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有着较大的接受空间,也日益引起了大众的关注。现代教学应该注意几个方面:首先,指导学生的文本,这是正确认知古诗文的基础,第二,注意图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对古诗文有感性认识,又要注重背诵,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最后,应该注意实践写作,促进知识、实现对古诗文的全面掌握
关键词:古诗文;高校;教学方法
引言
近年来,传统文化在我国的流行也变得越来越明显。“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火爆已经足够客观地反映了该现象。虽然我国古诗文的繁荣和兴盛存在于多种原因,但其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之间的契合程度可以说是最为根本的原因。正如一些批评家认为:它们反映了单音节汉语方块字内在音乐节奏的韵律,古代圣贤的经典作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和文化背景,有机地构成了中国诗歌基因的DNA。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决定了当今古诗词仍然具有很广泛普及和促进推广的空间,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1.古诗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记诵作品
古诗词的艺术之美是需要慢慢推敲和品味的,这就决定了只有沉浸在其中才能充分体会到古诗词的美感。南北朝时期,人们说“有韵为文,无韵为笔”。这里的“文”主要是指具有较强文学性的作品,如诗、赋等,而“笔”则主要是指具有应用性的作品。但即使没有押韵的笔,也不缺声韵之美,如在南北朝时期的许多章表书信,作为一个应用的写作风格,韵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应用文学就是这样,更不用说以抒情性和表达思想为主的纯文学了。
古人在研究古诗时,很注重背诵,明何论读书云:“读书以百遍为度,须反复熟嚼,方始出味。”当然我们不能像古人那样背诵许多章节,然而背诵作为学习古诗古文的必要手段,这一关不可省略,對于我们来说,充分把握古诗古文,欣赏其美然后与之充分契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过这个阶段,我们才能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滋养我们的灵魂,提高我们的艺术美,为我们未来的写作或艺术欣赏提供充足的营养。总之,当我们学习古诗词时,一方面要眼、口、心并用,另一方面也要背诵成篇,以便为我所用,想起古人,改变性情。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古诗词课程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指导通过平时的作业、课堂背诵等手段,让学生达到这一要求。
2.古诗文教学要注重图文结合
因为古人的生活离现在太远了,当时的生活用品、地域划分,甚至动植物对现代人来说都很陌生。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古诗古文有一个更加敏感和准确的理解,运用图文是必要的手段。古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左图右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图片来加强教学效果。现在PPT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工具,这种情况解决了我们图片的使用比过去更方便了。对于学生进一步对古诗词的理解,达到更感性的认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在艺术作品中所需要设计的各种物品以外,作者的外貌也都可以通过绘画方式呈现给学习者看到,古代一些以诗词的意境作品为主要内容的绘画,如《唐诗画谱》等,都是古代的古人自己根据其诗词意境绘制出来的,将这些与其相关的绘画和图片带着学习者在课堂上展示给学习对于古诗文写作具有很好的促进帮助。
3.熏陶中汲取古诗文思想美
千古流传的优秀诗句,是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诗人留下的聪明才气,经过了岁月的磨练和洗礼,保存不但是我们的语言和文化精华,也是我们的思想品格和道德精华,人性中一首闪光美丽的优秀诗歌能够充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灵,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精神养成。
大量的作品表达作者对历史、对人生的思考,作者对生命永恒的向往,是一种独特的表示形式价值生命爱表达,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志豪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志坚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积极的信心。古老而丰富的古诗词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外在形式美,而且也滋养心灵,陶冶情操,丰富心灵世界,美化清纯学子的心灵。
4.古诗文教学要支持学生学习与创作结合
体会古诗文的艺术美,是进行创作的道路上重要的一步,陆游的诗中写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经历了一定的实践,认知才是完整的,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只有亲生经历了一定的创作,才能对古人练字谴词有更深的体会。如果没有切身的体会,就不会有那种深入体会的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作是加强作品理解的一个必要途径。
古诗文的审美就在于音调声韵的技术、章法结构、话语运用的多个层次。古人们在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中熬心费力,只为达到理想当中的那样效果。陆机云:“立片言而居要,实一篇之警策”。这些关键词和字句的优美与出色,可以直接带动整文,产生了相得益彰的功效和作用,所以在历史上很多古人就已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修改这样一篇文章的实践经验和典故,就比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对"绿"子就不厌其烦地进行了一些修改,这样的案例都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来自于很多古人对这样一个方面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文章和词句语言效果的影响和作用好坏,没有从理解上认识到了创作与实践之间的步骤,感受最终可能会变得不深刻,只有我们通过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创作,对于文章和词里行间关系做出反复推敲,才能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更加努力地去培养和提高学生这些各个方面的素质训练,有必要更多渠道去培养和提高我们大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水平,进而才能达到深入地理解对于古诗文之美。
5.小结
总的来说这四个方面,前三个是属于自我学习和理解的方面,而第四个就更多地侧向于自己的实践和加强。这四个方面都有着特点的侧重,但是我们只能做到的就是将他们相互地结合了起来,我们也才能够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深入地了解古诗文,这样我们才能够通过老师有意识地强调和培养,才会达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除了这些传统和常规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能够提高和增强中小学生对古代诗文的认识,比如带领学生去一些古诗文所涉及到的地方实地进行观察,体会古人的生活方式来增强对那些作品的切身感受等等,这些都是辅助学习的好方法,但诗从另一方面讲,这些都是课外教学的方法,和常规的教学手段无法相提并论,就不再赘述了。
参考文献
[1]杨启宇.新旧诗之我见[C]//原诗:古今与新旧的对话(第二辑).长沙:岳麓书社,2017:34.
[2]周勋初.西学东渐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艰难处境[M]//当代学术研究思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94.
