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聋校语文课堂“活”起来,提高聋校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聋校语文课堂;氛围;效率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各项潜能的发展。传统的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求实”、“求稳”,这种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那就是学生学得太“死”、太封闭。那如何让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呢,接下来我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让问题进课堂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开始时,把问题带进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勾起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提高聋生自主发问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这一课时,教学开始时板书课题,设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如: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比直接进入课文高了不少,同时还让学生养成了一个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不仅如此,用提问的方式贯穿整节课的教学也是可以的。例如在教学《矛和盾的集合》中就可以用几个问题将课文的重难点突显出来。
(1)矛的优点是什么?
(2)盾的优点是什么?
(3)坦克是怎么来的呢?
(4)谁“大显神威”?它为什么能大显神威?
(5)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以及坦克在战场上的“神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用这几个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引导式教学,教学的重难点突出,学生的求知欲更强,同学们纷纷查找答案,气氛很活跃,学生的发言也更多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了。
二、让生活进课堂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聋生的生活经历较少,若将语文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能缩小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教学聋校语文第十一册中《课间十分钟》这篇课文时,可以结合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来进行教学。导入新课时,可以出示学生们在课间做游戏的图片,让学生说他们在干什么。教学课文时,结全学生平时打乒乓球、丢沙包等活动来进行教学,能辅助学生体会当时的热闹情景与玩游戏时的快乐心情,更能体会文中描写游戏过程的句子。例如丢沙包这项活动,“丢包”“躲包”“抓包”这些环节,如果没有生活实践相辅助,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最后还可以出示学生玩游戏的图片让学生按照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仿说仿写句子、段落,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着实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不少,课堂氛围也“活”起来了。
三、让合作学习进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培养聋生的口语表达能边以及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金色的草地》一课中,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课文中有描写草地变颜色的段落,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究,也可以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再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推选代表进行发言,有的学生还会用手掌的张开与合拢来形容蒲公英花瓣的张开与合拢,形象生动的动作展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学生乐学,积极性更高,课堂氛围也更好。
四、让多媒体技術进课堂
聋孩子听力有缺陷,可以由敏锐的视觉等多种感观来补偿。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等多媒体仪器以特有的声像同步、动画演示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及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例如在《金色的草地》一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的游戏通过动画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犹如学生们在草地上跟着一起玩耍一般,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的学生还像样地模仿起他们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既符合了聋生的心理特征,又让学生更易理解。
再例如,用课件演示整片蒲公英的景色,观看蒲公英。辅助学生明白草地变颜色的真相,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让民主的师生关系进课堂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民主平等对待学生。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其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师生交互作用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激励性的课堂语言,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创造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效果,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例如多使用“好好想想”、“再思考一下”、“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等鼓励启发性语言,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建立起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童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心理驱动力,也才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凝聚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朴永馨,李宏泰.“聋校语文教学200问”.
[2] 朴永馨.“特殊教育概论”.
[3] 陈云英等.“育能科技与特殊需要教育的结合”.《中国特殊教育》,2000.4.
[4] 教育部颁布施行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关键词:聋校语文课堂;氛围;效率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各项潜能的发展。传统的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求实”、“求稳”,这种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那就是学生学得太“死”、太封闭。那如何让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呢,接下来我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让问题进课堂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开始时,把问题带进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勾起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提高聋生自主发问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这一课时,教学开始时板书课题,设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如: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比直接进入课文高了不少,同时还让学生养成了一个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不仅如此,用提问的方式贯穿整节课的教学也是可以的。例如在教学《矛和盾的集合》中就可以用几个问题将课文的重难点突显出来。
(1)矛的优点是什么?
(2)盾的优点是什么?
(3)坦克是怎么来的呢?
(4)谁“大显神威”?它为什么能大显神威?
(5)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以及坦克在战场上的“神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用这几个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引导式教学,教学的重难点突出,学生的求知欲更强,同学们纷纷查找答案,气氛很活跃,学生的发言也更多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了。
二、让生活进课堂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聋生的生活经历较少,若将语文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能缩小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教学聋校语文第十一册中《课间十分钟》这篇课文时,可以结合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来进行教学。导入新课时,可以出示学生们在课间做游戏的图片,让学生说他们在干什么。教学课文时,结全学生平时打乒乓球、丢沙包等活动来进行教学,能辅助学生体会当时的热闹情景与玩游戏时的快乐心情,更能体会文中描写游戏过程的句子。例如丢沙包这项活动,“丢包”“躲包”“抓包”这些环节,如果没有生活实践相辅助,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最后还可以出示学生玩游戏的图片让学生按照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仿说仿写句子、段落,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着实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不少,课堂氛围也“活”起来了。
三、让合作学习进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培养聋生的口语表达能边以及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金色的草地》一课中,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课文中有描写草地变颜色的段落,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究,也可以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再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推选代表进行发言,有的学生还会用手掌的张开与合拢来形容蒲公英花瓣的张开与合拢,形象生动的动作展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学生乐学,积极性更高,课堂氛围也更好。
四、让多媒体技術进课堂
聋孩子听力有缺陷,可以由敏锐的视觉等多种感观来补偿。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等多媒体仪器以特有的声像同步、动画演示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及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例如在《金色的草地》一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的游戏通过动画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犹如学生们在草地上跟着一起玩耍一般,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的学生还像样地模仿起他们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既符合了聋生的心理特征,又让学生更易理解。
再例如,用课件演示整片蒲公英的景色,观看蒲公英。辅助学生明白草地变颜色的真相,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让民主的师生关系进课堂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民主平等对待学生。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其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师生交互作用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激励性的课堂语言,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创造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效果,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例如多使用“好好想想”、“再思考一下”、“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等鼓励启发性语言,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建立起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童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心理驱动力,也才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凝聚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朴永馨,李宏泰.“聋校语文教学200问”.
[2] 朴永馨.“特殊教育概论”.
[3] 陈云英等.“育能科技与特殊需要教育的结合”.《中国特殊教育》,2000.4.
[4] 教育部颁布施行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