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3月4日,彭云松的七姓之家获得哈尔滨市“最美家庭”称号,彭云松也获得“哈尔滨市十大杰出老人”的荣誉。
热心汉收养六孤儿
彭云松1920年出生于山东平邑,早年彭云松加入了“闯关东”的大军。最后落脚在冰城哈尔滨,在一个化工企业找了个收发的工作。
彭云松忠厚善良,遇到别人有难处总爱帮一把。1954年冬季的一天,彭云松穿过铁道线时,发现一个衣着单薄冻得瑟瑟发抖的少年,不由心生怜悯。他走上前去问孩子,家在哪儿?为啥穿得这么少?那孩子冻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费了好大劲儿,彭云松才明白,这个可怜的孩子父母早亡,无家可归的他到处流浪,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彭云松赶忙从兜里掏出一个馒头,然后把自己的棉衣脱给孩子穿,看着狼吞虎咽的小家伙,彭云松禁不住潸然泪下:“孩子,跟我走吧!”孩子扯着彭云松的手,乖乖地跟他回了住处。这个孩子便是闫景成,是彭云松收养的第一个孩子。
此后10多年,彭云松因为各种机缘又收养了5个孩子。1966年,他收养了11岁的张秀清和5岁的栾景通,1967年,他收养了11岁的郭廷忠和9岁的高玉滨。1969年,他又从山东老家带回了孤儿刘玉忠。
从此,彭云松过起了既当爹又当妈的日子,领导看他腿脚不好,又艰难地拉扯着6个孩子,便安排他到化工企业所属的供销社打更。由于生活困难,全家7口人挤在收发室后面的一间小土屋里,那是工人们用来换工作服的地方,为了不让孩子们遭白眼、被人嫌弃,彭云松起早贪黑地焊了一个大铁桶放在收发室无偿地为工人们烧水、热饭菜。
当时,彭云松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6元,养6个孩子这点钱哪够啊?为了让孩子们吃饱肚子,他买来5只奶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挤奶,再拖着一条病腿拿到早市上去卖。
尽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彭云松却禁止孩子们出去捡破烂,用他的话说,在外没人管,容易学坏。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在家,他还省吃俭用买了台大收音机给他们听。
抚养孤儿终身未娶
彭云松相貌堂堂,喜欢帮助他人,在厂里人缘很好。同事们见他单身多年,都纷纷替他物色对象。不过,那些女子看他带着这么多孤儿过日子,都知难而退了。
相亲失败,彭云松也没往心里去,照常领着6个孩子过他们的苦日子。此后,再有亲朋好友提亲的,他就直言相告:“像我这种情况,就算有姑娘愿意嫁,也是过来吃苦的,我不能连累人家,结婚的事再说吧,我得先把孩子养大!”由于不理解彭云松的“缺心眼儿”,一些亲戚朋友渐渐疏远了他。
春去秋来,寒风冷雨,一家七口赖以傍身的小泥屋快塌了,可屋里那个坚强的山东汉子,对孩子的爱却从来没有动摇过一丝一毫。孩子们商量着要随彭云松的姓,可彭云松总是不肯,他说:“我是在帮你们的父母照顾你们,怎么能随便让你们改姓呢?”
