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新一轮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班主任应改变传统观念,创新工作模式,将角色定位为班级集体的“引导者”、教育项目的“设计者”和“策划者”、问题学生的“积极鼓励者”,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关键词: 高职班主任 角色定位 模式创新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到现在,无论是学校规模还是在校生人数,高职教育已占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各级高职院校中展开。如何在专业课程训练之外提升学生素质、提高职业行动能力,是高职院校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创新工作模式,对班主任这个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1.班主任应将角色定位为班级集体的“引导者”而不是“事务官”
传统意义上,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最高长官”,无疑具有绝对权威,因此开展班级工作的时候,往往是说一不二的发号施令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服从管理。这种模式以班主任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负责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种能力除了通过专门的课程学习,还应该通过班级这个公共的社群空间、通过共同参与班级事务学习。因此,班主任应该营造民主、平等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通过班委、学生代表实现自我管理,主动参与班级事务。如制定班级奖惩措施、贫困生认定、班费管理等方面,可以由班委通过学生代表征求意见、制订方案并组织实施。而班主任主要起“引导”作用,为其出谋划策、把握方向。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班级事务、发表意见,并从中练习如何独立思考、判断、表达、沟通、妥协、合作等。另外,学生从以前的“要我做”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做”,积极性大为提高,由被动接受管理变为主动参与管理,使学生的行动能力得到更有效训练和发展。
2.班主任的教育者身份应通过教育项目的“设计”和“策划”实现
班主任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具体班级事务的同时,不能忽视其“教育者”的身份。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二十岁左右,思想开始独立,“三观”开始形成,但还不成熟稳定,易受外界影响。传统“说教”往往很难打动他们。面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需要创新工作模式,根据教育目标设计、策划专门的活动项目,寓教于乐。比如,新生入学之初,可以设计“最具文化创意宿舍”评比活动,鼓励新生精心装饰宿舍,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彼此熟悉、增强集体凝聚力。在学生下企业生产实习之后,可以策划一次“我的未来不是梦”的主题班会,通过演讲、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增强学习动力。假期之后,可以策划一个“我向大家推荐…”的演讲会,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校内外更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正三观、清视听。班主任通过精心设计、策划班级活动项目,使学生受到教育与引导,同时还能训练学生思考、表达、倾听等社会能力。
3.面对学生问题,班主任应将角色定位为“积极鼓励者”而不是“消极批评者”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仍处在发展阶段,他们的社会性格正在形成,形为习惯有待培养。因此在专业学习、班级事务、行为活动中表现出问题是非常正常的事。班主任应该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通过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为什么会出现问题,给予积极建议和鼓励。仅对其批评指正是不够的。对问题学生,班主任应该长期跟踪、评价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实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尤其当学生出现课业障碍时,一味严厉指责或放任不管都是不可取的。班主任应该通过谈心等方式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所在、如何改进及发展。应该鼓励学生重拾信心和勇气,让学生在充满善意的环境中感受到对其的关心和帮助,从内心深处产生改变自己的想法。其实很多学生是因为高考“失利”才进入高职院校的,他们在学习能力、自觉性、学习习惯方面本来就有问题,需要班主任用发展的眼光通过“积极鼓励”矫正其不良行为,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教育面向未来。高职教育要想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在改革教学模式、课程之外,对班主任的要求更全面。新形势下,高职班主任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如心理学知识、沟通技巧、演讲口才等,全面提高业务能力;需要不断钻研经典教育案例,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育项目,逐渐成长为科研型班主任;高职院校应建立适合时代发展的班主任考评体系,从制度层面鼓励班主任钻研业务、创新模式,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鹏,庞学光.培养完满的职业人—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构思[J].教育研究,2013.1.
[2]刘佳.德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1.6.
[3]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4]卢剑文.高校兼职班主任的角色冲突与角色转换[J].江西教育,2012.2.
[5]常秉琨.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角色转换之我见[J].班主任,2003.6.
关键词: 高职班主任 角色定位 模式创新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到现在,无论是学校规模还是在校生人数,高职教育已占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各级高职院校中展开。如何在专业课程训练之外提升学生素质、提高职业行动能力,是高职院校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创新工作模式,对班主任这个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1.班主任应将角色定位为班级集体的“引导者”而不是“事务官”
传统意义上,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最高长官”,无疑具有绝对权威,因此开展班级工作的时候,往往是说一不二的发号施令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服从管理。这种模式以班主任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负责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种能力除了通过专门的课程学习,还应该通过班级这个公共的社群空间、通过共同参与班级事务学习。因此,班主任应该营造民主、平等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通过班委、学生代表实现自我管理,主动参与班级事务。如制定班级奖惩措施、贫困生认定、班费管理等方面,可以由班委通过学生代表征求意见、制订方案并组织实施。而班主任主要起“引导”作用,为其出谋划策、把握方向。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班级事务、发表意见,并从中练习如何独立思考、判断、表达、沟通、妥协、合作等。另外,学生从以前的“要我做”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做”,积极性大为提高,由被动接受管理变为主动参与管理,使学生的行动能力得到更有效训练和发展。
2.班主任的教育者身份应通过教育项目的“设计”和“策划”实现
班主任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具体班级事务的同时,不能忽视其“教育者”的身份。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二十岁左右,思想开始独立,“三观”开始形成,但还不成熟稳定,易受外界影响。传统“说教”往往很难打动他们。面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需要创新工作模式,根据教育目标设计、策划专门的活动项目,寓教于乐。比如,新生入学之初,可以设计“最具文化创意宿舍”评比活动,鼓励新生精心装饰宿舍,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彼此熟悉、增强集体凝聚力。在学生下企业生产实习之后,可以策划一次“我的未来不是梦”的主题班会,通过演讲、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增强学习动力。假期之后,可以策划一个“我向大家推荐…”的演讲会,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校内外更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正三观、清视听。班主任通过精心设计、策划班级活动项目,使学生受到教育与引导,同时还能训练学生思考、表达、倾听等社会能力。
3.面对学生问题,班主任应将角色定位为“积极鼓励者”而不是“消极批评者”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仍处在发展阶段,他们的社会性格正在形成,形为习惯有待培养。因此在专业学习、班级事务、行为活动中表现出问题是非常正常的事。班主任应该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通过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为什么会出现问题,给予积极建议和鼓励。仅对其批评指正是不够的。对问题学生,班主任应该长期跟踪、评价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实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尤其当学生出现课业障碍时,一味严厉指责或放任不管都是不可取的。班主任应该通过谈心等方式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所在、如何改进及发展。应该鼓励学生重拾信心和勇气,让学生在充满善意的环境中感受到对其的关心和帮助,从内心深处产生改变自己的想法。其实很多学生是因为高考“失利”才进入高职院校的,他们在学习能力、自觉性、学习习惯方面本来就有问题,需要班主任用发展的眼光通过“积极鼓励”矫正其不良行为,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教育面向未来。高职教育要想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在改革教学模式、课程之外,对班主任的要求更全面。新形势下,高职班主任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如心理学知识、沟通技巧、演讲口才等,全面提高业务能力;需要不断钻研经典教育案例,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育项目,逐渐成长为科研型班主任;高职院校应建立适合时代发展的班主任考评体系,从制度层面鼓励班主任钻研业务、创新模式,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鹏,庞学光.培养完满的职业人—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构思[J].教育研究,2013.1.
[2]刘佳.德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1.6.
[3]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4]卢剑文.高校兼职班主任的角色冲突与角色转换[J].江西教育,2012.2.
[5]常秉琨.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角色转换之我见[J].班主任,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