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30年前,波司登仅仅是一个拥有8台缝纫机的“小作坊”。从一开始的替人“来料加工”,发展到“贴牌”制衣,最后拥有自主品牌,波司登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民族品牌创新之路。据权威机构调查,波司登品牌价值达102亿元,成为中国服装行业最具价值品牌。
自行车与缝纫机的创业故事
时光倒退30年,江苏常熟县白茆公社山泾村二大队的一个年轻人,不甘忍受贫困与落后,带领11位农民成立了缝纫机组,用仅有的8台缝纫机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
波司登的光辉历程就是从这里开始,而那位年轻人正是高德康。当时他酷爱文艺,虽然未能正式学过乐谱,但一般的曲子只要听过两三遍,他就能弹奏出来。
有人说他聪明,但后来更多的人感觉到,在他的身上更有一股执着而不服输的信念。当时,这个作坊式的缝纫组,既没有自己的产品,也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给别人做一些“来料加工”式的活计,而最远的一个客户则是上海的一家小企业。
上海距常熟200公里,每天天还没亮,高德康就骑上他的那台“二八”式自行车上路了。那时常熟至上海还没有水泥路,尽是坑坑洼洼的沙石路。即使这样,高德康还是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狂奔”到上海,取到布料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在当天夜里返回村里。来回需要十几个小时,渴了,就喝口凉水;饿了,就啃口干粮;回到家里,常常是脚肿了,腿酸了,人累得像散了架一样。要是赶上刮风下雨,道路更是泥泞难行。但是无论有多累,路上遇到多少困难,高德康都会风雨无阻地在当天赶回村里,因为他知道,村里11个弟兄还在“等米下锅”。
第二天,高德康再骑车把加工好的成品送往上海,然后再取回布料,如此反复,一天又一天,这其中的辛苦只有高德康自己知道。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他,可看起来却像一个老头,头发凌乱,满目沧桑。长期的“骑车”生涯锻炼了他的腿部肌肉,即使到现在,仍然保持快速行走的习惯,一般的年轻人都跟不上。
如今,高德康曾经骑过的那台自行车和用过的缝纫机,还完整地保存在波司登公司的历史陈列室里,一批又一批进入波司登创业的年轻人,都会亲身感受到“一辆自行车和8台缝纫机”的故事,以此励精图治,顽强创业。
4年“报废”6辆摩托车
进入高德康创业的第5个年头,即1983年的时候,高德康的交通工具已是“鸟枪换炮”了: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
虽然交通工具“先进”了,但高德康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变,换上摩托车并不是为了少挨累、享清闲,相反他却比过去更忙了。过去骑自行车一天跑一个来回,现在换上摩托车后,一天要两次往返于上海与常熟之间。在此后的4年时间里,高德康竟然“报废”了6辆摩托车。
从自行车更换为摩托车,看起来仅仅是交通工具上的变化,但实际上折射出“小作坊”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个时候的“小作坊”已带上一顶集体企业的“红帽子”。经营业务也不再局限于“来料加工”,已经向“贴牌”制衣转变。
富有戏剧性的是,高德康为第一个“贴牌”生产的企业,就是生产出我国第一件羽绒服的上海飞达厂。而如今,上海飞达厂已被波司登全面收购,该厂的“双羽”牌我国最早的羽绒服品牌,业已被波司登收入囊中。
应该说,高德康是一个“不安分”的商人,他在为上海飞达厂做“贴牌”时,就敏锐地发现了羽绒行业的巨大商机。然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社会上流行的是皮夹克,而羽绒服仅仅问世10年,却因样式庸肿,布料粗糙,颜色单调,不被市场和消费者看好。尤其是加工羽绒程序复杂,许多企业都不愿意做这单生意。
然而当时高德康对羽绒服却情有独钟。他认为,中国还是一个正在走向富裕的国家,人们更多的是需要这种物美价廉的产品,虽然这种产品季节性强,但是需求量特别大,只要稍加改进,就可以在短期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产生无限的发展空间。由此,高德康萌发了一个梦想:让中国的老百姓都穿上又轻又暖又合适的服装!
