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高中生物教材第七章《生物的进化》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提出相应的修编意见.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科书 生物进化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是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在原有教科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作为高中课程改革重要的阶段性产物,这本教科书大体来看无论在内容的选择、结构的编排还是信息的呈现等方面均可圈可点,笔者仅从个人的教学经验出发,就其中第七章《生物的进化》在内容的编写上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各位同行商榷,欢迎各位专家、同行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观点一:要探讨生物的进化,首先应回答原始生命的起源问题
在没有对生命的起源做任何说明的基础上就来关注进化是否显得有些突兀?从这个角度看,先前的教科书在这一块内容的编排上似乎更科学.因为从生命发展史的层面来思考进化问题必然包括化学进化史与生物进化史这两部分内容,前者回答了原始生命是如何诞生的,后者回答了原始生命的发展与演变过程,这样从内容的编排上就实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不仅如此,这一部分内容还是生命的物质性观点的最为有力的证据之一,是生命的物质性观点体现最为鲜明的地方,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能否自觉形成这一观点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建议将本章的标题恢复为“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并以适当的篇幅来探讨生命的起源问题.
观点二:该章内容篇幅过于短小,与其在生物学中的地位不匹配
进化的观点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它与遗传学一样,是生物科学的核心理论,通过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理解.事实上它所包括的进步思想已经远远超出现代生物学的范围,从而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个有力的思想武器,初步形成进化的观点,就需要以一定的素材作为载体,而在篇幅过于短小的情况下,哪里有这些必要素材的栖身之地?因此建议增补相关内容,使这一章节更丰富更完整.
观点三:对学生进行生物进化理论的教育,应该适当介绍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这样做的原因有三,首先,这样做更符合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历史:把生物进化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并首次系统地提出进化学说的人就是拉马克,而且作为现代生物进化的重要理论来源,与达尔文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学一样,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有其特殊的价值与意义;其次,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拉马克为了否定神造万物的概念而提出进化的理论,这是他追求真理、把为科学事业作贡献当作自己最大乐趣的伟大人格的体现,为了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他曾遭到种种非难与攻击,但他从未因此动摇自己的信念,即便在他晚年双目失明的境况下,依然能够安于贫穷,顽强工作,这种高尚的情操不正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吗?不正是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追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暗合吗?最后,在将拉马克进化学说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比较中,学生是不是更易理解进化的内容呢?这两种学说的前后出现其实正符合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规律,可以让学生从中慢慢体会与领悟.我们相信通过对拉马克及其学说的介绍,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创新精神都有好处.因此建议,增加对拉马克生平及其进化学说内容的介绍,哪怕是以“课外读”的形式出现也好.
观点四:教材中与自然选择学说相关的内容过简,感性材料不是很丰富,结构也不是很合理,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
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理论,也是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主要依据,虽然在大纲的认知目标中把这一块内容定在“知道”这一层次上,但这并不能成为轻视它的理由,原因有二:第一,作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依据,它们之间有着一脉相传的关系,在不少问题的看法上是相似的,即便在某些问题的认识深度上有差异,但其出发点可能是相同的,那么详细地介绍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及其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对于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然是有益的,是降低教材自身难度的有效措施;第二,这是高中学生首次系统接触生物的进化理论,相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抽象概念,如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隔离等,自然选择学说中的各块内容更易被学生理解与认同,所以建议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介绍更详细一些,这也是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的遵循与尊重.
同时,相关的感性素材(包括图片)也可以更多一些,某些结构也可以适当调整,比如说“海岛上特殊类型的昆虫”这样的实例,其实放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更易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同时增补“害虫抗药性的产生”的内容也可以避免学生形成“变异是定向的,是在外界环境刺激的诱导下产生”的错误观点.
总之,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学习的早期就初步形成进化的观念,进而引发其对生物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思考,即便再多增添一些素材与实例无疑是有价值的.
观点五:教材中现有个别一级标题之间关系不妥,个别标题下的内容逻辑关系不清
例如“自然选择学说及其发展”与“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感觉并不是平行关系,与“自然选择学说及其发展”相平行的应该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而“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应该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不是可以将“自然选择学说及其发展”中的第三段内容作为过渡,而另设一个一级标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发展趋势”,并将“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及其后的另外三个观点置于其下作为二级标题更为合适一些呢?
再如在“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中,首先肯定了种群是进化的单位,而在其后又指出“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其逻辑关系不清,而且也没有就种群为什么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行必要的论证.事实上,正是因为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只有相互繁育的群体才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基因库,所以才说明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群体(种群).
在学生阅读了“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这部分内容后,首先思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教材书对这一命题未做过多解释,而是对前边探讨过的问题进行了再思考(突变具有有害性与低频性,为什么还能成为进化的原材料呢?).不仅如此,教材还以海岛上无翅昆虫为例,探讨了有害(利)变异的相对性,须知道,这样做违背了达尔文列举这个事例的本意(其实这是个证明自然选择的经典实例),给人以大材小用的感觉.之所以说“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其原因在于突变与基因重组造就了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而选择的前提就是个体间客观存在的差异,若没有个体间的差异,就无所谓自然选择,或者说自然选择就不再发挥作用,哪些个体能存活就完全成了随机的事件,而与其自身的遗传(基因)组成没有什么关系了.
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个人体会,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各位同行在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对课程本身积极的关注与思考,毕竟教师才是课程真正的实施者.当然其中错误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能够得到各位专家与同行的帮助与指导.
