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生活质量的改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集的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参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比较2组治疗后1个月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后1个月随访,观察组在“日常生活能力”等五个指标上的ADL评分上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实施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要好于未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的对照组。结论: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建议临床加强心理干预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老年性;肺心病;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系临床呼吸内科常见多发疾病,以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且多以慢性为主,表现为肺部、支气管等呼吸系统反复发作,出现呼吸窘迫、乏力、心悸、咳嗽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睡眠质量,进而降低生活质量,也因此老年肺心病患者多存在诸多负性情绪,阻碍情绪的正向表达[1]。笔者循此思路,探讨将针对性心理护理纳入到日常护理当中,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性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呼吸科门诊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84例经诊断为慢性肺心病老年患者,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患者。其中男62例,女22例;年龄57~82岁,平均(66.3+4.3)岁;病程4~18年,平均(9.0+3.7)年。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9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给予抗炎、镇咳、解痉、平喘等常规处理,对照组行用药、营养和功能训练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对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情况评估后,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首先对患者个人情况、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等信息进行大致了解,面对面倾向交流了解患者兴趣、忌讳,以找准心理介入点,也为后续话题谈论找到切入点;②心理干预。恐惧、忧虑、悲观等是老年肺心病患者典型不良心理状态,我们结合临床经验将以上情绪概括为五大类:紧张焦虑、恐惧忧虑、悲观抑郁、依赖心理和自我否定,就以上五类表现进行针对性护理。首先要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休养环境,从硬件上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平衡,让患者自然感受到温暖、温馨,形成起初的良好心理投射;从沟通层面,采用谈话、面对面交谈等形式,每日设定一主题,起初可涉及所患疾病本身,如疾病学问、治疗常识、康复期注意事项等急性焦虑,随着患者对疾病了解的深入,心理上开始逐步接纳疾病,此时可开始介入心理层面。护理人员可通过询问(患者本人及家属)、侧面观察患者情緒变化,了解主要不良情绪表现,据此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采取直接沟通、氛围营造等来帮助患者打消不良情绪。其次调动家属介入心理护理中。对老年患者来说,家属是他们最关心、最寄托的对象,家属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等都可能对患者情绪产生影响,家属积极信号可能会是患者产生乐观情绪,反之则会激起患者负性情绪,因此对患者家属角度上说,首先家属要近可能在患者面前呈现出高兴、乐观、幸福、温馨的积极正向形象,使患者形成积极投射;其次患者要随时、及时将正面信息传达给患者,在此过程中对患者心理进行调整和指导,以亲情来感化患者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1个月随访,对2组患者生活活动质量进行评估。依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包括日常生活活动、社会活动、精神表现、焦虑、抑郁等,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低。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在实施护理后1个月随访 ADL评分结果比较,观察组在“日常生活能力”等五个指标评分上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实施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要好于未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的对照组。详见表1。
3 讨论
相较于药物、卫生、饮食等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更侧重于从患者心理、心灵等精神层面来进行介入,以达到缓解或消除焦虑、恐惧、担忧等常见不良情绪,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迎接疾病治疗和康复。从临床实践来看,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因素调节,可达到减轻临床肺心病患者诸类负性情况,促使患者情绪转向正向,从而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康复速度明显加快[2]。从本文研究来看,笔者引入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这一评价心理护理效果工具,ADL分为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精神状态、抑郁、焦虑等五个维度,对接受护理的患者从精神行为到社会行为改善情况进行量化评价,事实证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本组资料显示,实施心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随访,五个维度的ADL评分值均明显低于仅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1),而分值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高,提示心理护理通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可起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护理必须配合常规护理,以达到整体全面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蔺大明.护理干预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28-29
[2] 李金兰.心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37-41
作者简介:
徐建成(1976-),男,江西高安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老年临床保健工作。
【关键词】老年性;肺心病;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系临床呼吸内科常见多发疾病,以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且多以慢性为主,表现为肺部、支气管等呼吸系统反复发作,出现呼吸窘迫、乏力、心悸、咳嗽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睡眠质量,进而降低生活质量,也因此老年肺心病患者多存在诸多负性情绪,阻碍情绪的正向表达[1]。笔者循此思路,探讨将针对性心理护理纳入到日常护理当中,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性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呼吸科门诊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84例经诊断为慢性肺心病老年患者,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患者。其中男62例,女22例;年龄57~82岁,平均(66.3+4.3)岁;病程4~18年,平均(9.0+3.7)年。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9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给予抗炎、镇咳、解痉、平喘等常规处理,对照组行用药、营养和功能训练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对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情况评估后,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首先对患者个人情况、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等信息进行大致了解,面对面倾向交流了解患者兴趣、忌讳,以找准心理介入点,也为后续话题谈论找到切入点;②心理干预。恐惧、忧虑、悲观等是老年肺心病患者典型不良心理状态,我们结合临床经验将以上情绪概括为五大类:紧张焦虑、恐惧忧虑、悲观抑郁、依赖心理和自我否定,就以上五类表现进行针对性护理。首先要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休养环境,从硬件上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平衡,让患者自然感受到温暖、温馨,形成起初的良好心理投射;从沟通层面,采用谈话、面对面交谈等形式,每日设定一主题,起初可涉及所患疾病本身,如疾病学问、治疗常识、康复期注意事项等急性焦虑,随着患者对疾病了解的深入,心理上开始逐步接纳疾病,此时可开始介入心理层面。护理人员可通过询问(患者本人及家属)、侧面观察患者情緒变化,了解主要不良情绪表现,据此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采取直接沟通、氛围营造等来帮助患者打消不良情绪。其次调动家属介入心理护理中。对老年患者来说,家属是他们最关心、最寄托的对象,家属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等都可能对患者情绪产生影响,家属积极信号可能会是患者产生乐观情绪,反之则会激起患者负性情绪,因此对患者家属角度上说,首先家属要近可能在患者面前呈现出高兴、乐观、幸福、温馨的积极正向形象,使患者形成积极投射;其次患者要随时、及时将正面信息传达给患者,在此过程中对患者心理进行调整和指导,以亲情来感化患者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1个月随访,对2组患者生活活动质量进行评估。依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包括日常生活活动、社会活动、精神表现、焦虑、抑郁等,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低。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在实施护理后1个月随访 ADL评分结果比较,观察组在“日常生活能力”等五个指标评分上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实施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要好于未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的对照组。详见表1。
3 讨论
相较于药物、卫生、饮食等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更侧重于从患者心理、心灵等精神层面来进行介入,以达到缓解或消除焦虑、恐惧、担忧等常见不良情绪,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迎接疾病治疗和康复。从临床实践来看,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因素调节,可达到减轻临床肺心病患者诸类负性情况,促使患者情绪转向正向,从而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康复速度明显加快[2]。从本文研究来看,笔者引入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这一评价心理护理效果工具,ADL分为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精神状态、抑郁、焦虑等五个维度,对接受护理的患者从精神行为到社会行为改善情况进行量化评价,事实证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本组资料显示,实施心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随访,五个维度的ADL评分值均明显低于仅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1),而分值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高,提示心理护理通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可起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护理必须配合常规护理,以达到整体全面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蔺大明.护理干预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28-29
[2] 李金兰.心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37-41
作者简介:
徐建成(1976-),男,江西高安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老年临床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