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使师生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话式教学给中学政治课程以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对话 平等 互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话”越来越成为现代人普遍认可的交往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中学政治课是一种抽象说教、理论灌输的“独白式”教学,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民主权利意识及沟通合作能力。在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力、追求人性化的“对话”式教学呼之欲出,“对话”意味着民主平等、主体合作、开放创新,因此,“对话教学”是中学政治教学的一种全新视角。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下,讲授是学校课堂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教师传,学生接。教师闻道在先,学生知道在后,双方没有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传统教学成为一种教师的“独白教学”或是“传话教学”。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全方位更新传统教学的新课程改革,“对话式教学”在师生关系中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放下“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的架子,不应以知识的权威自居,创设出宽松和谐的师生交往氛围。课上,师问生答,生问师答,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即使学生的想法非常地离奇,教师也要耐心地“倾听”,肯定其中合理的成分,给学生以自由彰显个性;课外,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要在人格上给学生理解和尊重。政治学科作为中学的基础学科,除了知识的积累外,它更是一种情感教育和生活体验,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是对话教学的关键。新课程的中学政治教材内容生动,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如:辩论赛、模拟法庭、演讲会、实话实说等等多种形式,例如:必修2《政治生活》的“民主监督”一框,组织学生模拟召开听证会,通过学生的角色参与、冲突参与,让学生在对话中,创新思维,提高认识能力。
二、设计诱发启智的对话策略
“对话”的生成,双方必须有话可谈,有话可对,要有“共同的话题”,教师要鼓励和启发学生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解疑而心悦。教师如何设置对话的主题,适宜地提出问题成为对话教学的切入点。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科学性、针对性,不可以太深,太晦涩,这样不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也不可以太浅,太容易,这样学生会感觉很幼稚,同样不能引起共振。问题要切合学生的认识水平,靠近学生思维发展的近区,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对,进而对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有所体悟和理解。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要兼顾双方的意愿,进行互动交往,师问生答,生问师答要随时交替,互相理解,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关系,换言之“倾听”与“言说”是对话前行的动力。对话的目的是寻求“共识”,是主体视界的融合,师生在表达对话的时候要真情投入,消除彼此年龄、知识上的差异性,达到理解状态下的共同发展。
三、建构立体的对话模式
师生对话。这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对话形式,是蓄含着教育的相互倾听和言说,不是简单的师生问答,是双方心灵上的沟通。师生对话消解了传统师生的二元对立,双方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平等交流,共享话语权。新课程扭转了学生的“失语”状态,让学生自由阐释、自我评说,新教材也提供了学生言说的广阔平台。在师生对话中,教师是引导者、倾听者;学生是实践者、言说者。
生生对话。这是学生之间就某一共同的话题,进行的合作探究式对话,在中学政治的日常教学中主要有:讨论会、辩论赛等。在小组活动中,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既有同学之间温暖的友谊,又有对手之间激烈的竞争,通过思维的碰撞,擦出灵感的火花。在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地介入,对于错误的言论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不可将生生对话流于形式,仅限于课堂活跃热闹非常。
师本对话。这是教师和教材、教参之间的对话。教师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教育经验去阅读教材,这就有个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过程,教师不可消极被动地去接受,政治课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个别教材内容可能会稍显滞后,这样就要求政治教师要随时了解社会动态,对教材的处理要具有建设性。
生本对话。这是学生与课本之间的对话。在政治教学中,学生要学会阅读教材,对于教材滞后性的数据及结论要勇于说“不”,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时时地了解国内外的时事要闻,善于思考,提出问题,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积极主动地形成对话。
教师的自我对话。这是教师的教学环节的最后一个过程,即教学反思。是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师生关系等全方面的对话,还可以借助他人视角进行,目的是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适时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的自我对话。这是学生心灵深处对自我的理解和感悟。在政治教学的课堂上,也许很难呈现出心灵的对话,但教师可以借助日常交谈、论文批注、周记、作业等形式与学生交流,捕捉到他们对话的点滴,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指引。