(责任编辑:廖银燕)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科书 生物进化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是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在原有教科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作为高中课程改革重要的阶段性产物,这本教科书大体来看无论在内容的选择、结构的编排还是信息的呈现等方面均可圈可点,笔者仅从个人的教学经验出发,就其中第七章《生物的进化》在内容的编写上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各位同行商榷,欢迎各位专家、同行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观点一:要探讨生物的进化,首先应回答原始生命的起源问题
在没有对生命的起源做任何说明的基础上就来关注进化是否显得有些突兀?从这个角度看,先前的教科书在这一块内容的编排上似乎更科学.因为从生命发展史的层面来思考进化问题必然包括化学进化史与生物进化史这两部分内容,前者回答了原始生命是如何诞生的,后者回答了原始生命的发展与演变过程,这样从内容的编排上就实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不仅如此,这一部分内容还是生命的物质性观点的最为有力的证据之一,是生命的物质性观点体现最为鲜明的地方,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能否自觉形成这一观点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建议将本章的标题恢复为“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并以适当的篇幅来探讨生命的起源问题.
观点二:该章内容篇幅过于短小,与其在生物学中的地位不匹配
进化的观点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它与遗传学一样,是生物科学的核心理论,通过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理解.事实上它所包括的进步思想已经远远超出现代生物学的范围,从而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个有力的思想武器,初步形成进化的观点,就需要以一定的素材作为载体,而在篇幅过于短小的情况下,哪里有这些必要素材的栖身之地?因此建议增补相关内容,使这一章节更丰富更完整.
观点三:对学生进行生物进化理论的教育,应该适当介绍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这样做的原因有三,首先,这样做更符合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历史:把生物进化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并首次系统地提出进化学说的人就是拉马克,而且作为现代生物进化的重要理论来源,与达尔文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学一样,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有其特殊的价值与意义;其次,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拉马克为了否定神造万物的概念而提出进化的理论,这是他追求真理、把为科学事业作贡献当作自己最大乐趣的伟大人格的体现,为了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他曾遭到种种非难与攻击,但他从未因此动摇自己的信念,即便在他晚年双目失明的境况下,依然能够安于贫穷,顽强工作,这种高尚的情操不正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吗?不正是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追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暗合吗?最后,在将拉马克进化学说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比较中,学生是不是更易理解进化的内容呢?这两种学说的前后出现其实正符合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规律,可以让学生从中慢慢体会与领悟.我们相信通过对拉马克及其学说的介绍,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创新精神都有好处.因此建议,增加对拉马克生平及其进化学说内容的介绍,哪怕是以“课外读”的形式出现也好.
观点四:教材中与自然选择学说相关的内容过简,感性材料不是很丰富,结构也不是很合理,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
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理论,也是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主要依据,虽然在大纲的认知目标中把这一块内容定在“知道”这一层次上,但这并不能成为轻视它的理由,原因有二:第一,作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依据,它们之间有着一脉相传的关系,在不少问题的看法上是相似的,即便在某些问题的认识深度上有差异,但其出发点可能是相同的,那么详细地介绍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及其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对于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然是有益的,是降低教材自身难度的有效措施;第二,这是高中学生首次系统接触生物的进化理论,相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抽象概念,如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隔离等,自然选择学说中的各块内容更易被学生理解与认同,所以建议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介绍更详细一些,这也是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的遵循与尊重.
同时,相关的感性素材(包括图片)也可以更多一些,某些结构也可以适当调整,比如说“海岛上特殊类型的昆虫”这样的实例,其实放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更易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同时增补“害虫抗药性的产生”的内容也可以避免学生形成“变异是定向的,是在外界环境刺激的诱导下产生”的错误观点.
总之,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学习的早期就初步形成进化的观念,进而引发其对生物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思考,即便再多增添一些素材与实例无疑是有价值的.
观点五:教材中现有个别一级标题之间关系不妥,个别标题下的内容逻辑关系不清
例如“自然选择学说及其发展”与“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感觉并不是平行关系,与“自然选择学说及其发展”相平行的应该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而“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应该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不是可以将“自然选择学说及其发展”中的第三段内容作为过渡,而另设一个一级标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发展趋势”,并将“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及其后的另外三个观点置于其下作为二级标题更为合适一些呢?
再如在“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中,首先肯定了种群是进化的单位,而在其后又指出“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其逻辑关系不清,而且也没有就种群为什么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行必要的论证.事实上,正是因为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只有相互繁育的群体才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基因库,所以才说明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群体(种群).
在学生阅读了“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这部分内容后,首先思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教材书对这一命题未做过多解释,而是对前边探讨过的问题进行了再思考(突变具有有害性与低频性,为什么还能成为进化的原材料呢?).不仅如此,教材还以海岛上无翅昆虫为例,探讨了有害(利)变异的相对性,须知道,这样做违背了达尔文列举这个事例的本意(其实这是个证明自然选择的经典实例),给人以大材小用的感觉.之所以说“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其原因在于突变与基因重组造就了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而选择的前提就是个体间客观存在的差异,若没有个体间的差异,就无所谓自然选择,或者说自然选择就不再发挥作用,哪些个体能存活就完全成了随机的事件,而与其自身的遗传(基因)组成没有什么关系了.
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个人体会,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各位同行在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对课程本身积极的关注与思考,毕竟教师才是课程真正的实施者.当然其中错误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能够得到各位专家与同行的帮助与指导.
(责任编辑: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