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卢梭的自然状态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ugr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雅克•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伟大的启蒙学者。他的思想不仅成为19世纪西欧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的源泉,而且也成为现代社会中所有敏感心灵永恒的精神乐园。他的思想成果丰硕,有《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以及《爱弥儿》等。卢梭的思想一直为人们所争议,本文主要就卢梭的自然状态产生的背景、内容,与霍布斯、洛克自然状态的对比等方面来浅析卢梭的自然状态,力图使读者们更清晰地了解卢梭的思想。
  关键词:卢梭;自然状态;平等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1-031-03
  
  自然状态是17、18 世纪诸多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政治哲学的出发点,是作为反对君权神授、等级制度等封建思想而提出的。有些人认为自然状态是人类社会产生之前的生活状态,有些人则认为不是。对自然状态的认识,思想家们各有自己的观点。卢梭作为人类思想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关于自然状态的观点也与众不同,他的观点完全是一种假想,只是他借古讽今的一种状态。
  一、自然状态理论产生的背景
  卢梭作为法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的思想对启蒙运动甚至是后来的民族运动都有影响。早在卢梭之前就有许多学者把自然状态作为他们理论的基础,如格劳休斯,霍布斯和洛克等,在他们的著作中对国家及其合法性、天赋权利及其历史演变等问题的探讨, 都是建立在“自然状态”的假说基础之上的。而卢梭把原始状态作为他思想体系的基础是因为原始状态是公民状态的“根基”。“如果我长期滞留于有关这种原始状况的假设之中,我就会这样做,因为当我破除古老的缪误和根深蒂固的偏见后,我会认为我完全有必要深入挖掘这个根基。”[1]其次,当时的法国对外战争不断,主要有波兰王位继承战争(1733——1735)、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为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七年战争。这些战争导致法国国库空虚,人民负担沉重。而法国国内人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僧侣,第二等级为贵族,第三等级为农民、城市贫民和手工业者。第一、二等级的人虽然人数较少,但是却占有大量的土地,享有种种封建特权,过着糜烂腐化的生活。第三等级在政治上没有任何地位,经济上受到种种剥削与压迫,一旦遇到自然灾害,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卢梭出身平民,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和打击迫害,他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对上流社会的腐朽和堕落也有深刻的认识,因而提出“自然状态”说,强烈抗议了社会两极分化、贫富不均、剥削严重之现象, 正如他自己所说: “我们必须对这种状态具有正确的观念, 才能很好的判断人类现在的状态。”[2]再次,自然状态是卢梭崇尚自由,对社会的腐化不满而推崇的一个理想状态。正如卢梭在著名的论文《论科学和艺术》中指出,科学艺术的复兴带来的结果是对人类自身的败坏,破坏了人类的良好风尚和幸福生活。人类越发展,对自身道德的败坏程度越大。他认为“文明”是假象,掩盖了社会腐败堕落的事实。科学与艺术“用花冠点缀、在束缚着人们的枷锁之上,它们窒息了人们那种天生的自由情操——看来人们本来就是为了自由而生的——使他们喜爱自己被奴役的状态并且使他们成为人们所谓的文明民族”。[3]卢梭本人向往自然,喜欢自由,他天性腼腆羞涩,不善交际,对巴黎的各种拜访、沙龙等浮夸的社交活动都感到不自在,只有回到自然他才觉得他又活过来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就下定决心一过四十岁就摆脱社交圈,隐退到大自然中去过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1756年(那时他44岁),当他接受埃皮奈夫人的邀请住进蒙莫西森林里的“退隐庐”时,他兴奋地说道:“只是从这一天起,我才开始生活。”对于卢梭那颗追求宁静和向往自然的心来说,巴黎社交圈中故弄玄虚的隽语、无病呻吟的撒娇、低劣乏味的插科打诨和铺张奢侈的晚宴,都显得如此苍白无聊;而散发着清新气息的小荆棘、绿草如茵的原野和抒发着乡土风情的牧童之歌,却令他心神荡漾,思绪奔涌。在大自然中他一改以往羞涩腼腆的拘谨,而显露出一种潇洒豪放的自信。[4]正是基于以上几点,才促使卢梭自然思想的形成。
  二、自然状态的内容 
  自然状态被卢梭美化为一种自由、平等、幸福、和谐的黄金时代,他认为“在自然状体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5]这里没有私有财产,人类平等而自由,自然状态的人全部都是肉体需要,从无非分之念。人们之间充满了自爱和怜悯,理性和知识尚未产生,这是一种其乐融融的蒙昧状态。卢梭对这种原始的自然状态赞美道:实际上,再没有比原始状态中的人那么温和的了,在那个时候,人被自然安排得距离野兽的愚钝和文明人的不幸的智慧都一样远,他的本能也同样为理性所限,只知道防备所面临的祸害的威胁,他为自然的怜悯心所制约,不会主动地加害于人,即使受到别人的侵害也不会那样去做。因为按照贤明的洛克的格言,在没有私有制的地方是不会有不公正的。[6]卢梭向往这种自由而平等的生活,就连他的教育观点中都深深透漏出他对于自然的向往。其教育著作《爱弥儿》的出发点是:“一切事物出自创世者之手都是好的,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美好的是大自然,而不是社会。[7]卢梭提倡教育要自然,顺应人的发展,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应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要给予他们自由的发展空间,中间要加以适当引导。自然状态是卢梭理论的基础,他贯穿于卢梭的思想中,正是基于他的自然状态的观点,从而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这是相辅相成的。
