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应运而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悄然无声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因此,应该把握好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对目前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增强其开展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被国内学者广泛利用,但研究视角不尽相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于其独特的优势却有着共同的观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路径,拥有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其有效开展有助于大学生陶冶思想,规范行为,全面发展。
本文研究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基于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现实需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融入大学生周围日常学习生活的教育环境中,使他们潜移默化、悄然无声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当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课题,需要回归现实,联系实际,归纳其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加快进行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1.教育主体意识不强
教育主体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由于实际情况的局限与教育意识的淡薄,对它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而且其教育效果不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那样简洁明了,不能达到教育主体的预期效果。所以在面对繁重的教學任务与科研压力时,教育主体往往会选择传统的教育模式,陈旧的教育理念,部分教育主体也只是运用一些形式上的教育方法,不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专业课内容相结合。另外,作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某些教育主体缺乏必备的思想品质与人格魅力,不能以身作则地感染学生,阻碍了其对大学生教育价值的实现。
2.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不当
教育资源的挖掘开发是推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其具有隐藏性等特点不易被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我们如果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比作一座冰山的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教育资源则是那浮出水面之上的部分,令人瞩目。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资源犹如水面之下的部分,它隐而不露,却更加雄伟壮丽。”一方面,高校内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开发不足。部分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疏于专业课程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忽视了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开发不足。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较少,难以开发利用其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利于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行为方式。
3.教育衔接联动成果不理想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是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三者的衔接联动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大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社会风气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传递的信息一旦与大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不相符,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就极易产生动摇。同时,家庭中隐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些家长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言行举止,容易与学校的教育内容相违背,增加了教育的难度。由此可见,学校、社会、家庭不同的教育环境传递的教育信息不同,衔接不一致,给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三、优化当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探索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识到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加快推进其开展刻不容缓。针对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使其朝着更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
1.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
作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总指挥,教育理念在指导教育实践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直接影响其教育目标的实现。由于教育理念陈旧落后,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识到教育目标不仅是向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生活经验,还要真正实现尊重和解放大学生,促使其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凸显贴近生活的教育理念,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不能离开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原因在于“人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源起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本质上就是人类‘生活事件’,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着不解之缘”。这就要求其教育目标的确定要从现实出发,满足大学生发展的合理需要,使其在体验生活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另外,该教育内容的设置要源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根据他们学习生活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充分挖掘贴近生活的典型实例,不断丰富教育内容。
2.开发整合教育资源
由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隐匿性,教育方式的渗透性等特点,教育者容易忽视大量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导致教育资源单一死板。因此必须要充分开发整合其教育资源,增强教育实效性。
第一,开发整合高校校园文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美国学者理德本曾指出:“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中,来自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经验的东西,与教给他们的东西一样多。”高校校园文化正是以一种无形的力量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方式,因此物质文化建设要注意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要求等融入校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中,充分利用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的隐性教育资源,注意校风校纪中教育资源的挖掘,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校园制度文化中,在学校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充分利用规章制度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 第二,开发整合高校课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课程种类繁多,涉及范围广,不论是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还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等专业课,教育者都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教育课程相糅合,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教育格局,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
第三,开发整合实践活动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践活动包括校园实践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二者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一方面,校园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立足于大学生的兴奋点,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他们喜闻乐見的活动相结合,如读书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是有效开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之一,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接受熏陶与教育。
第四,开发整合网络文化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各高校不仅要开设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以弘扬主流价值观,而且要增加一些隐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网站,注意版面设计形象生动,教育内容新颖有趣,以吸引大学生主动浏览,无声无息地接受教育。但是网络文化信息泛滥,良莠不齐,需要教育者积极引导大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受到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3.凝聚强化教育协同力
一般来说,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大都在高校进行,但是当代大学生是社会性的人,活动范围不仅局限在学校,还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这二者的教育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因此,仅靠学校的力量进行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够的,应该增强教育协同力,共同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创造一个三者相互协调配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系统,再加上大学生个体自身的努力,使该教育效果更加持久有效。
首先,要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一方面需要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把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大众传媒中,积极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社会舆论阵地,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荣辱观教育,加快法治建设,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使置身于其中的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对于个人的成长发挥着根本性的启蒙作用,具有其他教育环境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学校应该与家长多交流沟通,保证二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向的一致性,以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被削弱。最后,要靠大学生个体自身的努力。当代大学生个体思想呈现出一系列明显的特点,思维认知方式较为直观,思想价值取向复杂多元,但积极向上仍然占主流地位,因此他们自身的努力对于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当代大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无声无息地接受思想熏陶。
综上所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当今时代特点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现实需要,为高校教育者创造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应该在了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的把握,并提出优化措施以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与科学文化素质,促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天一.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5]彭小蓉.当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6]赵玉杰.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2013.
[7]葛立东.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1.
[8]张晓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9]白显良.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定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3).
