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和方向。对于以培养工程、生产第一线应用性人才为主的中职院校来说,更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手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当的开设与规范工学结合的课程。本文以维修电工实训课程开发为例,阐述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项目教学。
[关键词]工学结合 维修电工 项目教学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TF5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29-01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企业的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先进生产技术的快速接轨,对企业生产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什么样的、如何培养职业人才成为职业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模式,符合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中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能够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工学结合”的“工”就是“工作过程”;“学”就是“学习过程” 工学结合就等于工作过程加学习过程的集成。工学结合的课程要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与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工学结合要求课程教学以实践为主,改变教师的传统的授课方法,以学生实践为主,把每个项目、任务或模块作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技能的培养、知识的学习都是围绕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展开,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以其自主学习为主。学校应让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成立由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本校教师、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企业的工作过程及工作过程中的任务、环境为基础,设计学习性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学习性工作环境。
二、“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教学目的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国家级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维修电工实训是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必修课,该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加强学生对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维修电工初、中级的要求,为学生进一步获得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的认证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以满足企业对毕业生维修电工技能的综合要求。维修电工实训紧紧围绕控制线路的安装、机床设备的电气故障排除、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安全与文明生产四方面来开展。要想培养出能够解决企业生产中实际问题,且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高技能水平的维修电工,就需要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上坚持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创新课程设计、精选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企业专家共同进行探索和研讨,把企业的项目化生产移植到实训过程中,同时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来制定项目化教学,使整个实训过程更加贴近企业和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实践
工学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工作”,即让学生经历一个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独立完成所学专业中应掌握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开发,就是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及教学内容几个方面进行的开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课程目标,它包括职业业务范围内的单项技能与知识、综合技能与知识;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教学内容要落实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
以职业能力与岗位(群)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课程体系融入职业技能标准,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学习领域,遵循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以“应用为主、理论够用、上手要快”的原则整合重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相结合,实训与考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是“以情境为中心”,是按照职业工作环境来设计和建设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主动获取信息,构建知识。维修电工实训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时,应尽可能选择以企业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这个载体应包含课程目标要求的学习性和实践性的工作任务。同时其工作任务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可迁移性,应能充分体现任务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逻辑关系,通过学习任务掌握必要的技能。
实训项目的设立要结合本校的实际 ,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模块化的设立。我校初级维修电工设有常用室内线路的安装与维修、常用低压电器的拆装与维修、电力拖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维修;中级维修电工设有常用电机与变压器拆装与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机床控制电路的分析与维修、电子技能训练等七个项目。
通过对维修电工实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器安装和线路敷设、继电控制电路装调与维修、基本电子电路的装调与维修、电气安全技术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实践中,将每个项目设定几个工作任务,根据每个工作任务需要掌握的那部分知识点来确定各项目的具体内容,每个项目与工作任务之间都有特定的逻辑关系。
2、课程项目教学实施
项目式教学要以教材做指导。根据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的现实,将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标准相结合、职业行为能力与技能鉴定考证相结合、综合能力培养与学生就业相结合。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分为基本素质、专业基础和岗位技能三个模块,将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实施项目式教学的关键是编写课题化的专业技术教材。对每个项目所需的教材,不采用传统的按章节分类模式,而是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需求,编写教材。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教材一般以课题为单位来编写。我校在本课程建设中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维修电工技能》教材为基础,根据我校设备以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项目化分及调整,这就我们的校本教材。 它主要包括:要完成的项目,每个项目包含的任务,每个任务涉及的情景、知识点、操作点。学生在此教材的指导下,可以有目标的、有方向的去查阅资料,去看相关书籍,去完成设计方案、实施计划、用时用料等。
教学实施时,首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形成若干相关任务,并做必要的示范性指导;然后让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进行项目讨论、协作实践,最后以项目完成的情况来评价学习效果,把学生的学习训练有效融入工程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協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项目式教学时,必须符合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项、由初级到中级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项目完成后要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过程要全面,标准要统一,既注重结果,又看重过程,要进行总体的综合评价。在考核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习情境中的学习任务,将每一个任务的分值进行细化形成过程性考核,然后将每个任务的考核结果汇总为学习情境的考核结果,同时还可以将学生通过职业技能认证的实操考核成绩置换为课程的考核成绩。
参考文献
[1] 明立军.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06,(5).