对高德康来说,1992年是他创业历史上的一个最重要转折点。在这一年,高德康终于不甘“为人作嫁衣”,注册了“波司登”商标,迈出了打造品牌羽绒服的第一步。2年后,波司登羽绒服正式面市销售,高德康终于创造了自主品牌参与市场竞争。
失败中找转机
1994年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工厂全年生产的23万件羽绒服只卖出了10万件,其余的全部积压在仓库里,波司登刚刚入市就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银行的800万贷款又上门催帐了!高德康心急如焚。“怎么办?”“该怎么办啊?”“难道波司登就这样死去吗?”“几百名职工的饭碗就这样丢了吗?”
“我不甘心!我不甘心!”整整一周的时间,高德康辗转反侧,落枕难眠,每天早晨起来,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
在这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高德康突然变得高兴起来了,甚至有些激动,波司登的命运发生了奇迹般地转变:高德康意外地接到了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楼层经理郭兴亚的电话,只听那头大嗓门喊:“高总,您跑哪去了?我都找你一周了!现在我们商场搞返季销售,就等你一句话,波司登参不参加?”
机会来了!高德康毫不犹豫地答应:“全部甩掉,接下来的两个月内,王府井大楼一下子卖掉了波司登2.5万件羽绒服,销售款达到500万!高德康至今还记得那次“甩货”的价格:长的220元一件,中的200元一件,短的180元一件。
此时,沈阳中信也伸出了橄榄枝,主动代销了300万元产品,而且是先期付款!几乎是一夜之间,波司登的800万贷款一分不差地还清了,把银行都弄傻眼了。
波司登的命运从此转机。1995年,波司登以68万件的销售量首次登上了同行业全国销售第一的宝座,从此声名鹊起。
掀起羽绒服的“第三次革命”
1995年1月,在北方最寒冷的日子,高德康决定去东北考察市场。这一去,就发现了产品的问题,高德康把它归结为五大类:首先是款式单一、古板,缺少时尚元素;其次是颜色暗,蓝、灰、黑占据了主色,色彩不明亮;第三是就是面料粗糙,缺乏质感;再有就是版型庸肿,不适合北方体型的要求;另外还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
高德康还认识到,羽绒服不仅仅是用来御寒的,还要最大限度地追求美。至此,高德康找到了波司登改进的方向,那就是在羽绒服中加入时尚、唯美等元素,即使是冬季的羽绒服,人们也期待她像一只蝴蝶,美丽多姿,色彩斑斓。
东北之行让高德康意识到,1994年波司登的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在于新品牌,而是面料、款式、版型等不适合北方人体型与需求,羽绒服要想不被淘汰,必须“洗心革面”!
于是,波司登大胆尝试,把当时羽绒服60%、70%的含绒量提高到90%,并全选优质绒,使羽绒服变得更轻、更薄、更暖和了。在此基础上,波司登革新工艺,从色彩、面料到线条,全面引入了时装设计,增加了时装的所有一切必须元素,从而掀起了我国羽绒行业的“第一次革命”,即时装革命。
当1995年波司登羽绒服新产品面世时,像旋风一样刮向市场,迅速被消费者所接受,46万件新产品一经投放市场,立即被抢购一空。人们禁不住惊叹:“面包服”变了,变轻了!变薄了!变俏了!
当年,波司登市场销售量达到了68万件,占到全国市场的16.98%,坐上了我国羽绒行业的头把交椅。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1996年销量达到108万件,1997年158万件,1998年220万件,1999年338万件,2000年时已突破500万件,而到了2001年,则又冲高到1000万件!
而就在这一年,我国羽绒服市场爆发了著名的“鹅鸭之争”。 一时间,市场上掀起“弃鸭用鹅”的浪潮。其实,鹅绒优于鸭绒本是羽绒行业的公开秘密,鹅绒与鸭绒各安其位,用什么样的填充料是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来决定的。
作为中国羽绒行业的“老大”,波司登顺应了这种潮流,并果断推出了高鹅绒绿色环保羽绒服,从而在业界掀起了一股绿色风暴,这就是羽绒行业的“第三次革命”绿色革命。
目前,波司登年销售额达65亿元,品牌价值达102亿元。昔日的“小作坊”已经进入中国的“500强”,并以连续11年销量第一的业绩稳坐中国羽绒行业的“第一把交椅”,被誉为“波司登”神话!
