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手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392例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d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改良手术的优点。方法:392例病人在骶管麻醉或低位蛛网膜下腔麻醉下,针对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不同类型,分别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根治术、挂线引流根治术、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根治术。结果:改良手术一次性治愈率为99.5%,肛瘘形成2例,行二次手术治疗而愈。结论:改良手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一次性治愈率高,病人痛苦小,缩短了病程,费用低。
  关键词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改良手术治疗 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
  我院肛肠疾病专科10年来收治784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其中男588例,女192例;年龄1个月~72岁,其中以26~50岁居多。所有患者均符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标准和分型。现将7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病情程度、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无明显差异。改良治疗法(治疗组)和传统治疗法(对照组)各392例。对治疗结果进行疗效判定。
  传统治疗方法:传统治疗方法是将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单纯切开引流,并不针对口(即引发感染处)做处置。术后用油制玉红纱条填充脓腔,达到切口愈合。
  改良治疗方法:采用骶管麻醉或低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使肛门括约肌完全松弛以方便手术操作。体位采用膀胱截石位。根据不同的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类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①脓肿切开引流根治术:对肛门周围脓肿、低位肌间隙脓肿、小儿肛周脓肿和黏膜下脓肿采用切开引流根术,确定脓肿范围和内口位置,切开脓腔皮肤至内口,敞开脓腔,放净脓液,清除基底坏死腐烂组织,最后修整切口边缘,使之引流通畅。②切开挂线引流根治术:对肛管后深间隙脓肿和直肠后间隙脓肿,采用切开挂线引流根治术。一般选择脓肿与内口在同一点位,此类患者脓腔较深,往往跨越肛管直肠环,需挂橡胶皮筋通过肛环并勒紧(但不要过紧,以免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切断肛环,导致肛门失禁)。目的是使内口、脓腔、皮肤切口相贯通,引流即可通畅,又可保证肛环被逐渐“切断”、逐渐生长,肛门括约功能不受影响。③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根治术:对蹄铁形肛周脓肿,半蹄铁形肛周脓肿,直肠后间隙、骨盆直肠间隙、坐骨直肠间隙等多间隙复合性脓肿,采用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术。确定脓肿范围后,在肛周距肛缘3cm选2~5处放射状切口,切口起于肛门外括约肌外侧,向外延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脓腔。切口长度适中,达到充分引流为目的,又不损伤过多组织。分离脓腔间隔的纤维组织,引流口之间呈桥形互通,寻到内口,或挂线或切开至脓腔外皮肤。术后换药以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脓腔,干纱布擦拭创面和肛周皮肤(不继发肛周湿疹),创口填充油制玉红纱条引流,或创面涂用马应龙痔疮膏、美宝湿润烫伤膏,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密切观察切口引流是否通畅,避免死腔和假腔,直到切口愈合。
  疗效标准:以切口愈合、无肿胀疼痛为判断标准。
  
  结 果
  治疗组痊愈390例,形成肛瘘2例,治愈率99.5%;对照组痊愈324例,形成肛瘘68例,治愈率85.2%;均无术后并发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X2=2.0,P<0.05)。
  改良手术治愈率99.5%,形成肛门瘘发生率明显下降。二次手术2例,占0.5%。疗程8~120天,其中以10~30天居多,平均痊愈时间为25天。
  
  讨 论
  传统治疗方法可能导致反复治疗,给病人带来心理负担,增加治疗费用。而改良手术优势:①正确寻找内口及确定脓腔部位和范围,彻底切开原发感染病灶内口(多位于感染的肛窦),清除感染化脓肛腺Ⅰ期治愈,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成功的关键。②正确设计切口,保护肛门括约功能,充分暴露脓腔,保证引流通畅,不留死腔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手术成功的技巧所在。③术后换药用甲硝唑注射液冲冼脓腔,引流条放置松紧适度,使引流通畅,避免脓液和坏死组织积留于深腔内,引发再次感染;换药过程中还应防止肉芽组织增长过快,致皮瓣无法上爬,或形成桥式愈合;根据病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其他文献
