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星集团总裁汪海是中国企业家中少有的“不倒翁”, 他任企业“一把手”20年,经历了六届国家领导人。在外人看来,汪海简直有点儿“神”,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别人不敢干的事他敢干。在双星,可以处处感受到汪海无人能比的人格魅力和威信,双星员工把汪总看做自己的“家长”,最崇拜的是汪总,讲的最多的也是汪总。因此,有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汪海是不是在搞个人崇拜?”
对于类似的提问,汪海轻轻一笑:“崇拜领导,这有什么错呢?‘个人崇拜’在不同的企业中都存在,如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戴尔电脑公司的迈克·戴尔,都是员工崇拜的领导。作为一个领导,没有追随者还叫什么领导呢,怎么传达企业理念呢?中国人喜欢把‘凝聚力’看做是‘个人崇拜’,我认为,必要的‘个人崇拜’是应该的,企业需要‘个人崇拜’。一个企业家,没有个人魅力,就不能领导一个团队;一个国家,没有凝聚力,就会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双星能有今天吗?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要在其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才能搞好企业,企业需要精神领袖!没有这个能力,我还叫什么‘企业家’?反过来讲,如果企业家都成为孤家寡人,员工离心离德,这样就好了吗?所以,凝聚力在新的时代,应该赋予一个新的定义和概念。……”
汪海企业家的风采更多地来自于其市场的磨练和艰辛经历,来自于在市场经营中的成熟和由亲身体验而达到的人生境界。
“敢超”是他的个性。双星是有80多年发展历史的老厂,但其快速发展时期是在改革开放汪海任企业负责人的20年,这20年间,双星一直走在国企改革的前面。他第一个实施“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战略,第一个实施创名牌战略,第一个实施多元化战略,等等。20多年的正确决策,使得双星已无可争议地成为鞋业“老大”。近几年,他积极实施名牌价值扩张战略,现已形成制鞋、轮胎、服装、机械四大支柱产业并举,跨地区、跨国界、跨所有制的国际性企业集团,表现了常人少有的驾驭力、洞察力和市场敏锐性。
汪海称自己为“市场企业家”,他的观点是:“企业家是创业者、开拓者,不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贡献,没有高尚的人格,就不可能成为优秀企业家,也不配称优秀企业家”。
凝聚全体力量,才是企业腾飞的动力。汪海从不把自己看得很“神”,他说:“如果在企业内‘个人崇拜’变成‘个人迷信’,那么对企业就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我从不认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如果别人赞美你多么英明,多么伟大,你就真的认为是那样,这是很危险的”。
他经常教育身边的管理人员:“一个操作工的失误是小范围的,而一名身居要职的管理者如果出现失误,就是一种犯罪”。
双星的10大生产厂、60多家经营公司、2500多家连锁店已经遍布全国,一年中,他要不停地检查,听汇报。每到一处,总是直接深入一线,进行现场指导。经常是走一路,讲一路,教一路,晚上9点才吃饭,夜里12点才休息是常有的事。这种身先士卒、不辞劳苦、为双星发展殚心竭虑、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感染着检查组的每一位同志,也极大地鼓舞了生产一线的全体员工。
对待员工,汪海恪守一个“爱”字,牢记员工辛苦,他想的是如何扩大市场占有率,变“输血”为“造血”,让双星员工的家族富裕起来。他坚持实行换岗不减人,用不断拓展市场的办法,“保证让员工靠勤劳致富,靠智慧走上小康路”。
爱是相互的,企业越爱员工,员工就越爱企业。对员工的爱,使4万多员工按照汪海的指令团结一致地拼搏在市场上。而员工对汪海的爱,对汪海带领双星战胜一次次市场恶战起到内在的支撑作用。汪海说:“没有精神上的追求,我可能早就垮了,相信只要我所做的一切对员工、对企业、对国家有利,政府领导支持,我的员工拥护、理解,这就够了。全体员工对我的认同,这就是我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汪海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实”字,许多方面的成功都可以从这个字中找到注解。正因为他一向脚踏实地,每走一步都扎扎实实,才有了今天茁壮的“双星”;正因为他具备了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才能从二十世纪80年代的“一把手”,一直走到今天;正因为他始终没有把自己看得很神,始终心存危机,才把双星由一个负数变成50多亿元的企业。