  三、与霍布斯、洛克的对比
  自然状态是古典自然法学普遍使用的一个概念,在不同的思想家那里,自然状态的图像各异。早在卢梭之前就有很多人提出关于自然状态的观点。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近代西方政治学理论的开创者之一的霍布斯,他以人性恶为基础来说明自然状态,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总是不择手段,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他们之间充满野蛮、残忍、充满暴力、欺诈与不信任,各自为战,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慌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霍布斯认为人的这种求利、求安、求名的争夺愈演愈烈,人与人之间像狼一样,使得人人疑惧,人人自危,不得安宁。[8]霍布斯的这种观点也影响到后人的观点。在他之后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激进的政治思想家洛克在继承他自然状态的观点之外,又发展了自己的观点。 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个和平的世界,人类在自然状态有充分的自由,有平等的权利,谁都不能支配谁。“不存在从属或受制关系”,人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9]自然状态虽是平等的世界,但却不是可以任意放纵的,自然状态要受到自然法的约束,“自然状态”也应该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无须得到任何人的许可或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10]一旦“自然法”遭到违背,“自然状态”下惩罚的处决权被置于每个人的手中,通过人人都享有惩罚罪犯和充当自然法的执行人的权利来尽量起到纠正和禁止犯罪行为的作用。而卢梭,与他们二者都有不同,对自然状态的描绘那么的别具匠心。就人性而言,霍布斯主张人性恶,而洛克则为人性善。但卢梭不同意霍布斯的观点,他认为人们没有道德上的概念,也没有权利义务之分,有的只是怜悯和自爱之心,身体虽有强健和瘦弱之分,但是强健者只要能用其他手段得到食物就不会去抢夺瘦弱人群的食物。那时的人类可以说是处于一种无善恶意识的中性状态,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对当时的人性有更高的评价,而是那时的人太简单,甚至只要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就行,这种欲望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满足,他们之间也就不可能发生争斗。“自然人既不善,也不恶;他不作恶事因为他没有觉察到作恶的好处。”[11]他们无所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自然也就不像我们现在意义上那样的区分清楚了。而且当时人口稀少,个人大多是独自居住,很少有机会去抢夺别人食物的机会。所以在那种状态中,人性无所谓好坏善恶之分。卢梭和洛克都主张自然状态是和平的世界,与霍布斯描绘的那种争斗不断的惨烈时代不同。但是卢梭与洛克不同的是,卢梭贬低理性,他认为正是因为理性的出现才扼杀了人类天性中的善良的部分。他说:“产生自尊心的是理性,而加强自尊心的是思考。理性使人敛翼自保,远离一切对他有妨碍和使他痛苦的东西。”他这种赞美自然,贬低理性,与启蒙运动中的主流针锋相对,具有远大的影响。而且,“卢梭把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对立起来,从而使社会等级及其全部制度,尤其是私有制失去了任何存在恶天然依据,而洛克的全部努力就在于以自然权利为基础论证私有制的正当性。”[12]此外,霍布斯和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人类可能存在的状态,即自然状态是一种历史事实,而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不存在,他的自然状态只是一种假设。
  四、自然状态反映卢梭的心理
  对于卢梭自然状态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1755年8月,伏尔泰致函卢梭:“我收到你的反人类的新书,谢谢你。在使我们都变得愚蠢的计划上运用这般聪明灵巧,还是从未有过的事。读尊者,人一心想望回脚走路。”[13]而斯塔罗宾斯基却指出:让人类倒退到“四足爬行”的自然状态,这是人们经常轻易强加给卢梭的错误理解。[14]另一方面,对卢梭思想的理解也不乏其人。卡西尔在《启蒙哲学》中则言:“确切些说,卢梭把自然状态这概念作为一个标准和规范来使用……现时的国家和社会应该用自然状态作为一面镜子,照一找自己的面容,并作出自我评判”[15],这是对卢梭的贴心之语。卢梭的自然状态并不是倡导人们回归过去,这只是他对现实的不满,通过自然状态的描述来对比现在文明的堕落,也反映了处于当时社会中的卢梭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他曾大声疾呼,人是生而自由的,尽管无往不在枷锁在之中!卢梭的向往成为后来法国大革命的口号:宁可牺牲快乐、财富、权力甚至是生命,也要争取和保护人自身唯一不可剥夺的财产——自由。[16]因此,卢梭只是以淳朴的自然状态作为一种理性的参照物来批判邪恶的现实社会。卢梭的本意并不在远古,而在当下;不是重返森林,而是开创自由、平等的未来;自然状态寄托的是卢梭美好的人文理想。卢梭不仅表达了对虚构中的自然状态的眷念,而且更多地表达了对憧憬中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当卢梭赞美自然状态时,他心中所向往的是那种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所缺乏而被置于自然状态之中的自由、平等、理想,自然状态不过是形式,自由、平等才是真正的内容。卢梭自然状态的假象,不是让人们退到那时候。卢梭的自然状态只是一种假说。
