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现代社会的多元化潮流影响下,中职学生的经济道德现状令人担忧,中职学校的《经济政治·职业生活》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经济道德要求,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经济道德理念和道德行为。笔者结合多年的德育课教育教学经验,探索如何把经济道德教育融入《经济政治·职业生活》教学中,实现教、学、用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中职 德育课 道德教育
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况曾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而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是指人因道德而崇高。道德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壮丽的日出”。在现代社会的多元化潮流的影响下,中职学校学生的消费道德的现状令人担忧,为攀比,为盲目追求个性、追求时尚而奢侈浪费,有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甚至不择手段的会去偷去抢。有的学生不会科学的规划用钱,月初当地主,月中当贫农,月末当债主,经济道德素质低下。我们的学生现在是消费者,将来要成为劳动者、经营者、管理者、投资者、纳税人。因此《经济政治·职业生活》的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经济道德要求,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经济道德理念和道德行为,因而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应成为我们德育课教师关注的热点。
1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课教学的现状
1.1 道德教育特色不明显。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德育课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中心,重视道德知识的教学和灌输,学生成为接受道德规范和教条的容器,道德知识与道德能力脱节,学生拥有一定的道德教条,却又在多元的现实中手足无措。有的学生认为学校德育与现实先说不合拍,所以对德育课程不是那么的感兴趣,经常一上哲学、经济、三生等课程就开始请假,即使人坐在教室里,一表现的心不在焉,课堂上有睡觉的,讲小话的,玩手机的,刺绣的,让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1.2 过高的道德要求导致德育实效降低。一个人的道德水平的发展应该是从低水平发展到高水平,即从简单的是非好坏,发展到社会责任感,中间是有层次的,不可超越的。对我们的学生来说,道德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也应该从低水平的基本道德要求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只有达到低层次的道德要求,才有可能去进一步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要求。但现行的学校德育往往存在着把道德教育拔高,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注重的是上线道德教育,强化对学生进行完美的英雄人物的教育,过高的道德要求反而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在实践中变味,影响实效。
1.3 学生经济道德素养现状。在滚滚商潮的冲击下,还仅仅只是消费者的一些中职学生,却暴露出了经济道德素养缺乏的现象。有些学生在价值观赏表现出了拜金的倾向,盲目追求物质生活,把赚大钱做为人生追求和奋斗目标。学习上,不刻苦、不努力,不认可学习改变命运;在生活上,讲吃讲穿,好逸恶劳,追求享受。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有些学生同社会上一些不正当人交往,谋取小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述现状无不折射出加强德育课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利用《经济政治·职业生活》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经济道德教育,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是我们德育课老师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使命。
2 《经济政治·职业生活》中道德教育的对策思考
2.1 挖掘教材德育资源,强化道德教育。德育课与其他学科相比,仅仅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培养,道德的完善比知识更为重要。《经济政治·职业生活》中道德教育的内容比比皆是,只要我们用心抓住了这些内容去挖掘、扩宽,就能找到道德教育的契机,这样不仅能使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道德的熏陶。例如,讲货币及投资理财时,通过对货币、投资理财知识的学习,最终落实到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达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共识;讲消费时,强调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帮助学生做理智消费者,倡导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讲税收,联系个人所得税等知识,从而确立自觉诚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些内容的讲授对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
2.2 把生活融入教学,形成道德认知。生活是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良莠不齐,学生对负面现象有着天生的敏感和超强的关注度,多为教师,我们要教会学生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形成道德认识。德育课的任务就是要把正确的观点讲得让人信服,把错误的东西分析透彻,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以理服人很重要,绝不能填鸭式硬塞,而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循循善诱。尽管我们经常讲:“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摆在我们面前的市场交换关系又赤裸裸地向我们展示了金钱的不可缺失性。对于这一点,我在讲课时没有否认,因为这是学生的生活体验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我反过来问学生,既然认为金钱是万能的,那用金钱能买健康吗?能买到真正的有钱吗?在同学们的讨论及思索中再让学生阅读教材P12页的一段小字: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利用职权受贿517.1万元,说明“金钱万能”的危害。随后例举了许多名人慷慨捐款,救灾救人的善举,让学生真正认识了金钱的本质。以此激发了学生对社会、生活、金钱的理性思考,逐步形成了道德认知。
2.3 开展实践活动,强化道德体验。道德观念的形成,离不开以主体参与为载体的实践,没有实践活动的道德教育就成了无源水,因此德育要取得实效,就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正确的价值、引领道德教育蕴含在鲜活的生活实践之中。在讲消费时,我让学生动笔记录自己一个月的生活开支明细,以此反观自己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其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记录的:每月固定生活费1000元,支出伙食费大概600元;抽烟大概300元;手机费大概100元;周末逛街、玩游戏大概100元;商店买面包、饮料、方便面大概300元。超支400元。我问他超支的400元从什么地方来,他告诉我一些是向同学借,一些是哄骗家长比如生病打针之类。我把这份明细开支在班上不点名的做了公布,引发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带着问题进行有关消费的学习,增强了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强化了道德教育。
总之,德育课是一门塑造灵魂、培养道德的课程,在《经济政治·职业生活》教学过程中只有用心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才能汇涓流成大海,积小善而成大德,真正发挥德育课“育人”的功能,实现教、学、用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
2008
