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所以会出现就业难,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息息相关。很多大学生不能对职业进行准确定位,导致缺乏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就业困惑加重。因此,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成为当前各级高校做好就业工作的重大课题。本文以“90后”高职高专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有关职业规划的创新研究,希冀能有助于改善高校及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认真做好职业规划,提升就业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职业规划;创新研究;医学生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递增,学生就业问题日趋明显。研究表明,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对职业规划观念淡薄,缺乏自我认识,自我职业目标不确定,缺乏职业认识等。当前,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时代下,网络给“90后”学生的育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高职高专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职业规划的创新研究。
一、医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及特点
近些年,随着医学院校扩大招生力度,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医学生毕业人加入到就业大军中。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现状,为提高就业率,指导医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摆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对“90后”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的了解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怎么样通过现状分析对其进行创新,指导医学生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有利地引导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向,是现阶段的重点。本文笔者通过对文献进行研究以及高校实地调查后发现,医学生的职业规划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明显
调查研究显示,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职业规划意识较浅,以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毕业生为例,大学生明显缺乏自我准确定位和职业生涯意识,临近毕业期间,拿捏不定自我职业的目标,使得就业观念不稳定,在职场上的工作不稳定,因而白白浪费几年在临床上有创造力的学习时光。
(二)缺乏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由于没有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教师队伍,因此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的工作落实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方式单一,导致“90后”医学生对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模糊不清;其次,部分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开展一些应付性的就业指导讲座,没有激起学生对职业规划的兴趣与了解,只是为了拿学分去听取就业讲座;最后,没有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大部分医学院校上课教师只是刚拿到教师资格证书不久的辅导员,他们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更加对上职业生涯课程缺少经验和历练,深度的专业知识不能及时传授给学生,况且,不能激发起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兴趣。
(三)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氛围不够浓厚
医学院校有较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校园氛围。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希望学生较早的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系统性的规划,但是很多学生没有将规划和行动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在医学专业教育中也未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缺乏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而学生也无主动寻求生涯指导的想法。这使得在校园环境内,缺少了生涯规划的系统性知识储备,加上医学生社会阅历少,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就暴露出种种问题,在学校的社会实践中就不能很好地把学习与自己的人生、职业目标结合起来。
(四)医学生对自我认知程度较低
“90后”医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医学生,学习时间短,社会经历欠缺,职业认知度低,对事物的了解和观察、思考程度少,对现阶段的社会动向了解甚微,然而,对自己又抱有很大的幻想,父母对学生又抱有很高的期望,一遇到挫折就极度缺乏自信,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在这种状态下,再加上社会上某些不切合实际的现象出现时,自己主观思想与客观现象存在较大差距时,更加不能对自我有较强认识,心理阴影加重。无法正确扬长自我的优势,规避自我的劣势,更难在社会上立足。
二、医学生职业规划的创新和思考
面对目前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不到位情况,如何对“90后”学生在网络的大环境下,帮助医学生做好与自身切实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最终实现更好的就业途径和人生规划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科学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率越来越高。研究表明,大学生除了上课,大部分的在校时间用在了网络上。因此,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正好可以利用学生爱上网的特点,通过网络指导学生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院可以将就业指导制作成一款APP软件,内部涉及自我认定、职业测评、生涯指导、学生交流、指导老师一对一等各种模块,再到微信、微博、QQ等网络媒体上进行宣传,将教学融入到网络,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
(二)针对“90后”医学生特点,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
辅导医学生就业的老师必须有扎实的医学功底和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些对于指导“90后”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重要意义。各大医学院校应该建立起一批具有心理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业人员,并且有一定职场经验的相关人员作为就业指导老师。
(三)指导渠道多元化
对“90后”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需要撇开单一的讲座形式,在入学开始就培养医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不同的爱好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医学生往适应社会需要的正确方向引导。利用优秀校友、教师与企业间的关系组织交流,帮助医学生尽早了解社会现状,加强企业沟通,达到企业与学生相互了解的状态。
(四)学校、家长、企业多方参与医学生职业指导
高职医学院校要针对“90后”医学生特点,发动家长、企业、社会各方对医学生的职业提供便利条件,多铺设各种平台加强各方沟通和讨论,帮助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正确选择。这有利于“90后”医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最终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杨淑娇.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研究[J].神州,2013(9):179.
