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也与日俱增。混凝土作为水利工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质量上的缺陷。本为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并详细的对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混凝土施工案例分析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也不例外。要想把握好水利工程的质量关,就必须要把握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质量关。而要把握混凝土施工质量关,混凝土就必须有合适的配比和材料。
某水利工程是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共包括挡水、溢流、泄洪等5 个坝段,最大坝高 53.3m,坝顶轴线 165m 长、5m 宽,坝顶高程502.3m,工程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的浇筑。主要材料的选择:①水泥,由于普通水泥的水化热比较高,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容易导致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较高,与表面产生很大的温差,从而产生表面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混泥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决定采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通过加外加剂来改善混泥土性能,增强混泥土的抗渗能力;②粗骨料,采用粒径 5-25mm 的碎石,含泥量小于 1%,级配良好且粒径较大的混凝土,和易性好、抗压强度高,能够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进而减少水泥水热化,降低混凝土的温升;③细骨料,采用粒径大于 0.5mm 的中砂且含泥量小于 5%的细骨料,选用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混凝土比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减少用水量 10%左右,同时减少水泥的用量,减少水泥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温升,以减少混凝土收缩;④粉煤灰,由于混凝土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于泵送,掺加了适量的粉煤灰,粉煤灰对水热化及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利,但是对于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不利于混凝土的抗渗抗裂,因此将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 10 以内;⑤外加剂,由于在设计上没有具体要求,该工程分析过去其他工程上的使用经验,定为每立方米混凝土 2kg,添加减水剂来降低水化的热峰值,发挥其对混凝土收缩的补偿功能,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 混凝土的浇筑要点
2.1 搅拌混凝土
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掌握的关键就是出机温度。一般而言,在施工中经常对搅拌及原材料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出机时混凝土温度的目的。其中,控制原材料的温度就是把石、砂等一些基础的原料放在较凉快的地方。例如放在仓库等阴凉的地方;搅拌时温度的控制是通过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冰块或送冷风的方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2.2 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分为两种即人工浇筑与泵送浇筑,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的是泵送浇筑的方法。在水利工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在浇筑前要清理模板内杂物,在浇筑中要采用分层浇筑方法,另外在浇筑的全过程中要保证下层混凝土凝结后再进行上层的浇筑,从而避免冷缝现象的发生。
3 混凝土出现露筋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露筋是指内部的主筋或架立筋没有混凝土包裹而外漏的现象。旧建筑物经常出现露筋现象,是因为混凝土的表面受到腐蚀等原因造成的,这些问题会导致混凝土的保护层慢慢脱落。如果不及时的处理旧建筑物的露筋现象,会对钢筋造成严重的破坏,直接影响了结构物的受力情况,进而产生更多严重的问题。
3.1 露筋现象形成的原因
在钢筋的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移的现象,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受到钢筋移位的影响及模板拉筋在焊接时处理不当,导致混凝土振捣时有严重的漏振现象和施工中模板的漏浆现象。
3.2 露筋现象预防措施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一定要严格把握钢筋的安装位置,钢筋要焊牢固、绑结实,同样混凝土保护层中的垫块也要牢固,浇筑的过程中严禁人员踩踏和搬动钢筋,避免机械碰撞,还应注意混凝土的一侧集中下料会导致挤偏钢筋,避免漏浆漏振现象。
3.3 处理方法
把露筋处的混凝土凿除,然后把钢筋捣入混凝土内部,混凝土的保护层要留足,清理干净混凝土外漏钢筋,然后用砂浆填补,抹平压光。在不影响混凝土使用的位置,可以把露筋处的混凝土凿除,然后通过支模浇筑混凝土加厚,在将露在外面的钢筋包起来。
4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中常见的问题就是裂缝,并且裂缝的形式是多样的,有表层的、贯穿的、深层的、横向的等,表面的轻微裂缝有的呈网状或放射状,贯穿的裂缝有内宽外窄或外宽内窄的类型。
4.1 形成的原因
