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虽然建筑工程逐渐成为了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几乎达到了一个发展的巅峰时期,但很多的建筑工程中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超预算就是工程造价中相当严重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那就将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措施
1、建筑工程预算对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
施工前期,其工程预算是否合理完善,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工程预算工作和施工后期的价值评估工作。施工设计后,预算工作要在施工进行前,并包括其各个环节所产生的费用,从而可以保障各项预算不超过规定范围,同时还可产生预算空间,避免预算超支。通过上述过程,可以保障例如:材料费,能源及人工的支出等具象及抽象成本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使得施工成本可以科学而有效的被节约下来,不仅确保工程质量到位,也为建筑方增加了效益、盈利。同时在施工前就完成有效的预算控制能方便施工后期的交接和结算工作,并为日后账目的整理提供依据。建筑工程竣工后需要进行工程的结算工作,清晰明确的建筑预算将整合工程中所有的资金信息,包括施工中产生的各种费用。最后统计施工前后预算和实际费用的差额。因此只有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进行预算控制工作,才能科学的进行最终的结算工作。而且,企业投标竞争时,工程预算是否合理是评测的重要内容。现如今,都是通过企业竞标的方式来产生土建施工企业,在该竞争中,工程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十分重要,能够做到大气而节约是企业管理能力的彰显。在招标竞选中,上述指标便是评判建筑方能否做好整个项目的重要依据。鉴于此,施工方若想要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预算工作要结合企业实际使用情況并对涉及项目进行分析,保障其必须到位。
2、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管理意识落后
现阶段,大多建筑企业对工程造价管理都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工程施工后的造价控制十分被动。主要表现在做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时对一些实际情况估计不足,使得工程竣工结算时与工程预算严重脱节;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缺少对施工设计方案造价的指标控制;工程招投标不切实际造成施工阶段无法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等等。这些都是由于相关管理者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而造成的。
2.2、缺乏完善的体系
建筑工程所涉及的项目不仅数量大而且很复杂,因此不同的施工单位会选用不同的施工方法。但是,这些施工单位在计算或计价建筑工程的定额时却使用同一套标准,这会影响工程预算管理的正确实施。而且,面对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及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不同的地区其工程造价也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统一的定额标准会阻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
2.3、施工图纸设计缺乏稳定性
其实,有些部门并没有实际检测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所以工程在动工前就无法得知图纸上的设计是否都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就会遇到问题,并且为了解决问题不是增加相关设计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施工方法,或者为了达到更高的标准而再次补充物质。此外,在设计图纸变动前,监管部门并没有坚持其具体的可行性和优化性统一,很有可能会再次造成物资浪费的问题。这些情况都会使工程造价超出预算范围。
2.4、数据缺乏真实性
建筑工程进行造价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编制人员列出的工程项目中所有物质的消耗情况,为不同的项目制定相应的资金额度。然而,由于物资价格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因此编制人员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无法确定真实且合理的数据,也无法完整地理解预算造价的意义,从而使得其工程预算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2.5、市场环境影响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超预算问题还受一些市场环境等的因素影响。在当前我国的经济条件下,市场环境每天都在产生变化,建筑施工是一项周期长、时间跨度大且涉及范围大的工程,由于这些特殊性使得预算工作很难根据市场来进行制定,因为很难预测市场在未来的环境、政策等变化。因此,虽然编制预算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到市场的客观因素,但实际做出的预算是不够准确的,一旦市场环境变化,很容易产生超预算问题。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因素,所以就要求预算人员进一步加强自身工作,避免其他因素带来更大的影响。
3、强化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探讨
3.1、合理控制概预算编制
