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前科學概念对初中科学日常教学造成较大干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广泛联想、变式练习、类比纠错和逻辑归谬这四种教学上的应对策略,并就教师实施上述的相关要素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 科学 前科学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57-01
前科学概念就是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对科学概念已有的、含糊的或者错误的认知,也可以称为错误概念、日常概念、先验概念等。例如,不少初中生在学习科学课程前认为:物体的温度可以传递,镜子会反射光而白纸不会反射光等。
从学习科学的角度来讲,初中生的直觉兴趣、操作兴趣非常强。他们往往满足于观察有趣的科学现象,缺少进一步了解科学现象背后因果关系的热情。当他们了解了某种科学现象,或某项实验观察、操作结束后,学习的兴趣便会降低乃至消失。上述心理特点,使初中生在科学学习中易受前科学概念的干扰。同时,初中生接受科学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存在较大局限性,他们在分析问题时经常会被事物的个别特征、表面特征所困扰,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非常不利于前科学概念的转变。
一、前科学概念常用的应对策略
笔者结合科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应对学生存在的前科学概念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广泛联想
教师可以利用前科学概念引领学生广泛联想,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概念。比如,学生认为夏天吹风扇觉得凉爽是因为风冷,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夏天从游泳池上岸风吹来时身上会感到凉快,地面洒水降温,中暑者在身上擦酒精等现象,促进学生对蒸发致冷的理解。
(二)变式练习
变式练习是在不同情境,引导学生练习使用同一概念、原理的方法。教师可提供大量某一科学概念、原理的各类事例,帮助学生转变前科学概念。例如,不少学生认为摩擦力的方向必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尤其是有关静摩擦力方向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提供几个变式,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个概念。
(三)类比纠错
类比就是两个概念、原理之间相似特征的对照。教师运用类比提供一个相近的表象,能较容易地刺激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表象,从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压强概念时,学生已经有了速度概念,可以引导进行类比,促进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减少相关原科学概念的干扰。
(四)逻辑归谬
逻辑归谬就是首先假设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利用其想法或思路归纳出与事实或已知的概念、原理相悖的结论,让学生在冲突中发现自己的原科学概念存在错误,进而改进、完善。教师不要先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思考、分析之后,得出与自己原有想法相悖的结论,进而重构概念。
二、策略实施的相关要素
(一)梳理学生存在的前科学概念
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具有广泛性、隐蔽性的特点。教师如果不了解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就无法针对性地展开应对与纠正。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科学》教材中编者所提供的线索。其次,教材相配套的教师用书也提供了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的前科学概念。以初中科学光学部分的知识为例,教材、教师用书中隐形或显现的提到学生前科学概念的有六处。最后,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会经常暴露前科学概念,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发现、记录学生存在的错误想法。例如,“一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树的质量比种子多了很多,这些增加的质量主要从何而来?”,多数学生的回答涉及“水”或“土壤”,只有少数学生的回答还会涉及“空气”。说明学生虽然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但多数学生不自觉地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总之,教师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存在的前科学概念,了解越多越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教师也可以与其他教师展开梳理,从而更好地梳理学生存在的前科学概念。
(二)重视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
初中科学学科的理论性、逻辑性较,许多概念、原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概念进行归类,突出概念的共性特征,理顺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是帮助学生纠正前科学概念束缚的重要基础。如水蒸气是白色气体,教师可以把相关的现象进行归类:烧水时壶嘴冒“白气”,热的饭菜冒“白气”等等,这现象的实质就是水蒸气遇冷降低温度液化形成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就叫“白气”。
(三)倡导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可以充分暴露出学生之间不同的前科学概念,通过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反思,进而纠正学生自己原有的、片面的认识。例如学习浮力时,学生存在“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浮力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且浸没越深浮力越大”、“在水中投入大石块和小木块后,大石块因为下沉受到的浮力小”等前科学概念。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会逐步开阔视野,形成全面、正确的认知。
参考文献:
[1]顾援.概念的教学[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4).
[2]陈志峰.初中生物前科学概念调查分析和矫正策略[J].中学教研,2013(22).
