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在分享爱情甜蜜幸福的同时,也应当欣然接受他的苦难,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在当下灯火迷离的世界中,爱情成了消遣的对象,市场法则成了社会的普遍规则,人们大多早已不相信爱情,不谈论爱情。电影《归来》通过讲述陆焉识和冯婉瑜之间在大时代际遇下的情感变迁故事向人们展示了爱情的美好与伟大。影片的整体基调是温婉的,以情人间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整个故事,让人们的心在观影的期间也不免沉静下来,用心去感受这一份真挚的感情。
影片的两位主人公在等待与守候之间,用时间印证了真爱。对于那个年代里发生的故事,我们虽不明晰,却在陆焉识和冯婉瑜两人的故事里深深地被打动。他们的爱是不声张的,是耻于宣扬的,因为两人之间的爱情已经随着程度的加深融于血而转化为不变的亲情了,对于他们而言,彼此并不只是爱人,更是亲人,是挚友。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无时无刻不在流淌着浓浓的悲情,同时又在爱的伟大中融化。
影片中當焉识为唤醒妻子的记忆而亲自弹奏钢琴曲时,在那间狭小逼仄的房间里,焉识走进来,身上不再穿着千篇一律的中山装,取而代之的是一袭灰色毛呢长大衣。他仿佛又回到那个激扬文字挥斥方道的黄金年代,仍然是一名器宇轩昂的大学教授、文人子弟,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不禁令人怀想起中国那最后的贵族。带着恭谨和一丝期望,他虔诚地端坐在钢琴前,指尖微动,轻缓的《渔光曲》从指尖流淌,一如夕阳洒落在他肩头浅浅淡淡的光彩,那般缱缕,交融着静谧的哀伤,宛然流入了那些岁月静好的没有伤痕的旧时光。他失忆的妻站在楼道侧耳倾听,凭借琴音分辨出那是她日日夜夜心心念念的丈夫,迷茫的双瞳逐渐变得露水般的凝新,清凉的光彩烁动着,宛然忆起那尘封已久的前尘往事。她伸出手,宁洁的阳光里那只颤抖的落叶般枯槁的手,犹豫着徘徊不前。清水玲珑般的乐曲悠扬着,身前的肩膀在手指的游动下有规律地微微起伏者。终于,那只颤抖的手扶上了那律动的肩头,乐声戛然而止。他依然没有转身,短暂的令人窒息的安静里,那副肩膀开始抑制不住地颤抖起来,伴着低低的啜泣。那一刻,那个历经半世风雨沧桑的男人终于把持不住他沉静的等待与隐忍的坚强。是喜悦,无助,还是委屈?他终于像孩子一般鸣呜咽咽地软弱地哭泣起来。他的颤抖与哭泣牵动着银幕前观众的心,情不自禁随着他一同流泪与喜悦。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祝愿?他转过身,带着明媚如朝阳般的渴盼。然而现实却如同戏剧般荒诞,残忍依旧是残忍。婉瑜的受伤的记忆里,他依然是一个形同陌路的人。至此终于让人泪流满面,为两个人相爱但不曾相识的难过而心疼。
之后又度过了无数的岁岁年年。婉瑜依然牢牢记忆着每月那个特殊的日子,日光熹微时起来端坐在镜子前,慎重而虔诚地梳妆打扮,木梳细细缓缓地理过她日益苍白的鬓发,镜中映出她备受岁月摧残的憔悴姿容。而她如此谨慎地装扮着,如同奔赴一场盛大的邀约。那是相距了二十年的遥远而执着的等待。一次又一次守候在火车站执着地等待,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归。然而失望是短暂的,不久她便会忘记,再开始新一轮甜蜜而漫长的等待。她就在这月复一月的等待里老衰了年华,等待成了她的希望,也是她的劫难,是他与她相守一生的劫难。而他也在时光的磨蚀中放弃了努力与改变。有人说,希望与虚妄相同。虚妄的起初不也如同希望一般美好?而最终依然落了一场虚无,唯有那年年月月没有归期的归来。
影片最后细小的飞雪漫天凋零着,年迈的宛瑜端坐在茫茫苍苍的纯白里,眼中含着同样茫然而执拗的期待。身边是同样苍老的陆焉识,平静地高举着标写有自己名字的纸牌。就是那样沉默而长久的站立,那样荒诞而默契的等待。漆黑雕花的铁栅门在身后沉重无情地闭阂。而她倚着他,他伴着她,一同守候那个她心里永远在归途中的人,那个即将如愿以偿的幻念:一生的守候,她对他,他对她。满天风雪里,焉识伸手抚去宛瑜苍白发丝上沾住的浮雪,而后者依然执着而虔诚地凝望着前方。
整部影片的悲情气氛让观影的心变得敏感而脆弱,为一个故事一段际遇,哭着笑着,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一路走马观花,阅尽无数春朝秋月悲欢际遇,洒落一路的欢声与泪光。为得到一种情感上的满足,也是一种麻痹。而我们何时,才能有勇气真正面对自己的悲喜离殇?