前面说到,概预算编制不合理是引起超预算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就要求工程的造价控制人员必须合理的编制概预算,编制要以结合实际工程的情况与市场各因素的全面考虑为基本原则进行,要求造价人员根据概预算编制的工程造价预算要最大程度的结合实际工程造价,使其与实际的工程相符合,避免在建筑前期就出现超预算现象。此外,建筑工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事业,因此,预算人员不能仅凭借以往的工程预算方式对现在的工程进行预算编制,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功能以及结构进行分析后,对概预算编制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完善,达到符合工程预算的要求,能更好的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3.2、提高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工作涉及诸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还要求其了解一定的设计,采购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在开展造价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频繁地深入一线以实现对有关资料,信息的有效收集,因此预算人员除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之外,而且要具有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若想保证造价预算工作得以有效落实,提高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必要工作,如积极为在职人员提供再教育机会,建立科学的人才引入机制,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等,从而促进造价预算管理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
3.3、科学的市场预测
对于市场的预测,是控制建筑工程中超预算现象的关键,但尽管预算人员对市场进行过详细的预测、分析,但实际工作中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对预算人员的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除开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考察外,还应进行科学的预测,例如对建筑原材料的价格进行预测,预算时考虑到市场的弹性,做到预算能够很好的适应市场变化。这样一来,尽管市场在不断变化,但工程的预算是能够接受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超预算的发生。
3.4、项目实施各阶段预算控制
工程造价预算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于这样的目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就要重视起工程各施工环节的预算控制,有效避免细节上的超预算问题,促进各项目良好实施。其次,造价人员还应针对设备材料和施工人员进行管理,避免造成材料设备与人员的浪费,能够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实施布置,遇到情况能及时对预算做出调整,进而最大程度与实际工程数额相符合,进一步保障工程的成本及经济效益。
总之,预算造价对建筑工程而言意义重大,它不但能够控制监督施工项目的步骤,还能合理安排施工中的资源,确保建筑企业的效益。所以,建筑工程相关企业必须正视工程预算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实施相关的测量,从而使建筑工程预算造价具备可行性和科学性,加快地区城市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涂春玲.论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管理相关问题[J].价值工程,2014,22:104-105.
[2]任允霄.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的再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15:114.
[3]李崔.分析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4,22:242.
[4]邵杰.建筑工程预算在项目实施中的偏差与控制[J].铁道勘测与设计,2014,04:75-77.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措施
1、建筑工程预算对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
施工前期,其工程预算是否合理完善,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工程预算工作和施工后期的价值评估工作。施工设计后,预算工作要在施工进行前,并包括其各个环节所产生的费用,从而可以保障各项预算不超过规定范围,同时还可产生预算空间,避免预算超支。通过上述过程,可以保障例如:材料费,能源及人工的支出等具象及抽象成本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使得施工成本可以科学而有效的被节约下来,不仅确保工程质量到位,也为建筑方增加了效益、盈利。同时在施工前就完成有效的预算控制能方便施工后期的交接和结算工作,并为日后账目的整理提供依据。建筑工程竣工后需要进行工程的结算工作,清晰明确的建筑预算将整合工程中所有的资金信息,包括施工中产生的各种费用。最后统计施工前后预算和实际费用的差额。因此只有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进行预算控制工作,才能科学的进行最终的结算工作。而且,企业投标竞争时,工程预算是否合理是评测的重要内容。现如今,都是通过企业竞标的方式来产生土建施工企业,在该竞争中,工程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十分重要,能够做到大气而节约是企业管理能力的彰显。在招标竞选中,上述指标便是评判建筑方能否做好整个项目的重要依据。鉴于此,施工方若想要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预算工作要结合企业实际使用情況并对涉及项目进行分析,保障其必须到位。
2、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管理意识落后
现阶段,大多建筑企业对工程造价管理都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工程施工后的造价控制十分被动。主要表现在做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时对一些实际情况估计不足,使得工程竣工结算时与工程预算严重脱节;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缺少对施工设计方案造价的指标控制;工程招投标不切实际造成施工阶段无法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等等。这些都是由于相关管理者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而造成的。
2.2、缺乏完善的体系
建筑工程所涉及的项目不仅数量大而且很复杂,因此不同的施工单位会选用不同的施工方法。但是,这些施工单位在计算或计价建筑工程的定额时却使用同一套标准,这会影响工程预算管理的正确实施。而且,面对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及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不同的地区其工程造价也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统一的定额标准会阻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