编辑:夏伟
自行车与缝纫机的创业故事
时光倒退30年,江苏常熟县白茆公社山泾村二大队的一个年轻人,不甘忍受贫困与落后,带领11位农民成立了缝纫机组,用仅有的8台缝纫机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
波司登的光辉历程就是从这里开始,而那位年轻人正是高德康。当时他酷爱文艺,虽然未能正式学过乐谱,但一般的曲子只要听过两三遍,他就能弹奏出来。
有人说他聪明,但后来更多的人感觉到,在他的身上更有一股执着而不服输的信念。当时,这个作坊式的缝纫组,既没有自己的产品,也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给别人做一些“来料加工”式的活计,而最远的一个客户则是上海的一家小企业。
上海距常熟200公里,每天天还没亮,高德康就骑上他的那台“二八”式自行车上路了。那时常熟至上海还没有水泥路,尽是坑坑洼洼的沙石路。即使这样,高德康还是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狂奔”到上海,取到布料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在当天夜里返回村里。来回需要十几个小时,渴了,就喝口凉水;饿了,就啃口干粮;回到家里,常常是脚肿了,腿酸了,人累得像散了架一样。要是赶上刮风下雨,道路更是泥泞难行。但是无论有多累,路上遇到多少困难,高德康都会风雨无阻地在当天赶回村里,因为他知道,村里11个弟兄还在“等米下锅”。
第二天,高德康再骑车把加工好的成品送往上海,然后再取回布料,如此反复,一天又一天,这其中的辛苦只有高德康自己知道。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他,可看起来却像一个老头,头发凌乱,满目沧桑。长期的“骑车”生涯锻炼了他的腿部肌肉,即使到现在,仍然保持快速行走的习惯,一般的年轻人都跟不上。
如今,高德康曾经骑过的那台自行车和用过的缝纫机,还完整地保存在波司登公司的历史陈列室里,一批又一批进入波司登创业的年轻人,都会亲身感受到“一辆自行车和8台缝纫机”的故事,以此励精图治,顽强创业。
4年“报废”6辆摩托车
进入高德康创业的第5个年头,即1983年的时候,高德康的交通工具已是“鸟枪换炮”了: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
虽然交通工具“先进”了,但高德康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变,换上摩托车并不是为了少挨累、享清闲,相反他却比过去更忙了。过去骑自行车一天跑一个来回,现在换上摩托车后,一天要两次往返于上海与常熟之间。在此后的4年时间里,高德康竟然“报废”了6辆摩托车。
从自行车更换为摩托车,看起来仅仅是交通工具上的变化,但实际上折射出“小作坊”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个时候的“小作坊”已带上一顶集体企业的“红帽子”。经营业务也不再局限于“来料加工”,已经向“贴牌”制衣转变。
富有戏剧性的是,高德康为第一个“贴牌”生产的企业,就是生产出我国第一件羽绒服的上海飞达厂。而如今,上海飞达厂已被波司登全面收购,该厂的“双羽”牌我国最早的羽绒服品牌,业已被波司登收入囊中。
应该说,高德康是一个“不安分”的商人,他在为上海飞达厂做“贴牌”时,就敏锐地发现了羽绒行业的巨大商机。然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社会上流行的是皮夹克,而羽绒服仅仅问世10年,却因样式庸肿,布料粗糙,颜色单调,不被市场和消费者看好。尤其是加工羽绒程序复杂,许多企业都不愿意做这单生意。
然而当时高德康对羽绒服却情有独钟。他认为,中国还是一个正在走向富裕的国家,人们更多的是需要这种物美价廉的产品,虽然这种产品季节性强,但是需求量特别大,只要稍加改进,就可以在短期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产生无限的发展空间。由此,高德康萌发了一个梦想:让中国的老百姓都穿上又轻又暖又合适的服装!
