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路面路基的建设始终是公路修建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对路面路基的施工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公路的使用年限。本文阐述在公路路面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依据准备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探究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中的水泥稳定碎石技术。
关键词:公路路面;基层施工;稳定碎石;混合料
引言
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公路的建设速度,即使如此公路的交通的压力还是越来越大,为了合理有效地增加公路的使用年限,我们应该对公路路面基层的施工运用先进的技术,水泥稳定碎石技术的应用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
1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的准备工作
1.1 检查路面的基层
在公路路面的基层施工时,运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技术是比较常见的选择,在建设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对路面展开全面的检查工作,检查路面的基层状况是否与施工的要求相吻合。路面基层的检查项目包含多项内容,例如压实度、平整度、强度和基层的宽度等。运用这些数据的具体检测的结果再结合公路工程的质量检验的具体要求,组织研讨会讨论和评价各项数据是否达到要求的标准。经过严谨的讨论和分析确认全部数据和检测的结构都达到工程要求的标准之后,才能够真正计入后面的施工环节。
1.2 准备使用的工具和机械
在公路路面基层的施工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运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需要用到很多机械设备辅助使用,其中较为重要的使用机械为装载机、摊铺机、压路机、拌合机等。购买设备时要严格地检查机械内部运行的情况,保障机械在正常工作时不会出现故障。如果使用旧的机械,技术人员应该注意安装的正确性,在开始施工前进行严格的调试工作,避免影响机械的正常施工。因此,如果想要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的进行,在工程开始前注意机械的配置,检查机械基本情况。
1.3 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水泥材料的准备工作。施工方与工程项目的监理、业主协商,最终有施工方找到满足要求的水泥供应商。因为工程运用的是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的技术,这项技术对水泥的要求很高,施工方在选择水泥时,一定注意不能选择硬度非常大的粉煤灰水泥,这种水泥的应用会严重影响施工的质量问题,施工方最好选用凝结强度和安全性都非常高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这种水泥的技术标准符合工程设计的需要。正常情况来说,水泥初次的凝结时间应该大于3h,总体的凝结时间应该在6小时与10小时之间。因此,施工方在采购水泥的过程中应该检验水泥的初次凝结时间和终止凝结的时间,确保水泥的基本特性符合工程的需要。
其次是碎石料的准备工作。科学地选择碎石料的规格是公路基层施工过程中较为重要的部分。施工公路的等级决定了应用水泥稳定碎石技术所用碎石的直径。还有碎石的压碎值是也是施工方严格选择碎石的重要标准,当碎石的压碎值较大时,这种情况就不利于施工人员控制工程的质量。如果施工方选择的是细集料,那么相关的技术研究人员就应该积极开展液限和塑性指数的实验,让碎石在合成之后符合工程的基本要求。
最后是混合料的合成工作。在技术人员确认稳定的材料之后,需要将购进的每一种材料进行严格的实验,在试验合格之后,依据图纸的设计要求,将原料按照相关的技术进行合成,按照工程的实际要求来进行强度和级配的优化设计,完成了配合设计的要求后,在施工时,技术人员应该根据配合的具体比例设计验证,确认碎石技术各项施工的基本参数。
2 公路路面基层使用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技术探究
2.1 施工放样环节
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为了增加施工作业的合理性,施工放样的工作是必要开展的,将使用放样给工作和工程基本的设计要求相结合,准确地测量道路路床的实际标高,同时运用相应的数学手段和物理手段计算出施工路面的基层标高和松铺的系数,在施工团队之中落实铺设高度的设计和标定工作的,为后期的施工带来方便。
2.2 混合料的搅拌环节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过程中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应用,混合料拌和的质量和公路施工质量之间紧密联系,所以,施工作业人员一定要严格控制材料的拌和质量,严格按照生产配合比设计参数进行拌和。在使用量的控制方面,应对专业化的计量工具进行合理地运用,对主料以及辅料用量进行准确地计量,随后将其放置拌和机当中进行拌和操作。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材料的拌和需对用水量进行合理地控制,同时充分考虑混合物的稠度对用水超量程度进行判断。搅拌混合物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对天气状况进行考虑,并适当地调整用水量。如果是在高温条件下施工作业,会受到水蒸发速度较快的影响,所以应当增加水的使用量。最后,积极开展混合料搅拌工作,并且充分结合混合料特性,合理地设计拌和的时间。
2.3 混合料的运输环节