2.3、施工图纸设计缺乏稳定性
其实,有些部门并没有实际检测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所以工程在动工前就无法得知图纸上的设计是否都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就会遇到问题,并且为了解决问题不是增加相关设计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施工方法,或者为了达到更高的标准而再次补充物质。此外,在设计图纸变动前,监管部门并没有坚持其具体的可行性和优化性统一,很有可能会再次造成物资浪费的问题。这些情况都会使工程造价超出预算范围。
2.4、数据缺乏真实性
建筑工程进行造价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编制人员列出的工程项目中所有物质的消耗情况,为不同的项目制定相应的资金额度。然而,由于物资价格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因此编制人员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无法确定真实且合理的数据,也无法完整地理解预算造价的意义,从而使得其工程预算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2.5、市场环境影响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超预算问题还受一些市场环境等的因素影响。在当前我国的经济条件下,市场环境每天都在产生变化,建筑施工是一项周期长、时间跨度大且涉及范围大的工程,由于这些特殊性使得预算工作很难根据市场来进行制定,因为很难预测市场在未来的环境、政策等变化。因此,虽然编制预算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到市场的客观因素,但实际做出的预算是不够准确的,一旦市场环境变化,很容易产生超预算问题。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因素,所以就要求预算人员进一步加强自身工作,避免其他因素带来更大的影响。
3、强化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探讨
3.1、合理控制概预算编制
前面说到,概预算编制不合理是引起超预算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就要求工程的造价控制人员必须合理的编制概预算,编制要以结合实际工程的情况与市场各因素的全面考虑为基本原则进行,要求造价人员根据概预算编制的工程造价预算要最大程度的结合实际工程造价,使其与实际的工程相符合,避免在建筑前期就出现超预算现象。此外,建筑工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事业,因此,预算人员不能仅凭借以往的工程预算方式对现在的工程进行预算编制,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功能以及结构进行分析后,对概预算编制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完善,达到符合工程预算的要求,能更好的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3.2、提高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工作涉及诸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还要求其了解一定的设计,采购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在开展造价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频繁地深入一线以实现对有关资料,信息的有效收集,因此预算人员除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之外,而且要具有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若想保证造价预算工作得以有效落实,提高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必要工作,如积极为在职人员提供再教育机会,建立科学的人才引入机制,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等,从而促进造价预算管理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
3.3、科学的市场预测
对于市场的预测,是控制建筑工程中超预算现象的关键,但尽管预算人员对市场进行过详细的预测、分析,但实际工作中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对预算人员的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除开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考察外,还应进行科学的预测,例如对建筑原材料的价格进行预测,预算时考虑到市场的弹性,做到预算能够很好的适应市场变化。这样一来,尽管市场在不断变化,但工程的预算是能够接受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超预算的发生。
3.4、项目实施各阶段预算控制
工程造价预算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于这样的目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就要重视起工程各施工环节的预算控制,有效避免细节上的超预算问题,促进各项目良好实施。其次,造价人员还应针对设备材料和施工人员进行管理,避免造成材料设备与人员的浪费,能够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实施布置,遇到情况能及时对预算做出调整,进而最大程度与实际工程数额相符合,进一步保障工程的成本及经济效益。
总之,预算造价对建筑工程而言意义重大,它不但能够控制监督施工项目的步骤,还能合理安排施工中的资源,确保建筑企业的效益。所以,建筑工程相关企业必须正视工程预算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实施相关的测量,从而使建筑工程预算造价具备可行性和科学性,加快地区城市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涂春玲.论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管理相关问题[J].价值工程,2014,22:104-105.
[2]任允霄.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的再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15:114.
[3]李崔.分析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4,22:242.
[4]邵杰.建筑工程预算在项目实施中的偏差与控制[J].铁道勘测与设计,2014,0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