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93年茌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2009年茌平剪纸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茌平剪纸以其豪放、朴拙的独特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自成一派。既具有本土历史的积淀,又具有东西南北不同风格的融会贯通。在保护和发扬茌平剪纸艺术的同时,茌平剪纸艺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不断探索它的产业化发展道路,走自我保护、良性发展的路子,加强理论研究,打造茌平剪纸品牌形象,拓宽载体形式,走产业化之路。
关键词:茌平;剪纸艺术;产业化;品牌意识;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125-2
茌平县地处鲁西平原,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在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艺术文化的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大量的民间剪纸作品,用独特的造型手法和审美观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茌平剪纸以其豪放、朴拙的独特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自成一派。既具有本土历史的积淀,又具有东西南北不同风格的融会贯通。茌平剪纸曾多次参加省市和国家民间美术展览,作品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山东省美术馆等收藏。1993年茌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2009年茌平剪纸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在保护和发扬茌平剪纸艺术的同时,如何顺应市场经济形势下的优胜劣汰法则,在信息化社会利用新的资源优势开发出自己的一片新领域?我认为应该茌平剪纸艺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不断探索它的产业化发展道路,走自我保护、良性发展的路子,才能使茌平剪纸艺术迸发强劲的生命力和活力。
一、政府需强化推动产业化政策
为了继承和发展茌平民间剪纸艺术,茌平县文化馆分别于1984年和2002年做了两次剪纸艺术普查。通过普查、摸底和重点访问,县文化馆了解掌握了遍及全县各乡村的剪纸老人和剪纸技艺较为娴熟的剪纸作者。她们虽已多年未展剪技,但仍能顺手剪出传统的剪纸花型。她们的技艺得益于前辈,不少剪纸精品正是通过她们的手流传至今,代代传承地运用剪纸艺术的语言塑造形象,以表达她们的理想和情愫。在两次普查对比中也发现存在的问题。首先,从事剪纸的人群明显“缩水”。茌平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了解到,随着很多剪纸老人相继辞世,加之经济利益的驱动,年轻人不愿意学,农村的剪纸生态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其次,能手大幅度减少,很多上年纪的剪纸能手感叹:“眼花了,手拙了。”第三,新人很少去學,老人的技艺传承不下去。2004年,保护茌平剪纸艺术的传承从自发的文化行为转变为有组织的政府行为,茌平县政府开始有意识地保护剪纸艺术,从普遍保护向重点作者转移。以举办“剪纸展览”、“剪纸艺术能手交流会”、“现场剪纸艺术展示”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发现民间的剪纸能手,通过给予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促进了茌平县剪纸队伍的发展和壮大。政府对茌平民间剪纸的挖掘整理工作非常重视,多次组织进行摸底查访并举办各类展览宣传,加强了茌平剪纸的普及和推广。茌平县政府、文化局出台并执行着宽松和谐的文化艺术产业政策,是的茌平剪纸产业化发展势头较好。尤其是为形成文化的产业化,该县注册了“茌平剪纸”文化商标,组建其剪纸民间协会,并邀请民间艺术家义务为全县43所中小学开起民俗艺术课、在14个乡镇党校办起“培训班”,为茌平剪纸产业规模化发展做了一定的准备。剪纸艺术本身虽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但是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大力推动。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首先剪纸创作人员众多,作品精湛,但缺乏各个部门的配合和支撑环境,导致创作者时时感到疲劳、压抑,最终不愿创作新作品,更谈不上产业化发展。其次,由于没有规范的管理、规模化的经营、人员分散,仅仅限于小作坊形式,无法达到产业化所需的规模化和精细化。针对茌平剪纸艺术的下一步发展,政府需强化推动产业化政策,做些更加深入具体的工作,比如建立剪纸艺人个人信息数据库和民间艺术中心等,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把剪纸艺术和其他民间艺术形式推广开来。
二、积极探索将艺术化转化为产业化发展路线
