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古代词坛上,李煜不愧是写月的能手高手好手妙手,他能于写月而高于别人写月,恰到好处地写月,妙趣横生地写月。读者吟咏着、咀嚼着,觉得月亮已融入了李煜的词魂,李煜的词魂化作了月亮,月亮与李煜合为一体了。李煜的词是清新、婉约,是凄苦,更是悲愤,是郁结,更是沉重。月亮则成了他抒发徘恻情感的载体。
关键词: 李煜 月亮 清新婉约 悲愤郁结 情感载体
在中国古代诗词的苍穹中,李煜无疑是一颗硕大永恒的明星。国破家亡之变故,以及“薄命君王”的悲惨际遇,玉成了李煜彪炳史册的“绝代才人”的地位。他以天生丽质、独标一格的绝妙好词,蔚为古今传诵的一大名家。
李煜,生活于钟鸣鼎食的煌煌帝王家庭,二十五岁继位做了南唐国主,但他却不失赤子之心,而且聪颖好学,“精究六经,旁综百氏”,“洞晓音律,精别雅郑”,工书、善画,尤精鉴赏,又笃信佛教。李煜既是一个感情丰盈的才子,更是一位艺术灵魂勃动的国主。艺术,特别是词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他生命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每当我沉浸于李煜词的意境中,为他性情率真、直抒胸臆的艺术家气质,为他塑造的美丽哀婉、富于性灵的艺术形象,为他单纯明净、精炼准确的艺术语言所震撼,而往往不能自已。读李煜词的次数多了,笔者发现他留下的三十余首传世之作中,竟有十七首写了月亮这个物象,投下斑斑月迹,闪灼柔柔月华,流淌汩汩月韵。杨义先生说:“明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用得最多的意象之一”,他却又说“李白以宋玉、曹丕以来的悲秋情调,改造了南朝乐府中倾于甜俗的秋月言情,使其秋月复合意象蕴含着清苦而慷慨的复合感情”。事实上,意象是由不同的意和象结合而成的,意象形成的关键是人意识的作用。也就是说,月亮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各种情境中被观照、被表现的月亮才是意象。这就意味着,无论是自然物象还是名词、典故,它们作为意象的功能是进入一个诗歌语境,质言之即置入一种陈述状态中才能实现的。
我吟咏着,咀嚼着,觉得月亮融入了李煜的词魂,李煜的词魂化作了月亮,月亮与李煜合为一体了。李煜前期的词清新、婉约,月亮则成了他抒发徘恻情感的载体。他的一首《玉楼春》是这样描述宫中纵情游乐的场景的: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尾句的月,既呼应首句的“晚妆”与“明肌雪”,晶莹地融成一体,更写出了带着微醉而飘然归去,瞩咐“休放烛光红”,惟有踏着清幽月色才惬意才畅快才有雅兴才有韵致的游乐心情。我想,也只有胸蕴绵绣文采的李后主,才会这般亲近月色、欣赏月色、感受月色、揽月色入词、托月色述怀。游乐也追求品位,讲究层次,乃是他的艺术家气质使然。
当娥皇恹恹地躺在病榻之上,其入宫之妹即与李煜暗渡陈仓了,后主真乃情种也。他在一首《菩萨蛮》中精雕细刻、淋漓尽致地描述勾魂摄魄的幽会: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好一个漂亮精彩的“月暗”。朦胧的幽光与迷蒙的轻雾与暧昧的情调何其谐和,淡雅的月色与“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与“一向偎人颤”何其相融,真是活了,神了,绝了。李煜将一首抒情小词的容量发挥到了极致,达到戏剧与话本的表现效果,仿佛闻到了那位怀春女子蹑手蹑脚步阶时衣裙玉佩发出的细微声响,和偎入情郎怀中胆怯而又欢快的颤栗与呻吟声,令我击节称妙,为之倾倒。
我真琢磨不透这个深居禁苑,锦衣美食,裁花剪叶,弄箫抚筝的李煜,竟能体验并写出《捣练子令》中那种少妇离怀别感的情致: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围绕着“无奈夜长人不寐”,词中展示出一连串的具象:院静、庭空、寒风阵阵、砧声断续、月照帘栊。何其丝丝相接,环环相扣。风声、砧声反衬院静、庭空,而风声、砧声又落到“和月”这个词眼上,和得何其妥也何其妙也,和出了月的清幽、凄凉与孤独,更烘托出因生发离怀别感而“夜长人不寐”之“无奈”也。
李煜前期词作中,凡是着墨于月之处皆灵动,皆含情,皆多姿。《喜迁莺》抒写怀念心爱的女子,首句突起:“晓月坠,宿云微”,引出因相思而夜间难眠之人的“无语枕频欹。”此月有声有色也。《谢新恩》描写一个女子思念情郎,亦是首句即出月:“樱花落尽阶前月”。樱花落地,春光即逝,月照阶前,独守空房,何其清冷,更添“相思苦”。此月有情有意也。另一首《谢新恩》,写了“庭空客散”、“半卷珠帘”、“林风渐渐”之后,着笔于“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新月纤纤,淑女因怀人而憔悴人瘦也纤纤,引出了“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的感叹。此月有姿有态也。《虞美人》抒发春天的愁思,尽管满院芜绿,柳眼续春,却是“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撩拨人的似当年的新月,而“烛明香暗画楼深,满宾清霜残雪思难任”。此月有忆有思也。《临江仙》中有“子规啼月小楼西”之句,那深夜杜鹃凄厉的啼声与凄冷的月色相迭,衬出人的悲苦心境。此月有韵有致也。