作者简介:崔晶晶、女、土家族、1983年11月出生于湖北恩施、助理研究员、文学方向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关键词:古诗文;高校;教学方法
引言
近年来,传统文化在我国的流行也变得越来越明显。“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火爆已经足够客观地反映了该现象。虽然我国古诗文的繁荣和兴盛存在于多种原因,但其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之间的契合程度可以说是最为根本的原因。正如一些批评家认为:它们反映了单音节汉语方块字内在音乐节奏的韵律,古代圣贤的经典作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和文化背景,有机地构成了中国诗歌基因的DNA。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决定了当今古诗词仍然具有很广泛普及和促进推广的空间,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1.古诗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记诵作品
古诗词的艺术之美是需要慢慢推敲和品味的,这就决定了只有沉浸在其中才能充分体会到古诗词的美感。南北朝时期,人们说“有韵为文,无韵为笔”。这里的“文”主要是指具有较强文学性的作品,如诗、赋等,而“笔”则主要是指具有应用性的作品。但即使没有押韵的笔,也不缺声韵之美,如在南北朝时期的许多章表书信,作为一个应用的写作风格,韵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应用文学就是这样,更不用说以抒情性和表达思想为主的纯文学了。
古人在研究古诗时,很注重背诵,明何论读书云:“读书以百遍为度,须反复熟嚼,方始出味。”当然我们不能像古人那样背诵许多章节,然而背诵作为学习古诗古文的必要手段,这一关不可省略,對于我们来说,充分把握古诗古文,欣赏其美然后与之充分契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过这个阶段,我们才能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滋养我们的灵魂,提高我们的艺术美,为我们未来的写作或艺术欣赏提供充足的营养。总之,当我们学习古诗词时,一方面要眼、口、心并用,另一方面也要背诵成篇,以便为我所用,想起古人,改变性情。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古诗词课程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指导通过平时的作业、课堂背诵等手段,让学生达到这一要求。
2.古诗文教学要注重图文结合
因为古人的生活离现在太远了,当时的生活用品、地域划分,甚至动植物对现代人来说都很陌生。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古诗古文有一个更加敏感和准确的理解,运用图文是必要的手段。古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左图右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图片来加强教学效果。现在PPT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工具,这种情况解决了我们图片的使用比过去更方便了。对于学生进一步对古诗词的理解,达到更感性的认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在艺术作品中所需要设计的各种物品以外,作者的外貌也都可以通过绘画方式呈现给学习者看到,古代一些以诗词的意境作品为主要内容的绘画,如《唐诗画谱》等,都是古代的古人自己根据其诗词意境绘制出来的,将这些与其相关的绘画和图片带着学习者在课堂上展示给学习对于古诗文写作具有很好的促进帮助。
3.熏陶中汲取古诗文思想美
千古流传的优秀诗句,是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诗人留下的聪明才气,经过了岁月的磨练和洗礼,保存不但是我们的语言和文化精华,也是我们的思想品格和道德精华,人性中一首闪光美丽的优秀诗歌能够充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灵,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精神养成。
大量的作品表达作者对历史、对人生的思考,作者对生命永恒的向往,是一种独特的表示形式价值生命爱表达,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志豪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志坚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积极的信心。古老而丰富的古诗词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外在形式美,而且也滋养心灵,陶冶情操,丰富心灵世界,美化清纯学子的心灵。
4.古诗文教学要支持学生学习与创作结合
体会古诗文的艺术美,是进行创作的道路上重要的一步,陆游的诗中写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经历了一定的实践,认知才是完整的,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只有亲生经历了一定的创作,才能对古人练字谴词有更深的体会。如果没有切身的体会,就不会有那种深入体会的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作是加强作品理解的一个必要途径。
古诗文的审美就在于音调声韵的技术、章法结构、话语运用的多个层次。古人们在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中熬心费力,只为达到理想当中的那样效果。陆机云:“立片言而居要,实一篇之警策”。这些关键词和字句的优美与出色,可以直接带动整文,产生了相得益彰的功效和作用,所以在历史上很多古人就已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修改这样一篇文章的实践经验和典故,就比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对"绿"子就不厌其烦地进行了一些修改,这样的案例都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来自于很多古人对这样一个方面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文章和词句语言效果的影响和作用好坏,没有从理解上认识到了创作与实践之间的步骤,感受最终可能会变得不深刻,只有我们通过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创作,对于文章和词里行间关系做出反复推敲,才能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更加努力地去培养和提高学生这些各个方面的素质训练,有必要更多渠道去培养和提高我们大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水平,进而才能达到深入地理解对于古诗文之美。
5.小结
总的来说这四个方面,前三个是属于自我学习和理解的方面,而第四个就更多地侧向于自己的实践和加强。这四个方面都有着特点的侧重,但是我们只能做到的就是将他们相互地结合了起来,我们也才能够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深入地了解古诗文,这样我们才能够通过老师有意识地强调和培养,才会达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除了这些传统和常规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能够提高和增强中小学生对古代诗文的认识,比如带领学生去一些古诗文所涉及到的地方实地进行观察,体会古人的生活方式来增强对那些作品的切身感受等等,这些都是辅助学习的好方法,但诗从另一方面讲,这些都是课外教学的方法,和常规的教学手段无法相提并论,就不再赘述了。
参考文献
[1]杨启宇.新旧诗之我见[C]//原诗:古今与新旧的对话(第二辑).长沙:岳麓书社,2017:34.
[2]周勋初.西学东渐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艰难处境[M]//当代学术研究思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94.
作者简介:崔晶晶、女、土家族、1983年11月出生于湖北恩施、助理研究员、文学方向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