茌平县政府把握住市场发展的方向,能够紧密将民间剪纸作品与市场相结合,积极探索开拓市场,利用旅游资源、文化节、展会等平台将剪纸艺术与旅游产品、礼品相结合拓展了剪纸作品的生存空间,实现了一定的市场利润,为剪纸艺术的生存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但在其产业化剪纸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小作坊式的个体企业过多,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大企业,这使得剪纸产业化在规模上无法上档次。从2009年初起,茌平县先后拿出500万元“文化创业基金”,开出“零税费、廉租房”系列优惠政策,帮助剪纸等十多种门类的313名民间艺人进城开店。尽管政府部门对剪纸艺术的发展出台了宽松的政策但仍处于宏观角度,茌平剪纸艺术的产业化发展道路还应继续积极探索将艺术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之路,加快文化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这就需要将剪纸产业做大做强,汇溪流为海洋,吸纳各方民间剪纸艺术人才,成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剪纸艺术发展企业,实行股份制经营,单独核算,自主经营,制定明确细致的企业组织制度。按市场的要求在剪纸作品研发、生产、包装设计、宣传、质量控制、销售几方面大做文章,使茌平剪纸逐步由民间艺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其次,没有形成一支产、销结合紧密联系市场的团体,没有产业链。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因其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在实施过程中创作者或称研发者事实上也就是生产者,有时候还要承担剪纸的宣传和销售角色。由于研发者承担的工作任务较为繁冗而无暇专心创作。因此,茌平剪纸艺术要进行产业化发展,就必须要建立有规模的公司企业并完善组织和管理制度,这样产业化发展的步伐才会加快。
三、缺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
剪纸艺术产业化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艺的专门人才,包括剪纸创作者、剪纸制作者、剪纸包装的设计者以及剪纸管理者和剪纸销售人才等。因此是否拥有“人才”是剪纸艺术进行产业化的关键和最重要的资源。经调查,茌平县在实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成立了研发团队,创建了培训学校,但仅限于对已有的剪纸内容的复制或对照片的复制,完全没有达到产业化所要求的创新型研发;培养学生知识要求如何使用电脑软件,如photoshop、如何刻制,如何装订、如何装裱,却没有培养学生如何创作、如何设计、如何宣传、如何销售、如何管理。由于管理者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不重视人才的培养,不能为他们创造宽松更和谐的创作环境,致使剪纸创作人才的大量流失,更谈不上引进人才。有些创作人才往往因为得不到重视,于是只能限于家庭式和作坊式,形成了自给自足或自产自销的局面。茌平剪纸艺术要实现产业化就必须扭转当前局面,首先整合茌平剪纸人才资源,第二重视剪纸专家、剪纸创作者、剪纸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第三与高校联合培养剪纸创作人才,挖掘研究开发人才,第四适当从省外引进经验丰富、业务精通的管理销售人才,以增加剪纸创作人才资源的储备。 四、现有剪纸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指一定的顾客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市场营销环境和一定的市场营销方案下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剪纸作为商品要进入市场,就必须满足市场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纵观茌平剪纸市场不难发现剪纸产品销售过于分散,规模较小,以家庭为单位的销售地较为偏僻,同时具有购买欲望的消费者很难找到剪纸的销售地;其次就是创新性、时代性、时尚型剪纸作品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大多剪纸作品仍限于传统图案和历史传说故事的复制,如“团花”、“红楼梦”等,但随着人们对时尚个性化风潮的追求,这些古老的剪纸样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购买欲望,这就需要剪纸艺术必须进行创新性改变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再次,产品较为单一,在旅游产品、生活用品、礼品之外,与其他行业结合开发的产品不多。笔者认为,茌平剪纸艺术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坚持“剪纸来源于民间,应用于民间”的宗旨,去开发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普通剪纸产品之外,还要开发一批高档次的精品,研制开发世界经典名著系列产品以及欣赏和收藏价值为一体的艺术珍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标准、高档次产品的批量需求。同时在线有工艺基础上,产品上档次、经营上规模、包装系列化,努力扩大再生产。同时打造一支专业的研发队伍,提高剪纸艺术产业化研究和市场研究,研发实用和收藏价值为一体的艺术珍品,精益求精,引领时尚,覆盖各个消费档次。在生产和销售领域要找准目标,找准市场定位。按照艺术市场的分类层次,分别做好高、中、低三个市场的服务人群和目标。要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生产——流通——消费系统、价值品鉴系统、传播推广系统、生产团队和销售團队,形成产业链,使茌平剪纸艺术走出农村,探索城市化生存道路。
