《锄茶稞》唱响起来。六安市“文化下乡”的这篇稿件中,就多处引用了演出台词,让整篇报道鲜活起来。
今年大年初一,无为新春书画展开展,现场看,现场听,才能通过文字生动展现画作精彩。“这幅国画《梅》运用满画幅构图的形式,枝干穿插,梅花在画中‘怒放’,生机勃勃。这幅水彩画《绣溪春色》,作者利用了水和色在纸上充分流淌的痕迹,表现家乡公园杨柳依依、水波荡漾、游人如织的景象,繁荣、欢乐的节日气氛跃然纸上。”、“国画《堤上行》里,蜿蜒而上的无为大堤一边是长江一边是水乡,一棵棵柳树点缀其间,和农舍、小船交相辉映。大堤岸边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展现在观众眼前。”将专业人士对画作的评析运用到稿件中,也为报道增色添彩。
见人见事见精神,也只有深入采访,才能将基层见闻写活。我省12个试点县去年年底陆续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如何让孩子们吃得安全吃得好?笔者探访了试点学校宿松县九姑小学,并采写《为营养餐撑起“安全伞”》。其中一段:记者来到通风条件较好、位于教学楼4楼的营养餐储存室,半间教室大的储存室里,一边是冷藏柜和3个大电饭煲,一边是一排周转箱,墙上醒目地张贴着“营养餐供餐管理流程示意图”、“发放制度”、“应急预案”等图表。很快就要开餐了,教导处主任兼营养餐保管员孙朝把鸡蛋从冷藏柜里小心取出,分批放入电饭煲加热。“熟煮鸡蛋是真空包装,漏气的不能给学生吃,我要一个个检查,到分发时还要再检查一次。”孙朝说。与此同时,4位值班老师搬着在厨房加热好的牛奶来到储存室,一边检查热乎乎的鸡蛋和牛奶的包装,一边分别放入每个班级的周转箱。稿件通过描写现场见闻,让报道生动起来。
一次集体采访,当地有关负责人看到每位记者深入扎实采访,也颇有感触,并引用一句话说,蜜蜂辛勤采集才能酿出甜美的蜜,记者深入基层扎实采访能写出好文章。受访者的肯定让记者欣慰,一次次深入现场的采访让记者也感到充实,惟有这样才能采“活新闻”写“好报道”。□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实习编辑:何璧
【关键词】零距离 鲜活新闻 深入基层
一、深入基层,锤炼扎实作风
当下的新闻宣传工作,对新闻队伍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素质教育、加强能力培养、加强实践锻炼,成为新形势下新闻队伍建设的紧迫要求。
一线记者,由于长年忙于各类新闻报道,东奔西走是家常便饭,有时候为了完成任务,采访不扎实,写作不太认真,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实践中增进对现实的了解,才能在与群众的交流交往中找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在艰苦环境的磨炼中锻造顽强的品质和过硬的作风。
“泥巴沾满裤腿”、“将笔尖插进土壤里”形象地传递着记者走基层的情景,虽然走基层不一定次次如此,但是和受访者交心,了解基层的人和事,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受访者的意愿,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事情背后的精神。所以通过走基层,扎实采访,掌握更多细节,才能写出有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新闻作品。
二、深入基层,体会“兴奋点”“闪光点”
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在深入基层中,很多新闻现场会带来“震撼”和“感动”,在这种心灵共鸣下,有助于记者把握“兴奋点”和“闪光点”,找到创作的着力点。
合肥南环线工程是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的组成部分,也是合肥铁路枢纽的重要部分,东起合宁铁路的肥东站,西至合武铁路的长安集站,线路全长39.626公里。该铁路未来不仅连通合宁、合武铁路,让东西向的动车组通过合肥可比现在节省13.5分钟,还将串联合蚌与合福铁路,大大提高合肥铁路枢纽地位。