对高德康来说,1992年是他创业历史上的一个最重要转折点。在这一年,高德康终于不甘“为人作嫁衣”,注册了“波司登”商标,迈出了打造品牌羽绒服的第一步。2年后,波司登羽绒服正式面市销售,高德康终于创造了自主品牌参与市场竞争。
失败中找转机
1994年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工厂全年生产的23万件羽绒服只卖出了10万件,其余的全部积压在仓库里,波司登刚刚入市就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银行的800万贷款又上门催帐了!高德康心急如焚。“怎么办?”“该怎么办啊?”“难道波司登就这样死去吗?”“几百名职工的饭碗就这样丢了吗?”
“我不甘心!我不甘心!”整整一周的时间,高德康辗转反侧,落枕难眠,每天早晨起来,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
在这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高德康突然变得高兴起来了,甚至有些激动,波司登的命运发生了奇迹般地转变:高德康意外地接到了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楼层经理郭兴亚的电话,只听那头大嗓门喊:“高总,您跑哪去了?我都找你一周了!现在我们商场搞返季销售,就等你一句话,波司登参不参加?”
机会来了!高德康毫不犹豫地答应:“全部甩掉,接下来的两个月内,王府井大楼一下子卖掉了波司登2.5万件羽绒服,销售款达到500万!高德康至今还记得那次“甩货”的价格:长的220元一件,中的200元一件,短的180元一件。
此时,沈阳中信也伸出了橄榄枝,主动代销了300万元产品,而且是先期付款!几乎是一夜之间,波司登的800万贷款一分不差地还清了,把银行都弄傻眼了。
波司登的命运从此转机。1995年,波司登以68万件的销售量首次登上了同行业全国销售第一的宝座,从此声名鹊起。
掀起羽绒服的“第三次革命”
1995年1月,在北方最寒冷的日子,高德康决定去东北考察市场。这一去,就发现了产品的问题,高德康把它归结为五大类:首先是款式单一、古板,缺少时尚元素;其次是颜色暗,蓝、灰、黑占据了主色,色彩不明亮;第三是就是面料粗糙,缺乏质感;再有就是版型庸肿,不适合北方体型的要求;另外还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
高德康还认识到,羽绒服不仅仅是用来御寒的,还要最大限度地追求美。至此,高德康找到了波司登改进的方向,那就是在羽绒服中加入时尚、唯美等元素,即使是冬季的羽绒服,人们也期待她像一只蝴蝶,美丽多姿,色彩斑斓。
东北之行让高德康意识到,1994年波司登的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在于新品牌,而是面料、款式、版型等不适合北方人体型与需求,羽绒服要想不被淘汰,必须“洗心革面”!
于是,波司登大胆尝试,把当时羽绒服60%、70%的含绒量提高到90%,并全选优质绒,使羽绒服变得更轻、更薄、更暖和了。在此基础上,波司登革新工艺,从色彩、面料到线条,全面引入了时装设计,增加了时装的所有一切必须元素,从而掀起了我国羽绒行业的“第一次革命”,即时装革命。
当1995年波司登羽绒服新产品面世时,像旋风一样刮向市场,迅速被消费者所接受,46万件新产品一经投放市场,立即被抢购一空。人们禁不住惊叹:“面包服”变了,变轻了!变薄了!变俏了!
当年,波司登市场销售量达到了68万件,占到全国市场的16.98%,坐上了我国羽绒行业的头把交椅。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1996年销量达到108万件,1997年158万件,1998年220万件,1999年338万件,2000年时已突破500万件,而到了2001年,则又冲高到1000万件!
而就在这一年,我国羽绒服市场爆发了著名的“鹅鸭之争”。 一时间,市场上掀起“弃鸭用鹅”的浪潮。其实,鹅绒优于鸭绒本是羽绒行业的公开秘密,鹅绒与鸭绒各安其位,用什么样的填充料是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来决定的。
作为中国羽绒行业的“老大”,波司登顺应了这种潮流,并果断推出了高鹅绒绿色环保羽绒服,从而在业界掀起了一股绿色风暴,这就是羽绒行业的“第三次革命”绿色革命。
目前,波司登年销售额达65亿元,品牌价值达102亿元。昔日的“小作坊”已经进入中国的“500强”,并以连续11年销量第一的业绩稳坐中国羽绒行业的“第一把交椅”,被誉为“波司登”神话!
编辑: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