五、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和经济资源。在全球文化多样性快速消亡、存量锐减,而经济资源进一步趋紧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更为凸显。我国拥有丰富的“非遗”,保护“ 非遗”的知识产权,实现其经济价值,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各项事业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门类,其作品也应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但现阶段剪纸创作者的作品投放市场,马上就有一样的作品出现。创作者虽然认为不妥,但不懂得维护自身的知识产权,这就造成剪纸艺术市场的混乱,收藏者最终无法找到真正的原创者,同时剪纸原创者的利益也受到了侵害。在调研中,笔者发现此类现象随处可见,侵权行为的频频出现使部分剪纸创作者不愿再去创作新作品,或创作的新作品不敢投放市场。尽管有部分作者已经开始关注知识产权被侵权的问题,这也实属难得,但也限制了作品的销售。因此,要扭转剪纸市场的混乱局面,就应该加强人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理解和实践,对其研发团队进行不定期的知识产权培训,让大家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著作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这对于茌平剪纸艺术产业化发展,繁荣剪纸艺术市场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茌平剪纸艺术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依然任重道远,未来发展之路仍然比较漫长和曲折。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开发新的产品,开创新的模式,仍然是摆在广大剪纸艺术爱好者和工作者前面的一道难题。
参考文献:
[1]万康.艺术市场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书文、尹作升.文化产业化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J].社会科学研究,2004,(03).
[3]王松华、廖嵘.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同济大学学报,2008,(01).
[4]张道一.论民艺[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5]陈竟等.中国民间剪纸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6]管育鹰.知识产权视野中的民间文艺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左明,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美术设计系。
关键词:茌平;剪纸艺术;产业化;品牌意识;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125-2
茌平县地处鲁西平原,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在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艺术文化的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大量的民间剪纸作品,用独特的造型手法和审美观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茌平剪纸以其豪放、朴拙的独特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自成一派。既具有本土历史的积淀,又具有东西南北不同风格的融会贯通。茌平剪纸曾多次参加省市和国家民间美术展览,作品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山东省美术馆等收藏。1993年茌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2009年茌平剪纸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在保护和发扬茌平剪纸艺术的同时,如何顺应市场经济形势下的优胜劣汰法则,在信息化社会利用新的资源优势开发出自己的一片新领域?我认为应该茌平剪纸艺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不断探索它的产业化发展道路,走自我保护、良性发展的路子,才能使茌平剪纸艺术迸发强劲的生命力和活力。
一、政府需强化推动产业化政策