[2] 林佩云.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9).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职业规划;创新研究;医学生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递增,学生就业问题日趋明显。研究表明,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对职业规划观念淡薄,缺乏自我认识,自我职业目标不确定,缺乏职业认识等。当前,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时代下,网络给“90后”学生的育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高职高专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职业规划的创新研究。
一、医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及特点
近些年,随着医学院校扩大招生力度,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医学生毕业人加入到就业大军中。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现状,为提高就业率,指导医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摆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对“90后”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的了解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怎么样通过现状分析对其进行创新,指导医学生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有利地引导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向,是现阶段的重点。本文笔者通过对文献进行研究以及高校实地调查后发现,医学生的职业规划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明显
调查研究显示,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职业规划意识较浅,以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毕业生为例,大学生明显缺乏自我准确定位和职业生涯意识,临近毕业期间,拿捏不定自我职业的目标,使得就业观念不稳定,在职场上的工作不稳定,因而白白浪费几年在临床上有创造力的学习时光。
(二)缺乏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由于没有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教师队伍,因此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的工作落实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方式单一,导致“90后”医学生对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模糊不清;其次,部分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开展一些应付性的就业指导讲座,没有激起学生对职业规划的兴趣与了解,只是为了拿学分去听取就业讲座;最后,没有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大部分医学院校上课教师只是刚拿到教师资格证书不久的辅导员,他们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更加对上职业生涯课程缺少经验和历练,深度的专业知识不能及时传授给学生,况且,不能激发起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兴趣。
(三)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氛围不够浓厚
医学院校有较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校园氛围。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希望学生较早的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系统性的规划,但是很多学生没有将规划和行动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在医学专业教育中也未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缺乏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而学生也无主动寻求生涯指导的想法。这使得在校园环境内,缺少了生涯规划的系统性知识储备,加上医学生社会阅历少,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就暴露出种种问题,在学校的社会实践中就不能很好地把学习与自己的人生、职业目标结合起来。
(四)医学生对自我认知程度较低
“90后”医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医学生,学习时间短,社会经历欠缺,职业认知度低,对事物的了解和观察、思考程度少,对现阶段的社会动向了解甚微,然而,对自己又抱有很大的幻想,父母对学生又抱有很高的期望,一遇到挫折就极度缺乏自信,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在这种状态下,再加上社会上某些不切合实际的现象出现时,自己主观思想与客观现象存在较大差距时,更加不能对自我有较强认识,心理阴影加重。无法正确扬长自我的优势,规避自我的劣势,更难在社会上立足。
二、医学生职业规划的创新和思考
面对目前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不到位情况,如何对“90后”学生在网络的大环境下,帮助医学生做好与自身切实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最终实现更好的就业途径和人生规划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科学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率越来越高。研究表明,大学生除了上课,大部分的在校时间用在了网络上。因此,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正好可以利用学生爱上网的特点,通过网络指导学生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院可以将就业指导制作成一款APP软件,内部涉及自我认定、职业测评、生涯指导、学生交流、指导老师一对一等各种模块,再到微信、微博、QQ等网络媒体上进行宣传,将教学融入到网络,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
(二)针对“90后”医学生特点,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
辅导医学生就业的老师必须有扎实的医学功底和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些对于指导“90后”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重要意义。各大医学院校应该建立起一批具有心理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业人员,并且有一定职场经验的相关人员作为就业指导老师。
(三)指导渠道多元化
对“90后”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需要撇开单一的讲座形式,在入学开始就培养医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不同的爱好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医学生往适应社会需要的正确方向引导。利用优秀校友、教师与企业间的关系组织交流,帮助医学生尽早了解社会现状,加强企业沟通,达到企业与学生相互了解的状态。
(四)学校、家长、企业多方参与医学生职业指导
高职医学院校要针对“90后”医学生特点,发动家长、企业、社会各方对医学生的职业提供便利条件,多铺设各种平台加强各方沟通和讨论,帮助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正确选择。这有利于“90后”医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最终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杨淑娇.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研究[J].神州,2013(9):179.
[2] 林佩云.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