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对西部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厌学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进行了详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缓解学生厌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的对策,为高校应对在校大学生厌学,提升学风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厌学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a)-0248-01
高校扩招在给高等教育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爆炸式增长、社会环境的变化,高等教育出现了明显超负荷运行,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有下滑的趋势,加上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在大学生当中有一股厌学之风正在高校里蔓延,并愈演愈烈,不但不利于高校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建设,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甚至直接影响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 在校大学生厌学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以西部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718份,收回率89.8%,其中有效问卷692份,有效率达到86.5%,调查表明有21.73%学生有厌学情绪,54.24%学生偶尔有厌学情绪,13.25%学生对于是否有厌学情绪说不清,只有10.78%学生没有厌学情绪。通过对调研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厌学主要涉及学校学生自身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因素。
1.1 学校因素对大学生厌学的影响
(1)教学方式固化。目前,大多高校现行的政策中都规定有无科研任务、承担课题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切身利益,在这种经济利益驱使下,教师无暇顾及教学教务,一心扑在科研上,反映在课堂上,便是教师拿着教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一心一意地听着“一言堂”的上课模式。调查表明,28.56%学生认为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会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2)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脱节。许多大学专业课程设置还停留在若干年前,未立足于知识为社会服务这一基本点,当从书本中走出来便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更无法满足处在信息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求知欲望。调查表明,35.23%学生认为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学习环境的不完善。随着各高校新校区的建设,校园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连年大幅扩招,校园环境建设的速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众多需求,在调研中,学校存在学生活动中心、运动场、办公楼等设施不完善、住宿拥挤或偏远等一系列问题,与学生期望差距甚远,进而对学习产生了失望的情绪。
1.2 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厌学的影响
(1)学习目标模糊。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就是以高考为目标,填报志愿时也是以家长、学校和老师的意见为主,使得学生上大学后对于学校、专业的认可度不高,造成学习目标的模糊。调查表明,近60%的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模糊不清,这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现象。(2)现实与理想差距过大。学生肩负着父母、老师的期望,充满信心地跨进大学校园,可在人才荟萃的大学里,各方面竞争都更加激烈,无法面对失败,产生强烈挫折感,打击了自信心。据调查,有超过50%的学生不满意自己的学习状况,只有23.56%的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3)压力宣泄渠道单一。进入大学,学生需要独立面、处理各种问题,当遇到挫折时,学生缓解厌学情绪和学习压力的方式更多是通过自我调节和向朋友同学倾诉来实现,而选择向老师寻求帮助的学生只占到2.23%,造成宣泄内心压力渠道单一。
1.3 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厌学的影响
(1)社会就业环境的恶化。由于社会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加之目前尚不完善的用工制度,导致了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调查表明有20.74%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担忧而产生厌学情绪。(2)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各种大众媒体通过不同方式影响着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尤其是受到近年来网络上广为流传如“官二代”、“富二代”、“拼爹”等,让大学生们认为只要建立一张四通八达的社会关系网,才是以后就业和生活的最好基础,在这些急功近利心态的支配下,难免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2 缓解学生厌学情绪的措施
2.1 认清社会环境,加强就业指导
(1)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大学生认清求学与今后就业的本质联系,从国家需要和社会发展等长远考虑来认识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信心,以适应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的不断变迁。(2)加强高等学校的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个人选择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学校要积极与用人单位或专业的就业机构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实习,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企业用人标准,使学生懂得只有学有所成才能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
2.2 注重学风建设,完善教学管理
(1)完善日常管理制度。针对学生的迟到、早退、逃课、等现象进行严格管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教师要在讲课上下功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2)改革考试制度。只有公平、公正的考风,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增加考评学生应用、创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考试形式多样化,并引入竞争机制,推行“优胜劣汰”。(3)严把毕业质量关。为保障毕业学生质量,应该在学校实施“严进严出”,对于毕业生要有一定的“淘汰率”,对于那些不学无术、贪玩厌学、蒙混过关的大学生,绝不能让其轻而易举地拿到大学毕业文凭。
2.3 重视心理教育,健全学生人格
(1)积极引导,不断提升学生自信心。调研结果表明,只有23.56%的学生对自身充满自信心。学校应该主动关心大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引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2)积极主动,加强学生心理辅导调查中显示,只有9.77%的学生愿意就厌学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老师,所以可以针对不同的群体,建立分类管理制度,这样就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倾向以及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培养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情绪、坚定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方治海.大学生厌学现象探析及对策.煤炭技术[J].2006.8.
[2] 文可.大学生厌学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3] 李玉运.大学生厌学问题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8.4.
