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不败神话不再

来源 :大众理财顾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_h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3年前中国国航上市首日破发后,随着行情的发展,新股依然是不败的神话。时隔3年,新股不败的神话再次被打破,中国西电带着智能电网这一热点题材在1月28日上市,收盘跌破发行价,也成为了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后,首只上市即告破发的个股。2月2日,二重重装步中国西电后尘,成为IPO重启以来,上市首日即遭破发的个股。与此同时,上市仅6天的正泰电器也跌破了发行价,创业板中的星辉车模、台基股份等个股也迎来破发,新股不败的神话再次受到了严峻考验。
  
  高市盈率是破发生因
  
  从2009年6月IPO重启第一只股票桂林三金开始,IPO发行价格一路走高。据统计,桂林三金发行以来,沪深两市已上市百只左右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50倍左右,远高于目前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新股市盈率和二级市场股票的市盈率倒挂,成为近期A股独有的奇怪现象。
  新股破发的原因主要是高发行的市盈率,自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申购价日渐高涨,创业板的某只股票的发行价居然超过100倍,着实让人咂舌。半年来,新股的大量上市和二级市场行情的低迷也成为了新殷破发的起因。从IPO重启后新股首日动辄100%~200%的涨幅,到现在大盘股上市,中签投资者担心会不会破发,形成的天壤之别让人感慨万千。
  从中国西电上市首日34%的换手率来看,接盘并不踊跃,破发也在情理之中。意想不到的却是中国西电破发引来市场一片叫好。可见高发行市盈率已经使得投资者深恶痛绝。申购价的高市盈率加上二级市场的炒作,无形中使得股市泡沫越来越大。其实新股发行市盈率偏高并不是市场真正根据相关新股的真实价值估测出来,是大股东为了多圈钱、中介机构为了多赚佣金、参与询价的机构为了多得认配份额而进行利益交换的结果。这绝不是什么真正的市场化,而是违背市场原则的价格操纵。市场终于用无形之手来处罚这种新股发行机制,新股破发就是市场调整的必然结果。
  
  二级市场成风险转嫁地
  
  在目前新股发行的询价过程中,大盘股40倍左右、中小盘股80倍左右的估值无疑过高,但市场对新股依然存在着博傻心理,都认为天量资金通过摇奖抽签,应该不会破发。新股破发只是一个市场现象,显示出了深层次的新股发行制度问题。目前新股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比较严重。
  一级市场的供求矛盾突出,动辄上万亿资金囤积,目的就是获得无风险套利。由于新股中签率较低,机构询价的热情高涨,很多新股出现超募现象。大量资金囤积在一级市场乐此不彼,新股除了追求无风险套利外,也说明了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当今新股发行依然如火如荼进行,尽管屡遭破发,但IPO并没有停止脚步,后市依然会出现破发的现象。发行市盈率二级市场若本身就很高,上市时开盘价就会更高,从而将风险转嫁到了二级市场,从而造成了投资者以脚投票。
  
  打新要打准
  
  新股申购制度尽管尚需改革,但作为普通投资者还是要先改变观念。要关注新股发行的招股说明书,认真比对发行的新股和二级市场相关股票的基本面和相互的价格,如果与二级市场倒挂,可在二级市场中以更便宜的价格就能买到,又何必再去申购高价的新股?由于近期新股采用市场化发行,上市公司趁着新股发行恶性圈钱也会成为必然,高企的市盈率必定会引发市场以脚投票,高市盈率新股遭破发可能成为常态。二重新股首日在申购价开盘,随即跌破发行价,收盘跌幅超过4%,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都全军覆没,不能不说新股不败的神话时代已经过去。
  打新风险是市场化运作的必然产物,既然市盈率高了,那就让市场自己去调节,100倍发不出去60倍发,再发不出去30倍发,总有发出去的时候。投资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新股发行的市盈率那么高,不如买二级市场的股票,现在十几倍市盈率的股票已经很多。
  今后新股依然会马不停蹄继续发行,可选择余地很大。应选择市盈率较低的、行业比较独特且具有发展前景的新股进行申购,中签后的胜算大一点。如果不经过分析一股脑全都申购,投入巨大资金上市时却遭破发,得不偿失。
其他文献
金色的麦浪涌动着。突然,一抹红色从眼前掠过。是它吗,是它吧?我一遍遍地追问着。却只望见,那天际,火红的残阳。  我加快了行走的脚步。一定要找到它!那抹红色终于又出现了,我立刻跟上它。可是没走多久,又不见了它的踪迹。  真是神出鬼没!它一定是干了什么坏事,才如此形色匆匆!  爸爸妈妈讲的那些与狐狸有关的童话还在记忆里:一只假装死去,为的是渔夫鲜美的鱼;一只与狼为奸,为的是农夫甘醇的牛奶;一只在松荫下
作为一位在国际上享誉盛名的华裔女作曲家,陈怡深谙民族性作为中外艺术生命与灵魂的重要使命,在其作品中也常常将民族元素与现代技法珠联璧合,创作出既具有东方韵味,又符合现
采用大田试验、室内分析与生产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耕作方式对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少、免耕以及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免耕
当今时代,各类灾难频发,给人类制造了种种困厄。在人们想方设法应对灾难的过程中,对新闻传媒所作的灾难报道,要求不断有所提高。新闻从业者加大了灾难报道的力度;与此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