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运动休闲的健康生活模式进入到了大众视野,传统的运动服装设计也在发生着改变.消费者对于运动服装的消费观念更加理性、谨慎,也愈发期待从服装中寻求健康防护的功能和实用性能.一些优秀的国内外运动服装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态,尝试开发以功能性、休闲性、美观性、多变性为主的运动服装,实现了许多后疫情时代服装设计的新需求.以运动服装设计需求的转变为主要研究点,通过大量案例分析,进行服装产品设计实践,得出后疫情时代下运动服装的设计要点.
【机 构】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运动休闲的健康生活模式进入到了大众视野,传统的运动服装设计也在发生着改变.消费者对于运动服装的消费观念更加理性、谨慎,也愈发期待从服装中寻求健康防护的功能和实用性能.一些优秀的国内外运动服装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态,尝试开发以功能性、休闲性、美观性、多变性为主的运动服装,实现了许多后疫情时代服装设计的新需求.以运动服装设计需求的转变为主要研究点,通过大量案例分析,进行服装产品设计实践,得出后疫情时代下运动服装的设计要点.
其他文献
织物疵点是影响织物价格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智能化需求的提高,织物疵点的自动检测成为纺织行业的热门话题.织物疵点自动检测系统在市场上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国内的主流方式仍为机下检测,对平整布面检测效果较好.根据图像处理的方法可将检测算法分为结构法、统计法、频谱分析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学习的方法五类,分析结果显示,方法的交叉混合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效果更好、更受青睐.未来织物疵点自动检测方法将继续向实时性、普适性方向发展,实现多方向多尺度疵点在不同织物背景下的可预测性.
智能服装的发展得益于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前进的推动,是数字化时代的必然需求.从构成智能服装系统的智能纱线、传感器、连接技术、供电方式和服装材料等五个要素出发,论述了智能服装开发的关键技术发展现状,介绍了智能服装在体育、军事和医疗领域的应用进展,结合时代需求分析了智能服装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未来,通过压电材料、柔性技术材料和服用性能较好的电子设备与智能安全的集成和连接技术结合,会设计出更加安全高效且适合人类的高性能智能科技服装.
采用绿色环保的天丝混纺短纤纱和锦纶长丝在纬编大圆机上交织开发接触冷感针织面料,手感柔滑、穿着舒适,可用于夏季T恤或户外运动服装.通过比较纬平针、天丝盖锦纶纬平针和变化罗纹3种组织的接触冷感性、防透性和透气性,确定天丝盖锦纶纬平针组织可同时满足这三个功能.针对织物的洗涤斜行问题从天丝混纺短纤纱、编织线长、热定型及编织机等4个因素进行影响程度探讨,找到优化生产条件使得烘干斜行和洗涤斜行均达到7%以内.
以保护和传承柿染工艺为宗旨,将柿染应用于现代休闲服的设计中.通过追溯柿染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工艺特性,并从色彩、图案、“绿色设计”和环保理念探讨了柿染工艺应用于休闲服的可行性,分析了其在休闲服中的应用价值与前景.柿染与休闲服装的结合是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亦是对传统手工艺继承和创新路径的探索.
研发了一款棉亚麻色织大格布.采用筒子染色,整经卷绕密度0.47 g/cm3,整经速度800 m/min,压辊加压1.4 kN;浆纱机车速60 m/min,浆液黏度11 s,浆液含固率12%,上浆率11%±0.5%;穿经采用飞穿法;织机开口时间290°,上机张力1300 N,车速700 r/min.通过工艺设计与优化,织造效率达到92%,下机一等品率达到94%,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9%,织物水洗尺寸变化率为1%,达到了客户来单的质量要求.
采用膨体腈纶黏胶混纺纱、锦纶氨纶包芯丝、棉黏胶混纺纱和锦纶长丝4种纱线在20 G罗纹机上交织开发了变化罗纹组织针织面料.通过设定适当的编织线长,里层膨体腈纶黏胶混纱线进行针布起毛整理,染缸中和热定型柔软加工,得到210 g/m2轻量保暖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面料.保温率达到30%以上,吸湿发热值达到2.8℃以上,且手感柔软、横向拉伸性好、穿着舒适,可用于冬季保暖内衣产品.
以蒙古族刺绣图案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文化、造型结构、图案寓意、色彩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独具蒙古族特色的刺绣图案进行创新,融合现代时尚服饰理念,设计出具有民族元素特点的服饰,为蒙古族刺绣图案的创新应用提供新思路.
采用14.6 tex天丝/PBT混纺弹力纱与14.8 tex天丝纯纺纱按1:4间隔排列,利用凸条组织与平纹相结合,使布面形成局部泡泡和凸条,开发出一种天丝/PBT色织弹力绉织物.简要介绍了PBT纤维性能与应用特点;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纱线染色、整经、浆纱、织造及后整理等工序的关键生产技术要点作了全面分析与介绍.织物经整理后,产品风格独特,立体感强,绉效应自然,适宜制作高档女装裙料产品.
基于相关民俗学理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苗族蜡染技艺发展困境及当下路径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建议,以期苗族蜡染技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得到实质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凉山地区作为彝族最大的聚集地,彝族服饰式样繁多,保留完整.为挖掘凉山彝族服饰特有的社会阶级性,探寻民族之间的文化影响,通过对现有凉山彝族土司罩衣样本的分析,归纳了土司罩衣的表征,将样本服饰与同时期满汉贵族同类型服饰进行对比,探索其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凉山彝族土司服饰不仅展现了其特殊时期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体现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