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聋哑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感性知识贫乏,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贪玩、稳定性差,思维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因此,要使聋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对他们实施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谈谈本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聋哑;学生;数学课
数学学科对于聋哑学生来说恰恰是一门逻辑性推理很强的学科。但是先天的不足导致了聋生语言的发展迟缓,表现为思维模式过于单一,思维空间过于狭小,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他们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在聋哑学校中提高聋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应努力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为聋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聋哑学生喜爱数学学习,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活动。
一、巧用生活中的材料做教具学具,动手动脑
聋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确保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教材要来源于生活。数学教材来源于生活,对聋哑学生有着鲜明的教育意义。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聋哑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他们自己的数学。人们习惯地认为,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课本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而课本提供给学生的是那些完美的数学概念和现成的数学结果,它们大多处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之内,学生看不到出口和入口,既体会不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体会不到“数学服务于生活”,体会不到数学的价值与意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努力创造活跃学生思维的条件。让聋哑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挥他们主体作用的前提。如何使初入学的儿童直观形象地理解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难点。學具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
如,学生对加、减、等于符号不太理解,本文建议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学具摆放算式,让学生很快理解加号,就是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的意思;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等于号就表示左边和右边同样多;在了解加法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边操作边理解减号就是表示去掉的意思,同时对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也进行了渗透。再如一册《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采取的是凑十法。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建议让学生自己摆放小木棒等源自生活的教具。由于有“11~20各数的认识”做基础,学生的思维马上发动起来,把大数凑成10,加上小数剩下的,算出最终结果。在此基础上列出式子进行计算,学生毫不费力算得又快又对。通过动用感知计算,最后引导总结“凑十法”的四步骤: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所学知识也十分牢固。
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
聋哑学生听力损伤的程度不同,因而听力残疾所带来的派生障碍无论在性質上或程度上都各不相同。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聋哑学生比正常学生存在更大的层次性的差异。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采用集中授课、分组辅导的教学方法。先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听觉程度以及授课内容,灵活地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及教学用具。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给他们创设不同的表现机会,让他们人人参与“学”的过程。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使聋哑学生相互间的学习水平得到调合,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
聋哑学生天真烂漫、爱玩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经常会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传统的教学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习的缺点并加以约束,限制他们“乱动”,强制他们听课。于是,他们好像是被捆住了手脚一样,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又苦又累,厌学情绪严重。而游戏教学符合聋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故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设计了多种游戏,尽量利用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使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四、创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
很多聋哑学校还未意识到从重视知识传授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这一转变的重要性。教师应在学习生活中创造一种更为生活化的学习氛围,聋哑学生才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趣味性。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更利于聋哑学生非智力方面的快速成长,而智力方面的成长同样具有促进效果。例如涉及“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每天坐车上学和回家的过程,学校和家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从家里坐上车到学校门口下车花了多长时间,由此可计算出汽车的平均行驶速度是多少。在叙述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轻松快乐的气氛自然就营造出来了。学生既可以培养非智力方面的能力,又可以掌握涉及“行程”问题方面的知识,可谓双赢。
五、辅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学以致用。同样地,从教材中学习到的知识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印证。教师向学生提供可从事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当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巩固才能牢牢掌握知识和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师也可设计一些具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如寒暑假期的实习作业可在日常生活中安排聋哑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行方案,以提高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革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现象,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聋哑;学生;数学课
数学学科对于聋哑学生来说恰恰是一门逻辑性推理很强的学科。但是先天的不足导致了聋生语言的发展迟缓,表现为思维模式过于单一,思维空间过于狭小,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他们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在聋哑学校中提高聋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应努力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为聋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聋哑学生喜爱数学学习,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活动。
一、巧用生活中的材料做教具学具,动手动脑
聋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确保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教材要来源于生活。数学教材来源于生活,对聋哑学生有着鲜明的教育意义。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聋哑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他们自己的数学。人们习惯地认为,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课本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而课本提供给学生的是那些完美的数学概念和现成的数学结果,它们大多处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之内,学生看不到出口和入口,既体会不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体会不到“数学服务于生活”,体会不到数学的价值与意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努力创造活跃学生思维的条件。让聋哑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挥他们主体作用的前提。如何使初入学的儿童直观形象地理解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难点。學具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
如,学生对加、减、等于符号不太理解,本文建议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学具摆放算式,让学生很快理解加号,就是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的意思;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等于号就表示左边和右边同样多;在了解加法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边操作边理解减号就是表示去掉的意思,同时对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也进行了渗透。再如一册《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采取的是凑十法。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建议让学生自己摆放小木棒等源自生活的教具。由于有“11~20各数的认识”做基础,学生的思维马上发动起来,把大数凑成10,加上小数剩下的,算出最终结果。在此基础上列出式子进行计算,学生毫不费力算得又快又对。通过动用感知计算,最后引导总结“凑十法”的四步骤: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所学知识也十分牢固。
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
聋哑学生听力损伤的程度不同,因而听力残疾所带来的派生障碍无论在性質上或程度上都各不相同。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聋哑学生比正常学生存在更大的层次性的差异。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采用集中授课、分组辅导的教学方法。先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听觉程度以及授课内容,灵活地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及教学用具。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给他们创设不同的表现机会,让他们人人参与“学”的过程。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使聋哑学生相互间的学习水平得到调合,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
聋哑学生天真烂漫、爱玩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经常会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传统的教学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习的缺点并加以约束,限制他们“乱动”,强制他们听课。于是,他们好像是被捆住了手脚一样,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又苦又累,厌学情绪严重。而游戏教学符合聋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故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设计了多种游戏,尽量利用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使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四、创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
很多聋哑学校还未意识到从重视知识传授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这一转变的重要性。教师应在学习生活中创造一种更为生活化的学习氛围,聋哑学生才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趣味性。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更利于聋哑学生非智力方面的快速成长,而智力方面的成长同样具有促进效果。例如涉及“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每天坐车上学和回家的过程,学校和家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从家里坐上车到学校门口下车花了多长时间,由此可计算出汽车的平均行驶速度是多少。在叙述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轻松快乐的气氛自然就营造出来了。学生既可以培养非智力方面的能力,又可以掌握涉及“行程”问题方面的知识,可谓双赢。
五、辅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学以致用。同样地,从教材中学习到的知识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印证。教师向学生提供可从事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当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巩固才能牢牢掌握知识和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师也可设计一些具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如寒暑假期的实习作业可在日常生活中安排聋哑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行方案,以提高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革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现象,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