混凝土在浇筑以后,因为水泥会产生水化热,导致混凝土的体积膨胀,在温度达到最高时,混凝土会随着热量向外部散发,温度也会降到一个稳定的温度。降温时,混凝土的体积就会收缩,混凝土处于基础部位时收缩会受到基岩的约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一旦超出混凝土的最大拉强度,会出现基础贯穿裂缝。
4.2 预防措施
在一般情况下,浇筑初期混凝土的表面容易发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表面温度骤降引起的,所以要做好混凝土的表面防护,预防措施就是防止表面的温差过大。拆模以后混凝土就会暴露在温度较低的空气中,所以要做好保温的防护。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另一措施就是养护,在混凝土的期龄以内要使其表面潮湿。
4.3 处理方法
裂缝补强的处理方法有三种,即表面修补、内部处理。表面修补是指对缝口进行封闭,以防止钢筋侵蚀和渗漏。其中处理方法包括贴橡胶皮板、做防渗层等。内部处理主要是对结构的整体性进行恢复,以用于贯穿裂缝及深层裂缝。
5 混凝土孔洞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中的孔洞就是混凝土结构中的空腔现象,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缺少混凝土造成的,因为大多数的孔洞都超过了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但谨记不要超过表面总尺寸的三分之一。这是由于孔洞存在的同时断面的面积也在减少,这样承载的能力就降低了,在水库蓄水后,就会出现渗漏点。
5.1 孔洞的形成原因
混凝土搅拌式,原料有可能没有搅拌均匀,土料与骨料集中造成的,還有在摊铺时混凝土过厚,在施工时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导致模板不严密,进而发生漏浆等现象。
5.2 预防孔洞措施
混凝土在搅拌时,一定要搅拌均匀拌和物,因为混凝土的和易能力较高,要及时的处理分层摊铺、振捣等步骤,要均匀的振捣,不允许欠振,对模板的缝隙要做好密合工作,还有模板的支撑要牢固。
5.3 孔洞处理方法
混凝土施工中,对于孔洞深度浅、面积小的现象,可以运用蜂窝或是麻面的处理方法。把存在松散现象的孔洞部位清洗干净,然后运用砂浆把含有细石混凝土的部位填塞。但是如果面积较大并且孔洞很深的时,就需要彻底凿除孔洞,进行钢筋网处理。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因为混凝土技术具有特殊性,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诸多的注意事项,需要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严格的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这样才可以保证其质量。只有这样,水利工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肖义勇.对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15):307.
[2] 李锦山.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风,2011,(16):175.
[3] 周浩,吕俊.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169-170.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混凝土施工案例分析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也不例外。要想把握好水利工程的质量关,就必须要把握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质量关。而要把握混凝土施工质量关,混凝土就必须有合适的配比和材料。
某水利工程是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共包括挡水、溢流、泄洪等5 个坝段,最大坝高 53.3m,坝顶轴线 165m 长、5m 宽,坝顶高程502.3m,工程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的浇筑。主要材料的选择:①水泥,由于普通水泥的水化热比较高,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容易导致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较高,与表面产生很大的温差,从而产生表面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混泥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决定采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通过加外加剂来改善混泥土性能,增强混泥土的抗渗能力;②粗骨料,采用粒径 5-25mm 的碎石,含泥量小于 1%,级配良好且粒径较大的混凝土,和易性好、抗压强度高,能够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进而减少水泥水热化,降低混凝土的温升;③细骨料,采用粒径大于 0.5mm 的中砂且含泥量小于 5%的细骨料,选用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混凝土比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减少用水量 10%左右,同时减少水泥的用量,减少水泥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温升,以减少混凝土收缩;④粉煤灰,由于混凝土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于泵送,掺加了适量的粉煤灰,粉煤灰对水热化及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利,但是对于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不利于混凝土的抗渗抗裂,因此将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 10 以内;⑤外加剂,由于在设计上没有具体要求,该工程分析过去其他工程上的使用经验,定为每立方米混凝土 2kg,添加减水剂来降低水化的热峰值,发挥其对混凝土收缩的补偿功能,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 混凝土的浇筑要点
