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还是不捐款给中国的大学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alb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知名人士捐款给海外学府,潘石屹绝非首位。这次,他无例外地也要面临种种争议。10月29日,“SOHO中国基金会”与耶鲁签订一千万美元助学金协议。早在7月,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与妻子张欣(现任公司联席总裁)在哈佛宣布设立“SOHO中国助学金”,将拿出一亿美元捐助世界一流大学里中国留学生中的贫困生。他们的第一站,就是捐给哈佛大学一千五百万美元。
  随即,华人经济学家姚树洁在博客里表示,“潘石屹搞房地产,富得出油,富得忘记了自己的皮肤是黄的。”此文发出,网友们纷纷跟帖。尽管有持不同意见者,但更多声音发问:在中国发迹的地产商为何不把钱捐给中国高校?可以出国的学生是贫困生?还有人甚至揣测,潘石屹的举动,是为儿子购买哈佛录取通知书。
  “哪个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如果他们能去这样优秀的学校读书,当然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但是我相信耶鲁和哈佛作为最优秀的学校,有自己选择人才的标准。如果我们在进行捐款时有这样的想法甚至有这样的要求,他们是不会同意的,也不会这样做。他们录不录取谁,不会因为这个人捐了钱而改变决定。”潘石屹说,同时他还声明,“SOHO中国助学金”的择校标准,一是看学校跟中国的联系多不多,二是看能否按自己意愿使用捐款——“我们的意愿是只资助来自中国的本科留学生。”之所以选哈佛和耶鲁,除了中国留学生较多外,“他们有非常成熟的基金运作模式……我们不直接参与这个投资运作,但协议里都写明了,每年他们的收益回报是多少,资助了哪几个中国留学生,他们都需要告知我们。”
  潘石屹曾在2007年SOHO中国在港上市时,接受《南方人物周刊》的专访。当被问及中国土地招拍挂内幕时,他回答:“我们公司是光明啊,可我们也要生存……”而今天面對争议,他的反应可归纳为:“我们是捐学,可我们也要捐得放心啊。”他肯定道,“跟国外大学的交往中,我发现他们的工作态度非常踏实、认真,耶鲁大学的工作人员也是如此。把钱捐助给这样的学校,我们非常放心,也相信他们会按照我们的意愿使用捐款。”
  “在现代大学制度之下,学校办学信息公开,办学经费都须用于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因此,捐赠者并不担心捐赠资金会被滥用,不会用到‘刀刃上’而被挥霍掉。可我国内地高校则不然,由于缺乏現代大学制度,近年来就连国家拨付的经费都存在被挥霍、铺张浪费甚至贪污的情况,很多捐赠者对捐赠给内地的大学,一直处于观望状态。”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撰文《中国大学为何难获得企业家的捐赠》。他提出,只要潘石屹捐的钱合法,符合捐款程序,就没有问题。至于捐给谁,纯属个人权利和自由。“不尊重他人权利,将自己意见强加于人,恰恰说明我们的教育存在问题——我们没有培养公民,没有培养独立人格与理性思考。越是这样的环境,越无人愿意捐款。企业家参与教改的热情,就会越来越淡。”
  【原载2015年第1期《报刊荟萃》】
  插图 / 捐款 / 谢正军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三十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
期刊
我记得我的母亲  当我在宽敞的厨房  用电脑微控的电饭锅蒸好热腾腾的米饭  我就忆起童年小偏房里呱嗒作响的风箱  我拉着风箱,看妈妈在灶台上忙碌  火光映着她的脸,汗滴像珍珠  我记得我的母亲  当洁净的卫生间里  全自动洗衣机嘀嘀鸣响  我的眼前就出现故乡的河流  我踩着浪花,妈妈在河边捶洗衣裳  最怕冬天,河水浸红了妈妈的双手  手上的裂口,滲出丝丝鲜红  我记得我的母亲  当我在明亮的书房 
期刊
神醫,因为给明星、官員看病,庸医成了神医;  神算,因为给官员们卜算过前程,神汉成了神算;  神药,一把芒硝一把绿豆经过不断的吹捧竟然成了神药;  神话,骗子做局骗到大量钱财,成了成功的神话;  神器,因为被“大师”开过光,那些普通的石头、木头制作的东西成了神器。
期刊
