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国内的上市公司快速增加,但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也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正常的资本市场秩序。怎样预防和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成为监管层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的行为成因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原因;对策
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股东和外部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状况、作出投资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财务数据得到正确披露以及客观公允的反应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对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獐子岛”、“辉山乳业”、“瑞幸咖啡”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屡见不鲜,严重损害了中小股民的利益。因此,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原因并提供积极的治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财务报告舞弊现状
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2000年1031家发展到2020年的4140家,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也显著增加。根据中国证监会披露的上市公司处罚决定书来看,从2000年到2020年,中国证监会共发布432篇处罚公告。从总体来看,行政处罚中关于财务舞弊的决定2018-2020年分别是56、48、57份,共有161份。在实施企业新法规准则以后,一些公司被处罚的次数甚至达到2-3次。截至2019年底,证监会对3777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审核,结果显示,在两地交易所关注的一共1万多个问题中,财务相关问题占比高达69%,其中财务数据不能客观公允反映公司业绩的问题占比达33%。另外,在2018-2020年间,禁入市场的决定每年平均发出12份。多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横跨多个会计期间,而且公司采用的造假手段雷同,多为虚构营业收入,减少费用支出以增加利润,虚构资产和负债以及表外披露不实。本文认为,财务舞弊屡禁不止的原因在于:首先,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合理,违法成本过低,对舞弊行为不能严惩纵容了舞弊的发生;其次,大多爆出舞弊的上市公司内部本身就存在管理问题,如治理结构不合理、存在业绩压力等原因;最后,外部监督不到位也是财务造假和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
2.财务报告舞弊原因
2.1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不走向成熟,针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频发的情况,我国监管层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核算制度,企业财务披露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金融法制监管体系尚待完善,才企业财务舞弊的监管和惩罚不到位,现代企业制度依然处于起步阶段。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和新的经济事项,法规存在缺位,法制明顯滞后,形成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没有确切的法律处罚依据,相关执法机构甚至只能采取行政处罚而非刑事手段处理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在面对相对较低的舞弊成本和巨大的业绩压力和利益动机时,往往会突破底线。
2.2上市公司内部隐患
近年来由于财务丑闻频发,暴露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管存在缺失,因此大多数上市公司治理层都采购双层监督模式,引入独立董事来保护中小股民利益。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管理层权利往往过大,导致各层级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失效,独董对公司各项业务的监管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最高院对《公司法》重新修订,对公司监督这一职能进行重构,治理层需要监督管理层,尤其是财务监督方面,但往往在实践中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实际的作用。
此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新常态下,上市公司存在融资、业绩等压力。上市公司常常以财务指标作为管理层业绩考核依据。当财务指标下滑至,管理层为了维持股价,吸引资金流入,保持经营业绩,往往会使用财务舞弊手段,出具虚假的财务报告。
2.3外部监管不到位
外部监管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证券监管系统还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对于评价上市公司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没有标杆,审计市场存在漏洞,注册会计师无法起到有效监督、控制的作用;在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上,管理层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空间,为财务舞弊提供了机会;针对这些情况,我国多次修改了企业会计准则、公司法等,对上市公司的行为规范起到了正向作用,但在细节上没有得到落实,导致具体实践还存在较大问题。
3.财务报告治理对策
3.1建立规范的法律制度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针对上市公司常见的舞弊存在的漏洞,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使法律法规具有可操作性,细化到具体实践中去,同时减少模糊性词语,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范围。
3.2优化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结构
上市公司应该建立健全全内部控制,形成健康的管理机制。第一,在公司内部加大宣传和培训,增强内部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梳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关键岗位的职责分离,严格程序化员工的实际行动,以改善内部环境;第二,建立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防止管理层权利过大。加权治理层对管理层的监督,创新股东大会的形式,开展线上会议、网络投票等更加透明的方式,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第三,注重公司内部有效沟通,形成销售与收款流程、采购与付款流程、生产与存货流程、货币资金流程之间的互动,依托信息自动化,形成业务到财务的双向传达机制,防止会计信息不对称。
3.3完善我国的证券监管体系
完善我国的证券监管体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加审计过程中的反舞弊程序,并根据可能存在的重要错报风险和特殊风险执行进一步程序;第二,协调注册会计师制度,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与权利,并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第三,细化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和审计准则,加大监管力度;第四,加大财务报告舞弊的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
参考文献:
[1]吴倩倩.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其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外资,2020(22):69-70.
[2]王静茹.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剖析及治理对策[J].商业经济,2020(11):171-172.