为了继承和发展茌平民间剪纸艺术,茌平县文化馆分别于1984年和2002年做了两次剪纸艺术普查。通过普查、摸底和重点访问,县文化馆了解掌握了遍及全县各乡村的剪纸老人和剪纸技艺较为娴熟的剪纸作者。她们虽已多年未展剪技,但仍能顺手剪出传统的剪纸花型。她们的技艺得益于前辈,不少剪纸精品正是通过她们的手流传至今,代代传承地运用剪纸艺术的语言塑造形象,以表达她们的理想和情愫。在两次普查对比中也发现存在的问题。首先,从事剪纸的人群明显“缩水”。茌平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了解到,随着很多剪纸老人相继辞世,加之经济利益的驱动,年轻人不愿意学,农村的剪纸生态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其次,能手大幅度减少,很多上年纪的剪纸能手感叹:“眼花了,手拙了。”第三,新人很少去學,老人的技艺传承不下去。2004年,保护茌平剪纸艺术的传承从自发的文化行为转变为有组织的政府行为,茌平县政府开始有意识地保护剪纸艺术,从普遍保护向重点作者转移。以举办“剪纸展览”、“剪纸艺术能手交流会”、“现场剪纸艺术展示”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发现民间的剪纸能手,通过给予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促进了茌平县剪纸队伍的发展和壮大。政府对茌平民间剪纸的挖掘整理工作非常重视,多次组织进行摸底查访并举办各类展览宣传,加强了茌平剪纸的普及和推广。茌平县政府、文化局出台并执行着宽松和谐的文化艺术产业政策,是的茌平剪纸产业化发展势头较好。尤其是为形成文化的产业化,该县注册了“茌平剪纸”文化商标,组建其剪纸民间协会,并邀请民间艺术家义务为全县43所中小学开起民俗艺术课、在14个乡镇党校办起“培训班”,为茌平剪纸产业规模化发展做了一定的准备。剪纸艺术本身虽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但是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大力推动。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首先剪纸创作人员众多,作品精湛,但缺乏各个部门的配合和支撑环境,导致创作者时时感到疲劳、压抑,最终不愿创作新作品,更谈不上产业化发展。其次,由于没有规范的管理、规模化的经营、人员分散,仅仅限于小作坊形式,无法达到产业化所需的规模化和精细化。针对茌平剪纸艺术的下一步发展,政府需强化推动产业化政策,做些更加深入具体的工作,比如建立剪纸艺人个人信息数据库和民间艺术中心等,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把剪纸艺术和其他民间艺术形式推广开来。
二、积极探索将艺术化转化为产业化发展路线
茌平县政府把握住市场发展的方向,能够紧密将民间剪纸作品与市场相结合,积极探索开拓市场,利用旅游资源、文化节、展会等平台将剪纸艺术与旅游产品、礼品相结合拓展了剪纸作品的生存空间,实现了一定的市场利润,为剪纸艺术的生存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但在其产业化剪纸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小作坊式的个体企业过多,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大企业,这使得剪纸产业化在规模上无法上档次。从2009年初起,茌平县先后拿出500万元“文化创业基金”,开出“零税费、廉租房”系列优惠政策,帮助剪纸等十多种门类的313名民间艺人进城开店。尽管政府部门对剪纸艺术的发展出台了宽松的政策但仍处于宏观角度,茌平剪纸艺术的产业化发展道路还应继续积极探索将艺术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之路,加快文化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这就需要将剪纸产业做大做强,汇溪流为海洋,吸纳各方民间剪纸艺术人才,成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剪纸艺术发展企业,实行股份制经营,单独核算,自主经营,制定明确细致的企业组织制度。按市场的要求在剪纸作品研发、生产、包装设计、宣传、质量控制、销售几方面大做文章,使茌平剪纸逐步由民间艺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其次,没有形成一支产、销结合紧密联系市场的团体,没有产业链。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因其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在实施过程中创作者或称研发者事实上也就是生产者,有时候还要承担剪纸的宣传和销售角色。由于研发者承担的工作任务较为繁冗而无暇专心创作。因此,茌平剪纸艺术要进行产业化发展,就必须要建立有规模的公司企业并完善组织和管理制度,这样产业化发展的步伐才会加快。
三、缺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
剪纸艺术产业化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艺的专门人才,包括剪纸创作者、剪纸制作者、剪纸包装的设计者以及剪纸管理者和剪纸销售人才等。因此是否拥有“人才”是剪纸艺术进行产业化的关键和最重要的资源。经调查,茌平县在实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成立了研发团队,创建了培训学校,但仅限于对已有的剪纸内容的复制或对照片的复制,完全没有达到产业化所要求的创新型研发;培养学生知识要求如何使用电脑软件,如photoshop、如何刻制,如何装订、如何装裱,却没有培养学生如何创作、如何设计、如何宣传、如何销售、如何管理。由于管理者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不重视人才的培养,不能为他们创造宽松更和谐的创作环境,致使剪纸创作人才的大量流失,更谈不上引进人才。有些创作人才往往因为得不到重视,于是只能限于家庭式和作坊式,形成了自给自足或自产自销的局面。茌平剪纸艺术要实现产业化就必须扭转当前局面,首先整合茌平剪纸人才资源,第二重视剪纸专家、剪纸创作者、剪纸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第三与高校联合培养剪纸创作人才,挖掘研究开发人才,第四适当从省外引进经验丰富、业务精通的管理销售人才,以增加剪纸创作人才资源的储备。 