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星: 為澳門搭建文化之橋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p_cryst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陳浩星,澳門出生,投身文化工作30多年,從事寫作、出版、策展及博物館管理工作。曾任澳門日報副刊編輯、副刊課副主任,2008年至2017年擔任澳門藝術博物館長。現為澳門立法會議員,故宮研究院書畫研究所、中外文化交流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西泠印社理事等。歷年策劃中外藝術展、文物展逾三十項,主編畫冊、文集逾五十種。擅長詩詞及書法、篆刻,多次參與國內外美術聯展。著有《夜航隨筆》正、續編,《一日之跡——陳浩星書法篆刻集》。並有《讀清人書法絕句》及藝文集待刋。2015年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文化功績勳章。
   此期人物訪談,記者榮幸邀請到陳浩星議員,就自己的文化人生,以及在疫情常態化下如何發展澳門的文化事業等話題進行分享。
  書畫興趣源於兒時家庭培養
   陳浩星是澳門資深的文化工作者,談及自己的文化人生,他娓娓道來,笑言自己從小已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充滿興趣,喜歡閱讀書籍。在中小學時最喜歡的學科是語文、歷史與地理。稍長,對中國傳統藝術產生濃厚興趣,開始學習書法、篆刻。這些都與家庭環境和教育有關。
   他說:“我父親是海員,任職於航行港澳的佛山輪,1971年颱風吹襲港澳,佛山輪翻側,因此罹難。家中的姐姐比我年長,很是關心我的成長,鼓勵我閱讀,並購買書籍、兒童雜誌給我,支持我發展自己的興趣。父親是工會的積極分子,在我的印象中,父親非常愛國,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那時過國慶節,家裡會在露臺掛上國旗,不止我們家,當時澳門的愛國家庭都會這麼做。每逢國慶,街巷都掛滿三角形彩旗,充滿節日氣氛。到了讀中學時,閱讀面較廣,對古典文學及近代歷史接觸較多,開始知道許多仁人志士,如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清末陳天華在日本蹈海自殺以喚醒民族魂等等,深深為他們的觀念及事蹟所感動,令我立志今後從事新聞或文化方面的工作。”
   他接著談到:“中學畢業後,我在香港三聯書店當了幾個月臨時工,隨後赴日本升學。儘管之前我已經參加暨南大學的入學試,獲中文系錄取,但我還是選擇去日本,理由是近現代許多革命者、文化人都赴日本求學,多少有些年輕人的浪漫主義情緒,我是非常嚮往的。這事得到了姐姐經濟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只是在學期間因為患病,留醫半月,家人又不放心,只好中途輟學回澳。之後獲李鵬翥先生提攜,進入《澳門日報》工作,一做便是十五年。在報館工作,我感到是個很好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當年我任職副刊,報社的領導對我既嚴格要求,也循循善誘;既打開了文藝知識的窗口,也培養了正確的國家觀念,處事要顧全大局。當時除了報社工作,也鼓勵我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和社會工作,如以澳門新聞工作者身份,獲薦為全國青聯澳門區委員,廣泛聯繫澳門各界青年朋友,認識祖國發展,這些都成為我寶貴的人生經驗,自覺在《澳門日報》工作受益終生。”
   陳浩星的藝文人生豐富多彩,他曾擔任《澳門日報》副刊課編輯、副主任,又擔任過口碑載道的澳門藝術博物館的館長之職近十年。此外他還是一位詩人、書法篆刻家,其書法創作內容很多是他自作的詩文。
  文化人需要清晰自己的立場
   談及博物館的策展工作,陳浩星坦言:“我中學時就對北京故宮有著深厚的感情。我其中一個姐姐在香港工作,她很關心我,知道我熱愛中華文化,有見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了若干種介紹中國文物、宮廷建築、帝后生活的大型畫冊,內容廣泛,有書畫、陶瓷、工藝品,是國寶級的文物,她雖是工薪階層,但知道我一定會喜歡這些畫冊,即使價格不菲,也一一買來送給我。我非常開心,因此對故宮頗感親切。後來在東京短暫留學,假期都去神田區泡舊書店,也買過好幾本故宮文物赴日展出的圖錄。”
   他說,當了解到故宮文物在日本展出時,心中不禁思忖:“為什麽這些文物可以送到日本展覽,但在中國人土地的澳門卻看不到?我當時就有個夢想,希望將來在澳門也能夠看到故宮的展覽。”“後來回到澳門就業,離開報社文藝工作的崗位後,有幸參與藝術博物館的建設,也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在回歸前夕,我感到條件成熟,應該努力爭取在澳門舉辦一場故宮文物展。我先是透過許世元先生的公子許禮平兄的介紹,邀請到故宮博物院楊新副院長來澳為我們鑑定館藏書畫,目的是希望和故宮博物院建立關係。"記者也被他的那份熱情和堅持所感染。
