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另一面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t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爱迪生是我们熟悉的天才发明家,他曾获得过1000多项发明专利,包括电灯泡、摄影机和留声机等许多现在常用的电器。但在爱迪生进行发明创造的同时,许多聪明人也在进行着自己的研发,为了维护自己“发明大王”的称号,爱迪生用了一些“非常”手段。

买来的灯泡专利


  第一个制出电灯泡的人并不是爱迪生。早在1801年,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就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盏灯泡。他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做了一种弧光灯,这种灯的亮度极强,适合安装在街道或广场,但是耗能产热过多,不能在家庭中使用。1854年,移民美国的德国钟表匠亨利·戈贝尔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丝,制成了首个可以家用的电灯,它能持续照明400个小时。
  1860年,英国人约瑟夫·斯旺也制成了碳丝电灯,但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直到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了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了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但斯旺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他就陷入了一场关于灯泡发明专利的纠纷。
  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在斯旺之前申请到了“真空”电灯的专利,他们在玻璃泡里充入氮气,制造“真空”环境,然后通电使其中的碳杆发光。但这项专利很快被卖给了爱迪生,因为他们没有足够财力继续完善这项发明。爱迪生拿到灯泡的专利后,并没有就此满足,他为了改良灯丝,做了上千次实验,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连笔记都写了两百多本。终于在1880年制造出了能够持续发亮1200个小时的碳丝白炽灯。
  爱迪生做出的是当时最好的电灯泡。但是,根据前文我们知道,在爱迪生之前已经有好些人在研究灯泡了。因此当爱迪生拿着自己的灯泡跑去申请专利时,美国专利局判爱迪生的碳丝白炽灯发明落于人后,专利无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极有商业头脑的爱迪生通过商业手腕和官司诉讼先后从戈贝尔的遗孀和斯旺等人手中将电灯的专利买了下来,成为了最终的灯泡“发明者”。

抢占摄影机专利


  在爱迪生的“简历”中,摄影机算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现在能看到丰富多彩的电影都依赖于这项发明,但摄影机真是爱迪生首创吗?
  电影史学家认为,法国发明家路易斯·普林斯才是第一个用自制摄影机拍摄了电影的人。普林斯从小就与摄影结缘,他在父亲朋友的一家照相馆里长大,在那里学习了许多摄影相关的知识。长大后他开始不满足于仅拍摄静态的照片,他想让照片“动”起来。
  摄影师穆布里奇曾通过连拍12张奔跑的马儿照片来展现马跑动的场景。受此启发,普林斯想到了第一个拍摄动图的点子,他制作了一个有16个镜头的照相机。其原理与现在手机上的连拍功能类似,能通过连续拍摄相片使图片上的人看上去好像“动”了起来。他的这个相机还获得了一项美国的摄像机专利。
  由于这款“摄像机”的镜头位置不在一条水平线上,拍摄出的动图中的人物会有忽然跳动的感觉,普林斯对此不太满意,他继续进行研发。1888年5月,普林斯独立制造的第一部单镜头摄像机诞生了,但这部摄像机却没能在美国申请到专利。几个月后,普林斯改进了这部摄像机,并成功地拍摄出了一段影片《郎德海花园场景》。
  1890年9月,普林斯准备带着他的电影摄像机和放映机前往美国,在纽约举办公开展示。然而就在他前往美国的途中,普林斯从他乘坐的火车中神秘地失踪了,连同装着电影设备和资料的行李。他的家人和警察沿途进行了严密的搜查,始终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1891年,也就是普林斯失踪的几个月后,爱迪生的“活动电影放映机”获得了发明专利,他成为了摄影机的发明者。当然,当时并没有人怀疑爱迪生与普林斯失踪之间有什么联系,时过境迁,普林斯的失踪成了历史悬案。
  之后,为了独占电影的发明权,爱迪生聘请了许多律师起诉其他拍电影的人,只有爱迪生公司旗下的工作室才有权拍摄影片而不被起诉。为了不被起诉,很多电影拍摄公司跑到很远的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去拍电影。慢慢地,美国洛杉矶形成了一个电影聚集地,那就是现在的好莱坞。从某种程度上说,爱迪生也算好莱坞的“发明家”了。