在彭云松日复一日的操劳中,孩子们长大了,立业了,有了自己的家了,他的头发却白了,耳朵聋了,腰也弯了……
彭云松为6个孩子奉献了大半生,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却始终不想麻烦孩子们。80岁那年,彭云松谢绝孩子们的挽留,把财产留给了儿女,一个人回到了山东老家,盖了一处草房,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在老家的十几年里,彭云松一如既往地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把儿女们给他汇去的钱和并不多的退休金,都分给了缺吃少穿的贫困乡亲。
彭云松回老家的十几年里,在哈尔滨的孩子们每天都牵挂着他,他们经常与父亲通电话,给他寄钱寄衣服。转眼,彭云松已是9旬高龄,孩子们不放心父亲一个人在老家生活,就一起赶赴山东平邑,哭着劝说彭云松回东北养老,让他们尽尽孝心。彭云松不答应,孩子们齐刷刷地跪了一地,彭云松无奈,只得满足了孩子们的孝心。
2013年,彭云松要跟着孩子们回哈尔滨养老了,临走前,他把原本留作买棺材板的一万块钱全都分给了乡亲们。
乐于助人成好家风
彭云松的6个子女有的在政府机关工作,有的是公司老板,有的是工厂工人,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诚恳做人、踏实做事,全都成了知恩图报、服务社会的好人。
老五栾景通,头脑灵活,吃苦耐劳,经过多年创业,终于致富。受养父影响,他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于1999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提供免费服务的雷锋车队,16年来投入几百万元,帮助了6万多孤寡、特困老人,成为全国孝亲敬老模范、哈尔滨市第三届道德模范、十大孝星,并带动影响了全国98个城市组建雷锋车队。老五栾景通响应养父的号召,他投资了一家雷锋文化旅馆,那些无家可归或需要救助的人都可以免费入住。彭云松在家里闲不住,就主动到雷锋文化旅馆去打更。老大闫景成的女儿闫丽影,用实际行动坚守着爷爷和叔叔们的奉献精神,虽然她每月打工的收入只有两千多元,却帮助了许多贫困孩子上学,连续6年每月资助一家残疾人200元,那些被帮助的孩子们感动地说,等他们长大了,也要像闫阿姨一样,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儿女孙辈们的善行让彭云松很是欣慰,每次家庭聚会,晚辈们向他汇报一段时间以来所做的好事成了惯例,彭云松鼓励孩子们多做善事,这才是对他最大的回报。
如今,以彭云松为核心的这个七姓大家庭其乐融融,一家人逢年过节经常见面,下一代也是跟爷爷最亲,无论是在外地工作的,还是出国留学的,有啥事都先向爷爷汇报。2017年3月4日,彭云松的七姓之家获得哈尔滨市“最美家庭”称号,彭云松也获得“哈爾滨市十大杰出老人”的荣誉。
最让彭云松欣慰与骄傲的是,这个大家庭的孩子一个比一个有出息:有的成为博士,有的成为医生,有的当了老师……
彭云松和他七姓大家族的故事在社会上热传,许多人慕名前来看望老人家,并称他是个伟大的父亲。彭云松却朴实地说:“我养我的娃,是我心甘情愿做的事,不伟大。”
(责编:辛娅)
热心汉收养六孤儿
彭云松1920年出生于山东平邑,早年彭云松加入了“闯关东”的大军。最后落脚在冰城哈尔滨,在一个化工企业找了个收发的工作。
彭云松忠厚善良,遇到别人有难处总爱帮一把。1954年冬季的一天,彭云松穿过铁道线时,发现一个衣着单薄冻得瑟瑟发抖的少年,不由心生怜悯。他走上前去问孩子,家在哪儿?为啥穿得这么少?那孩子冻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费了好大劲儿,彭云松才明白,这个可怜的孩子父母早亡,无家可归的他到处流浪,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彭云松赶忙从兜里掏出一个馒头,然后把自己的棉衣脱给孩子穿,看着狼吞虎咽的小家伙,彭云松禁不住潸然泪下:“孩子,跟我走吧!”孩子扯着彭云松的手,乖乖地跟他回了住处。这个孩子便是闫景成,是彭云松收养的第一个孩子。
此后10多年,彭云松因为各种机缘又收养了5个孩子。1966年,他收养了11岁的张秀清和5岁的栾景通,1967年,他收养了11岁的郭廷忠和9岁的高玉滨。1969年,他又从山东老家带回了孤儿刘玉忠。
从此,彭云松过起了既当爹又当妈的日子,领导看他腿脚不好,又艰难地拉扯着6个孩子,便安排他到化工企业所属的供销社打更。由于生活困难,全家7口人挤在收发室后面的一间小土屋里,那是工人们用来换工作服的地方,为了不让孩子们遭白眼、被人嫌弃,彭云松起早贪黑地焊了一个大铁桶放在收发室无偿地为工人们烧水、热饭菜。
当时,彭云松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6元,养6个孩子这点钱哪够啊?为了让孩子们吃饱肚子,他买来5只奶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挤奶,再拖着一条病腿拿到早市上去卖。
尽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彭云松却禁止孩子们出去捡破烂,用他的话说,在外没人管,容易学坏。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在家,他还省吃俭用买了台大收音机给他们听。
抚养孤儿终身未娶
彭云松相貌堂堂,喜欢帮助他人,在厂里人缘很好。同事们见他单身多年,都纷纷替他物色对象。不过,那些女子看他带着这么多孤儿过日子,都知难而退了。
相亲失败,彭云松也没往心里去,照常领着6个孩子过他们的苦日子。此后,再有亲朋好友提亲的,他就直言相告:“像我这种情况,就算有姑娘愿意嫁,也是过来吃苦的,我不能连累人家,结婚的事再说吧,我得先把孩子养大!”由于不理解彭云松的“缺心眼儿”,一些亲戚朋友渐渐疏远了他。
春去秋来,寒风冷雨,一家七口赖以傍身的小泥屋快塌了,可屋里那个坚强的山东汉子,对孩子的爱却从来没有动摇过一丝一毫。孩子们商量着要随彭云松的姓,可彭云松总是不肯,他说:“我是在帮你们的父母照顾你们,怎么能随便让你们改姓呢?”
