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升蓝降”,民进党又有了底气,中生代准备接班实现世代交替;立场不变,态度上的务实不过是小打小闹。
民进党下台后,经过一年多的盘整,在新任党主席蔡英文的领导下逐渐走出谷底,上升步伐加快,重新燃起对2012年“大选”的期待。此时,蔡英文一手主导的民进党“十年政纲”也呼之欲出。
根本路线不会变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民进党内部要求路线检讨的声音此起彼伏,由于刚遭遇建党以来最严重危机,蔡英文为避免党内分裂,暂时搁置争议性较大的路线问题。这期间,蔡英文摒弃陈水扁主政时的“激进台独”做法,以其独特的“蔡式风格”带领民进党走向理性务实道路,重新凝聚绿营,并在去年底县市长选举及今年初两场“立委”补选中接连获胜,不仅止住了民进党在“扁案”爆发后一路下滑的颓势,而且进一步转趋上升势头。反观国民党,因受马英九政绩不佳拖累,在多场选举中连连败北。这种“国降民升”的发展态势,客观上为民进党进一步调整路线创造了条件。民进党高调抛出“十年政纲”,有其特定的政治意图。
首先,民进党急欲突破现在的基本盘结构,争取中间选民的认同与支持,扩大社会基础。台湾政治生态大致可分为泛蓝、泛绿及中间三大板块,其中泛蓝、泛绿在政党认同光谱上分别倾向于国民党和民进党,结构相对稳定,中间选民的政党归属感与意识形态则较弱,流动性相对较大。台湾《远见》杂志今年2月的民调显示,泛蓝与泛绿民众分别占36.6%、23%,中间选民则达37.6%。民进党虽在一系列地方选举中连胜,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其一,民进党下台后并未进行实质性改革,胜选不是因为重获岛内民众认可,而是拜泛蓝民众因对国民党执政不满不参加投票所赐,民进党在几次选举中的得票数始终限于泛绿基本盘即是证明。其二,民进党要想染指2012年“大选”,争取和拉拢中间选民尤显重要。中间选民一般相对务实,看重政党的形象与治理能力,因而蔡英文所谓的“十年政纲”必会投其所好。号称“台独理论大师”的林浊水声称:“党中央积极进行十年政纲研拟,希望透过前瞻性愿景把支持者扩大到基本盘之外。”
其次,民进党企图进一步强化“台湾主体意识”及“爱台湾、护主权”的本土形象。民进党创建至今一直以“本土、爱台”自居,极力将国民党贴上“外省党”、“权贵党”、“统一党”等标签,民进党的发展可谓与“台湾本土性”息息相关。民进党早年制定的党纲妄称要“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极力攻击国民党的“一中五权宪法体制”违背现实,极大地扰乱了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李登辉主政后迎合民进党的本土路线,在“一个中国”的立场上不断退缩,大肆推行“修宪”、“废省”等政治改造工程,助长本土意识在岛内泛滥。2000年陈水扁执政后立即抛出两岸“一边一国”论,走向“公投制宪”的“急独”路线。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演变显示,其一方面要靠岛内本土意识的强化捞取选票,另一方面通过对两岸关系定位的“台独”论述不断强化“台湾主体意识”。因此新的“十年政纲”虽未出笼,但可断言它摆脱不了上述逻辑,将会涉及所谓的“台湾主体性”、“台湾主权”、“台湾人民自决权”等内容。
