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来源 :临床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u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18~75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全麻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T组于T4-5、T6-7椎旁间隙各注射0.33%罗哌卡因15 ml;C组于相同位置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术中均予七氟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术前24 h及术后24、48 h采用Von Frey纤毛测量机械痛阈.记录术后0.5、1、2、6、12、24、48 h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记录术中七氟醚、瑞芬太尼用量、PACU停留时间及PACU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泵用量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及患者镇痛效果满意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镇静过度、低氧血症、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48 h T组机械痛阈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0.5、1、2、6、12 h T组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T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内镇痛泵用量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C组,PACU补救镇痛率明显低于C组(P<0.05).T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长于C组,术后患者镇痛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缓解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减少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效果的满意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颊针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LC的老年患者97例,男55例,女42例,年龄65~74岁,BMI 20~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8)和颊针组(n=49).麻醉诱导前,颊针组给予颊针疗法,一直带针,每隔5 min行针一次,持续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不行颊针治疗.记录入手术室时(T0)、麻醉后5 min(T1)、手术切皮时(T2)、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T3)、术后6 h(T4)、术后24 h(T5)的MA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的效果,探讨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时的最佳剂量.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200例,男87例,女113例,年龄18~60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阿芬太尼3μg/kg组(A3组)、阿芬太尼5μg/kg组(A5组)、阿芬太尼7μg/kg组(A7组)和阿芬太尼9μg/kg组(A9组),每组50例.四组分别于入室吸氧3 min后缓慢静脉注射阿芬太尼3、5、7、9μg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8周龄,体重220~250 g.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假手术+盐酸戊乙奎醚组(SP组)、IR组和IR+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组(IP组),每组8只.S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仅穿线不结扎,30 min后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g/kg.SP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仅穿线不结扎,30 min后经尾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 mg/kg.IR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穿线结扎30 min后,松开结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