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经济比较落后,人口素质较低,大多数家庭教育滞后.由于农村学生获取知识主要在课堂上,所以农村初中学生要远远差于城镇学生.因此,作为农村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走进新课程》一书中指出:“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因此,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首先,应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的讲台,走近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其次,教师与学生应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故事、游戏、竞赛等引入课堂,寓教于乐,在轻松有趣、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样,不仅使学生心情自然愉快、厌学情绪消失,还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让学生体验成功.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学生回答错了,教师既不能讽刺,也不能不加理睬,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耐心地引导学生,使之正确地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能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和赞赏,使学生觉得教师在关注他,就会自觉地参与,还能直接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增添学生的成就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摆脱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着眼于不同学生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激励、独立获取知识、自求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能独立学习.如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先学后教,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答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板演.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动口、动脑、动手,亲身参与课堂学习和实践,获取新知以及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四、精心组织数学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集体活动,不断进行着频繁的信息交流,其中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还包括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间的交流和学生个体与学生集体间的交流.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主动与同学合作,帮助和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学的发言,学会交流.如,在教学“矩形”这一课内容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实践活动:每一个学习小组都到学校操场空地画一个标准的羽毛球场,所需的材料及工具由各小组自备,完成后进行评比.这样一来,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分工合作,从准备材料到画图完成,都干得很卖力.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生动现实的合作交流中,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合理地调整、丰富自己的认识,获得数学知识.在交流中逐步让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同时,既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表达、协作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友谊感、集体感、积极向上的情感.
综上所述,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给予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和交流中享受到乐趣,进而激发探究的兴趣,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走进新课程》一书中指出:“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因此,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首先,应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的讲台,走近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其次,教师与学生应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故事、游戏、竞赛等引入课堂,寓教于乐,在轻松有趣、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样,不仅使学生心情自然愉快、厌学情绪消失,还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让学生体验成功.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学生回答错了,教师既不能讽刺,也不能不加理睬,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耐心地引导学生,使之正确地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能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和赞赏,使学生觉得教师在关注他,就会自觉地参与,还能直接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增添学生的成就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摆脱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着眼于不同学生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激励、独立获取知识、自求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能独立学习.如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先学后教,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答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板演.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动口、动脑、动手,亲身参与课堂学习和实践,获取新知以及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四、精心组织数学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集体活动,不断进行着频繁的信息交流,其中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还包括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间的交流和学生个体与学生集体间的交流.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主动与同学合作,帮助和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学的发言,学会交流.如,在教学“矩形”这一课内容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实践活动:每一个学习小组都到学校操场空地画一个标准的羽毛球场,所需的材料及工具由各小组自备,完成后进行评比.这样一来,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分工合作,从准备材料到画图完成,都干得很卖力.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生动现实的合作交流中,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合理地调整、丰富自己的认识,获得数学知识.在交流中逐步让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同时,既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表达、协作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友谊感、集体感、积极向上的情感.
综上所述,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给予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和交流中享受到乐趣,进而激发探究的兴趣,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