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数学学习。有序思维是数学学科严谨和逻辑思考的基本要求。解决数学问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对相关问题进行条理有序的分析,学生采用这种思维方式,按照一定的步骤解决问题。因此,应该培养学生有序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应数学的学习。
一、设计梯级问题,思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思维的方式还局限于事物的表象和轮廓,而对于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还非常懵懂。在小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为了促进小学生有序思维的逐步建立,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梯级式的问题,促进小学生积极思考和思维的层层递进。
例如,在学乘法的过程中,学生开始对“乘法口诀”死记硬背理解不了,为了让他们认识乘法的意义,主动学习乘法口诀,先应该让他们理解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如,给学生设计一个问题:从1个2开始,计算2个2相加是多少、3个2相加是多少,一直到9个2相加是多少。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开始认真计算出相应的得数。然后,老师问大家:“这样计算,虽然能算出答案,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加,计算就显得烦琐费劲,接下来大家再看一下2的乘法口诀。”然后教师把2的乘法口诀展示出来,学生一对比,恍然大悟,会发现乘法口诀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算法。那么,学生通过加法计算和与乘法对比,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就理解了乘法的原理。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梯级式的问题,让学生顺着梯级逐渐攀爬,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有序思考,找到問题的答案和数学规律,就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方式。
二、强化语言表达,说
人在思维形成之后,借助语言进行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更能强化思维的明确性和连贯性。可以说,语言表达能够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尤其在数学方面,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初步建立和急需发展的阶段,鼓励学生们讲出自己的数学观点和思路,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强化语言表达来解题。
例如,在三年级的“认识分数”中“想想做做”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讲出自己做练习的思路和想法。如在图中,让学生找出哪个图中的涂色部分表示该图形的四分之一。学生在做完练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那么,说出选择第二个图形是正确的,并且能够讲出:“在这四幅图形中,只有第二个图形被平均分为了四份。所以,第二个图形的涂色部分表示1/4,而其他的都不是。”学生在面对全班同学大声说出自己思路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平均分的性质。
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语言大声说出来解题的思路和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明确学生大脑中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整合自己大脑中的思维条理性,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有序思维的培养。
三、应用自制教具,做
数学知识非常抽象,低年级小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水平,理解和认知能力更倾向于直观的物体和行为。所以,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并在“问题解决”的导向下进行数学知识“再创造”,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更加地熟练和灵活。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教具,通过“做”来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例如,在一年级统计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概率”的知识点。书中有一个让学生动手探索的活动,是抛掷圆片看落地后两个面朝上的次数。这个活动中让学生听讲很难理解,而让学生制作一个小教具亲手进行实践观察和记录,就有助于学生对这个活动和“概率”的认识。而且学生在制作自己喜欢的教具进行试验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抛掷圆片,观察两面图案朝上面的次数,就能理解同等条件下两面朝上的概率是相等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在六个面上画不同的图案,再进行同样的试验,看是不是还符合上面的规律。学生经过制作教具、动手试验并记录的探索学习过程,就能深刻地认识数学知识和规律。
因此,在小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教具进行探索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发现和验证数学知识和规律,从而促进学生有序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方式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采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有序思维,通过设计梯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说思路强化学生语言表达,动手制作数学教具升华学生的数学概念等等,从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设计梯级问题,思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思维的方式还局限于事物的表象和轮廓,而对于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还非常懵懂。在小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为了促进小学生有序思维的逐步建立,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梯级式的问题,促进小学生积极思考和思维的层层递进。
例如,在学乘法的过程中,学生开始对“乘法口诀”死记硬背理解不了,为了让他们认识乘法的意义,主动学习乘法口诀,先应该让他们理解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如,给学生设计一个问题:从1个2开始,计算2个2相加是多少、3个2相加是多少,一直到9个2相加是多少。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开始认真计算出相应的得数。然后,老师问大家:“这样计算,虽然能算出答案,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加,计算就显得烦琐费劲,接下来大家再看一下2的乘法口诀。”然后教师把2的乘法口诀展示出来,学生一对比,恍然大悟,会发现乘法口诀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算法。那么,学生通过加法计算和与乘法对比,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就理解了乘法的原理。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梯级式的问题,让学生顺着梯级逐渐攀爬,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有序思考,找到問题的答案和数学规律,就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方式。
二、强化语言表达,说
人在思维形成之后,借助语言进行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更能强化思维的明确性和连贯性。可以说,语言表达能够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尤其在数学方面,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初步建立和急需发展的阶段,鼓励学生们讲出自己的数学观点和思路,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强化语言表达来解题。
例如,在三年级的“认识分数”中“想想做做”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讲出自己做练习的思路和想法。如在图中,让学生找出哪个图中的涂色部分表示该图形的四分之一。学生在做完练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那么,说出选择第二个图形是正确的,并且能够讲出:“在这四幅图形中,只有第二个图形被平均分为了四份。所以,第二个图形的涂色部分表示1/4,而其他的都不是。”学生在面对全班同学大声说出自己思路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平均分的性质。
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语言大声说出来解题的思路和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明确学生大脑中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整合自己大脑中的思维条理性,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有序思维的培养。
三、应用自制教具,做
数学知识非常抽象,低年级小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水平,理解和认知能力更倾向于直观的物体和行为。所以,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并在“问题解决”的导向下进行数学知识“再创造”,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更加地熟练和灵活。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教具,通过“做”来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例如,在一年级统计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概率”的知识点。书中有一个让学生动手探索的活动,是抛掷圆片看落地后两个面朝上的次数。这个活动中让学生听讲很难理解,而让学生制作一个小教具亲手进行实践观察和记录,就有助于学生对这个活动和“概率”的认识。而且学生在制作自己喜欢的教具进行试验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抛掷圆片,观察两面图案朝上面的次数,就能理解同等条件下两面朝上的概率是相等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在六个面上画不同的图案,再进行同样的试验,看是不是还符合上面的规律。学生经过制作教具、动手试验并记录的探索学习过程,就能深刻地认识数学知识和规律。
因此,在小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教具进行探索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发现和验证数学知识和规律,从而促进学生有序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方式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采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有序思维,通过设计梯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说思路强化学生语言表达,动手制作数学教具升华学生的数学概念等等,从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