  虽说卢梭是21世纪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但其思想理论的伟大地位是不容动摇的。他丰硕的思想硕果,不仅对当时的启蒙运动有深刻的影响,对后世的精神思想乐园也至关重要。我们应对他的思想进行多方面深刻的了解,不要人云亦云,以点盖全。
  
  参考文献:
  [1](法)让•雅克•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9.
  [2]汤松柏,李欣.卢梭社会契约论中自然状态思想浅析[J].天府新论,2007,(12).
  [3](法)让•雅克•卢梭.论科学与艺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9.
  [4]赵林武.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49.
  [5](法)让•雅克•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8.
  [6](法)让•雅克•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119.
  [7](法)让•雅克•卢梭,李东旭译.爱弥儿[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8]巴发中.霍布斯及其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173.
  [9][10]洛克. 叶启芳,瞿菊农译.政府论(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5;5.
  [11][12](法)让•雅克•卢梭.高煜译,高毅校.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0:32—33.
  [13]罗素.马元德译.西方哲学史(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688.
  [14](法)亨利•古耶.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15]卡西尔.启蒙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265.
  [16]尚杰.尚杰讲卢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8.
  
其他文献
【正】 年轻时我很自负,遇到和我同样自负的人,往往容易发怒。当时我们正在拍摄一部抒情片,但不知怎么,大家没有什么兴致。我们都四平八稳地工作,只有一个同行表现出奔放的热
"这堂课既有理论性又有针对性,不仅增强了我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还为现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平顶山市新华联社一名李姓党员如是说。为提升全辖党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组织专家学者撰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该书以客观的立场、翔实的史
针对用户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保障用户服务质量,采用竞价机制,面向无线蜂窝网络,将认知无线电(CR)技术与D2D技术结合,提出一种分布式D2D功率分配方法。该方法基于CR技术感知到可用
摘 要: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过程。近代中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诸多困难与挑战。但中国却以独特的方式开启了现代化,并朝着符合国情的现代化进程迈进。近代中国在探索现代化道路之初所遇到的机遇与阻碍,对当今中国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有着重要启示。  关键词:现代化;机遇;阻碍;启示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4-028-02     近代中国开
3月15日,商丘师范学院学子举行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志愿者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宣传单发放、群众咨询解答等一系列的活动,让法制走进校园,让维权深入人心。
宁陵县大气污染攻坚战打响之后,宁陵县政府把宁陵县产业集聚区葛天大道3公里线路交与县民政局攻坚治理。该局接到这一重任,立即召开班子会,明确职责分工,局长马德广与大家一起每
唐宋时期的伊斯兰教凭借陆路和海路以一种和平的方式传入中国,大体上只在若干较大城市中传播和发展,而这种传播和发展是内敛和平稳的并且走的是一条“汉化”的道路。唐宋时期
一些跨文化传播学者认为,该领域的研究核心是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传播参与者如何交流的问题,因此,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侧重点在人际传播方面,而人际传播方面,语言传播无疑是重要组成部
《史记.滑稽列传》是司马迁为下层士林所写的传记之一,但是这篇人物传记长期以来却遭到人们的种种误解。本文从“滑稽”一词的意义内涵入手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