惟将终日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婉瑜为他沦陷了劫难,一生苦苦等待。而他将用后半生的守护来报偿,尽管以一个陌路人的身份。这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深情吧。若有万苦,请,皆加吾身。
那个年代已经成为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我们这一批当代的青年来说,也许终究无法懂得爱一个人的那份心酸,爱一个人的那份无畏,爱一个人的那份苦难。现如今的我们,是否还会愿意拿出纸笔,认真写一封书信,再将其寄给自己心爱的人呢?爱情又是否能够经得起苦难的磨砺?事实上,与那个年代的人相比,快节奏生活下的我们,因难以沉淀下来静静感受那些难以发现的美好,反而会丧失许多真情。相逢何必曾相识,愿归来半生,你我依旧如初。
影片的两位主人公在等待与守候之间,用时间印证了真爱。对于那个年代里发生的故事,我们虽不明晰,却在陆焉识和冯婉瑜两人的故事里深深地被打动。他们的爱是不声张的,是耻于宣扬的,因为两人之间的爱情已经随着程度的加深融于血而转化为不变的亲情了,对于他们而言,彼此并不只是爱人,更是亲人,是挚友。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无时无刻不在流淌着浓浓的悲情,同时又在爱的伟大中融化。
影片中當焉识为唤醒妻子的记忆而亲自弹奏钢琴曲时,在那间狭小逼仄的房间里,焉识走进来,身上不再穿着千篇一律的中山装,取而代之的是一袭灰色毛呢长大衣。他仿佛又回到那个激扬文字挥斥方道的黄金年代,仍然是一名器宇轩昂的大学教授、文人子弟,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不禁令人怀想起中国那最后的贵族。带着恭谨和一丝期望,他虔诚地端坐在钢琴前,指尖微动,轻缓的《渔光曲》从指尖流淌,一如夕阳洒落在他肩头浅浅淡淡的光彩,那般缱缕,交融着静谧的哀伤,宛然流入了那些岁月静好的没有伤痕的旧时光。他失忆的妻站在楼道侧耳倾听,凭借琴音分辨出那是她日日夜夜心心念念的丈夫,迷茫的双瞳逐渐变得露水般的凝新,清凉的光彩烁动着,宛然忆起那尘封已久的前尘往事。她伸出手,宁洁的阳光里那只颤抖的落叶般枯槁的手,犹豫着徘徊不前。清水玲珑般的乐曲悠扬着,身前的肩膀在手指的游动下有规律地微微起伏者。终于,那只颤抖的手扶上了那律动的肩头,乐声戛然而止。他依然没有转身,短暂的令人窒息的安静里,那副肩膀开始抑制不住地颤抖起来,伴着低低的啜泣。那一刻,那个历经半世风雨沧桑的男人终于把持不住他沉静的等待与隐忍的坚强。是喜悦,无助,还是委屈?他终于像孩子一般鸣呜咽咽地软弱地哭泣起来。他的颤抖与哭泣牵动着银幕前观众的心,情不自禁随着他一同流泪与喜悦。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祝愿?他转过身,带着明媚如朝阳般的渴盼。然而现实却如同戏剧般荒诞,残忍依旧是残忍。婉瑜的受伤的记忆里,他依然是一个形同陌路的人。至此终于让人泪流满面,为两个人相爱但不曾相识的难过而心疼。
之后又度过了无数的岁岁年年。婉瑜依然牢牢记忆着每月那个特殊的日子,日光熹微时起来端坐在镜子前,慎重而虔诚地梳妆打扮,木梳细细缓缓地理过她日益苍白的鬓发,镜中映出她备受岁月摧残的憔悴姿容。而她如此谨慎地装扮着,如同奔赴一场盛大的邀约。那是相距了二十年的遥远而执着的等待。一次又一次守候在火车站执着地等待,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归。然而失望是短暂的,不久她便会忘记,再开始新一轮甜蜜而漫长的等待。她就在这月复一月的等待里老衰了年华,等待成了她的希望,也是她的劫难,是他与她相守一生的劫难。而他也在时光的磨蚀中放弃了努力与改变。有人说,希望与虚妄相同。虚妄的起初不也如同希望一般美好?而最终依然落了一场虚无,唯有那年年月月没有归期的归来。
影片最后细小的飞雪漫天凋零着,年迈的宛瑜端坐在茫茫苍苍的纯白里,眼中含着同样茫然而执拗的期待。身边是同样苍老的陆焉识,平静地高举着标写有自己名字的纸牌。就是那样沉默而长久的站立,那样荒诞而默契的等待。漆黑雕花的铁栅门在身后沉重无情地闭阂。而她倚着他,他伴着她,一同守候那个她心里永远在归途中的人,那个即将如愿以偿的幻念:一生的守候,她对他,他对她。满天风雪里,焉识伸手抚去宛瑜苍白发丝上沾住的浮雪,而后者依然执着而虔诚地凝望着前方。
整部影片的悲情气氛让观影的心变得敏感而脆弱,为一个故事一段际遇,哭着笑着,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一路走马观花,阅尽无数春朝秋月悲欢际遇,洒落一路的欢声与泪光。为得到一种情感上的满足,也是一种麻痹。而我们何时,才能有勇气真正面对自己的悲喜离殇?
惟将终日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婉瑜为他沦陷了劫难,一生苦苦等待。而他将用后半生的守护来报偿,尽管以一个陌路人的身份。这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深情吧。若有万苦,请,皆加吾身。
那个年代已经成为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我们这一批当代的青年来说,也许终究无法懂得爱一个人的那份心酸,爱一个人的那份无畏,爱一个人的那份苦难。现如今的我们,是否还会愿意拿出纸笔,认真写一封书信,再将其寄给自己心爱的人呢?爱情又是否能够经得起苦难的磨砺?事实上,与那个年代的人相比,快节奏生活下的我们,因难以沉淀下来静静感受那些难以发现的美好,反而会丧失许多真情。相逢何必曾相识,愿归来半生,你我依旧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