李煜四十岁时,宋军压境,金陵城陷,无奈为苟生只得肉袒出降,并子弟等四十五人随宋兵北上。“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破阵子》)。从此,李煜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俘虏生活了。然而,屈辱的遭遇使这位钟情于艺术的亡国之君,更加冥顽不化地以变化了的笔触写出心中的哀痛与积恨,铸就了后期词章的灵魂,词中依然托月为情感的载体。李煜降宋一年后所写的《虞美人》,表达离愁别恨最为典型:
春花秋叶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此种哀伤语真乃不堪卒读。故国风情千姿百态,在李煜眼中最不堪回首者“月”也。前人曰:“月是故乡明”啊。这月引发出处于家愁国难中的词人自己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凄苦,更是悲愤,是郁结,更是沉重。
李煜降宋二年之中所写的词章,句句是愁,句句是恨,句句是泪,句句是梦,句句皆是真情实感的结晶。他在《望江南》中,恨煞梦里繁华景象中的月亮,“花月正春风”却教人“肠断更无疑”。他在《浪淘沙》中有“晚凉天净月华开”之句,遥想金陵月将玉楼瑶殿投影于秦淮河,却叹一切繁华已成空花,“往事只堪哀”。
中国古代词坛上,李煜不愧是写月的能手,高手好手妙手,他能于写月、高于别人写月,恰到好处地写月,妙趣横生地写月。即使是处于囚禁的环境之中,依然忘不了那一轮牵魂系魄的月,月是他心中的瑰宝,也就化作了词中的瑰宝。民间传说“鹊桥相会”的七月七日之夕,正是李煜四十二岁生辰,他依然教故伎奏乐,声传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令赐药毒死李煜。而演奏的那支曲子,乃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虞美人》,悠悠地传出“小楼昨夜又东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在这哀婉而美丽的乐声中望着天边一弯新月,永远地闭上了含泪的眼睛,永远地停止了词魂的勃动。
参考文献:
[1]詹幼馨.南唐二主词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2]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3.
[3]邓新华.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 李煜 月亮 清新婉约 悲愤郁结 情感载体
在中国古代诗词的苍穹中,李煜无疑是一颗硕大永恒的明星。国破家亡之变故,以及“薄命君王”的悲惨际遇,玉成了李煜彪炳史册的“绝代才人”的地位。他以天生丽质、独标一格的绝妙好词,蔚为古今传诵的一大名家。
李煜,生活于钟鸣鼎食的煌煌帝王家庭,二十五岁继位做了南唐国主,但他却不失赤子之心,而且聪颖好学,“精究六经,旁综百氏”,“洞晓音律,精别雅郑”,工书、善画,尤精鉴赏,又笃信佛教。李煜既是一个感情丰盈的才子,更是一位艺术灵魂勃动的国主。艺术,特别是词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他生命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每当我沉浸于李煜词的意境中,为他性情率真、直抒胸臆的艺术家气质,为他塑造的美丽哀婉、富于性灵的艺术形象,为他单纯明净、精炼准确的艺术语言所震撼,而往往不能自已。读李煜词的次数多了,笔者发现他留下的三十余首传世之作中,竟有十七首写了月亮这个物象,投下斑斑月迹,闪灼柔柔月华,流淌汩汩月韵。杨义先生说:“明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用得最多的意象之一”,他却又说“李白以宋玉、曹丕以来的悲秋情调,改造了南朝乐府中倾于甜俗的秋月言情,使其秋月复合意象蕴含着清苦而慷慨的复合感情”。事实上,意象是由不同的意和象结合而成的,意象形成的关键是人意识的作用。也就是说,月亮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各种情境中被观照、被表现的月亮才是意象。这就意味着,无论是自然物象还是名词、典故,它们作为意象的功能是进入一个诗歌语境,质言之即置入一种陈述状态中才能实现的。
我吟咏着,咀嚼着,觉得月亮融入了李煜的词魂,李煜的词魂化作了月亮,月亮与李煜合为一体了。李煜前期的词清新、婉约,月亮则成了他抒发徘恻情感的载体。他的一首《玉楼春》是这样描述宫中纵情游乐的场景的: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尾句的月,既呼应首句的“晚妆”与“明肌雪”,晶莹地融成一体,更写出了带着微醉而飘然归去,瞩咐“休放烛光红”,惟有踏着清幽月色才惬意才畅快才有雅兴才有韵致的游乐心情。我想,也只有胸蕴绵绣文采的李后主,才会这般亲近月色、欣赏月色、感受月色、揽月色入词、托月色述怀。游乐也追求品位,讲究层次,乃是他的艺术家气质使然。
