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富宁县者桑金矿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越北古陆之间,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西缘,文山-富宁褶断束东部。区内金矿床、矿点的分布明显受构造、地层及火成岩的控制。从地球化学异常、矿点分布特征来看,受北东向构造断裂控制,沿断裂挤压破碎带分布。
[关键词]者桑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 类型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68-2
1区域概况
1.1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富宁县者桑金矿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越北古陆之间,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西缘,文山—富宁褶断束东部。
1.1.1地层
区域上出露地层从老到新有:中、上寒武统、下、中奥陶统、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下、中三叠统,区域上出露的其他地层有第三系等(图1)。基本上属于稳定的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
上二叠统吴家坪组(P2w):硅质岩、泥质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夹凝灰岩,局部夹泥质灰岩透镜体。
下三叠统罗楼组(T1l):岩性主要为灰绿色和灰黑色中—薄层状细砂岩,钙质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硅质岩和红色泥岩,局部夹少量塌积灰岩岩块,是本区的主要含矿地层。
中三叠统百逢组(T2b):主要岩性有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凝灰岩。
1.1.2岩浆岩
区域上岩浆岩发育,分布面积广(约占25%),主要以基性及碱质基性侵入岩为主,根据前人资料可划分为辉绿岩和辉长辉绿岩两个岩相带。岩浆岩表现为多旋回、多期次,产出状态从深成、浅成到喷发相均有。侵入岩产出形式有岩床、岩墙、岩脉及岩盖等,形成的岩性复杂,即各类辉长岩、碱性辉长岩、辉长辉绿岩以及少量闪长岩、苏长岩、辉橄岩等,许多岩体具有一定岩浆分异现象,前人称为富宁岩群。喷发岩类以安山玄武岩、凝灰岩等为主。受北西向大断裂控制,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为本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构造环境和成矿条件。
1.1.3构造
本区区域构造走向近东西,属向东倾状的短轴背斜—者桑背斜,矿区为者桑背斜之南翼部分,形成、派生一系列断裂,破碎,紧闭的复式背向斜,沿背斜轴向发育有近东西向的断裂及派生的北东向断裂及后期形成的北西向断裂,加之岩浆岩的侵入就位,区内的构造变形十分剧烈使之亦显得十分复杂,使一些地层缺失,使多数的地层呈断块形式产出,呈断裂接触(区域上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局部地层形成倒转、平卧、直立、尖棱褶皱的背向斜,从目前面貌、特征分析,北东向断裂与矿化关系较为密切,基性岩浆岩亦基本沿北东向断裂侵位。
1.2矿区地层
工作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玄武岩组(P2β)和上统吴家坪组(P2w),三叠系下统罗楼组(T1l)和中统百逢组(T2b)。
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玄武岩组(P2β):玄武岩与凝灰岩或凝灰质粉砂岩互层,主要位于矿区的西部和北部。
(2)吴家坪组(P2w):下部主要为碎屑岩与灰岩互层,碎屑岩主要为凝灰质粉砂岩夹凝灰岩,上部主要为硅质泥岩、凝灰质粉砂岩夹凝灰岩,局部夹灰岩透镜体,含锰线,为矿区主要的含矿层位。与上覆罗楼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3)罗楼组(T1l):上部黄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夹灰绿、灰色薄-中层状钙质粉砂岩夹薄层灰岩。下部灰黄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夹薄层泥岩,局部夹基性凝灰岩,砂岩中含锰。底部为紫红、土红色薄层状泥岩夹薄层状白色石英细砂岩,是矿区主要的含金层位。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4)百逢组(T2b):紫红、黄、灰绿色薄层状泥岩,夹中-厚层状细砂岩夹凝灰岩,为矿区重要的含矿地层。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1.3矿区构造
矿区位于者桑背斜南翼,次级构造发育,受大地应力的影响,次级褶皱、断裂极为发育,造成地层产状变化剧烈。
者桑背斜位于矿区北部,背斜两翼为罗楼组地层,核部出露二叠系吴家坪组地层。背斜北翼产状30~65°,南翼产状40~70°。其次级褶皱十分发育,岩石揉皱变形厉害,倒转褶曲现象极其发育。
区内断裂发育,大约有三期断裂活动,北东向为早期断裂,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为后期断裂,主要控矿断裂构造为F2、F3、F5断裂。
1.4矿区岩浆活动
侵入岩在矿区内分布有印支期钛辉辉绿岩、钛辉辉长辉绿岩,呈岩墙岩脉产出,新鲜岩石呈灰绿色、块状构造,辉长结构,由半自形粒状普通辉石及它形斜长石组成,暗色矿物约占25%。蚀变辉长岩呈各种褐、黄褐色,具黄铁矿化、绢云母化、泥化等蚀变,是本矿区重要的含金岩石,整个岩体90%以上遭受不同程度的蚀变,该岩体分布面积较大。