四万名双星员工对汪海的“个人崇拜”,是双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也是增强企业生机和活力的动力!□
编辑/王芳
对于类似的提问,汪海轻轻一笑:“崇拜领导,这有什么错呢?‘个人崇拜’在不同的企业中都存在,如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戴尔电脑公司的迈克·戴尔,都是员工崇拜的领导。作为一个领导,没有追随者还叫什么领导呢,怎么传达企业理念呢?中国人喜欢把‘凝聚力’看做是‘个人崇拜’,我认为,必要的‘个人崇拜’是应该的,企业需要‘个人崇拜’。一个企业家,没有个人魅力,就不能领导一个团队;一个国家,没有凝聚力,就会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双星能有今天吗?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要在其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才能搞好企业,企业需要精神领袖!没有这个能力,我还叫什么‘企业家’?反过来讲,如果企业家都成为孤家寡人,员工离心离德,这样就好了吗?所以,凝聚力在新的时代,应该赋予一个新的定义和概念。……”
汪海企业家的风采更多地来自于其市场的磨练和艰辛经历,来自于在市场经营中的成熟和由亲身体验而达到的人生境界。
“敢超”是他的个性。双星是有80多年发展历史的老厂,但其快速发展时期是在改革开放汪海任企业负责人的20年,这20年间,双星一直走在国企改革的前面。他第一个实施“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战略,第一个实施创名牌战略,第一个实施多元化战略,等等。20多年的正确决策,使得双星已无可争议地成为鞋业“老大”。近几年,他积极实施名牌价值扩张战略,现已形成制鞋、轮胎、服装、机械四大支柱产业并举,跨地区、跨国界、跨所有制的国际性企业集团,表现了常人少有的驾驭力、洞察力和市场敏锐性。
汪海称自己为“市场企业家”,他的观点是:“企业家是创业者、开拓者,不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贡献,没有高尚的人格,就不可能成为优秀企业家,也不配称优秀企业家”。
凝聚全体力量,才是企业腾飞的动力。汪海从不把自己看得很“神”,他说:“如果在企业内‘个人崇拜’变成‘个人迷信’,那么对企业就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我从不认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如果别人赞美你多么英明,多么伟大,你就真的认为是那样,这是很危险的”。
他经常教育身边的管理人员:“一个操作工的失误是小范围的,而一名身居要职的管理者如果出现失误,就是一种犯罪”。
双星的10大生产厂、60多家经营公司、2500多家连锁店已经遍布全国,一年中,他要不停地检查,听汇报。每到一处,总是直接深入一线,进行现场指导。经常是走一路,讲一路,教一路,晚上9点才吃饭,夜里12点才休息是常有的事。这种身先士卒、不辞劳苦、为双星发展殚心竭虑、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感染着检查组的每一位同志,也极大地鼓舞了生产一线的全体员工。
对待员工,汪海恪守一个“爱”字,牢记员工辛苦,他想的是如何扩大市场占有率,变“输血”为“造血”,让双星员工的家族富裕起来。他坚持实行换岗不减人,用不断拓展市场的办法,“保证让员工靠勤劳致富,靠智慧走上小康路”。
爱是相互的,企业越爱员工,员工就越爱企业。对员工的爱,使4万多员工按照汪海的指令团结一致地拼搏在市场上。而员工对汪海的爱,对汪海带领双星战胜一次次市场恶战起到内在的支撑作用。汪海说:“没有精神上的追求,我可能早就垮了,相信只要我所做的一切对员工、对企业、对国家有利,政府领导支持,我的员工拥护、理解,这就够了。全体员工对我的认同,这就是我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汪海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实”字,许多方面的成功都可以从这个字中找到注解。正因为他一向脚踏实地,每走一步都扎扎实实,才有了今天茁壮的“双星”;正因为他具备了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才能从二十世纪80年代的“一把手”,一直走到今天;正因为他始终没有把自己看得很神,始终心存危机,才把双星由一个负数变成50多亿元的企业。
四万名双星员工对汪海的“个人崇拜”,是双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也是增强企业生机和活力的动力!□
编辑/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