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改良手术的优点。方法:392例病人在骶管麻醉或低位蛛网膜下腔麻醉下,针对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不同类型,分别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根治术、挂线引流根治术、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根治术。结果:改良手术一次性治愈率为99.5%,肛瘘形成2例,行二次手术治疗而愈。结论:改良手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一次性治愈率高,病人痛苦小,缩短了病程,费用低。
关键词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改良手术治疗 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
我院肛肠疾病专科10年来收治784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其中男588例,女192例;年龄1个月~72岁,其中以26~50岁居多。所有患者均符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标准和分型。现将7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病情程度、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无明显差异。改良治疗法(治疗组)和传统治疗法(对照组)各392例。对治疗结果进行疗效判定。
传统治疗方法:传统治疗方法是将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单纯切开引流,并不针对口(即引发感染处)做处置。术后用油制玉红纱条填充脓腔,达到切口愈合。
改良治疗方法:采用骶管麻醉或低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使肛门括约肌完全松弛以方便手术操作。体位采用膀胱截石位。根据不同的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类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①脓肿切开引流根治术:对肛门周围脓肿、低位肌间隙脓肿、小儿肛周脓肿和黏膜下脓肿采用切开引流根术,确定脓肿范围和内口位置,切开脓腔皮肤至内口,敞开脓腔,放净脓液,清除基底坏死腐烂组织,最后修整切口边缘,使之引流通畅。②切开挂线引流根治术:对肛管后深间隙脓肿和直肠后间隙脓肿,采用切开挂线引流根治术。一般选择脓肿与内口在同一点位,此类患者脓腔较深,往往跨越肛管直肠环,需挂橡胶皮筋通过肛环并勒紧(但不要过紧,以免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切断肛环,导致肛门失禁)。目的是使内口、脓腔、皮肤切口相贯通,引流即可通畅,又可保证肛环被逐渐“切断”、逐渐生长,肛门括约功能不受影响。③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根治术:对蹄铁形肛周脓肿,半蹄铁形肛周脓肿,直肠后间隙、骨盆直肠间隙、坐骨直肠间隙等多间隙复合性脓肿,采用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术。确定脓肿范围后,在肛周距肛缘3cm选2~5处放射状切口,切口起于肛门外括约肌外侧,向外延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脓腔。切口长度适中,达到充分引流为目的,又不损伤过多组织。分离脓腔间隔的纤维组织,引流口之间呈桥形互通,寻到内口,或挂线或切开至脓腔外皮肤。术后换药以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脓腔,干纱布擦拭创面和肛周皮肤(不继发肛周湿疹),创口填充油制玉红纱条引流,或创面涂用马应龙痔疮膏、美宝湿润烫伤膏,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密切观察切口引流是否通畅,避免死腔和假腔,直到切口愈合。
疗效标准:以切口愈合、无肿胀疼痛为判断标准。
结 果
治疗组痊愈390例,形成肛瘘2例,治愈率99.5%;对照组痊愈324例,形成肛瘘68例,治愈率85.2%;均无术后并发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X2=2.0,P<0.05)。
改良手术治愈率99.5%,形成肛门瘘发生率明显下降。二次手术2例,占0.5%。疗程8~120天,其中以10~30天居多,平均痊愈时间为25天。
讨 论
传统治疗方法可能导致反复治疗,给病人带来心理负担,增加治疗费用。而改良手术优势:①正确寻找内口及确定脓腔部位和范围,彻底切开原发感染病灶内口(多位于感染的肛窦),清除感染化脓肛腺Ⅰ期治愈,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成功的关键。②正确设计切口,保护肛门括约功能,充分暴露脓腔,保证引流通畅,不留死腔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手术成功的技巧所在。③术后换药用甲硝唑注射液冲冼脓腔,引流条放置松紧适度,使引流通畅,避免脓液和坏死组织积留于深腔内,引发再次感染;换药过程中还应防止肉芽组织增长过快,致皮瓣无法上爬,或形成桥式愈合;根据病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改良手术治疗 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
我院肛肠疾病专科10年来收治784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其中男588例,女192例;年龄1个月~72岁,其中以26~50岁居多。所有患者均符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标准和分型。现将7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病情程度、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无明显差异。改良治疗法(治疗组)和传统治疗法(对照组)各392例。对治疗结果进行疗效判定。
传统治疗方法:传统治疗方法是将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单纯切开引流,并不针对口(即引发感染处)做处置。术后用油制玉红纱条填充脓腔,达到切口愈合。
改良治疗方法:采用骶管麻醉或低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使肛门括约肌完全松弛以方便手术操作。体位采用膀胱截石位。根据不同的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类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①脓肿切开引流根治术:对肛门周围脓肿、低位肌间隙脓肿、小儿肛周脓肿和黏膜下脓肿采用切开引流根术,确定脓肿范围和内口位置,切开脓腔皮肤至内口,敞开脓腔,放净脓液,清除基底坏死腐烂组织,最后修整切口边缘,使之引流通畅。②切开挂线引流根治术:对肛管后深间隙脓肿和直肠后间隙脓肿,采用切开挂线引流根治术。一般选择脓肿与内口在同一点位,此类患者脓腔较深,往往跨越肛管直肠环,需挂橡胶皮筋通过肛环并勒紧(但不要过紧,以免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切断肛环,导致肛门失禁)。目的是使内口、脓腔、皮肤切口相贯通,引流即可通畅,又可保证肛环被逐渐“切断”、逐渐生长,肛门括约功能不受影响。③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根治术:对蹄铁形肛周脓肿,半蹄铁形肛周脓肿,直肠后间隙、骨盆直肠间隙、坐骨直肠间隙等多间隙复合性脓肿,采用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术。确定脓肿范围后,在肛周距肛缘3cm选2~5处放射状切口,切口起于肛门外括约肌外侧,向外延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脓腔。切口长度适中,达到充分引流为目的,又不损伤过多组织。分离脓腔间隔的纤维组织,引流口之间呈桥形互通,寻到内口,或挂线或切开至脓腔外皮肤。术后换药以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脓腔,干纱布擦拭创面和肛周皮肤(不继发肛周湿疹),创口填充油制玉红纱条引流,或创面涂用马应龙痔疮膏、美宝湿润烫伤膏,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密切观察切口引流是否通畅,避免死腔和假腔,直到切口愈合。
疗效标准:以切口愈合、无肿胀疼痛为判断标准。
结 果
治疗组痊愈390例,形成肛瘘2例,治愈率99.5%;对照组痊愈324例,形成肛瘘68例,治愈率85.2%;均无术后并发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X2=2.0,P<0.05)。
改良手术治愈率99.5%,形成肛门瘘发生率明显下降。二次手术2例,占0.5%。疗程8~120天,其中以10~30天居多,平均痊愈时间为25天。
讨 论
传统治疗方法可能导致反复治疗,给病人带来心理负担,增加治疗费用。而改良手术优势:①正确寻找内口及确定脓腔部位和范围,彻底切开原发感染病灶内口(多位于感染的肛窦),清除感染化脓肛腺Ⅰ期治愈,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成功的关键。②正确设计切口,保护肛门括约功能,充分暴露脓腔,保证引流通畅,不留死腔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手术成功的技巧所在。③术后换药用甲硝唑注射液冲冼脓腔,引流条放置松紧适度,使引流通畅,避免脓液和坏死组织积留于深腔内,引发再次感染;换药过程中还应防止肉芽组织增长过快,致皮瓣无法上爬,或形成桥式愈合;根据病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