作者简介:
余旭恩(1977-),女,汉族,硕士,浙江省宁波市孔浦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初中 科学 前科学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57-01
前科学概念就是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对科学概念已有的、含糊的或者错误的认知,也可以称为错误概念、日常概念、先验概念等。例如,不少初中生在学习科学课程前认为:物体的温度可以传递,镜子会反射光而白纸不会反射光等。
从学习科学的角度来讲,初中生的直觉兴趣、操作兴趣非常强。他们往往满足于观察有趣的科学现象,缺少进一步了解科学现象背后因果关系的热情。当他们了解了某种科学现象,或某项实验观察、操作结束后,学习的兴趣便会降低乃至消失。上述心理特点,使初中生在科学学习中易受前科学概念的干扰。同时,初中生接受科学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存在较大局限性,他们在分析问题时经常会被事物的个别特征、表面特征所困扰,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非常不利于前科学概念的转变。
一、前科学概念常用的应对策略
笔者结合科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应对学生存在的前科学概念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广泛联想
教师可以利用前科学概念引领学生广泛联想,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概念。比如,学生认为夏天吹风扇觉得凉爽是因为风冷,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夏天从游泳池上岸风吹来时身上会感到凉快,地面洒水降温,中暑者在身上擦酒精等现象,促进学生对蒸发致冷的理解。
(二)变式练习
变式练习是在不同情境,引导学生练习使用同一概念、原理的方法。教师可提供大量某一科学概念、原理的各类事例,帮助学生转变前科学概念。例如,不少学生认为摩擦力的方向必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尤其是有关静摩擦力方向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提供几个变式,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个概念。
(三)类比纠错
类比就是两个概念、原理之间相似特征的对照。教师运用类比提供一个相近的表象,能较容易地刺激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表象,从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压强概念时,学生已经有了速度概念,可以引导进行类比,促进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减少相关原科学概念的干扰。
(四)逻辑归谬
逻辑归谬就是首先假设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利用其想法或思路归纳出与事实或已知的概念、原理相悖的结论,让学生在冲突中发现自己的原科学概念存在错误,进而改进、完善。教师不要先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思考、分析之后,得出与自己原有想法相悖的结论,进而重构概念。
二、策略实施的相关要素
(一)梳理学生存在的前科学概念
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具有广泛性、隐蔽性的特点。教师如果不了解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就无法针对性地展开应对与纠正。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科学》教材中编者所提供的线索。其次,教材相配套的教师用书也提供了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的前科学概念。以初中科学光学部分的知识为例,教材、教师用书中隐形或显现的提到学生前科学概念的有六处。最后,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会经常暴露前科学概念,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发现、记录学生存在的错误想法。例如,“一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树的质量比种子多了很多,这些增加的质量主要从何而来?”,多数学生的回答涉及“水”或“土壤”,只有少数学生的回答还会涉及“空气”。说明学生虽然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但多数学生不自觉地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总之,教师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存在的前科学概念,了解越多越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教师也可以与其他教师展开梳理,从而更好地梳理学生存在的前科学概念。
(二)重视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
初中科学学科的理论性、逻辑性较,许多概念、原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概念进行归类,突出概念的共性特征,理顺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是帮助学生纠正前科学概念束缚的重要基础。如水蒸气是白色气体,教师可以把相关的现象进行归类:烧水时壶嘴冒“白气”,热的饭菜冒“白气”等等,这现象的实质就是水蒸气遇冷降低温度液化形成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就叫“白气”。
(三)倡导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可以充分暴露出学生之间不同的前科学概念,通过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反思,进而纠正学生自己原有的、片面的认识。例如学习浮力时,学生存在“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浮力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且浸没越深浮力越大”、“在水中投入大石块和小木块后,大石块因为下沉受到的浮力小”等前科学概念。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会逐步开阔视野,形成全面、正确的认知。
参考文献:
[1]顾援.概念的教学[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4).
[2]陈志峰.初中生物前科学概念调查分析和矫正策略[J].中学教研,2013(22).
作者简介:
余旭恩(1977-),女,汉族,硕士,浙江省宁波市孔浦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