喷出岩在矿区主要表现为玄武岩和凝灰质玄武岩,岩石风化强烈,颜色呈黄色、土黄色,蚀变强烈,矿区玄武岩含金背景值比较高,高出地球克拉克值的6倍以上,局部构造发育的地段形成矿体,玄武岩是本矿区重要的含金层位之一。
2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
2.1矿床成因类型
矿区主要含金地层为二叠系吴家坪组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沉凝灰岩和印支期辉长-辉绿岩体及三叠系下统罗楼组(T1l)细砂岩。区域上主要含矿岩性与火山碎屑沉积岩和基性岩体关系密切,矿区地层含矿背景值比较高,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后期构造作用形成强烈褶皱和断裂破碎带,为成矿提供导矿和容矿场所,印支期基性岩体侵入形成大量的岩墙和成矿热液活动,热液沿断裂构造带和不整合接触带使Au元素活化富集,形成具有工业品位的Au矿床。
黄铁矿、毒砂为载金矿物,金矿物呈微细粒赋存于黄铁矿与毒砂晶格中,该矿床工业类型应属微细浸染型金矿。
2.2控矿因素
金矿体产于者桑背斜的南翼,受贯穿于矿区北东走向断裂构造的控制,赋存于其傍侧的次级构造(背斜和断层)中。同时还受到层位岩性的控制,金矿化主要发生于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泥质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夹凝灰岩、三叠系下统罗楼组(T1l)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夹凝灰岩、白云岩和印支期辉长-辉绿岩体中。故本区金矿体的形成受构造、层位、岩性的控制。
2.3找矿标志
(1)褶皱、断裂标志
背斜构造轴部及倾伏端,断裂带及其旁侧次级构造挤压、揉皱、破碎带均为有利的金矿富集部位。这是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
(2)蚀变标志
沿断裂带伴随硅化、黄(褐)铁矿化、毒砂化等热液蚀变,多种蚀變叠加出现时,更有利于金的富集成矿,亦是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
(3)地层、岩性标志
金矿体主要赋存于者桑背斜南翼,含矿岩性为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岩以及页岩和基性岩体,这是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
(4)化探异常标志:主要是金砷元素组合,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金、砷异常的重合出现,是找金的有利间接标志。邻区底圩地区化学元素异常与矿体产出部位吻合,经工程验证为矿致异常。因此,化探异常是该区找矿的首要标志。
3结语
在今后的开发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生产补充勘探;同时矿床内的数条隐伏矿体,在今后的生产建设中应随时注意矿体的形态变化。
参考文献
[1]富宁县者桑金矿地质勘查报告.张建强等,2011.12.16.
[关键词]者桑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 类型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68-2
1区域概况
1.1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富宁县者桑金矿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越北古陆之间,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西缘,文山—富宁褶断束东部。
1.1.1地层
区域上出露地层从老到新有:中、上寒武统、下、中奥陶统、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下、中三叠统,区域上出露的其他地层有第三系等(图1)。基本上属于稳定的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
上二叠统吴家坪组(P2w):硅质岩、泥质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夹凝灰岩,局部夹泥质灰岩透镜体。
下三叠统罗楼组(T1l):岩性主要为灰绿色和灰黑色中—薄层状细砂岩,钙质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硅质岩和红色泥岩,局部夹少量塌积灰岩岩块,是本区的主要含矿地层。
中三叠统百逢组(T2b):主要岩性有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凝灰岩。
1.1.2岩浆岩
区域上岩浆岩发育,分布面积广(约占25%),主要以基性及碱质基性侵入岩为主,根据前人资料可划分为辉绿岩和辉长辉绿岩两个岩相带。岩浆岩表现为多旋回、多期次,产出状态从深成、浅成到喷发相均有。侵入岩产出形式有岩床、岩墙、岩脉及岩盖等,形成的岩性复杂,即各类辉长岩、碱性辉长岩、辉长辉绿岩以及少量闪长岩、苏长岩、辉橄岩等,许多岩体具有一定岩浆分异现象,前人称为富宁岩群。喷发岩类以安山玄武岩、凝灰岩等为主。受北西向大断裂控制,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为本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构造环境和成矿条件。
1.1.3构造
本区区域构造走向近东西,属向东倾状的短轴背斜—者桑背斜,矿区为者桑背斜之南翼部分,形成、派生一系列断裂,破碎,紧闭的复式背向斜,沿背斜轴向发育有近东西向的断裂及派生的北东向断裂及后期形成的北西向断裂,加之岩浆岩的侵入就位,区内的构造变形十分剧烈使之亦显得十分复杂,使一些地层缺失,使多数的地层呈断块形式产出,呈断裂接触(区域上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局部地层形成倒转、平卧、直立、尖棱褶皱的背向斜,从目前面貌、特征分析,北东向断裂与矿化关系较为密切,基性岩浆岩亦基本沿北东向断裂侵位。
