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过后,若不认真分析和总结教训,那么曾经出现的问题可能还是“涛声依旧”。
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分析试卷。先用另一种颜色的笔把错误的地方标出来,再在出错处旁边认真订正,即使填空、选择题也应简明扼要地写出解题思路,然后认真分析,写明做错的原因。仔细分析各种测试,发现学生的错误有如下原因。
1.找不到解题的着手点。如: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C,且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若A、B两点的横坐标为整数,(1)确定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求它的顶点坐标。
分析:要确定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就是要求出k的值,而本题只给出了一个条件,即抛物线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A、B两点,且A、B两点的横坐标为整数。这个条件大多数同学都迷惑不解,不知如何去用。这时,要知道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根,因为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整数,所以方程x2-kx+k+4=0的根为整数,所以这时方程根的判别式为完全平方式,可设,移项并整理得. 因为k-2+m与k-2-m奇偶性相同,又20为偶数,所以同为偶数,所以可得方程组
2.概念、性质不清楚似懂非懂。如教师给出一个函数,甲、乙、丙三人各正确地指出了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甲:函数图象经过第二象限;乙:函数图象经过第四象限;丙: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请你根据他们的叙述构造满足上述性质的一个函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性质方面的有关知识。有同学填写的是:还有同学填写的是:图象经过第二、第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确实k为负,但增减性不符合丙。而二次函数的图像不可能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它的增减性必须以对称轴分左右两侧谈。实际上上本题只要填写k为负的任意一个一次函数即可。
3.概念或原理的应用有问题。如甲乙两名同学在半径为50米的圆形跑道上练习跑步,两人同时从同一位置开始背向出发,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则甲跑了圈时,甲乙两人所处的位置两点间距离为( ).A.100 米 B..50米 C.π米 D.π米和π米,不少同学选择了D答案,发生了概念性错误,错把弧长当成了两点间距离(线段)。
4.知识点间的迁移能力不够。如已知实数x,y满足x2+3x+y-3=0的最大值为___。学生不知道把它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来解。再如当x___时,初中阶段学生没有学习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学生不知道利用二次函数2x2-3x+1=0的图象,将其转化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5.情景设计看不懂。如:周末,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到野外郊游。从家出发0.5小时后到达甲地,游玩一段时间后按原速前往乙地.小明离家1小时20分钟后,妈妈驾车沿相同路线前往乙地,如图是他们离家的路程y(km)与小明离家时间x(h)的函数图象。已知妈妈驾车的速度是小明骑车速度的3倍。
(1)求小明骑车的速度和在甲地游玩的时间;
(2)小明从家出发多少小时后被妈妈追上?此时离家多远?
(3)若妈妈比小明早10分钟到达乙地,求从家到乙地的路程.
学生根本就看不懂函数图象。不会想象情境,不会抓坐标轴上的数据,不会抓临界点,不懂临界点的含义。
6.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有限。如在直角坐标系中,梯形ABCD的底边AB在x轴上,底边CD的端点D在y轴上。直线CB的解析式为,点A、D的坐标分别为(-4,0),(0,4)。动点P自A点出发,在AB上匀速运行;动点Q自点B出发,在折线BCD上匀速运行,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t(秒)时,△OPQ的面积为S(不能构成△OPQ的动点除外)。
(1)求出点B、C的坐标;
(2)求S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3)当t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不知道分类,或分类分不全,或不会将梯形问题转化成矩形和直角三角形问题解决。
7.不熟练,导致解题时间不够。如有的同学解方程不熟练,造成小题大做,导致解题时间不够。
8.计算错误和审题错误。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不少同学在做这道题时主要出现两种错误:一是未考虑k≠0,二是只考虑k>0,未考虑k=0.