2.1 搅拌混凝土
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掌握的关键就是出机温度。一般而言,在施工中经常对搅拌及原材料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出机时混凝土温度的目的。其中,控制原材料的温度就是把石、砂等一些基础的原料放在较凉快的地方。例如放在仓库等阴凉的地方;搅拌时温度的控制是通过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冰块或送冷风的方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2.2 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分为两种即人工浇筑与泵送浇筑,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的是泵送浇筑的方法。在水利工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在浇筑前要清理模板内杂物,在浇筑中要采用分层浇筑方法,另外在浇筑的全过程中要保证下层混凝土凝结后再进行上层的浇筑,从而避免冷缝现象的发生。
3 混凝土出现露筋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露筋是指内部的主筋或架立筋没有混凝土包裹而外漏的现象。旧建筑物经常出现露筋现象,是因为混凝土的表面受到腐蚀等原因造成的,这些问题会导致混凝土的保护层慢慢脱落。如果不及时的处理旧建筑物的露筋现象,会对钢筋造成严重的破坏,直接影响了结构物的受力情况,进而产生更多严重的问题。
3.1 露筋现象形成的原因
在钢筋的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移的现象,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受到钢筋移位的影响及模板拉筋在焊接时处理不当,导致混凝土振捣时有严重的漏振现象和施工中模板的漏浆现象。
3.2 露筋现象预防措施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一定要严格把握钢筋的安装位置,钢筋要焊牢固、绑结实,同样混凝土保护层中的垫块也要牢固,浇筑的过程中严禁人员踩踏和搬动钢筋,避免机械碰撞,还应注意混凝土的一侧集中下料会导致挤偏钢筋,避免漏浆漏振现象。
3.3 处理方法
把露筋处的混凝土凿除,然后把钢筋捣入混凝土内部,混凝土的保护层要留足,清理干净混凝土外漏钢筋,然后用砂浆填补,抹平压光。在不影响混凝土使用的位置,可以把露筋处的混凝土凿除,然后通过支模浇筑混凝土加厚,在将露在外面的钢筋包起来。
4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中常见的问题就是裂缝,并且裂缝的形式是多样的,有表层的、贯穿的、深层的、横向的等,表面的轻微裂缝有的呈网状或放射状,贯穿的裂缝有内宽外窄或外宽内窄的类型。
4.1 形成的原因
混凝土在浇筑以后,因为水泥会产生水化热,导致混凝土的体积膨胀,在温度达到最高时,混凝土会随着热量向外部散发,温度也会降到一个稳定的温度。降温时,混凝土的体积就会收缩,混凝土处于基础部位时收缩会受到基岩的约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一旦超出混凝土的最大拉强度,会出现基础贯穿裂缝。
4.2 预防措施
在一般情况下,浇筑初期混凝土的表面容易发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表面温度骤降引起的,所以要做好混凝土的表面防护,预防措施就是防止表面的温差过大。拆模以后混凝土就会暴露在温度较低的空气中,所以要做好保温的防护。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另一措施就是养护,在混凝土的期龄以内要使其表面潮湿。
4.3 处理方法
裂缝补强的处理方法有三种,即表面修补、内部处理。表面修补是指对缝口进行封闭,以防止钢筋侵蚀和渗漏。其中处理方法包括贴橡胶皮板、做防渗层等。内部处理主要是对结构的整体性进行恢复,以用于贯穿裂缝及深层裂缝。
5 混凝土孔洞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中的孔洞就是混凝土结构中的空腔现象,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缺少混凝土造成的,因为大多数的孔洞都超过了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但谨记不要超过表面总尺寸的三分之一。这是由于孔洞存在的同时断面的面积也在减少,这样承载的能力就降低了,在水库蓄水后,就会出现渗漏点。
5.1 孔洞的形成原因
混凝土搅拌式,原料有可能没有搅拌均匀,土料与骨料集中造成的,還有在摊铺时混凝土过厚,在施工时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导致模板不严密,进而发生漏浆等现象。
5.2 预防孔洞措施
混凝土在搅拌时,一定要搅拌均匀拌和物,因为混凝土的和易能力较高,要及时的处理分层摊铺、振捣等步骤,要均匀的振捣,不允许欠振,对模板的缝隙要做好密合工作,还有模板的支撑要牢固。
5.3 孔洞处理方法
混凝土施工中,对于孔洞深度浅、面积小的现象,可以运用蜂窝或是麻面的处理方法。把存在松散现象的孔洞部位清洗干净,然后运用砂浆把含有细石混凝土的部位填塞。但是如果面积较大并且孔洞很深的时,就需要彻底凿除孔洞,进行钢筋网处理。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因为混凝土技术具有特殊性,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诸多的注意事项,需要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严格的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这样才可以保证其质量。只有这样,水利工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肖义勇.对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15):307.
[2] 李锦山.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风,2011,(16):175.
[3] 周浩,吕俊.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