[2] 肖建章.高级维修电工专业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关键词]工学结合 维修电工 项目教学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TF5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29-01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企业的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先进生产技术的快速接轨,对企业生产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什么样的、如何培养职业人才成为职业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模式,符合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中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能够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工学结合”的“工”就是“工作过程”;“学”就是“学习过程” 工学结合就等于工作过程加学习过程的集成。工学结合的课程要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与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工学结合要求课程教学以实践为主,改变教师的传统的授课方法,以学生实践为主,把每个项目、任务或模块作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技能的培养、知识的学习都是围绕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展开,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以其自主学习为主。学校应让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成立由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本校教师、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企业的工作过程及工作过程中的任务、环境为基础,设计学习性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学习性工作环境。
二、“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教学目的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国家级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维修电工实训是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必修课,该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加强学生对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维修电工初、中级的要求,为学生进一步获得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的认证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以满足企业对毕业生维修电工技能的综合要求。维修电工实训紧紧围绕控制线路的安装、机床设备的电气故障排除、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安全与文明生产四方面来开展。要想培养出能够解决企业生产中实际问题,且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高技能水平的维修电工,就需要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上坚持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创新课程设计、精选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企业专家共同进行探索和研讨,把企业的项目化生产移植到实训过程中,同时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来制定项目化教学,使整个实训过程更加贴近企业和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实践
工学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工作”,即让学生经历一个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独立完成所学专业中应掌握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开发,就是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及教学内容几个方面进行的开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课程目标,它包括职业业务范围内的单项技能与知识、综合技能与知识;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教学内容要落实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
以职业能力与岗位(群)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课程体系融入职业技能标准,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学习领域,遵循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以“应用为主、理论够用、上手要快”的原则整合重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相结合,实训与考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是“以情境为中心”,是按照职业工作环境来设计和建设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主动获取信息,构建知识。维修电工实训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时,应尽可能选择以企业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这个载体应包含课程目标要求的学习性和实践性的工作任务。同时其工作任务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可迁移性,应能充分体现任务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逻辑关系,通过学习任务掌握必要的技能。
实训项目的设立要结合本校的实际 ,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模块化的设立。我校初级维修电工设有常用室内线路的安装与维修、常用低压电器的拆装与维修、电力拖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维修;中级维修电工设有常用电机与变压器拆装与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机床控制电路的分析与维修、电子技能训练等七个项目。
通过对维修电工实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器安装和线路敷设、继电控制电路装调与维修、基本电子电路的装调与维修、电气安全技术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实践中,将每个项目设定几个工作任务,根据每个工作任务需要掌握的那部分知识点来确定各项目的具体内容,每个项目与工作任务之间都有特定的逻辑关系。
2、课程项目教学实施
项目式教学要以教材做指导。根据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的现实,将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标准相结合、职业行为能力与技能鉴定考证相结合、综合能力培养与学生就业相结合。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分为基本素质、专业基础和岗位技能三个模块,将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实施项目式教学的关键是编写课题化的专业技术教材。对每个项目所需的教材,不采用传统的按章节分类模式,而是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需求,编写教材。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教材一般以课题为单位来编写。我校在本课程建设中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维修电工技能》教材为基础,根据我校设备以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项目化分及调整,这就我们的校本教材。 它主要包括:要完成的项目,每个项目包含的任务,每个任务涉及的情景、知识点、操作点。学生在此教材的指导下,可以有目标的、有方向的去查阅资料,去看相关书籍,去完成设计方案、实施计划、用时用料等。
教学实施时,首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形成若干相关任务,并做必要的示范性指导;然后让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进行项目讨论、协作实践,最后以项目完成的情况来评价学习效果,把学生的学习训练有效融入工程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協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项目式教学时,必须符合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项、由初级到中级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项目完成后要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过程要全面,标准要统一,既注重结果,又看重过程,要进行总体的综合评价。在考核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习情境中的学习任务,将每一个任务的分值进行细化形成过程性考核,然后将每个任务的考核结果汇总为学习情境的考核结果,同时还可以将学生通过职业技能认证的实操考核成绩置换为课程的考核成绩。
参考文献
[1] 明立军.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06,(5).
[2] 肖建章.高级维修电工专业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