9.考试时竞技状态不佳。这主要是考试前一天晚上休息不好或考试时怯场,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要注意调节。
总之,学生考不好的原因多种多样。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学生自己要从试卷分析中总结出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另外建立一份个人补差档案。通过边查边改,重复犯的错误一定会越来越少。
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分析试卷。先用另一种颜色的笔把错误的地方标出来,再在出错处旁边认真订正,即使填空、选择题也应简明扼要地写出解题思路,然后认真分析,写明做错的原因。仔细分析各种测试,发现学生的错误有如下原因。
1.找不到解题的着手点。如: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C,且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若A、B两点的横坐标为整数,(1)确定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求它的顶点坐标。
分析:要确定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就是要求出k的值,而本题只给出了一个条件,即抛物线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A、B两点,且A、B两点的横坐标为整数。这个条件大多数同学都迷惑不解,不知如何去用。这时,要知道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根,因为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整数,所以方程x2-kx+k+4=0的根为整数,所以这时方程根的判别式为完全平方式,可设,移项并整理得. 因为k-2+m与k-2-m奇偶性相同,又20为偶数,所以同为偶数,所以可得方程组
2.概念、性质不清楚似懂非懂。如教师给出一个函数,甲、乙、丙三人各正确地指出了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甲:函数图象经过第二象限;乙:函数图象经过第四象限;丙: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请你根据他们的叙述构造满足上述性质的一个函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性质方面的有关知识。有同学填写的是:还有同学填写的是:图象经过第二、第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确实k为负,但增减性不符合丙。而二次函数的图像不可能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它的增减性必须以对称轴分左右两侧谈。实际上上本题只要填写k为负的任意一个一次函数即可。
3.概念或原理的应用有问题。如甲乙两名同学在半径为50米的圆形跑道上练习跑步,两人同时从同一位置开始背向出发,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则甲跑了圈时,甲乙两人所处的位置两点间距离为( ).A.100 米 B..50米 C.π米 D.π米和π米,不少同学选择了D答案,发生了概念性错误,错把弧长当成了两点间距离(线段)。
4.知识点间的迁移能力不够。如已知实数x,y满足x2+3x+y-3=0的最大值为___。学生不知道把它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来解。再如当x___时,初中阶段学生没有学习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学生不知道利用二次函数2x2-3x+1=0的图象,将其转化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5.情景设计看不懂。如:周末,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到野外郊游。从家出发0.5小时后到达甲地,游玩一段时间后按原速前往乙地.小明离家1小时20分钟后,妈妈驾车沿相同路线前往乙地,如图是他们离家的路程y(km)与小明离家时间x(h)的函数图象。已知妈妈驾车的速度是小明骑车速度的3倍。
(1)求小明骑车的速度和在甲地游玩的时间;
(2)小明从家出发多少小时后被妈妈追上?此时离家多远?
(3)若妈妈比小明早10分钟到达乙地,求从家到乙地的路程.
学生根本就看不懂函数图象。不会想象情境,不会抓坐标轴上的数据,不会抓临界点,不懂临界点的含义。
6.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有限。如在直角坐标系中,梯形ABCD的底边AB在x轴上,底边CD的端点D在y轴上。直线CB的解析式为,点A、D的坐标分别为(-4,0),(0,4)。动点P自A点出发,在AB上匀速运行;动点Q自点B出发,在折线BCD上匀速运行,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t(秒)时,△OPQ的面积为S(不能构成△OPQ的动点除外)。
(1)求出点B、C的坐标;
(2)求S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3)当t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不知道分类,或分类分不全,或不会将梯形问题转化成矩形和直角三角形问题解决。
7.不熟练,导致解题时间不够。如有的同学解方程不熟练,造成小题大做,导致解题时间不够。
8.计算错误和审题错误。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不少同学在做这道题时主要出现两种错误:一是未考虑k≠0,二是只考虑k>0,未考虑k=0.
9.考试时竞技状态不佳。这主要是考试前一天晚上休息不好或考试时怯场,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要注意调节。
总之,学生考不好的原因多种多样。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学生自己要从试卷分析中总结出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另外建立一份个人补差档案。通过边查边改,重复犯的错误一定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