2 张伟.经济政治·职业生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3 张建华.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新学术论坛,2009,12
【关键词】 中职 德育课 道德教育
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况曾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而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是指人因道德而崇高。道德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壮丽的日出”。在现代社会的多元化潮流的影响下,中职学校学生的消费道德的现状令人担忧,为攀比,为盲目追求个性、追求时尚而奢侈浪费,有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甚至不择手段的会去偷去抢。有的学生不会科学的规划用钱,月初当地主,月中当贫农,月末当债主,经济道德素质低下。我们的学生现在是消费者,将来要成为劳动者、经营者、管理者、投资者、纳税人。因此《经济政治·职业生活》的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经济道德要求,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经济道德理念和道德行为,因而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应成为我们德育课教师关注的热点。
1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课教学的现状
1.1 道德教育特色不明显。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德育课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中心,重视道德知识的教学和灌输,学生成为接受道德规范和教条的容器,道德知识与道德能力脱节,学生拥有一定的道德教条,却又在多元的现实中手足无措。有的学生认为学校德育与现实先说不合拍,所以对德育课程不是那么的感兴趣,经常一上哲学、经济、三生等课程就开始请假,即使人坐在教室里,一表现的心不在焉,课堂上有睡觉的,讲小话的,玩手机的,刺绣的,让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1.2 过高的道德要求导致德育实效降低。一个人的道德水平的发展应该是从低水平发展到高水平,即从简单的是非好坏,发展到社会责任感,中间是有层次的,不可超越的。对我们的学生来说,道德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也应该从低水平的基本道德要求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只有达到低层次的道德要求,才有可能去进一步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要求。但现行的学校德育往往存在着把道德教育拔高,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注重的是上线道德教育,强化对学生进行完美的英雄人物的教育,过高的道德要求反而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在实践中变味,影响实效。
1.3 学生经济道德素养现状。在滚滚商潮的冲击下,还仅仅只是消费者的一些中职学生,却暴露出了经济道德素养缺乏的现象。有些学生在价值观赏表现出了拜金的倾向,盲目追求物质生活,把赚大钱做为人生追求和奋斗目标。学习上,不刻苦、不努力,不认可学习改变命运;在生活上,讲吃讲穿,好逸恶劳,追求享受。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有些学生同社会上一些不正当人交往,谋取小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述现状无不折射出加强德育课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利用《经济政治·职业生活》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经济道德教育,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是我们德育课老师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使命。
2 《经济政治·职业生活》中道德教育的对策思考
2.1 挖掘教材德育资源,强化道德教育。德育课与其他学科相比,仅仅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培养,道德的完善比知识更为重要。《经济政治·职业生活》中道德教育的内容比比皆是,只要我们用心抓住了这些内容去挖掘、扩宽,就能找到道德教育的契机,这样不仅能使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道德的熏陶。例如,讲货币及投资理财时,通过对货币、投资理财知识的学习,最终落实到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达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共识;讲消费时,强调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帮助学生做理智消费者,倡导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讲税收,联系个人所得税等知识,从而确立自觉诚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些内容的讲授对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
2.2 把生活融入教学,形成道德认知。生活是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良莠不齐,学生对负面现象有着天生的敏感和超强的关注度,多为教师,我们要教会学生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形成道德认识。德育课的任务就是要把正确的观点讲得让人信服,把错误的东西分析透彻,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以理服人很重要,绝不能填鸭式硬塞,而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循循善诱。尽管我们经常讲:“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摆在我们面前的市场交换关系又赤裸裸地向我们展示了金钱的不可缺失性。对于这一点,我在讲课时没有否认,因为这是学生的生活体验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我反过来问学生,既然认为金钱是万能的,那用金钱能买健康吗?能买到真正的有钱吗?在同学们的讨论及思索中再让学生阅读教材P12页的一段小字: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利用职权受贿517.1万元,说明“金钱万能”的危害。随后例举了许多名人慷慨捐款,救灾救人的善举,让学生真正认识了金钱的本质。以此激发了学生对社会、生活、金钱的理性思考,逐步形成了道德认知。
2.3 开展实践活动,强化道德体验。道德观念的形成,离不开以主体参与为载体的实践,没有实践活动的道德教育就成了无源水,因此德育要取得实效,就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正确的价值、引领道德教育蕴含在鲜活的生活实践之中。在讲消费时,我让学生动笔记录自己一个月的生活开支明细,以此反观自己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其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记录的:每月固定生活费1000元,支出伙食费大概600元;抽烟大概300元;手机费大概100元;周末逛街、玩游戏大概100元;商店买面包、饮料、方便面大概300元。超支400元。我问他超支的400元从什么地方来,他告诉我一些是向同学借,一些是哄骗家长比如生病打针之类。我把这份明细开支在班上不点名的做了公布,引发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带着问题进行有关消费的学习,增强了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强化了道德教育。
总之,德育课是一门塑造灵魂、培养道德的课程,在《经济政治·职业生活》教学过程中只有用心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才能汇涓流成大海,积小善而成大德,真正发挥德育课“育人”的功能,实现教、学、用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
2008
2 张伟.经济政治·职业生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3 张建华.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新学术论坛,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