1.2矿区地层
工作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玄武岩组(P2β)和上统吴家坪组(P2w),三叠系下统罗楼组(T1l)和中统百逢组(T2b)。
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玄武岩组(P2β):玄武岩与凝灰岩或凝灰质粉砂岩互层,主要位于矿区的西部和北部。
(2)吴家坪组(P2w):下部主要为碎屑岩与灰岩互层,碎屑岩主要为凝灰质粉砂岩夹凝灰岩,上部主要为硅质泥岩、凝灰质粉砂岩夹凝灰岩,局部夹灰岩透镜体,含锰线,为矿区主要的含矿层位。与上覆罗楼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3)罗楼组(T1l):上部黄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夹灰绿、灰色薄-中层状钙质粉砂岩夹薄层灰岩。下部灰黄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夹薄层泥岩,局部夹基性凝灰岩,砂岩中含锰。底部为紫红、土红色薄层状泥岩夹薄层状白色石英细砂岩,是矿区主要的含金层位。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4)百逢组(T2b):紫红、黄、灰绿色薄层状泥岩,夹中-厚层状细砂岩夹凝灰岩,为矿区重要的含矿地层。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1.3矿区构造
矿区位于者桑背斜南翼,次级构造发育,受大地应力的影响,次级褶皱、断裂极为发育,造成地层产状变化剧烈。
者桑背斜位于矿区北部,背斜两翼为罗楼组地层,核部出露二叠系吴家坪组地层。背斜北翼产状30~65°,南翼产状40~70°。其次级褶皱十分发育,岩石揉皱变形厉害,倒转褶曲现象极其发育。
区内断裂发育,大约有三期断裂活动,北东向为早期断裂,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为后期断裂,主要控矿断裂构造为F2、F3、F5断裂。
1.4矿区岩浆活动
侵入岩在矿区内分布有印支期钛辉辉绿岩、钛辉辉长辉绿岩,呈岩墙岩脉产出,新鲜岩石呈灰绿色、块状构造,辉长结构,由半自形粒状普通辉石及它形斜长石组成,暗色矿物约占25%。蚀变辉长岩呈各种褐、黄褐色,具黄铁矿化、绢云母化、泥化等蚀变,是本矿区重要的含金岩石,整个岩体90%以上遭受不同程度的蚀变,该岩体分布面积较大。
喷出岩在矿区主要表现为玄武岩和凝灰质玄武岩,岩石风化强烈,颜色呈黄色、土黄色,蚀变强烈,矿区玄武岩含金背景值比较高,高出地球克拉克值的6倍以上,局部构造发育的地段形成矿体,玄武岩是本矿区重要的含金层位之一。
2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
2.1矿床成因类型
矿区主要含金地层为二叠系吴家坪组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沉凝灰岩和印支期辉长-辉绿岩体及三叠系下统罗楼组(T1l)细砂岩。区域上主要含矿岩性与火山碎屑沉积岩和基性岩体关系密切,矿区地层含矿背景值比较高,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后期构造作用形成强烈褶皱和断裂破碎带,为成矿提供导矿和容矿场所,印支期基性岩体侵入形成大量的岩墙和成矿热液活动,热液沿断裂构造带和不整合接触带使Au元素活化富集,形成具有工业品位的Au矿床。
黄铁矿、毒砂为载金矿物,金矿物呈微细粒赋存于黄铁矿与毒砂晶格中,该矿床工业类型应属微细浸染型金矿。
2.2控矿因素
金矿体产于者桑背斜的南翼,受贯穿于矿区北东走向断裂构造的控制,赋存于其傍侧的次级构造(背斜和断层)中。同时还受到层位岩性的控制,金矿化主要发生于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泥质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夹凝灰岩、三叠系下统罗楼组(T1l)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夹凝灰岩、白云岩和印支期辉长-辉绿岩体中。故本区金矿体的形成受构造、层位、岩性的控制。
2.3找矿标志
(1)褶皱、断裂标志
背斜构造轴部及倾伏端,断裂带及其旁侧次级构造挤压、揉皱、破碎带均为有利的金矿富集部位。这是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
(2)蚀变标志
沿断裂带伴随硅化、黄(褐)铁矿化、毒砂化等热液蚀变,多种蚀變叠加出现时,更有利于金的富集成矿,亦是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
(3)地层、岩性标志
金矿体主要赋存于者桑背斜南翼,含矿岩性为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岩以及页岩和基性岩体,这是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
(4)化探异常标志:主要是金砷元素组合,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金、砷异常的重合出现,是找金的有利间接标志。邻区底圩地区化学元素异常与矿体产出部位吻合,经工程验证为矿致异常。因此,化探异常是该区找矿的首要标志。
3结语
在今后的开发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生产补充勘探;同时矿床内的数条隐伏矿体,在今后的生产建设中应随时注意矿体的形态变化。
参考文献
[1]富宁县者桑金矿地质勘查报告.张建强等,201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