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人的“名字”是一个词,“名”“字”一家,意义相同。但是,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是名,字是字,不可混淆。
《礼记·檀弓》中称:“幼名,冠字。”即是说,人一出生就要起名。对小孩直呼其名,不会有什么顾忌,但对成年人,就显得不够尊重了。“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这样看来,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字则主要用于他称。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情况下都必须对人称字不称名,还要视对话双方的地位来定。彼此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谦称自己用名不用字;而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也可以称名而不称字,这样显得更亲切。
字独立于名之外,但又与名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说来,古人的字是由名演变而来。名和字通常具有这样几种意义关系:
意义相同,即字和名意义相同。如屈平,字原,“平”和“原”意思相同。又如孔子的学生颜回,字子渊。《说文解字》中说“渊,回水也。回,渊水也”,这样看来“回”“渊”实际是一个意思。
意义相近,即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如《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字公瑾;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字子瑜。这里的“瑾”和“瑜”都指美玉。
意义相反,即字和名意思恰好相反。如孔子的弟子曾点,字皙。“点”是黑色的污点,“皙”是白色,黑白意思正好相反。又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字退之,“愈”和“退”也相反。再如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也构成相反意义。
意义同文,即字与名往往出自同一句话,意义相联,而且字常常为名的意思作补充或修饰。如曹操,字孟德。《荀子·劝学》中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解释和补充。又如写《石灰吟》的于谦,字廷益。《尚书》中说:“谦受益。”名和字在一句话中,益是谦的结果。
古人常常将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以表示尊敬,但在不同时期,名和字的顺序是不同的。先秦时期,名和字连称时,先字后名,如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孟明”是字,“视”是名。汉朝以后,名、字连称时,先名后字,如“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场德进,东平刘桢公于……”这是曹丕《典论·论文》中的一段话,提到的“建安七子”名字连称,都是先名后字。
《礼记·檀弓》中称:“幼名,冠字。”即是说,人一出生就要起名。对小孩直呼其名,不会有什么顾忌,但对成年人,就显得不够尊重了。“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这样看来,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字则主要用于他称。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情况下都必须对人称字不称名,还要视对话双方的地位来定。彼此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谦称自己用名不用字;而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也可以称名而不称字,这样显得更亲切。
字独立于名之外,但又与名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说来,古人的字是由名演变而来。名和字通常具有这样几种意义关系:
意义相同,即字和名意义相同。如屈平,字原,“平”和“原”意思相同。又如孔子的学生颜回,字子渊。《说文解字》中说“渊,回水也。回,渊水也”,这样看来“回”“渊”实际是一个意思。
意义相近,即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如《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字公瑾;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字子瑜。这里的“瑾”和“瑜”都指美玉。
意义相反,即字和名意思恰好相反。如孔子的弟子曾点,字皙。“点”是黑色的污点,“皙”是白色,黑白意思正好相反。又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字退之,“愈”和“退”也相反。再如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也构成相反意义。
意义同文,即字与名往往出自同一句话,意义相联,而且字常常为名的意思作补充或修饰。如曹操,字孟德。《荀子·劝学》中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解释和补充。又如写《石灰吟》的于谦,字廷益。《尚书》中说:“谦受益。”名和字在一句话中,益是谦的结果。
古人常常将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以表示尊敬,但在不同时期,名和字的顺序是不同的。先秦时期,名和字连称时,先字后名,如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孟明”是字,“视”是名。汉朝以后,名、字连称时,先名后字,如“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场德进,东平刘桢公于……”这是曹丕《典论·论文》中的一段话,提到的“建安七子”名字连称,都是先名后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