由江苏省属某文化单位纪委书记丁捷所著、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追问》一书,通过收录一批落马官员的口述实录,展现出他们由奋发有为到自甘堕落的人生轨迹,刻画出他们在贪腐面前复杂又矛盾的内心世界。在《追问》开篇第一章,作者写了一位因犯重婚罪,道德腐化,生活作风败坏而落马的副市长。  追忆往事,这位赵副市长借酒浇愁,他老泪纵横,一个劲儿地说:“我犯的不是罪恶,是罪孽。”  阴霾退去,爱情事业双丰收  我十八
期刊
一个村官平均一年私吞集体资产八百三十三万元,十八年后才案发,这么大的数额难道就没有一点蛛絲马迹?肯定有。不管这个村官伪装得多么“巧”,隐藏得多么“深”,总会露出“狐狸尾巴”的。这就提出这样一个疑问,监管者的责任哪里去了?原因至少有以下三点:一是“睁只眼闭只眼”,“民不举官不究”,不作为意识作怪;二是“屁股不干净”,本身就与村官有利益输送关系;三是“哥俩好”,成为村官“保护伞”,为村官私吞集体资产打
期刊
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名单都会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公布,这里也因此被称为“诺贝尔奖的摇篮”。  2010年10月4日,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揭晓日,按惯例,揭晓仪式要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讲坛”举行。为了能第一个进入这个令科学家们向往的殿堂,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精英们在早上8点就来排队等候。当他们站在这一被视为科学界最高荣誉、奖金高达百万美元奖项的地方时,每个人
期刊
“交流平台”栏目欢迎您的参与。您可就栏目、文章、版式以及题插图等发表意见,可抒发对于杂文、杂文创作的见解,亦可与编辑探讨或与读友交流对于社会问题的见解或疑惑。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字数二百左右。  投稿方式:寄信至(130022)长春市卫星路5758号(请于信封标注“交流平台”栏目);发送电子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一个人的年龄越大,越喜欢热闹,越怕寂寞,做事不如以前利索了,记性也差
期刊
冬天的四川盆地阴霾而湿冷。然而,对于五十三岁的陈满来说,这样的天气里却有一种难言的亲切和温暖。  从无罪释放回家已经过去一年,面前的他神情有些疲惫,声音略显低沉,比起刚回家时平静了许多。  八十年代的陈满喜欢读尼采、弗洛伊德,每次到成都,都会带回许多书。他还喜欢去外文书店买磁带。《喜多郎》《施特劳斯钢琴曲》《梁祝》……如今,这些磁带还静静躺在家里,似乎讲述着,如果没有1992年12月25日的那件杀
期刊
提起“桑伟川”的名字,除了六十开外者依稀记得外,大多国人茫然不晓,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大辞典》则收入其人其事。  人物的沉浮和事件的褒贬往往与一定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桑伟川及其事件亦然。1967年7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丁学雷(“四人帮”写作班子)的文章,把周而复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说成是“为刘少奇复辟资本主义鸣锣开道的大毒草”,宣布它三大罪状:一是美化资产阶级,二是污蔑工人阶级,三是鼓
期刊
在手绘漫画“小蝌蚪找妈妈”里,小蝌蚪按照青蛙妈妈的要求完成了一切练习作业之后找到妈妈,无非是要想得到妈妈的陪伴,或者让妈妈给予一些自由的空间。然而,妈妈见小蝌蚪还有空闲,嚷着要再给它报个舞蹈班。小蝌蚪一下子游远了,甚至怀疑那不是它的亲妈。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人皆有之,说白了,无非是想让孩子赢在所谓的起跑线上,练就本领,长大了找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出人头地,过上舒适的生活。将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