施工人员在将混合料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应该指定相应的人员和使用相应的车辆,经混合料运输到施工的区域,在选择运输车是应该注意选择较为平稳的运输车。在运输混合料的过程中,如果颠簸的现象非常严重,就会使混合料离析,那么在使用工程中,该混合料就会导致一部分的路面使用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影响路面基层的施工。在运输混合料的过程中,如果运输的距离和时间较长,气温相对来说较高时。就应该在运输的车辆放置一块这样的物质,避免混合物中的水分蒸发,最终导致混合料提请凝结。水泥的和碎石凝结的时间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搅拌材料的区域应该尽量和施工的区域保持拉近距离,技术人员还应该考虑到混合材料的抖和能力要和混合材料的摊铺能力相互匹配,在运输环节尽量缩小施工区域和搅拌区域的距离就能够确保混合料的质量。
2.4 摊铺施工的环节
正常情况下,公路路面的基层施工都较宽,摊铺机轮子的宽度根本不够,不能够一次性完成路面摊铺的基本工作。因此,施工单位可以同时利用两天摊铺机进行路面的摊铺工作,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摊铺的速率,而且运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施工能避免纵向接缝问题的出现。先将施工的路面彻底打扫干净之后,再进行路面基层的摊铺工作,在摊铺的过程中可以开展纵向的连接工作,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强接缝的处理效果,同时上下基层之间的结合会更加的紧密。在路面基层使用之前,如果在路面路基上洒适量的水,同时喷洒水泥的净浆。在摊铺时必须结合地基的标定的高度,来确认摊铺的厚度、路拱和横坡,合理控制摊铺机的运行速度,保持匀速摊铺。
2.5 碾压施工的环节
為保证水泥稳定碎石路面的强度,应注重压实作业,只有增加压实功率,才能够确保路面的强度,而且为后续公路路面施工的质量提供保障。然而,碾压量和次数并不是绝对正比,所以,必须要保证碾压的压力与次数能处于一定的状态,才可以实现最理想的碾压效果。开展基层碾压的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指挥碾压。采用钢轮压路机初压时,应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稳压3遍,再用激振力大于35t的重型振动压路机、18-21t三轮压路机或25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继续碾压密实,最后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消除轮迹。
3 结语:
公路路基的修建水平反应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所以提高公路路基的使用技术是我国需要全面执行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技术是路面路基使用的重要技术,合理有效地处理好施工的各个环节中的细节问题,就能充分发挥水泥稳定碎石技术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孔启忠.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应用探微[J].江西建材,2017(16):113-113.
[2]戴送钦.振动成型工法在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6(36):56-57.
[3]何纪国.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大厚度一次摊铺工艺[J].四川建筑,2016(6):203-204.
[4]陈凯奇,朱华清.低活性粉煤灰在路面基层施工中应用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7):109-111.
关键词:公路路面;基层施工;稳定碎石;混合料
引言
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公路的建设速度,即使如此公路的交通的压力还是越来越大,为了合理有效地增加公路的使用年限,我们应该对公路路面基层的施工运用先进的技术,水泥稳定碎石技术的应用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
1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的准备工作
1.1 检查路面的基层
在公路路面的基层施工时,运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技术是比较常见的选择,在建设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对路面展开全面的检查工作,检查路面的基层状况是否与施工的要求相吻合。路面基层的检查项目包含多项内容,例如压实度、平整度、强度和基层的宽度等。运用这些数据的具体检测的结果再结合公路工程的质量检验的具体要求,组织研讨会讨论和评价各项数据是否达到要求的标准。经过严谨的讨论和分析确认全部数据和检测的结构都达到工程要求的标准之后,才能够真正计入后面的施工环节。
1.2 准备使用的工具和机械
在公路路面基层的施工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运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需要用到很多机械设备辅助使用,其中较为重要的使用机械为装载机、摊铺机、压路机、拌合机等。购买设备时要严格地检查机械内部运行的情况,保障机械在正常工作时不会出现故障。如果使用旧的机械,技术人员应该注意安装的正确性,在开始施工前进行严格的调试工作,避免影响机械的正常施工。因此,如果想要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的进行,在工程开始前注意机械的配置,检查机械基本情况。
1.3 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水泥材料的准备工作。施工方与工程项目的监理、业主协商,最终有施工方找到满足要求的水泥供应商。因为工程运用的是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的技术,这项技术对水泥的要求很高,施工方在选择水泥时,一定注意不能选择硬度非常大的粉煤灰水泥,这种水泥的应用会严重影响施工的质量问题,施工方最好选用凝结强度和安全性都非常高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这种水泥的技术标准符合工程设计的需要。正常情况来说,水泥初次的凝结时间应该大于3h,总体的凝结时间应该在6小时与10小时之间。因此,施工方在采购水泥的过程中应该检验水泥的初次凝结时间和终止凝结的时间,确保水泥的基本特性符合工程的需要。