   “楊院長回京的當天,我和同事到澳門機場送行,我向楊院長展示一份《澳門日報》,頭條是報道國家領導人將來澳門主持政權交接儀式,我當面徵求楊院長的意見,是否可以適時把故宮的館藏送來澳門展覽,好讓澳門同胞認識中華文化,加強民族認同感與凝聚力。楊院長爽快地予以肯定及答應支持,建議我們致函故宮博物院說明此事。很高興最後得到了故宮博物院領導的大力支持,成功舉辦了‘盛世風華’故宮珍藏文物展。作為澳門回歸祖國的一項重要文化活動,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說到此,他有些激動和開心。
   他直言:“我們的發展方向,一定會有傾向性。作為澳門特區政府的博物館,服務市民,我們當然做中國人應做的事。展覽以中華文化為主軸,但這個宗旨並不妨礙我們和外國的文化藝術機構合作。藝博館歷年均舉辦世界知名的、優秀的藝術家作品及流派展,吸收多元文化,就是證明。但毫無疑問以中華文化為主體,作為文化人,需要清楚自己的文化立場。過去有人質疑我們這個立場,我只能回答,羅浮宮也會有交流項目,也會展示外國文物,但那僅屬次要,其宗旨還是宣揚法蘭西的文化藝術吧?”
  文化事業亦需要社會效益
   談及如何振興澳門的文藝,陳浩星說,先不論政策方向或具體措施,他反而認為有兩個“服務”和“角色”的問題值得澳門文化人一起思考:
   一是我們可以為社會提供什麼服務?二是在社會的建設中我們可以擔當什麼角色?具體一點說,站在文化人角度,我們的工作成果可以為社會帶來什麼正面改變?或者說社會效益。我們做事不能不講社會效益,當然文化效益不同經營商業,不同工程建設,但總得向社會交代我們文化工作有哪些效益,例如以培養下一代為目標,有利於提高澳門市民的綜合素養,提高審美能力,拓闊文化視野,加強其競爭力,從而為澳儲才,旨在爭取更多普羅大眾支持,支持者也是文化資源,讓全社會知道投資文化的利之所在,由反對、排斥變成認識、了解;由認識、了解變成認同、支持,有利於文化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有利於社會均衡發展。這些都是結構性的問題,不是透過爭取政府某一個政策或利好措施就可扭轉現狀,而應是推動全社會對文化效益有理性而準確的認知,這才是根本發展之道。    “如果我們的創作只屬滿足個人或與小部分專業人士交流,那也很正常,沒有問題。但如果使用社會資源,不妨多規劃效益。你搞創作也會希望多些人欣賞吧?如果作品難以引起受眾興趣或共鳴,或者缺乏社會意義、經濟效益,令入門者因無從入手而卻步,既不利於培養觀眾,也不利於大眾藝術水平的提高。但如果我從事的藝術創作是大家關注的議題,或者說對社會有益的,而不是只滿足於自己的創作慾望,這樣的文化藝術會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才會爭取到社會更多的支持。如果此項文化活動沒有社會效益,如何得到支持?”他誠懇地說道。文化也是一項服務。他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方:“例如在交通不便之處建橋,社會效益容易量化,較易爭取市民支持。我們做文化工作,是建溝通人心的橋,意義重大!值得我們向社會說清楚。”
   他說:“與此同時,文化界也可以共同思考什麼項目可以做,值得做。澳門的文化事業要發展,需要政府從整體政策上多扶持,這亦有賴業界集思廣益,建言獻策。事業和產業本無矛盾,事業也可以成產業,只要文化工作有發展,自然能夠提供多些就業機會及創業機會。”
  疫下文化工作的“協同動態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目前未知何時可以結束。在目前的情況下,不少行業倍感艱難。文化界的從業人員亦不例外。陳浩星稱:“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文化界的從業員亦感艱辛。手停口停,但大家並沒有過激反應,比較理性,這裡也有理想的支撐,相互支持打氣,但值得社會予以更多的關心和支援。”
   談及抗疫常態化下,應該如何發展澳門的文化事業,陳浩星指出:抗疫和文化產業要做好兩手抓,做好兩者的平衡,在防疫常態化下盡可能將負面影響減至最低。澳門是旅遊城市,文化活動也是旅遊資源。建議研究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如何在澳門更好地積極開展文化活動。例如文化場館,當有確診個案出現時,是否都以關門為唯一防疫手段?是否可參考內地的經驗,是否可協同防疫部門採取更為積極有效的措施實施動態管理?如登記訪客資料、檢驗健康碼、測量體溫、控制場館人數等等,盡可能讓市民生活恢復正常,享受正當文化娛樂權益,也有利於旅遊業復甦。“我試以‘協同動態管理’稱之,是否可以操作,不妨大家探討。”