在彭云松日复一日的操劳中,孩子们长大了,立业了,有了自己的家了,他的头发却白了,耳朵聋了,腰也弯了……
彭云松为6个孩子奉献了大半生,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却始终不想麻烦孩子们。80岁那年,彭云松谢绝孩子们的挽留,把财产留给了儿女,一个人回到了山东老家,盖了一处草房,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在老家的十几年里,彭云松一如既往地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把儿女们给他汇去的钱和并不多的退休金,都分给了缺吃少穿的贫困乡亲。
彭云松回老家的十几年里,在哈尔滨的孩子们每天都牵挂着他,他们经常与父亲通电话,给他寄钱寄衣服。转眼,彭云松已是9旬高龄,孩子们不放心父亲一个人在老家生活,就一起赶赴山东平邑,哭着劝说彭云松回东北养老,让他们尽尽孝心。彭云松不答应,孩子们齐刷刷地跪了一地,彭云松无奈,只得满足了孩子们的孝心。
2013年,彭云松要跟着孩子们回哈尔滨养老了,临走前,他把原本留作买棺材板的一万块钱全都分给了乡亲们。
乐于助人成好家风
彭云松的6个子女有的在政府机关工作,有的是公司老板,有的是工厂工人,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诚恳做人、踏实做事,全都成了知恩图报、服务社会的好人。
老五栾景通,头脑灵活,吃苦耐劳,经过多年创业,终于致富。受养父影响,他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于1999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提供免费服务的雷锋车队,16年来投入几百万元,帮助了6万多孤寡、特困老人,成为全国孝亲敬老模范、哈尔滨市第三届道德模范、十大孝星,并带动影响了全国98个城市组建雷锋车队。老五栾景通响应养父的号召,他投资了一家雷锋文化旅馆,那些无家可归或需要救助的人都可以免费入住。彭云松在家里闲不住,就主动到雷锋文化旅馆去打更。老大闫景成的女儿闫丽影,用实际行动坚守着爷爷和叔叔们的奉献精神,虽然她每月打工的收入只有两千多元,却帮助了许多贫困孩子上学,连续6年每月资助一家残疾人200元,那些被帮助的孩子们感动地说,等他们长大了,也要像闫阿姨一样,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儿女孙辈们的善行让彭云松很是欣慰,每次家庭聚会,晚辈们向他汇报一段时间以来所做的好事成了惯例,彭云松鼓励孩子们多做善事,这才是对他最大的回报。
如今,以彭云松为核心的这个七姓大家庭其乐融融,一家人逢年过节经常见面,下一代也是跟爷爷最亲,无论是在外地工作的,还是出国留学的,有啥事都先向爷爷汇报。2017年3月4日,彭云松的七姓之家获得哈尔滨市“最美家庭”称号,彭云松也获得“哈爾滨市十大杰出老人”的荣誉。
最让彭云松欣慰与骄傲的是,这个大家庭的孩子一个比一个有出息:有的成为博士,有的成为医生,有的当了老师……
彭云松和他七姓大家族的故事在社会上热传,许多人慕名前来看望老人家,并称他是个伟大的父亲。彭云松却朴实地说:“我养我的娃,是我心甘情愿做的事,不伟大。”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