当娥皇恹恹地躺在病榻之上,其入宫之妹即与李煜暗渡陈仓了,后主真乃情种也。他在一首《菩萨蛮》中精雕细刻、淋漓尽致地描述勾魂摄魄的幽会: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好一个漂亮精彩的“月暗”。朦胧的幽光与迷蒙的轻雾与暧昧的情调何其谐和,淡雅的月色与“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与“一向偎人颤”何其相融,真是活了,神了,绝了。李煜将一首抒情小词的容量发挥到了极致,达到戏剧与话本的表现效果,仿佛闻到了那位怀春女子蹑手蹑脚步阶时衣裙玉佩发出的细微声响,和偎入情郎怀中胆怯而又欢快的颤栗与呻吟声,令我击节称妙,为之倾倒。
我真琢磨不透这个深居禁苑,锦衣美食,裁花剪叶,弄箫抚筝的李煜,竟能体验并写出《捣练子令》中那种少妇离怀别感的情致: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围绕着“无奈夜长人不寐”,词中展示出一连串的具象:院静、庭空、寒风阵阵、砧声断续、月照帘栊。何其丝丝相接,环环相扣。风声、砧声反衬院静、庭空,而风声、砧声又落到“和月”这个词眼上,和得何其妥也何其妙也,和出了月的清幽、凄凉与孤独,更烘托出因生发离怀别感而“夜长人不寐”之“无奈”也。
李煜前期词作中,凡是着墨于月之处皆灵动,皆含情,皆多姿。《喜迁莺》抒写怀念心爱的女子,首句突起:“晓月坠,宿云微”,引出因相思而夜间难眠之人的“无语枕频欹。”此月有声有色也。《谢新恩》描写一个女子思念情郎,亦是首句即出月:“樱花落尽阶前月”。樱花落地,春光即逝,月照阶前,独守空房,何其清冷,更添“相思苦”。此月有情有意也。另一首《谢新恩》,写了“庭空客散”、“半卷珠帘”、“林风渐渐”之后,着笔于“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新月纤纤,淑女因怀人而憔悴人瘦也纤纤,引出了“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的感叹。此月有姿有态也。《虞美人》抒发春天的愁思,尽管满院芜绿,柳眼续春,却是“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撩拨人的似当年的新月,而“烛明香暗画楼深,满宾清霜残雪思难任”。此月有忆有思也。《临江仙》中有“子规啼月小楼西”之句,那深夜杜鹃凄厉的啼声与凄冷的月色相迭,衬出人的悲苦心境。此月有韵有致也。
李煜四十岁时,宋军压境,金陵城陷,无奈为苟生只得肉袒出降,并子弟等四十五人随宋兵北上。“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破阵子》)。从此,李煜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俘虏生活了。然而,屈辱的遭遇使这位钟情于艺术的亡国之君,更加冥顽不化地以变化了的笔触写出心中的哀痛与积恨,铸就了后期词章的灵魂,词中依然托月为情感的载体。李煜降宋一年后所写的《虞美人》,表达离愁别恨最为典型:
春花秋叶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此种哀伤语真乃不堪卒读。故国风情千姿百态,在李煜眼中最不堪回首者“月”也。前人曰:“月是故乡明”啊。这月引发出处于家愁国难中的词人自己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凄苦,更是悲愤,是郁结,更是沉重。
李煜降宋二年之中所写的词章,句句是愁,句句是恨,句句是泪,句句是梦,句句皆是真情实感的结晶。他在《望江南》中,恨煞梦里繁华景象中的月亮,“花月正春风”却教人“肠断更无疑”。他在《浪淘沙》中有“晚凉天净月华开”之句,遥想金陵月将玉楼瑶殿投影于秦淮河,却叹一切繁华已成空花,“往事只堪哀”。
中国古代词坛上,李煜不愧是写月的能手,高手好手妙手,他能于写月、高于别人写月,恰到好处地写月,妙趣横生地写月。即使是处于囚禁的环境之中,依然忘不了那一轮牵魂系魄的月,月是他心中的瑰宝,也就化作了词中的瑰宝。民间传说“鹊桥相会”的七月七日之夕,正是李煜四十二岁生辰,他依然教故伎奏乐,声传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令赐药毒死李煜。而演奏的那支曲子,乃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虞美人》,悠悠地传出“小楼昨夜又东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在这哀婉而美丽的乐声中望着天边一弯新月,永远地闭上了含泪的眼睛,永远地停止了词魂的勃动。
参考文献:
[1]詹幼馨.南唐二主词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2]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3.
[3]邓新华.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