模仿的留声机专利


  有一个故事这样描述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的灵感:有一次他在试验电话机传声器的时候,发现模板随着声音不断地振动。他想测一下模板振动的幅度有多大,于是找来了一根短针,把一头插在模板上,另一头用手指轻轻按着,然后对着模板大声讲话。随着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短针振动的频率和幅度也在变化,这种变化通过短针的颤动被爱迪生感应到了。爱迪生突然有了一个新奇的想法,既然声音的振动可以转化为指针的颤动,为什么不能让指针的颤动转化为声音呢?
  1877年,爱迪生制出了一台由大圆筒、曲柄、受话机和膜板组成的机器。他将一张锡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纹的金属圆筒上,让针的一头轻擦着锡箔转动,另一头和受话机连接。当人们对着受话机说话并摇动曲柄时,机器就会记录下声音的纹路并按着声波放出相同的声音。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诞生了。
  但人们不知道的是,相似的故事早在20年前就发生了。
  1854年,法国一家科普书籍出版社的编辑斯科特·马丁维尔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他想如果摄影可以使用模仿眼睛的镜头来捕捉短暂的图像,那么耳朵的复制品难道不可以记录人们说的话吗?1857年,马丁维尔制出了最早的原始录音机。他找来一个小号,在其中央粘贴了一块薄膜,并在薄膜上栓了一根公豬的鬃毛,这根鬃毛能在覆有烟灰的玻璃板上涂写。然后,当玻璃板以每秒一米的速度在一个凹槽中水平滑动时,一个人在小号的开口附近讲话,导致膜片振动,鬃毛就会在玻璃板上画出纹路,这就是他刚才说出的话语的声波。爱迪生正是受到马丁维尔的启发想出了留声机的制造原理,但他从来没有告诉人们这一点。
  爱迪生虽然是发明大王,但并不是圣人,他的发明背后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其他文献
对很多人来说,海藻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不是放在餐桌上的食物。但实际上,人类食用海藻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1.3万多年前,当人类从亚洲首次进入北美时,就是依靠沿海海藻及其带来的鱼类,作为食物生存下来。  今天,我们仍然在利用海藻。比如用它制作寿司等美味佳肴,或通过提取它的某些成分,来制造可回收塑料等。  除此之外,海藻还有更大的价值正在被开发。譬如,清理海洋,恢复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力,从空
期刊
人类的身体构造十分复杂,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构成了人体这台精密的“机器”。而除了一些大型器官外,要完成人体复杂的生理功能,也离不开一些小“零件”。眼睛里多了一层膜  从前,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角膜可分为5层,依次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它们分别起着滋养、保护和补充细胞等作用。不过,2013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实验发现,原来角膜还有第六层。  研究人
期刊
变温动物能发烧吗?  没有人喜欢发烧,发烧往往使人浑身无力、头晕脑胀。但发烧虽然使人痛苦,却是对身体内部有害细菌和病毒的一种大规模的清除。从这个角度上看,发烧是一件好事。甚至有科学家表示,正常频率的发烧能够定期清除包括细菌和病毒在内的病原体,降低患癌的几率。  发烧一般是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身体的细菌或者病毒的数量过多了以后,身体内的体温调节系统会升高体温,提高自身免疫系统相关的酶的活性,
期刊
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丛林里,我们大多数人会不时迷路。尽管如此,我们的大脑在“导航”(寻找正确方向)方面确实非常了不起。即使我们在日常上下班途中走神了,大脑仍然能够把我们安全地送达目的地——科学家认为,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们“海马体”(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一部分)中的“位置细胞”。  “位置细胞”是2018年公布的一个生物物理学新名词。它是大脑定位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对环境中的特定位置有反应,并
期刊
你见过蓝色的烟花吗?  一束束亮光伴随着“咻咻”的声音依次冲上夜晚的空中,随后轰隆隆地爆炸出一个个五颜六色的“花朵”,照亮了夜空,也愉悦了我们的心情。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烟花可以是任何颜色的,但仔细想一下,你几乎从没见过蓝色的烟花,这是为什么呢?  烟花之所以能发光,靠的就是其内部的发光剂与发色剂。发光剂是铝粉或者镁粉,它们猛烈燃烧时,发出强烈的白光并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从而刺激发色剂中的金属发光
期刊
演化是否有方向性?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圆,还是一条永不回头的直线?这个问题很难有确定的答案,如果我们考虑不同时间长度的不同物种的演化历程,也许我们将得到不同的答案。演化是场轮回?  生物考古学家根据发现的化石证据,推测说,到目前为止,地球曾经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如果把每一次大灭绝作为循环的终点,物种的复苏作为起点,那么物种的演化过程是否是一个个相似的圆呢?  发生于距今2.51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第
期刊
在人类看来,太阳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输出体。在其中心到0.25倍太阳半径的范围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四个氢核聚变成一个氦核的核聚变反应,这个区域也称为太阳的核反应区。在这里,每秒钟有6000亿千克的氢经过热核聚变反应为5960億千克的氦,并释放出相当于40亿千克的氢的能量(通过E=mc2将质量转化为能量)。剧烈的核反应使得太阳核心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其压强也达到了2000亿个大气压。人类
期刊
影视劇大都离不开打打杀杀的情节,但拍戏不可能真的让演员受伤,那么那些以假乱真的伤口和鲜血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舞台上的第一抹“血”  血管几乎遍布全身,因此我们一旦受伤通常都会出血,而“血流成河”的场景也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样,“打斗必要见血”就成了影视剧的标配。但是,在生活中,人血还是稀缺的医疗资源,而且离体的血液很快就会凝固,并不适合作为影视剧的道具。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人们发明了“人造血
期刊
即使对于人类,0也不是一个容易理解的概念。儿童学会0往往比其他数字晚,而且他们经常弄不清楚0是大于1还是小于1。0这个数学符号的发明,在历史上也比其他数字晚。  除了人類,还有其他一些动物也掌握了0的概念。例如,黑猩猩和猴子经过训练之后,能把0视为一个数量。  由于蜜蜂的大脑太小,它们似乎不太可能加入这个“识0俱乐部”。但先前有研究已经发现,蜜蜂拥有惊人的数数本领,可以数到4。于是有人想看看,它们
期刊
电影《X战警》中的X教授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却具有让人害怕的能力:他能感应他人的思维和记忆,还能控制他们的思维和行动。这可谓是杀人于无形了,不仅杀死人的肉身,还要控制人的精神世界,将人变成傀儡。  电影让我们看得热血沸腾又心生向往,现实中真的有这种控制人心的能力吗?  科学家告诉我们,也许终有一天这将不再是幻想,因为现在科学家也正在研究如何在人脑中装上调控的开关呢。激光按动开关  我们行走在路上,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