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面对高校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群策群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特色机制,加强就业指导模式。努力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工作体系
一、学院重视,政策保障,营造全员参与的就业氛围。
信息学院正确分析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对就业工作的认识,调动全体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关注就业、参与就业、投身就业,形成全员参与就业的工作局面,使就业工作成为真正的系统工程。
1.建立了“上下联动、专兼结合、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
学生的就业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应该进行系统的工作安排和规划,在学院统一领导下有序地开展工作。信息学院一是对就业市场开拓和维护的相关规定、机制与责任人设定、就业实习基地的维护和开拓等都進行了统一规划。学院建立了院领导联系毕业班制度,面对面约谈就业困难学生并进行个性化指导,全面了解学生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二是设立了就业工作办公室,专设了4个多媒体教室和2个会议室作为毕业生招聘、洽谈的场所;三是制定了《信息工程学院关于做好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安排意见》、《信息工程学院院领导联系毕业班促进就业的规定》、《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职责》、《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文件,做到了就业工作有计划、有制度,有力度。
二、面对挑战,研判形势,理论研究给予就业指南
近年来,由于大环境的变化与影响,IT行业就业形势严峻。这要求就业工作必须理清思路、拓宽视野,采取富有竞争力的方式和创新工作机制。为此学院成立了就业理论研究组,分为四小队,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调研就业市场等方式,细化分析了影响信息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四个主要原因:农林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农林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自身原因、农林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培养计划缺乏特色和优势、金融危机对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后期影响。通过持续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应对思路和解决对策:针对学生不同学年的学习、心理等特点进行全程化职业规划引导,同时建立了招生、教学与就业相互联动的机制,为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三、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以系统化课程教育为基础,科学引导学生职业规划:学院鼓励本院老师参照国内外职业发展规划课程体系、结合课程教育经验,开设集理论课、实务课和交流课为一体的就业指导选修课程,本院学生参选率达到30%以上,学生职业规划方向逐渐明确,就业技能不断提升,在近年的就业中逐渐体现出目标明、起步早、签约快的特点;以丰富学生活动为依托,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针对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学生“学习基础扎实,沟通表达不足”的问题,学院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平台,注重以学生活动锻炼学生,用实际工作培养学生。学术活动注重理论结合实践,提升专业素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全面增强综合素质:由学生组成、以学生为主导的职业发展俱乐部开展透析行业特性的系列讲座、模拟招聘会等丰富多彩的“职海导航”系列活动。学生就业准备更加充分,对就业之路从容自信。
四、以人文细致辅导,新媒体助力学生就业
信息学院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建设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平台,加大推广和支持力度,实现了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新媒体就业指导体系。平台设立了“就业信息”、“就业技巧”、“就业心理小测验”、“求职经历来分享”、“就业达人微访谈”等多个栏目,就业微信平台开通至今近400余名师生关注。累计推送实习、求职信息200余次;发布就业指导视频访谈20余期;完成毕业生求职意向、求职困惑、就业满意度3项微调查;就业指导老师、优秀校友互动交流线上答疑;线上线下相结合完成就业前期接待咨询、后期个别帮扶、关心关注全过程,提供细致、全面、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毕业班高阳同学在微信上留言说:“能从这里看到各种关于求职、创业的故事,真是受益匪浅,激发了我的创业灵感和信心,感谢学院的就业服务贴近学生,面面俱到”。
五、缔资源整合之优,不断扩展学院就业品牌影响力
为有效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学院充分动员社会资源,为在校大三学生创建新型职业导师指导计划。职业导师外聘学院优秀校友担任,从职业规划、专业技能学习、职场需求等多方面指导学生,并力所能及的提供实习机会。通过该计划的推动成功实习、就业的同学人数过百;为使学生IT实操技能更迎合企业需求,加大实训力度,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和就业实践平台,探索建立了“实训+就业”合作模式,将企业请进学校来,将学生送到企业去,学院学生在大四期间安排三周的工作实训,基本实现以实训带动就业的目的;为变被动应聘为主动推介,学院举办毕业生品牌推介会暨校友企业招聘会,开拓校企合作的新方式,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推介会上,学生创新演讲方式向用人单位展示学院学子在教学培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特色和成绩,宣传中大品牌的同时,也帮助企业物色人才,实现校企共赢;为继续发掘隐性就业资源,通过电话、短信、寄送学院最新资料及定期走访、聚会等方式与校友互通有无保持良好沟通,从而进一步发掘隐性就业资源,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 李祥永.以学生发展为核心 构建高校全员参与就业工作体系[J].高校辅导员,2011(1):26-29.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工作体系
