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先生在教授水墨创作中,注重传统功夫的训练。在他的教案中,他强调笔墨线条的运用、行笔速度的变化与水墨混合的效果,并不断进行练习创作。写生虽是教案中的一部分,但谭先生认为追求表现生活、训练思维和启发创意才是目的。在这种教学程式下,使得年轻的学生得以体验中国笔墨和生活的情趣,表现出无穷的想象。点、线、面的构成,笔墨的转始,水墨的变化,学生随其独特个性而作出选择,形成了不拘一格的个人特色,其个人风格也得到了发挥。
——香港艺术馆总馆长 邓海超
目的
一、增强对笔画中墨调变化的认识和对笔、墨与水结合运用的信心。
二、了解运笔时笔头所含墨量、纸的吸水性、行笔速度三者之间的相对反应。
准备
水墨课用具,另外准备一小捆尼龙绳。
教学内容(一):线的墨调练习
一、教师引导
1.我们可否一笔过,画出一条包含着丰富墨调的线条呢?
2. 试猜猜,如果你用手中的笔,画一条包含着丰富墨调的线条,你能画多长呢?
二、步骤实施
1. 从瓶中倒出少许墨汁在白瓷盘中。
2. 把笔头全浸在水里,然后提出。将笔锋在笔洗的边沿拖数下,除去笔锋中过多的水分。
3. 用笔锋蘸取适量墨汁。
4. 让笔锋在纸上行走画线,但要注意线条的方向性和秩序性,避免最后纸上的墨线一团糟,分不出线的长短和始末。一开始时笔中含水和墨比较多,行笔速度宜快。渐渐地笔中的水分和墨减少,这时行笔的速度就要放缓,否则线会断,不能成为一条连续的线。
5. 当笔中没有水墨再渗到纸上时,这时你就完成了一笔作线的任务。(图1)
教学内容(二):动感的产生
线的墨调变化练习我们完成了,那么点和线同时出现在画面中时,我们应该怎样使点在画面的线条中“浮动”或“流动”呢?
步骤一:以浓墨作颇大的圆点或短横点,使其疏落地散布在画面上。
步骤二:用干湿适度的笔画出有深浅墨调变化的波浪纹线。由画面的一边开始,画向另一边,横过整个画面。遇到之前所作的点时,不要让线接触它,绕过去继续,直到另一边的边缘。
步骤三:重复这样的波浪纹线。横行的波浪纹线画得越密越好,使它布满整个画面。画线时,线与点的距离要保持紧凑感,线与线之间不能交错。(图2)
因横过整个画面的线形如波浪,加以线的粗细、深浅的墨调变化,逐渐产生墨点如在水中载浮载沉的视觉动感。动感是最能吸引人注意力的一种视觉效果,也是很多画作使人着迷之处。
动感还涉及到动向、旋律、聚散和对比等其他视觉效果。动感不一定是活跃、激昂或是快速的,动感亦包括宁静、平和、柔顺的一面。教师要通过学生习作,讲解画面的动感来源,点、线与形的动向、旋律和聚散等问题。
练习
1.完成线的墨调变化的习作。
2.利用点与线作一个充满动感的自由构图。
——香港艺术馆总馆长 邓海超
目的
一、增强对笔画中墨调变化的认识和对笔、墨与水结合运用的信心。
二、了解运笔时笔头所含墨量、纸的吸水性、行笔速度三者之间的相对反应。
准备
水墨课用具,另外准备一小捆尼龙绳。
教学内容(一):线的墨调练习
一、教师引导
1.我们可否一笔过,画出一条包含着丰富墨调的线条呢?
2. 试猜猜,如果你用手中的笔,画一条包含着丰富墨调的线条,你能画多长呢?
二、步骤实施
1. 从瓶中倒出少许墨汁在白瓷盘中。
2. 把笔头全浸在水里,然后提出。将笔锋在笔洗的边沿拖数下,除去笔锋中过多的水分。
3. 用笔锋蘸取适量墨汁。
4. 让笔锋在纸上行走画线,但要注意线条的方向性和秩序性,避免最后纸上的墨线一团糟,分不出线的长短和始末。一开始时笔中含水和墨比较多,行笔速度宜快。渐渐地笔中的水分和墨减少,这时行笔的速度就要放缓,否则线会断,不能成为一条连续的线。
5. 当笔中没有水墨再渗到纸上时,这时你就完成了一笔作线的任务。(图1)
教学内容(二):动感的产生
线的墨调变化练习我们完成了,那么点和线同时出现在画面中时,我们应该怎样使点在画面的线条中“浮动”或“流动”呢?
步骤一:以浓墨作颇大的圆点或短横点,使其疏落地散布在画面上。
步骤二:用干湿适度的笔画出有深浅墨调变化的波浪纹线。由画面的一边开始,画向另一边,横过整个画面。遇到之前所作的点时,不要让线接触它,绕过去继续,直到另一边的边缘。
步骤三:重复这样的波浪纹线。横行的波浪纹线画得越密越好,使它布满整个画面。画线时,线与点的距离要保持紧凑感,线与线之间不能交错。(图2)
因横过整个画面的线形如波浪,加以线的粗细、深浅的墨调变化,逐渐产生墨点如在水中载浮载沉的视觉动感。动感是最能吸引人注意力的一种视觉效果,也是很多画作使人着迷之处。
动感还涉及到动向、旋律、聚散和对比等其他视觉效果。动感不一定是活跃、激昂或是快速的,动感亦包括宁静、平和、柔顺的一面。教师要通过学生习作,讲解画面的动感来源,点、线与形的动向、旋律和聚散等问题。
练习
1.完成线的墨调变化的习作。
2.利用点与线作一个充满动感的自由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