关键词:对话 平等 互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话”越来越成为现代人普遍认可的交往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中学政治课是一种抽象说教、理论灌输的“独白式”教学,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民主权利意识及沟通合作能力。在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力、追求人性化的“对话”式教学呼之欲出,“对话”意味着民主平等、主体合作、开放创新,因此,“对话教学”是中学政治教学的一种全新视角。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下,讲授是学校课堂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教师传,学生接。教师闻道在先,学生知道在后,双方没有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传统教学成为一种教师的“独白教学”或是“传话教学”。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全方位更新传统教学的新课程改革,“对话式教学”在师生关系中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放下“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的架子,不应以知识的权威自居,创设出宽松和谐的师生交往氛围。课上,师问生答,生问师答,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即使学生的想法非常地离奇,教师也要耐心地“倾听”,肯定其中合理的成分,给学生以自由彰显个性;课外,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要在人格上给学生理解和尊重。政治学科作为中学的基础学科,除了知识的积累外,它更是一种情感教育和生活体验,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是对话教学的关键。新课程的中学政治教材内容生动,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如:辩论赛、模拟法庭、演讲会、实话实说等等多种形式,例如:必修2《政治生活》的“民主监督”一框,组织学生模拟召开听证会,通过学生的角色参与、冲突参与,让学生在对话中,创新思维,提高认识能力。
二、设计诱发启智的对话策略
“对话”的生成,双方必须有话可谈,有话可对,要有“共同的话题”,教师要鼓励和启发学生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解疑而心悦。教师如何设置对话的主题,适宜地提出问题成为对话教学的切入点。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科学性、针对性,不可以太深,太晦涩,这样不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也不可以太浅,太容易,这样学生会感觉很幼稚,同样不能引起共振。问题要切合学生的认识水平,靠近学生思维发展的近区,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对,进而对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有所体悟和理解。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要兼顾双方的意愿,进行互动交往,师问生答,生问师答要随时交替,互相理解,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关系,换言之“倾听”与“言说”是对话前行的动力。对话的目的是寻求“共识”,是主体视界的融合,师生在表达对话的时候要真情投入,消除彼此年龄、知识上的差异性,达到理解状态下的共同发展。
三、建构立体的对话模式
师生对话。这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对话形式,是蓄含着教育的相互倾听和言说,不是简单的师生问答,是双方心灵上的沟通。师生对话消解了传统师生的二元对立,双方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平等交流,共享话语权。新课程扭转了学生的“失语”状态,让学生自由阐释、自我评说,新教材也提供了学生言说的广阔平台。在师生对话中,教师是引导者、倾听者;学生是实践者、言说者。
生生对话。这是学生之间就某一共同的话题,进行的合作探究式对话,在中学政治的日常教学中主要有:讨论会、辩论赛等。在小组活动中,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既有同学之间温暖的友谊,又有对手之间激烈的竞争,通过思维的碰撞,擦出灵感的火花。在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地介入,对于错误的言论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不可将生生对话流于形式,仅限于课堂活跃热闹非常。
师本对话。这是教师和教材、教参之间的对话。教师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教育经验去阅读教材,这就有个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过程,教师不可消极被动地去接受,政治课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个别教材内容可能会稍显滞后,这样就要求政治教师要随时了解社会动态,对教材的处理要具有建设性。
生本对话。这是学生与课本之间的对话。在政治教学中,学生要学会阅读教材,对于教材滞后性的数据及结论要勇于说“不”,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时时地了解国内外的时事要闻,善于思考,提出问题,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积极主动地形成对话。
教师的自我对话。这是教师的教学环节的最后一个过程,即教学反思。是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师生关系等全方面的对话,还可以借助他人视角进行,目的是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适时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的自我对话。这是学生心灵深处对自我的理解和感悟。在政治教学的课堂上,也许很难呈现出心灵的对话,但教师可以借助日常交谈、论文批注、周记、作业等形式与学生交流,捕捉到他们对话的点滴,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