第三,推动“十年政纲”是蔡英文巩固领导权威、推动民进党世代交替的重要手段。蔡英文是在民进党危机重重、人心涣散的时候接任党魁一职的,由于党龄浅且缺乏派系根底,一度被外界看成是“过渡”性人物。然而,蔡英文以独特的理性风格和稳扎稳打的策略,带领民进党走出谷底,不仅逐步确立党内的领导地位,而且成为最受岛内民意期待的政治人物之一,民众满意度超过马英九。然而,民进党内真正具有政治实力的“天王级”人物把持各个派系,目前虽持“尊蔡”姿态,实则各怀鬼胎,伺机而动,对蔡英文的领导地位构成威胁。蔡主导推动“十年政纲”,已占据领导民进党转型调整的战略制高点,若能广泛凝聚党内共识,达成新的路线纲领,其领导地位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目前以蔡英文为代表的中生代已执掌民进党中央,但苏贞昌、谢长廷、游锡堃、吕秀莲等“天王”仍不甘退出历史舞台,身陷囹圄的陈水扁也通过“扁系”对党务指手画脚。“十年政纲”若能体现民进党中生代对台湾未来走向的最新看法,并最终获得泛绿支持者及党内各派势力的共识,将有助于加快民进党的世代交替。
对两岸关系更趋务实
2009年底,蔡英文在一篇“写给2010的民进党”的公开信中首次正式提出“十年政纲”的概念。她提到,“藉由这份政纲,我们要把民进党的路线及对台湾整体的规划告诉全体人民,从全球化中台湾的地位、产业的创新、就业与教育、财政的平衡、因应高龄化社会的方案、国土规划与永续发展,到两岸政治与经贸的定位。”综合近来民进党内各方面透露的信息,“十年政纲”的形成将依序分为“形成问题意识”、“举办各项研讨会,开放各界意见参与”、“政策纲领的撰写与沟通”、“经由全代会讨论通过后形成党的正式文件”四个阶段,其侧重点将会放在强化民进党的执政能力及两岸关系问题上。
一是提出台湾未来发展的愿景,强调民进党的执政能力。2000年首次政党轮替之前,民进党曾被冠以“清廉、勤政、爱乡土”的光环,社会基础不断扩张。然而,陈水扁执政八年失政败德,以“台独”掩盖贪腐,导致台湾经济日益被边缘化,民众的国家与身份认同极度混乱,社会因族群矛盾而被严重撕裂,民进党的执政能力遭到空前质疑,最终惨败丢掉政权。蔡英文打出“有执政经验的在野党”口号,强调“做一个公开、透明、清楚、称职的反对党”,但囿于客观情势,始终未能用变革回应民众的期待。正如岛内一位绿营学者所言,“当前台湾社会寻求改变的动力,似乎仍仅止于期待执政的国民党反省改变,还不足以支撑让民进党上台来创造真正的改变”。当前马英九当局深陷执政困境,为民进党重新形塑政党形象、扩大政党认同提供了难得契机。“十年政纲”很可能将围绕提升台湾竞争力,从产业、科技、就业、教育、环保等领域全方位提出民进党因应未来挑战的总体思路,以此重新赢回民众对其执政能力的信任。
二是提出民进党对两岸关系的最新主张。2008年5月国民党重新执政后,海峡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的新阶段,两会恢复制度化协商并先后达成12项协议,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基本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取得重大积极进展,社会各层次、各领域交流交往日益密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获得岛内多数民众的肯定与支持,民进党虽极力干扰破坏,但仍难避免被边缘化的危机。“十年政纲”将体现民进党对现阶段两岸关系的最新思考,目前看不会放弃“台独党纲”,而是如民进党中央所言,“对党纲、党的各项决议文与行动纲领,没有反映国家发展需要的部分进行强化”。一方面,蔡英文曾是李登辉炮制“两国论”的重要参与者,还曾在陈水扁执政时担任“陆委会主委”,“台独”思想根深蒂固,其领导下的民进党不会改变“台湾主权独立”的立场,但不排除会在“台湾前途决议文”的基础上,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处理两岸关系,在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等领域采取更为弹性的立场。另一方面,民进党仍将继续污蔑马当局大陆政策伤害台湾“主权”及利益,并可能会提出其所谓的因应措施。
蔡英文已将“十年政纲”作为民进党走向重新执政的竞选纲领,亲自参与政纲的规划与研拟全程。由于民进党和绿营内各派势力反应不一,“十年政纲”最终呈现何种面貌,还将取决于党内“天王”、“台独基本教义派”及中间务实派间的拉扯矛盾。