关键词 糖尿病 肾病    资料与方法  2002~2006年住院确诊为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最终以肾穿刺病理诊断确诊。6例为糖尿病合并肾病,其中微小病变性肾病2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急性肾小管间质病变1例,膜性肾病1例,IgA肾病1例。糖尿病肾病合并急性肾小管间质病变1例。  病史:出现水肿、蛋白尿、血尿或肌酐升高等时,糖尿病史0.5~2年3例,10~15年2例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2年8月~2006年12月收治115例(128指)末节指骨骨折患者,男89例101指,女26例27指;横行骨折32例38指,斜行骨折25例27指,粉碎骨折58例63指。  手术方法:采用改良后的注射针头,进行末节指骨骨折内固定。指根麻醉,彻底清创,良好暴露骨折端,选用1枚7号注射针头,自远骨折段随腔逆行穿入。捻动针栓,由针尖穿出;抽出7号针头后,取细针头相套接,术者两手同时同向
期刊
资料与方法  1999年1月~2007年1月收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146例,男128例,女18例;左71例,右77例,其中双小腿开放骨折2例;年龄5~68岁,平均31岁。根据受伤性质和程度,按王亦璁教授分类方法,属于A1类27例,A2类36例,A3类28例,B2类14例,B3类28例,B4类13例。  方法:除4例行残端修整外,均行清创手术,Ⅰ期闭合伤口135例,延期闭合伤口7例。伤口闭合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48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术后随访8个月~5年,优良率93.8%。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伴有腰椎管狭窄,神经根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钙化,关节突增生、内聚,以及常合并其他慢性内科疾病。因而在控制慢性疾病后,在髓核摘除的同时,应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
期刊
摘 要 2002年8月~2005年8月,对24例老年肺癌患者施行肺减容手术,术后病人肺功能恢复良好,有效预防了术后心肺并发症。通过总结该24例老年肺癌患者临床肺功能的针对性治疗,旨在寻求针对改善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的有效的治疗方案及思路。  关键词 肺切除术 围手术期 肺功能    资料与方法  2002年8月~2005年8月收治老年肺癌患者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60~74岁,平均6
期刊
资料与方法  1996年8月~2006年7月收治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8~74岁,平均61岁。原发疾病:胃窦癌4例,胃体癌3例,胃溃疡3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结肠癌2例,急性重型胰腺炎1例,门脉高压症1例。术式:胃大部切除(或远端胃癌根治术)BillrothⅠ式吻合4例,BillrothⅡ式吻合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胰腺坏死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1年至今共行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43~78岁,ASA1~3级。均有腹痛、高热、黄疸、神志淡漠或不清、血压低、心动过速等休克症状。  方法:手术前充分了解感染性休克的程度及治疗情况,积极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维生素K120~50mg。 入室后监测ECG、NIBP、SPO2、MAP、CVP, 行
期刊
摘 要 目的:总结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6例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使用美国Bard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对46例各类腹股沟疝病人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观察手术方法及时间、手术指征、术后病人自主能力的恢复、术后伤口疼痛、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具有方法简便、手术指征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结论:这是一项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
期刊
资料与方法  我院微创介入科8年来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268节,其中男121例,女79例,男∶女=1.5∶1;年龄22~72岁,平均47岁。  突出的部位和节数:根据临床表现和CT或MRI检查确诊病例, L4~565例, L5~S133例,L3~4、L4~526 例, L4~5、L5S165 例,L3~4、L4~5、L5~S111例,其中腰椎间盘膨出症190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3 例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结肠憩室的临床特点,提高结肠憩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1例结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0岁21例(67.7%),60岁组左半结肠憩室发生率(71.4%)显著高于60岁组左半结肠憩室出血和穿孔发生率(93.3%和20%)均显著高于右半结肠(分别为33.3%和0%),P60岁者21例(67.7%),年龄60岁组左半结肠憩室发生率(71.4%)显著高于60岁组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