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伴抑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191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其对胃的容受性扩张和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研究,将伴抑郁状态的FD患者分为抗抑郁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口服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8周,前者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并行心理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末记录两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和不良反应,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精神状态,水负荷试验评估胃的容受性扩张和内脏敏感性.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0例入组的伴抑郁的FD患者中,245例(抗抑郁治疗组129例,对照组116例)纳入意向性治疗原则分析.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抗抑郁治疗组上消化道症状总积分分别为(12.23±4.45)和(2.31±2.13)分(t=22.837,P=0.008),对照组分别为(12.29±4.62)和(8.58±3.76)分(t=6.708,P=0.184),治疗8周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61,P<0.05).治疗4、8周末,抗抑郁治疗组上消化道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6.0%(98/129)和83.7%(108/129),对照组分别为14.7%(17/116)和25.9%(30/116),两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2.191、83.117,P均<0.05).治疗8周末,抗抑郁治疗组抑郁状态改善总有效率为71.3%(92/129),高于对照组的23.3%(27/1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34,P<0.01).抗抑郁治疗组治疗前最大水负荷量为(850±130) mL,治疗8周末为(1400±210) mL(t=25.292,P<0.01);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分别为(800±120)和(960±140) mL(t=9.345,P<0.01).抗抑郁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结论 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能提高FD患者的疗效,缓解其抑郁状态,改善其胃的容受性扩张和内脏敏感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其他文献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elanoma,AM)的手术术式选择存有争议.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能切除原发病灶和淋巴结,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差.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wide local resection,WLR)能处理原发病灶,但对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无法达到根治目的.研究AM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术式选择有一定帮助。
期刊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对难治性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经糖皮质激素及硫唑嘌呤治疗无效或糖皮质激素依赖的中重度活动期CD患者21例,予沙利度胺100 mg/d睡前顿服,随访1年.对其临床疗效、内镜下表现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21例难治性CD患者中,6例因不良反应停药,2例因无效停药,3例仍继续用药但未完成1年随访,10例完成1年随访.临床症状缓解、显效及无效分别占23.8%(5/21)、19.0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常见局部并发症,当出现压迫症状或感染等并发症时需行干预治疗.目前PPC的干预方法众多,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仍存争议.现介绍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对PPC的定义及其诊治进展,为临床制定合理的PPC干预手段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期刊
胃癌是一个以局部组织异常生长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既往的研究大多局限在肿瘤组织和细胞局部,忽视了胃癌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征,因此鲜见重大进展.发展整合医学,把胃癌的研究模式从独立、片面向整合、系统方向转变,将为胃癌防治研究局面的根本改变提供良好契机.发展整合医学,有助于提升诊疗水平,造福胃癌患者。
期刊
腹水(ascites)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出现往往提示预后不良.肝硬化腹水患者1年病死率约为15%,5年病死率高达44%.提高腹水的诊治水平,对于延长肝硬化患者生命,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新药物、新技术在临床使用经验的增加,人们对腹水的认识逐渐深入,近期针对肝硬化腹水的处理也有一些新观念。
期刊
患者女,79岁,反复上腹痛伴发热5年,再发1d入院.既往每次发作时,接受抗感染等治疗后症状均可缓解,期间未行相关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体温39.2℃,心率9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30/65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精神状态欠佳,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出血点,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右肋缘下触及3.0 cm×7.0 cm大
期刊
目的 通过分析代谢综合征(MS)组分及相关疾病在不同阶段结直肠肿瘤患者中的表现,评价其与结直肠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 以2003年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行内镜下或手术切除结直肠肿瘤的患者为研究组,并将研究组分为非进展性肿瘤组和进展性肿瘤组;以行结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肿瘤和IBD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MS组分及相关疾病(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
患者男,65岁,因上腹胀1年就诊.患者1年前出现上腹胀,持续进行性加重,无黄疸、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粪便性状改变,无其他系统表现.5年前患者曾因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胃底有5 cm×4 cm类圆形包块,表面光滑,术后病理诊断GIST,危险度中度(图1),切缘未见肿瘤细胞,术后未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等分子靶向药
期刊
患者男,41岁,上腹痛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持续痛,程度较重,无放射痛,纳差伴恶心,无呕吐、腹泻、发热.予抑酸、抗感染、解痉止痛治疗后症状无好转.患者有支气管哮喘史十余年,半年前曾因类似腹痛行胃镜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性反应.体检: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上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入院后继续予抑酸、抗感染、解痉止痛治疗,患者仍疼痛难忍,多次予哌替啶50 mg和布桂嗪2
期刊
消化道术后出血临床并不多见,但因出血量大,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和传统外科处理其预后均较差,病死率较高。国内外报道采用介入治疗进行止血,成功率较高。故本研究收集消化道术后急性大出血并经介入治疗的58例患者资料,分析其出血原因,并探讨急诊止血的对策、栓塞剂的应用范围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一、对象与方法:.病例来源及一般资料: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南开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4月消化道术后急性大出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