   “此外疫情下也需要發揮自救精神,不可能事事找政府,政府亦不可能幫到這麼多。大家需要積極樂觀面對疫情帶來的巨大影響,適應轉變。如果一味抱怨,於事無補,倒不如大家一起研究對策,自助助人。”他語重心長地說道。
  用忠誠、謙卑、敬畏的心對待議會工作
   作為第七屆澳門立法會的新人,他表示:“今次是第一次落實‘愛國者治澳’原則的選舉,我能夠獲得行政長官委任,深感榮幸。十分感謝行政長官對我的信任和肯定,這也是對我的鼓勵和鞭策。我將會如立法會宣誓當日所言:‘竭誠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服務’,以忠誠的心面對行政長官交付的工作任務,以謙卑的心服務澳門社會和市民,多聽意見,特別是文化界的意見,然後透過議會反映,希望能為推動澳門文化事業的發展盡一分力量。”
   他表示亦會以敬畏的心面對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面對工作,時刻保持清醒,注重從社會大局出發考慮問題,多考慮有建設性的意見。“目前澳門遇到的困難只是發展歷程的某個階段,衝擊只是一時的,艱苦奮鬥也是澳門老一輩的優良傳統,應予以繼承。我堅信只要澳門人自強不息,協作互助,有國家的支持,澳門一定會行穩致遠,越來越好。”他語氣堅定地說。
   站在人生的新起點上,陳浩星對未來充滿信心,在此祝他不忘初心,事業順利,眾望所歸。
其他文献
土地问题一直是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风向标。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历来高度重视作为“三农”基石的农地问题。经过社会各界尤其是经济学界、法学界多年的深入讨论和研究以及各地试点地区数年的实践积累,去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决定,修订后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自今年伊始开始实施。一方面,新《农村土地承包法》贯彻落实了中央提出的“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政策目标,另一方面,该法又总结提炼了各地试点地区的经验教训。新《农村土地承包法》专节规定了土地经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连续爆发出三聚氰胺奶粉、毒酸奶、地沟油、病死猪等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刷新着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严重影响到大家的正常生活,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众多不安定因素,人们谈“食”色变,甚至说对所处食品安全环境丧失信心。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福祉,负面新闻的不断产生,倒逼政府积极寻求有效措施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让监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不再流于表面。城市中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通过多年的建设,无论是从法律法规方面、技术支持方面还是从社会参与度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使得城市中食品流通环节更加健康、透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應思考如何“搭台和搭梯”,助力澳門的青年人在灣區就業和創業,對此有何建議?   澳門立法會顏奕恆議員: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要為港澳青年發展多搭台、多搭梯,幫助青年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創造有利於青年成就人生夢想的社會環境。”國家通過《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強化政策協同、服務協同、資源協同,完善港澳青年就
期刊
18對新人珠海體驗“水上婚嫁”  ▲10月24日,第十屆“斗門水上婚嫁”集體婚禮在珠海斗門的南澳村舉辦,18對新人體驗“水上婚嫁”。“斗門水上婚嫁”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禮儀主要包括“坐高堂”“花船迎親”“回門”等。  ▲金秋時節,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胡楊林披上金裝,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賞。這是10月11日拍攝的額濟納旗胡楊林。