民进党下台后,经过一年多的盘整,在新任党主席蔡英文的领导下逐渐走出谷底,上升步伐加快,重新燃起对2012年“大选”的期待。此时,蔡英文一手主导的民进党“十年政纲”也呼之欲出。
根本路线不会变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民进党内部要求路线检讨的声音此起彼伏,由于刚遭遇建党以来最严重危机,蔡英文为避免党内分裂,暂时搁置争议性较大的路线问题。这期间,蔡英文摒弃陈水扁主政时的“激进台独”做法,以其独特的“蔡式风格”带领民进党走向理性务实道路,重新凝聚绿营,并在去年底县市长选举及今年初两场“立委”补选中接连获胜,不仅止住了民进党在“扁案”爆发后一路下滑的颓势,而且进一步转趋上升势头。反观国民党,因受马英九政绩不佳拖累,在多场选举中连连败北。这种“国降民升”的发展态势,客观上为民进党进一步调整路线创造了条件。民进党高调抛出“十年政纲”,有其特定的政治意图。
首先,民进党急欲突破现在的基本盘结构,争取中间选民的认同与支持,扩大社会基础。台湾政治生态大致可分为泛蓝、泛绿及中间三大板块,其中泛蓝、泛绿在政党认同光谱上分别倾向于国民党和民进党,结构相对稳定,中间选民的政党归属感与意识形态则较弱,流动性相对较大。台湾《远见》杂志今年2月的民调显示,泛蓝与泛绿民众分别占36.6%、23%,中间选民则达37.6%。民进党虽在一系列地方选举中连胜,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其一,民进党下台后并未进行实质性改革,胜选不是因为重获岛内民众认可,而是拜泛蓝民众因对国民党执政不满不参加投票所赐,民进党在几次选举中的得票数始终限于泛绿基本盘即是证明。其二,民进党要想染指2012年“大选”,争取和拉拢中间选民尤显重要。中间选民一般相对务实,看重政党的形象与治理能力,因而蔡英文所谓的“十年政纲”必会投其所好。号称“台独理论大师”的林浊水声称:“党中央积极进行十年政纲研拟,希望透过前瞻性愿景把支持者扩大到基本盘之外。”
其次,民进党企图进一步强化“台湾主体意识”及“爱台湾、护主权”的本土形象。民进党创建至今一直以“本土、爱台”自居,极力将国民党贴上“外省党”、“权贵党”、“统一党”等标签,民进党的发展可谓与“台湾本土性”息息相关。民进党早年制定的党纲妄称要“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极力攻击国民党的“一中五权宪法体制”违背现实,极大地扰乱了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李登辉主政后迎合民进党的本土路线,在“一个中国”的立场上不断退缩,大肆推行“修宪”、“废省”等政治改造工程,助长本土意识在岛内泛滥。2000年陈水扁执政后立即抛出两岸“一边一国”论,走向“公投制宪”的“急独”路线。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演变显示,其一方面要靠岛内本土意识的强化捞取选票,另一方面通过对两岸关系定位的“台独”论述不断强化“台湾主体意识”。因此新的“十年政纲”虽未出笼,但可断言它摆脱不了上述逻辑,将会涉及所谓的“台湾主体性”、“台湾主权”、“台湾人民自决权”等内容。
第三,推动“十年政纲”是蔡英文巩固领导权威、推动民进党世代交替的重要手段。蔡英文是在民进党危机重重、人心涣散的时候接任党魁一职的,由于党龄浅且缺乏派系根底,一度被外界看成是“过渡”性人物。然而,蔡英文以独特的理性风格和稳扎稳打的策略,带领民进党走出谷底,不仅逐步确立党内的领导地位,而且成为最受岛内民意期待的政治人物之一,民众满意度超过马英九。然而,民进党内真正具有政治实力的“天王级”人物把持各个派系,目前虽持“尊蔡”姿态,实则各怀鬼胎,伺机而动,对蔡英文的领导地位构成威胁。蔡主导推动“十年政纲”,已占据领导民进党转型调整的战略制高点,若能广泛凝聚党内共识,达成新的路线纲领,其领导地位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目前以蔡英文为代表的中生代已执掌民进党中央,但苏贞昌、谢长廷、游锡堃、吕秀莲等“天王”仍不甘退出历史舞台,身陷囹圄的陈水扁也通过“扁系”对党务指手画脚。“十年政纲”若能体现民进党中生代对台湾未来走向的最新看法,并最终获得泛绿支持者及党内各派势力的共识,将有助于加快民进党的世代交替。