作者简介:陈奇奇(1995.12-),男,汉族,浙江余姚,硕士在读,西安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审计与公司治理。
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原因;对策
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股东和外部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状况、作出投资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财务数据得到正确披露以及客观公允的反应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对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獐子岛”、“辉山乳业”、“瑞幸咖啡”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屡见不鲜,严重损害了中小股民的利益。因此,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原因并提供积极的治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财务报告舞弊现状
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2000年1031家发展到2020年的4140家,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也显著增加。根据中国证监会披露的上市公司处罚决定书来看,从2000年到2020年,中国证监会共发布432篇处罚公告。从总体来看,行政处罚中关于财务舞弊的决定2018-2020年分别是56、48、57份,共有161份。在实施企业新法规准则以后,一些公司被处罚的次数甚至达到2-3次。截至2019年底,证监会对3777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审核,结果显示,在两地交易所关注的一共1万多个问题中,财务相关问题占比高达69%,其中财务数据不能客观公允反映公司业绩的问题占比达33%。另外,在2018-2020年间,禁入市场的决定每年平均发出12份。多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横跨多个会计期间,而且公司采用的造假手段雷同,多为虚构营业收入,减少费用支出以增加利润,虚构资产和负债以及表外披露不实。本文认为,财务舞弊屡禁不止的原因在于:首先,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合理,违法成本过低,对舞弊行为不能严惩纵容了舞弊的发生;其次,大多爆出舞弊的上市公司内部本身就存在管理问题,如治理结构不合理、存在业绩压力等原因;最后,外部监督不到位也是财务造假和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
2.财务报告舞弊原因
2.1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不走向成熟,针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频发的情况,我国监管层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核算制度,企业财务披露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金融法制监管体系尚待完善,才企业财务舞弊的监管和惩罚不到位,现代企业制度依然处于起步阶段。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和新的经济事项,法规存在缺位,法制明顯滞后,形成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没有确切的法律处罚依据,相关执法机构甚至只能采取行政处罚而非刑事手段处理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在面对相对较低的舞弊成本和巨大的业绩压力和利益动机时,往往会突破底线。
2.2上市公司内部隐患
近年来由于财务丑闻频发,暴露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管存在缺失,因此大多数上市公司治理层都采购双层监督模式,引入独立董事来保护中小股民利益。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管理层权利往往过大,导致各层级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失效,独董对公司各项业务的监管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最高院对《公司法》重新修订,对公司监督这一职能进行重构,治理层需要监督管理层,尤其是财务监督方面,但往往在实践中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实际的作用。
此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新常态下,上市公司存在融资、业绩等压力。上市公司常常以财务指标作为管理层业绩考核依据。当财务指标下滑至,管理层为了维持股价,吸引资金流入,保持经营业绩,往往会使用财务舞弊手段,出具虚假的财务报告。
2.3外部监管不到位
外部监管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证券监管系统还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对于评价上市公司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没有标杆,审计市场存在漏洞,注册会计师无法起到有效监督、控制的作用;在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上,管理层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空间,为财务舞弊提供了机会;针对这些情况,我国多次修改了企业会计准则、公司法等,对上市公司的行为规范起到了正向作用,但在细节上没有得到落实,导致具体实践还存在较大问题。
3.财务报告治理对策
3.1建立规范的法律制度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针对上市公司常见的舞弊存在的漏洞,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使法律法规具有可操作性,细化到具体实践中去,同时减少模糊性词语,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范围。
3.2优化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结构
上市公司应该建立健全全内部控制,形成健康的管理机制。第一,在公司内部加大宣传和培训,增强内部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梳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关键岗位的职责分离,严格程序化员工的实际行动,以改善内部环境;第二,建立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防止管理层权利过大。加权治理层对管理层的监督,创新股东大会的形式,开展线上会议、网络投票等更加透明的方式,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第三,注重公司内部有效沟通,形成销售与收款流程、采购与付款流程、生产与存货流程、货币资金流程之间的互动,依托信息自动化,形成业务到财务的双向传达机制,防止会计信息不对称。
3.3完善我国的证券监管体系
完善我国的证券监管体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加审计过程中的反舞弊程序,并根据可能存在的重要错报风险和特殊风险执行进一步程序;第二,协调注册会计师制度,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与权利,并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第三,细化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和审计准则,加大监管力度;第四,加大财务报告舞弊的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
参考文献:
[1]吴倩倩.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其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外资,2020(22):69-70.
[2]王静茹.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剖析及治理对策[J].商业经济,2020(11):171-172.
作者简介:陈奇奇(1995.12-),男,汉族,浙江余姚,硕士在读,西安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审计与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