一、学院重视,政策保障,营造全员参与的就业氛围。
信息学院正确分析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对就业工作的认识,调动全体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关注就业、参与就业、投身就业,形成全员参与就业的工作局面,使就业工作成为真正的系统工程。
1.建立了“上下联动、专兼结合、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
学生的就业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应该进行系统的工作安排和规划,在学院统一领导下有序地开展工作。信息学院一是对就业市场开拓和维护的相关规定、机制与责任人设定、就业实习基地的维护和开拓等都進行了统一规划。学院建立了院领导联系毕业班制度,面对面约谈就业困难学生并进行个性化指导,全面了解学生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二是设立了就业工作办公室,专设了4个多媒体教室和2个会议室作为毕业生招聘、洽谈的场所;三是制定了《信息工程学院关于做好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安排意见》、《信息工程学院院领导联系毕业班促进就业的规定》、《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职责》、《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文件,做到了就业工作有计划、有制度,有力度。
二、面对挑战,研判形势,理论研究给予就业指南
近年来,由于大环境的变化与影响,IT行业就业形势严峻。这要求就业工作必须理清思路、拓宽视野,采取富有竞争力的方式和创新工作机制。为此学院成立了就业理论研究组,分为四小队,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调研就业市场等方式,细化分析了影响信息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四个主要原因:农林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农林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自身原因、农林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培养计划缺乏特色和优势、金融危机对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后期影响。通过持续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应对思路和解决对策:针对学生不同学年的学习、心理等特点进行全程化职业规划引导,同时建立了招生、教学与就业相互联动的机制,为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三、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以系统化课程教育为基础,科学引导学生职业规划:学院鼓励本院老师参照国内外职业发展规划课程体系、结合课程教育经验,开设集理论课、实务课和交流课为一体的就业指导选修课程,本院学生参选率达到30%以上,学生职业规划方向逐渐明确,就业技能不断提升,在近年的就业中逐渐体现出目标明、起步早、签约快的特点;以丰富学生活动为依托,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针对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学生“学习基础扎实,沟通表达不足”的问题,学院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平台,注重以学生活动锻炼学生,用实际工作培养学生。学术活动注重理论结合实践,提升专业素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全面增强综合素质:由学生组成、以学生为主导的职业发展俱乐部开展透析行业特性的系列讲座、模拟招聘会等丰富多彩的“职海导航”系列活动。学生就业准备更加充分,对就业之路从容自信。
四、以人文细致辅导,新媒体助力学生就业
信息学院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建设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平台,加大推广和支持力度,实现了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新媒体就业指导体系。平台设立了“就业信息”、“就业技巧”、“就业心理小测验”、“求职经历来分享”、“就业达人微访谈”等多个栏目,就业微信平台开通至今近400余名师生关注。累计推送实习、求职信息200余次;发布就业指导视频访谈20余期;完成毕业生求职意向、求职困惑、就业满意度3项微调查;就业指导老师、优秀校友互动交流线上答疑;线上线下相结合完成就业前期接待咨询、后期个别帮扶、关心关注全过程,提供细致、全面、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毕业班高阳同学在微信上留言说:“能从这里看到各种关于求职、创业的故事,真是受益匪浅,激发了我的创业灵感和信心,感谢学院的就业服务贴近学生,面面俱到”。
五、缔资源整合之优,不断扩展学院就业品牌影响力
为有效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学院充分动员社会资源,为在校大三学生创建新型职业导师指导计划。职业导师外聘学院优秀校友担任,从职业规划、专业技能学习、职场需求等多方面指导学生,并力所能及的提供实习机会。通过该计划的推动成功实习、就业的同学人数过百;为使学生IT实操技能更迎合企业需求,加大实训力度,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和就业实践平台,探索建立了“实训+就业”合作模式,将企业请进学校来,将学生送到企业去,学院学生在大四期间安排三周的工作实训,基本实现以实训带动就业的目的;为变被动应聘为主动推介,学院举办毕业生品牌推介会暨校友企业招聘会,开拓校企合作的新方式,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推介会上,学生创新演讲方式向用人单位展示学院学子在教学培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特色和成绩,宣传中大品牌的同时,也帮助企业物色人才,实现校企共赢;为继续发掘隐性就业资源,通过电话、短信、寄送学院最新资料及定期走访、聚会等方式与校友互通有无保持良好沟通,从而进一步发掘隐性就业资源,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 李祥永.以学生发展为核心 构建高校全员参与就业工作体系[J].高校辅导员,2011(1):26-29.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