四、现有剪纸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指一定的顾客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市场营销环境和一定的市场营销方案下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剪纸作为商品要进入市场,就必须满足市场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纵观茌平剪纸市场不难发现剪纸产品销售过于分散,规模较小,以家庭为单位的销售地较为偏僻,同时具有购买欲望的消费者很难找到剪纸的销售地;其次就是创新性、时代性、时尚型剪纸作品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大多剪纸作品仍限于传统图案和历史传说故事的复制,如“团花”、“红楼梦”等,但随着人们对时尚个性化风潮的追求,这些古老的剪纸样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购买欲望,这就需要剪纸艺术必须进行创新性改变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再次,产品较为单一,在旅游产品、生活用品、礼品之外,与其他行业结合开发的产品不多。笔者认为,茌平剪纸艺术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坚持“剪纸来源于民间,应用于民间”的宗旨,去开发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普通剪纸产品之外,还要开发一批高档次的精品,研制开发世界经典名著系列产品以及欣赏和收藏价值为一体的艺术珍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标准、高档次产品的批量需求。同时在线有工艺基础上,产品上档次、经营上规模、包装系列化,努力扩大再生产。同时打造一支专业的研发队伍,提高剪纸艺术产业化研究和市场研究,研发实用和收藏价值为一体的艺术珍品,精益求精,引领时尚,覆盖各个消费档次。在生产和销售领域要找准目标,找准市场定位。按照艺术市场的分类层次,分别做好高、中、低三个市场的服务人群和目标。要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生产——流通——消费系统、价值品鉴系统、传播推广系统、生产团队和销售團队,形成产业链,使茌平剪纸艺术走出农村,探索城市化生存道路。
五、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和经济资源。在全球文化多样性快速消亡、存量锐减,而经济资源进一步趋紧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更为凸显。我国拥有丰富的“非遗”,保护“ 非遗”的知识产权,实现其经济价值,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各项事业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门类,其作品也应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但现阶段剪纸创作者的作品投放市场,马上就有一样的作品出现。创作者虽然认为不妥,但不懂得维护自身的知识产权,这就造成剪纸艺术市场的混乱,收藏者最终无法找到真正的原创者,同时剪纸原创者的利益也受到了侵害。在调研中,笔者发现此类现象随处可见,侵权行为的频频出现使部分剪纸创作者不愿再去创作新作品,或创作的新作品不敢投放市场。尽管有部分作者已经开始关注知识产权被侵权的问题,这也实属难得,但也限制了作品的销售。因此,要扭转剪纸市场的混乱局面,就应该加强人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理解和实践,对其研发团队进行不定期的知识产权培训,让大家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著作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这对于茌平剪纸艺术产业化发展,繁荣剪纸艺术市场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茌平剪纸艺术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依然任重道远,未来发展之路仍然比较漫长和曲折。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开发新的产品,开创新的模式,仍然是摆在广大剪纸艺术爱好者和工作者前面的一道难题。
参考文献:
[1]万康.艺术市场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书文、尹作升.文化产业化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J].社会科学研究,2004,(03).
[3]王松华、廖嵘.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同济大学学报,2008,(01).
[4]张道一.论民艺[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5]陈竟等.中国民间剪纸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6]管育鹰.知识产权视野中的民间文艺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左明,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美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