这项备受关注的工程施工进展如何?在“走转改”活动中,笔者和同事一起深入到合肥南环线工程施工现场。39.626公里的施工线路,我们走访了2/3的路程,并深入经开区230米钢桁梁柔性拱特大桥施工现场、肥东撮镇附件南环线跨南淝河特大桥高墩群、合肥南站施工现场。每到一处,放眼望去是壮观的施工场面,与工人交流感受到精益求精的作业精神,从项目负责人那里又采访了解到高科技的运用、施工的进度。
“见识有着336个轮胎的运梁车”、“大跨度施工难度在国内同行业屈指可数的柔性拱、系杆拱”、“26米空中架桥的精细作业”等等,也只有在深入基层采访中,在现场看,在现场听,才能了解到不少铁路环线施工中的细节,抓住这些“兴奋点”、“闪光点”。如果不是深入点上采访,仅是坐在会议室里听,或者网上看,我们就不可能采出现场细节,写出鲜活的文字。
去年腊月初五上午,大别山腹地,六安市裕安区狮子岗乡顺河村杨店小学,一场“文化下乡”演出开演。虽然气温只有零下三度,笔者站在现场却感受到“文化下乡”的奉献与震撼:台上不少演员光着膀子,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地观看。演艺公司负责人说:“这还不算太冷,有一次漫天大雪,演员们照样穿着薄薄的戏服演出。”一位年轻女演员说:“看到台下父老乡亲专注的神情和开心的样子,我们就不感觉冷了。”寒冷的天气,文化惠民的“热力”在现场形成鲜明对比,成为本次报道的一个“闪光点”。也只有到现场,才能真切感受到“冷”和“热”,进而在报道中鲜活呈现。
三、深入基层,更好助力创作突破
通过深入基层采访,接触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最基层的人、事、语言,将这些场景、语言运用到稿件创作上,能生动鲜活地表达新闻事实,能提升语言的层次感,对于稿件创作是突破,也是改文风的具体实践。
“帅呆了,简直无法比喻了。”双簧表演一登场,两位演员连珠妙语就引笑全场。“四妹子哟,锄茶去喽……”“好唻……”《锄茶稞》唱响起来。六安市“文化下乡”的这篇稿件中,就多处引用了演出台词,让整篇报道鲜活起来。
今年大年初一,无为新春书画展开展,现场看,现场听,才能通过文字生动展现画作精彩。“这幅国画《梅》运用满画幅构图的形式,枝干穿插,梅花在画中‘怒放’,生机勃勃。这幅水彩画《绣溪春色》,作者利用了水和色在纸上充分流淌的痕迹,表现家乡公园杨柳依依、水波荡漾、游人如织的景象,繁荣、欢乐的节日气氛跃然纸上。”、“国画《堤上行》里,蜿蜒而上的无为大堤一边是长江一边是水乡,一棵棵柳树点缀其间,和农舍、小船交相辉映。大堤岸边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展现在观众眼前。”将专业人士对画作的评析运用到稿件中,也为报道增色添彩。
见人见事见精神,也只有深入采访,才能将基层见闻写活。我省12个试点县去年年底陆续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如何让孩子们吃得安全吃得好?笔者探访了试点学校宿松县九姑小学,并采写《为营养餐撑起“安全伞”》。其中一段:记者来到通风条件较好、位于教学楼4楼的营养餐储存室,半间教室大的储存室里,一边是冷藏柜和3个大电饭煲,一边是一排周转箱,墙上醒目地张贴着“营养餐供餐管理流程示意图”、“发放制度”、“应急预案”等图表。很快就要开餐了,教导处主任兼营养餐保管员孙朝把鸡蛋从冷藏柜里小心取出,分批放入电饭煲加热。“熟煮鸡蛋是真空包装,漏气的不能给学生吃,我要一个个检查,到分发时还要再检查一次。”孙朝说。与此同时,4位值班老师搬着在厨房加热好的牛奶来到储存室,一边检查热乎乎的鸡蛋和牛奶的包装,一边分别放入每个班级的周转箱。稿件通过描写现场见闻,让报道生动起来。
一次集体采访,当地有关负责人看到每位记者深入扎实采访,也颇有感触,并引用一句话说,蜜蜂辛勤采集才能酿出甜美的蜜,记者深入基层扎实采访能写出好文章。受访者的肯定让记者欣慰,一次次深入现场的采访让记者也感到充实,惟有这样才能采“活新闻”写“好报道”。□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实习编辑:何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