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创造心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
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想象力培养是创造教育的重点。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应当努力探究的问题。我认为音乐学科实施创造性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想象热情
创设情景就是依据想象的条件,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采用故事、音乐、歌词、表演、录象、挂图,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等,对学生的感官加以刺激,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以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展开想象,从而实现创造教育的目的。
案例:
在一堂欣赏课中,欣赏的内容是《瑶族舞曲》,乐曲共4个主题音乐,欣赏后,我分别让学生谈谈对每个主题音乐的感受,这是一段很抒情、很宁静的音乐,我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描绘你想象的画面。有的学生说听了这段音乐,仿佛感受到在黄昏时分来到了小河边静静地散步;有的说是像在走在软软的沙滩上;有的说像是一位美丽的瑶族姑娘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其中有一位学生的答案很特别也很有意思,他说像是一位妈妈在为宝宝唱摇篮曲。这让我很意外,但却非常高兴。我表扬了这些同学,特别赞扬了这位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同学,同时也趁机鼓励全体同学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能够对音乐的理解产生“奇思异想”,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之后老师出示瑶族人民跳舞场面的图片,让学生边看边欣赏音乐,在这种情景中,他们把文字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在大脑中构建出新的形象来。
二、运用比较法,重新组合,构建新形象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现实的比较或想象的比较,并在比较的过程中将其重新组合,可以构建出新的形象来。
案例:在听勃拉姆斯的大提琴曲《摇篮曲》时,让学生比较乐曲中不同弦乐器的音乐特点,想象所表达的音乐意境。学生听后一般都能根据乐曲主题想象出这是母亲宽厚的胸怀,让人感受到一种伟大的母爱。小提琴的音色清澈明亮,就像酣睡在摇篮中的孩子,使人感到幸福的童年需要伟大的母爱。最后大小提琴合奏,表出人们对童年与母爱那种交织在一起真挚感情的赞美。
比较的方法给人的印象深刻,易于理解作品。在比较时应做到以艺术想象为中心,精心选择比较内容,细致处理和反复练习,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防止简单地处理和枯燥平淡的语言。
三、运用联想法,培养想象力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里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音乐作品是一定事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这就是联想法。
案例:在欣赏《春之声》圆舞曲后,我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圆舞曲,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你一定对美好的春天充满遐想,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情景呢?这时,学生立即展开了想象,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同学们迎着春天的朝阳,到学校去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标题的含义,都统一在作者塑造的音乐形象之中,这就是联想产生的创造教育效果。
想象力给音乐插上了翅膀,同时也给音乐欣赏增加了无穷的魅力。我们可以从传统乐曲《百鸟朝凤》中对鸟鸣的摹仿,想象出群鸟竟鸣的美丽图画,从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中鼓梆的刮奏、大鼓鼓面上抓奏等技法,想象出猛虎长啸震山川,扑击撼五岳的威猛形象。更可以从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鹅妈妈》组曲之一《小矮人》中,双簧管悲凉凄切的旋律,圆号迟缓的节奏中,想象出孩子们孤独伤感的情绪和森林里令人不安的寂静,产生强烈的共鸣。
应用联想法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反之就难以取得较好效果。以上是培养音乐想象力的几种方法,但又不局限于这几种,各种方法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各有特点、互相联系的,往往几种方法可以结合运用。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灵活把握,更好地实现创造教育目的。
英国人常说:“英国最丰富的资源不是石油也不是煤炭,而是英国人民的想象力,而这想象力是通过艺术教育激发和发展起来的。艺术是产生思想和训练想象力的方法。”我想,对于这个方法,谁也不会放弃的。艺术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积极发展想象力、创造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该贯穿、渗透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儿童时期是一切的基础,因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教学中追求对音乐想象力的培养,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发掘其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确定目标,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初步形成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
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想象力培养是创造教育的重点。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应当努力探究的问题。我认为音乐学科实施创造性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想象热情
创设情景就是依据想象的条件,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采用故事、音乐、歌词、表演、录象、挂图,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等,对学生的感官加以刺激,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以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展开想象,从而实现创造教育的目的。
案例:
在一堂欣赏课中,欣赏的内容是《瑶族舞曲》,乐曲共4个主题音乐,欣赏后,我分别让学生谈谈对每个主题音乐的感受,这是一段很抒情、很宁静的音乐,我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描绘你想象的画面。有的学生说听了这段音乐,仿佛感受到在黄昏时分来到了小河边静静地散步;有的说是像在走在软软的沙滩上;有的说像是一位美丽的瑶族姑娘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其中有一位学生的答案很特别也很有意思,他说像是一位妈妈在为宝宝唱摇篮曲。这让我很意外,但却非常高兴。我表扬了这些同学,特别赞扬了这位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同学,同时也趁机鼓励全体同学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能够对音乐的理解产生“奇思异想”,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之后老师出示瑶族人民跳舞场面的图片,让学生边看边欣赏音乐,在这种情景中,他们把文字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在大脑中构建出新的形象来。
二、运用比较法,重新组合,构建新形象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现实的比较或想象的比较,并在比较的过程中将其重新组合,可以构建出新的形象来。
案例:在听勃拉姆斯的大提琴曲《摇篮曲》时,让学生比较乐曲中不同弦乐器的音乐特点,想象所表达的音乐意境。学生听后一般都能根据乐曲主题想象出这是母亲宽厚的胸怀,让人感受到一种伟大的母爱。小提琴的音色清澈明亮,就像酣睡在摇篮中的孩子,使人感到幸福的童年需要伟大的母爱。最后大小提琴合奏,表出人们对童年与母爱那种交织在一起真挚感情的赞美。
比较的方法给人的印象深刻,易于理解作品。在比较时应做到以艺术想象为中心,精心选择比较内容,细致处理和反复练习,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防止简单地处理和枯燥平淡的语言。
三、运用联想法,培养想象力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里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音乐作品是一定事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这就是联想法。
案例:在欣赏《春之声》圆舞曲后,我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圆舞曲,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你一定对美好的春天充满遐想,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情景呢?这时,学生立即展开了想象,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同学们迎着春天的朝阳,到学校去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标题的含义,都统一在作者塑造的音乐形象之中,这就是联想产生的创造教育效果。
想象力给音乐插上了翅膀,同时也给音乐欣赏增加了无穷的魅力。我们可以从传统乐曲《百鸟朝凤》中对鸟鸣的摹仿,想象出群鸟竟鸣的美丽图画,从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中鼓梆的刮奏、大鼓鼓面上抓奏等技法,想象出猛虎长啸震山川,扑击撼五岳的威猛形象。更可以从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鹅妈妈》组曲之一《小矮人》中,双簧管悲凉凄切的旋律,圆号迟缓的节奏中,想象出孩子们孤独伤感的情绪和森林里令人不安的寂静,产生强烈的共鸣。
应用联想法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反之就难以取得较好效果。以上是培养音乐想象力的几种方法,但又不局限于这几种,各种方法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各有特点、互相联系的,往往几种方法可以结合运用。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灵活把握,更好地实现创造教育目的。
英国人常说:“英国最丰富的资源不是石油也不是煤炭,而是英国人民的想象力,而这想象力是通过艺术教育激发和发展起来的。艺术是产生思想和训练想象力的方法。”我想,对于这个方法,谁也不会放弃的。艺术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积极发展想象力、创造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该贯穿、渗透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儿童时期是一切的基础,因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教学中追求对音乐想象力的培养,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发掘其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确定目标,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初步形成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