[4] 张祖岩.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心理现象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9.
关键词:大学生 厌学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a)-0248-01
高校扩招在给高等教育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爆炸式增长、社会环境的变化,高等教育出现了明显超负荷运行,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有下滑的趋势,加上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在大学生当中有一股厌学之风正在高校里蔓延,并愈演愈烈,不但不利于高校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建设,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甚至直接影响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 在校大学生厌学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以西部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718份,收回率89.8%,其中有效问卷692份,有效率达到86.5%,调查表明有21.73%学生有厌学情绪,54.24%学生偶尔有厌学情绪,13.25%学生对于是否有厌学情绪说不清,只有10.78%学生没有厌学情绪。通过对调研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厌学主要涉及学校学生自身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因素。
1.1 学校因素对大学生厌学的影响
(1)教学方式固化。目前,大多高校现行的政策中都规定有无科研任务、承担课题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切身利益,在这种经济利益驱使下,教师无暇顾及教学教务,一心扑在科研上,反映在课堂上,便是教师拿着教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一心一意地听着“一言堂”的上课模式。调查表明,28.56%学生认为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会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2)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脱节。许多大学专业课程设置还停留在若干年前,未立足于知识为社会服务这一基本点,当从书本中走出来便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更无法满足处在信息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求知欲望。调查表明,35.23%学生认为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学习环境的不完善。随着各高校新校区的建设,校园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连年大幅扩招,校园环境建设的速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众多需求,在调研中,学校存在学生活动中心、运动场、办公楼等设施不完善、住宿拥挤或偏远等一系列问题,与学生期望差距甚远,进而对学习产生了失望的情绪。
1.2 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厌学的影响
(1)学习目标模糊。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就是以高考为目标,填报志愿时也是以家长、学校和老师的意见为主,使得学生上大学后对于学校、专业的认可度不高,造成学习目标的模糊。调查表明,近60%的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模糊不清,这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现象。(2)现实与理想差距过大。学生肩负着父母、老师的期望,充满信心地跨进大学校园,可在人才荟萃的大学里,各方面竞争都更加激烈,无法面对失败,产生强烈挫折感,打击了自信心。据调查,有超过50%的学生不满意自己的学习状况,只有23.56%的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3)压力宣泄渠道单一。进入大学,学生需要独立面、处理各种问题,当遇到挫折时,学生缓解厌学情绪和学习压力的方式更多是通过自我调节和向朋友同学倾诉来实现,而选择向老师寻求帮助的学生只占到2.23%,造成宣泄内心压力渠道单一。
1.3 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厌学的影响
(1)社会就业环境的恶化。由于社会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加之目前尚不完善的用工制度,导致了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调查表明有20.74%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担忧而产生厌学情绪。(2)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各种大众媒体通过不同方式影响着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尤其是受到近年来网络上广为流传如“官二代”、“富二代”、“拼爹”等,让大学生们认为只要建立一张四通八达的社会关系网,才是以后就业和生活的最好基础,在这些急功近利心态的支配下,难免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2 缓解学生厌学情绪的措施
2.1 认清社会环境,加强就业指导
(1)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大学生认清求学与今后就业的本质联系,从国家需要和社会发展等长远考虑来认识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信心,以适应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的不断变迁。(2)加强高等学校的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个人选择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学校要积极与用人单位或专业的就业机构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实习,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企业用人标准,使学生懂得只有学有所成才能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
2.2 注重学风建设,完善教学管理
(1)完善日常管理制度。针对学生的迟到、早退、逃课、等现象进行严格管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教师要在讲课上下功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2)改革考试制度。只有公平、公正的考风,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增加考评学生应用、创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考试形式多样化,并引入竞争机制,推行“优胜劣汰”。(3)严把毕业质量关。为保障毕业学生质量,应该在学校实施“严进严出”,对于毕业生要有一定的“淘汰率”,对于那些不学无术、贪玩厌学、蒙混过关的大学生,绝不能让其轻而易举地拿到大学毕业文凭。
2.3 重视心理教育,健全学生人格
(1)积极引导,不断提升学生自信心。调研结果表明,只有23.56%的学生对自身充满自信心。学校应该主动关心大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引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2)积极主动,加强学生心理辅导调查中显示,只有9.77%的学生愿意就厌学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老师,所以可以针对不同的群体,建立分类管理制度,这样就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倾向以及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培养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情绪、坚定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方治海.大学生厌学现象探析及对策.煤炭技术[J].2006.8.
[2] 文可.大学生厌学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3] 李玉运.大学生厌学问题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8.4.
[4] 张祖岩.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心理现象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