[10]郝金平.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J].科技资讯,2011(16).
关键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被国内学者广泛利用,但研究视角不尽相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于其独特的优势却有着共同的观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路径,拥有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其有效开展有助于大学生陶冶思想,规范行为,全面发展。
本文研究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基于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现实需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融入大学生周围日常学习生活的教育环境中,使他们潜移默化、悄然无声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当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课题,需要回归现实,联系实际,归纳其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加快进行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1.教育主体意识不强
教育主体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由于实际情况的局限与教育意识的淡薄,对它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而且其教育效果不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那样简洁明了,不能达到教育主体的预期效果。所以在面对繁重的教學任务与科研压力时,教育主体往往会选择传统的教育模式,陈旧的教育理念,部分教育主体也只是运用一些形式上的教育方法,不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专业课内容相结合。另外,作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某些教育主体缺乏必备的思想品质与人格魅力,不能以身作则地感染学生,阻碍了其对大学生教育价值的实现。
2.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不当
教育资源的挖掘开发是推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其具有隐藏性等特点不易被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我们如果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比作一座冰山的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教育资源则是那浮出水面之上的部分,令人瞩目。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资源犹如水面之下的部分,它隐而不露,却更加雄伟壮丽。”一方面,高校内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开发不足。部分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疏于专业课程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忽视了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开发不足。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较少,难以开发利用其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利于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行为方式。
3.教育衔接联动成果不理想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是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三者的衔接联动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大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社会风气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传递的信息一旦与大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不相符,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就极易产生动摇。同时,家庭中隐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些家长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言行举止,容易与学校的教育内容相违背,增加了教育的难度。由此可见,学校、社会、家庭不同的教育环境传递的教育信息不同,衔接不一致,给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三、优化当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探索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识到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加快推进其开展刻不容缓。针对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使其朝着更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
1.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
作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总指挥,教育理念在指导教育实践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直接影响其教育目标的实现。由于教育理念陈旧落后,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识到教育目标不仅是向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生活经验,还要真正实现尊重和解放大学生,促使其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凸显贴近生活的教育理念,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不能离开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原因在于“人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源起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本质上就是人类‘生活事件’,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着不解之缘”。这就要求其教育目标的确定要从现实出发,满足大学生发展的合理需要,使其在体验生活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另外,该教育内容的设置要源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根据他们学习生活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充分挖掘贴近生活的典型实例,不断丰富教育内容。
2.开发整合教育资源
由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隐匿性,教育方式的渗透性等特点,教育者容易忽视大量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导致教育资源单一死板。因此必须要充分开发整合其教育资源,增强教育实效性。
第一,开发整合高校校园文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美国学者理德本曾指出:“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中,来自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经验的东西,与教给他们的东西一样多。”高校校园文化正是以一种无形的力量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方式,因此物质文化建设要注意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要求等融入校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中,充分利用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的隐性教育资源,注意校风校纪中教育资源的挖掘,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校园制度文化中,在学校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充分利用规章制度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 第二,开发整合高校课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课程种类繁多,涉及范围广,不论是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还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等专业课,教育者都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教育课程相糅合,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教育格局,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
第三,开发整合实践活动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践活动包括校园实践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二者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一方面,校园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立足于大学生的兴奋点,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他们喜闻乐見的活动相结合,如读书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是有效开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之一,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接受熏陶与教育。
第四,开发整合网络文化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各高校不仅要开设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以弘扬主流价值观,而且要增加一些隐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网站,注意版面设计形象生动,教育内容新颖有趣,以吸引大学生主动浏览,无声无息地接受教育。但是网络文化信息泛滥,良莠不齐,需要教育者积极引导大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受到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3.凝聚强化教育协同力
一般来说,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大都在高校进行,但是当代大学生是社会性的人,活动范围不仅局限在学校,还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这二者的教育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因此,仅靠学校的力量进行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够的,应该增强教育协同力,共同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创造一个三者相互协调配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系统,再加上大学生个体自身的努力,使该教育效果更加持久有效。
首先,要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一方面需要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把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大众传媒中,积极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社会舆论阵地,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荣辱观教育,加快法治建设,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使置身于其中的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对于个人的成长发挥着根本性的启蒙作用,具有其他教育环境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学校应该与家长多交流沟通,保证二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向的一致性,以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被削弱。最后,要靠大学生个体自身的努力。当代大学生个体思想呈现出一系列明显的特点,思维认知方式较为直观,思想价值取向复杂多元,但积极向上仍然占主流地位,因此他们自身的努力对于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当代大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无声无息地接受思想熏陶。
综上所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当今时代特点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现实需要,为高校教育者创造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应该在了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的把握,并提出优化措施以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与科学文化素质,促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天一.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5]彭小蓉.当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6]赵玉杰.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2013.
[7]葛立东.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1.
[8]张晓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9]白显良.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定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3).
[10]郝金平.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J].科技资讯,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