对两岸关系更趋务实
2009年底,蔡英文在一篇“写给2010的民进党”的公开信中首次正式提出“十年政纲”的概念。她提到,“藉由这份政纲,我们要把民进党的路线及对台湾整体的规划告诉全体人民,从全球化中台湾的地位、产业的创新、就业与教育、财政的平衡、因应高龄化社会的方案、国土规划与永续发展,到两岸政治与经贸的定位。”综合近来民进党内各方面透露的信息,“十年政纲”的形成将依序分为“形成问题意识”、“举办各项研讨会,开放各界意见参与”、“政策纲领的撰写与沟通”、“经由全代会讨论通过后形成党的正式文件”四个阶段,其侧重点将会放在强化民进党的执政能力及两岸关系问题上。
一是提出台湾未来发展的愿景,强调民进党的执政能力。2000年首次政党轮替之前,民进党曾被冠以“清廉、勤政、爱乡土”的光环,社会基础不断扩张。然而,陈水扁执政八年失政败德,以“台独”掩盖贪腐,导致台湾经济日益被边缘化,民众的国家与身份认同极度混乱,社会因族群矛盾而被严重撕裂,民进党的执政能力遭到空前质疑,最终惨败丢掉政权。蔡英文打出“有执政经验的在野党”口号,强调“做一个公开、透明、清楚、称职的反对党”,但囿于客观情势,始终未能用变革回应民众的期待。正如岛内一位绿营学者所言,“当前台湾社会寻求改变的动力,似乎仍仅止于期待执政的国民党反省改变,还不足以支撑让民进党上台来创造真正的改变”。当前马英九当局深陷执政困境,为民进党重新形塑政党形象、扩大政党认同提供了难得契机。“十年政纲”很可能将围绕提升台湾竞争力,从产业、科技、就业、教育、环保等领域全方位提出民进党因应未来挑战的总体思路,以此重新赢回民众对其执政能力的信任。
二是提出民进党对两岸关系的最新主张。2008年5月国民党重新执政后,海峡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的新阶段,两会恢复制度化协商并先后达成12项协议,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基本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取得重大积极进展,社会各层次、各领域交流交往日益密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获得岛内多数民众的肯定与支持,民进党虽极力干扰破坏,但仍难避免被边缘化的危机。“十年政纲”将体现民进党对现阶段两岸关系的最新思考,目前看不会放弃“台独党纲”,而是如民进党中央所言,“对党纲、党的各项决议文与行动纲领,没有反映国家发展需要的部分进行强化”。一方面,蔡英文曾是李登辉炮制“两国论”的重要参与者,还曾在陈水扁执政时担任“陆委会主委”,“台独”思想根深蒂固,其领导下的民进党不会改变“台湾主权独立”的立场,但不排除会在“台湾前途决议文”的基础上,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处理两岸关系,在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等领域采取更为弹性的立场。另一方面,民进党仍将继续污蔑马当局大陆政策伤害台湾“主权”及利益,并可能会提出其所谓的因应措施。
蔡英文已将“十年政纲”作为民进党走向重新执政的竞选纲领,亲自参与政纲的规划与研拟全程。由于民进党和绿营内各派势力反应不一,“十年政纲”最终呈现何种面貌,还将取决于党内“天王”、“台独基本教义派”及中间务实派间的拉扯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