期刊
王堅 博士  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金融專業委員會人民幣國際化研究專家  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客座教授  王超  澳門電子金融產業貿易促進會執行會長  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金融專業委員會委員   隨著“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國家戰略發展,澳門無疑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遇。澳門作為中國的對外門戶、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特有的法律、金融、服務產業等體制,將推動
期刊
行政長官:不負中央厚望  切實做好開發橫琴這篇文章   10月1日,特區政府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酒會。行政長官賀一誠致辭時表示,澳門特區一定牢記使命,把握機遇,不負中央厚望,不負社會期待,緊緊圍繞“一條主線”、“四個戰略定位”、“四項主要任務”,循序漸進落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各項開放改革政策措施,與廣東省一道,切實做好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   行政長官強調,面對內外發展環境的複雜變
期刊
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國家體育總局主辦的全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10月下旬在陝西省西安市圓滿閉幕,澳門特區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在今屆賽事共取得2金3銀4銅的佳績。閉幕式亦宣佈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於2025年由廣東、香港、澳門三地共同承辦。  澳門特區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在今屆賽事參加了乒乓球、田徑及游泳共三個項目,其中憑林愛敏及許朗分別在TT6女子乒
期刊
中國能在與西方的政治對抗中堅持走自己的路,除了歷史文化傳統外,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政治制度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實際上,與40年前甚至10年前相比,中國的政治體制也在不斷變化,比如法治建設,打造服務型政府,制約權力,打擊貪污腐敗等等。   10月中旬,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並闡述了評判民主制度的標準和中國式“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優勢。在西方輿論普遍認為中國缺乏民主自
期刊
第68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精彩多元  澳門最重要的體育旅遊品牌項目——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每年的賽事均會轉播至内地,及海外其他國家和地區,宣傳澳門的旅遊形象。第68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如期於11月舉行。今屆將會舉行六項賽事,並分別獲得本澳六家大型綜合旅遊休閒企業的支持及冠名贊助,包括:澳娛綜合澳門格蘭披治四級方程式大賽、金沙中國澳門GT盃、銀河娛樂澳門東望洋大賽、新濠澳門房車盃、美高梅大灣區GT盃
期刊
博彩業是全球受本次疫情衝擊最大的幾個相關行業之一。自2020年年初以來,受到澳門本地疫情防控措施和珠澳之間因疫情不斷變化的出入境措施的影響,能入境澳門並進入博彩場所進行消費的旅客急劇減少,使得2020年博彩業的收入大幅下降。數據顯示,2020年澳門博彩業總收入為639.39億澳門元,較2019年的2960.85億澳門元下降了78.4%。  疫情重創澳門就業市場   博彩業收入的下降為澳門經濟社會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