其次是碎石料的准备工作。科学地选择碎石料的规格是公路基层施工过程中较为重要的部分。施工公路的等级决定了应用水泥稳定碎石技术所用碎石的直径。还有碎石的压碎值是也是施工方严格选择碎石的重要标准,当碎石的压碎值较大时,这种情况就不利于施工人员控制工程的质量。如果施工方选择的是细集料,那么相关的技术研究人员就应该积极开展液限和塑性指数的实验,让碎石在合成之后符合工程的基本要求。
最后是混合料的合成工作。在技术人员确认稳定的材料之后,需要将购进的每一种材料进行严格的实验,在试验合格之后,依据图纸的设计要求,将原料按照相关的技术进行合成,按照工程的实际要求来进行强度和级配的优化设计,完成了配合设计的要求后,在施工时,技术人员应该根据配合的具体比例设计验证,确认碎石技术各项施工的基本参数。
2 公路路面基层使用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技术探究
2.1 施工放样环节
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为了增加施工作业的合理性,施工放样的工作是必要开展的,将使用放样给工作和工程基本的设计要求相结合,准确地测量道路路床的实际标高,同时运用相应的数学手段和物理手段计算出施工路面的基层标高和松铺的系数,在施工团队之中落实铺设高度的设计和标定工作的,为后期的施工带来方便。
2.2 混合料的搅拌环节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过程中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应用,混合料拌和的质量和公路施工质量之间紧密联系,所以,施工作业人员一定要严格控制材料的拌和质量,严格按照生产配合比设计参数进行拌和。在使用量的控制方面,应对专业化的计量工具进行合理地运用,对主料以及辅料用量进行准确地计量,随后将其放置拌和机当中进行拌和操作。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材料的拌和需对用水量进行合理地控制,同时充分考虑混合物的稠度对用水超量程度进行判断。搅拌混合物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对天气状况进行考虑,并适当地调整用水量。如果是在高温条件下施工作业,会受到水蒸发速度较快的影响,所以应当增加水的使用量。最后,积极开展混合料搅拌工作,并且充分结合混合料特性,合理地设计拌和的时间。
2.3 混合料的运输环节
施工人员在将混合料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应该指定相应的人员和使用相应的车辆,经混合料运输到施工的区域,在选择运输车是应该注意选择较为平稳的运输车。在运输混合料的过程中,如果颠簸的现象非常严重,就会使混合料离析,那么在使用工程中,该混合料就会导致一部分的路面使用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影响路面基层的施工。在运输混合料的过程中,如果运输的距离和时间较长,气温相对来说较高时。就应该在运输的车辆放置一块这样的物质,避免混合物中的水分蒸发,最终导致混合料提请凝结。水泥的和碎石凝结的时间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搅拌材料的区域应该尽量和施工的区域保持拉近距离,技术人员还应该考虑到混合材料的抖和能力要和混合材料的摊铺能力相互匹配,在运输环节尽量缩小施工区域和搅拌区域的距离就能够确保混合料的质量。
2.4 摊铺施工的环节
正常情况下,公路路面的基层施工都较宽,摊铺机轮子的宽度根本不够,不能够一次性完成路面摊铺的基本工作。因此,施工单位可以同时利用两天摊铺机进行路面的摊铺工作,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摊铺的速率,而且运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施工能避免纵向接缝问题的出现。先将施工的路面彻底打扫干净之后,再进行路面基层的摊铺工作,在摊铺的过程中可以开展纵向的连接工作,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强接缝的处理效果,同时上下基层之间的结合会更加的紧密。在路面基层使用之前,如果在路面路基上洒适量的水,同时喷洒水泥的净浆。在摊铺时必须结合地基的标定的高度,来确认摊铺的厚度、路拱和横坡,合理控制摊铺机的运行速度,保持匀速摊铺。
2.5 碾压施工的环节
為保证水泥稳定碎石路面的强度,应注重压实作业,只有增加压实功率,才能够确保路面的强度,而且为后续公路路面施工的质量提供保障。然而,碾压量和次数并不是绝对正比,所以,必须要保证碾压的压力与次数能处于一定的状态,才可以实现最理想的碾压效果。开展基层碾压的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指挥碾压。采用钢轮压路机初压时,应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稳压3遍,再用激振力大于35t的重型振动压路机、18-21t三轮压路机或25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继续碾压密实,最后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消除轮迹。
3 结语:
公路路基的修建水平反应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所以提高公路路基的使用技术是我国需要全面执行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技术是路面路基使用的重要技术,合理有效地处理好施工的各个环节中的细节问题,就能充分发挥水泥稳定碎石技术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孔启忠.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应用探微[J].江西建材,2017(16):113-113.
[2]戴送钦.振动成型工法在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6(36):56-57.
[3]何纪国.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大厚度一次摊铺工艺[J].四川建筑,2016(6):203-204.
[4]陈凯奇,朱华清.低活性粉煤灰在路面基层施工中应用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7):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