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以来,随着社会及经济的迅速发展,一系列的不良现象、不健全的价值观逐渐的侵入到校园当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性影响。在高中德育工作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谓是各所学校十分迫切的战略性任务。本文将主要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中德育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中德育;教育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一、高中德育教育的内涵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二、高中德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德育工作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些学校所设置的教育内容经常性地与实际脱离,抽象性非常强,学生根本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更无法和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因而教育效果十分不理想。思想政治课程是高中德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大重要途径,其教学成效对于学生是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高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大量的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教学效果有待提升。虽然很多高中学生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且将其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并且纷纷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渐的进入课堂,让学生融会贯通,然而,学校只是一味的追求短期的教学效果,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抵触和反感,导致教育效果的低下。
除此之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能力相对较差,我们都知道,要想真正地在德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受是基础,践行是关键,但“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现阶段高中学生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常见状态。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学校并未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殊性和精神实质把握好,并且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滞后,再加上学生的价值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便导致教育效果欠佳。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中德育教育的途径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渗透到德育课堂之中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是引导学生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主渠道。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针对中学生不同年龄段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要改变那种单一说教、灌输的方式,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情境,在合作交流中受教育。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把知识传授与理论普及结合起来;还要建立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神内核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资格认定机制。让广大中学生品尝到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喜悦。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各类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之中
在开展重大节日活动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运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征文、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组织开展健康有趣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积极引导广大中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阶段可以说是学生最躁动不安的一个时期,也是各种心理负担最为沉重的一个时期。要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观察世界,客观冷静地分析社会现象,用平和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待人接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重视思政课改革,夯实课程阵地
思政课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途径,所以应当将这一阵地夯实。通过思政课的学习,高中学生能够了解共产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家决策机制与政治体系,对共产党产生深刻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并且逐步形成责任意识、荣辱意识、民族意识乃至国家意识。一方面,教育内容要保证重点突出,要结合高中学生自身的思想特征,在课程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要予以着重阐述;另一方面,要优化思政课的教学设计,并且教学内容应当与学生的思想状况联系起来,应当与学生迫切需求形成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由此启发学生不断的思考,促进教育效果的增强,从而借助于思政课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中德育的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德育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以融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当针对具体现状,尽快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而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为优秀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李方方,岳玉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之辨析[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5:6-8.
[2]管小青,孙翔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教学路径研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J].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02:38-41.
[3]张进良,刘亚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人本德育范式及其应用价值[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03-106.
[4]杨高.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J]. 学理论,2015,34:10-13.
[5]李晓慧.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吸引力的途径探析[J]. 现代教育,2015,10:8-9.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中德育;教育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一、高中德育教育的内涵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二、高中德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德育工作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些学校所设置的教育内容经常性地与实际脱离,抽象性非常强,学生根本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更无法和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因而教育效果十分不理想。思想政治课程是高中德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大重要途径,其教学成效对于学生是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高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大量的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教学效果有待提升。虽然很多高中学生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且将其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并且纷纷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渐的进入课堂,让学生融会贯通,然而,学校只是一味的追求短期的教学效果,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抵触和反感,导致教育效果的低下。
除此之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能力相对较差,我们都知道,要想真正地在德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受是基础,践行是关键,但“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现阶段高中学生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常见状态。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学校并未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殊性和精神实质把握好,并且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滞后,再加上学生的价值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便导致教育效果欠佳。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中德育教育的途径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渗透到德育课堂之中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是引导学生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主渠道。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针对中学生不同年龄段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要改变那种单一说教、灌输的方式,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情境,在合作交流中受教育。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把知识传授与理论普及结合起来;还要建立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神内核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资格认定机制。让广大中学生品尝到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喜悦。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各类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之中
在开展重大节日活动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运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征文、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组织开展健康有趣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积极引导广大中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阶段可以说是学生最躁动不安的一个时期,也是各种心理负担最为沉重的一个时期。要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观察世界,客观冷静地分析社会现象,用平和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待人接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重视思政课改革,夯实课程阵地
思政课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途径,所以应当将这一阵地夯实。通过思政课的学习,高中学生能够了解共产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家决策机制与政治体系,对共产党产生深刻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并且逐步形成责任意识、荣辱意识、民族意识乃至国家意识。一方面,教育内容要保证重点突出,要结合高中学生自身的思想特征,在课程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要予以着重阐述;另一方面,要优化思政课的教学设计,并且教学内容应当与学生的思想状况联系起来,应当与学生迫切需求形成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由此启发学生不断的思考,促进教育效果的增强,从而借助于思政课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中德育的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德育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以融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当针对具体现状,尽快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而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为优秀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李方方,岳玉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之辨析[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5:6-8.
[2]管小青,孙翔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教学路径研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J].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02:38-41.
[3]张进良,刘亚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人本德育范式及其应用价值[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03-106.
[4]杨高.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J]. 学理论,2015,34:10-13.
[5]李晓慧.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吸引力的途径探析[J]. 现代教育,2015,10:8-9.